01 中國流失海外文物的回歸看法(中國文物流失海外我們青少年要如何做,如何看待,反映什么問題)

时间:2024-05-19 10:46:30 编辑: 来源:

如何看待流失文物回歸祖國?

文化遺產的歸屬問題在當前國際文化遺產領域存在很大的爭議,主要有代表文化遺產原屬國與文化遺產占有國利益的兩種明顯對立的觀點,而這兩種觀點又分別以文化民族主義與文化國際主義為其理論基礎

文化國際主義標榜的普世性不是真正的普世價值,其理論在實踐中存在著明顯的缺陷;文化民族主義觀點在文化遺產的歸屬上有其明顯的合理性,并獲得國際社會道義力量的支持

文化遺產原屬國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對流失文物所有權的返還要求,同時努力通過法律手段和其他一切有效的手段追索文化遺產的回歸,為文化遺產歸還問題的解決,尋找雙方都可能接受的方法

——呂建昌 邱捷 胡盈《單邊訴求與多邊合作:文化遺產的返還之路》(以上觀點摘自《東南文化》2013年第四期) 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近代流失海外的文物,情況比較復雜

主要有西方列強和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在戰爭中直接掠奪走的文物,西方國家一些團體或者個人在我國非法挖掘、盜竊、販運出境的文物,以及一些人非法收買、走私出境的文物等

這些文物是中國近代流失海外文物最主要的部分

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并制定了組織規程,開展了對日本侵略者破壞、掠奪中國文物的調查統計工作

同時,開展了向日本追索被日軍掠奪文物的活動,經多方努力,追回了部分被日軍掠奪的中國文物和善本圖書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5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發了《禁止珍貴文物圖書出口暫行辦法》,對文物出口實行嚴格的許可證制度,從而結束了近代中國文物被掠奪、盜運出口、大量流失海外,使中華民族文化遺產遭受重大損失、令人痛心的歷史

但是自1980年代以來,文物走私、外流日益嚴重,走私活動日益集團化

面對這一嚴重問題,國家相繼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包括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規,進一步規范文物出境審核、許可,嚴厲打擊文物盜掘、盜竊、走私犯罪活動,對文物走私、外流有所遏制

打擊文物走私,追索外流文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文物走私、非法出口嚴重,與世界文物藝術品市場龐大密切相關

國際文物藝術品市場非法買賣文物藝術品每年交易額僅次于武器、毒品的年交易額

面對文物被盜掘、盜竊、走私的嚴峻形勢,國際組織制定相關公約,我國一方面加強法制建設,為保護文物、打擊文物犯罪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依據,加大保護、打擊力度;另一方面采取多項措施,加強國際合作,打擊文物走私犯罪,并依據有關國際公約等追索非法出口的文物,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的文物外流,情況復雜,涉及的問題很多,搶救、追索流失海外文物,需要區別不同情況,分門別類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分別提出對策,通過不同方式、多種途徑,爭取索回中國珍貴文物

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長期堅持的重要工作

國家文物局:十年來1800余件套海外流失文物回歸祖國,這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這是非常好的事情,這個真的是非常值得慶祝的一件事情

中國文物流失海外我們青少年要如何做,如何看待,反映什么問題

青少年應以一種發展,積極的眼光看待文物流失,簡單來說, 文物主要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文物的作用,是文物價值的具體體現

流失到海外的文物同樣具有價值,文物對社會所能起到的積極作用主要有教育作用、借鑒作用和為科學研究提供資料的作用,所以,海外文物仍然起著傳播中國文化的作用,然而中國文物流失到海外的途徑多種多樣,但大多是在鴉片戰爭后隨著列強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國后開始的,也反映出當時中國弱小的國情,從這方面來說,文物流失可以說是中國人民的恥辱

圓明園不僅僅是中國封建時代建筑藝術的結晶,而且是世界上罕見的博物館和藝術館,被西方稱為“萬園之園”

火燒圓明園反映了侵略者的野蠻、貪婪與罪惡文物的價值和作用,雖然說國內與國外其間有聯系,又有區別

而是隨著社會發展,不知大多人對文物回歸有怎樣的態度,然而人們科學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而不斷深化的

文物作用的大小,取決于文物價值的高低,因而文物的作用也會隨著人們對文物價值認識的深化而變化

有時同樣的文物,在不同時間、地點、條件下,其價值也會發生變化

但是文物回歸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

對于文物的流失有什么感想

文物承載著歷史的印跡,祖先生活的見證,證明著文化的起源,發展和演變

而文物的流失,可能是因為戰亂,八國聯軍侵華,火燒圓明園讓很多珍貴的文物“葬身火海”,流落國外,那些文物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它們時刻提醒我們不要忘記國恥,那些被已經流失,無法找回的文物,它們代表著文物所在的時代的逐漸遠去,每消失一件,所在的那個年代就會越來越模糊不清,我們的后代想要了解那個年代就會更加有難度,文物最大程度的見證和保留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于歷史塵埃中尋找人類生活的痕跡

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能要回來嗎

基本上是不可以的了,其實就由近期比較引起關注的乾隆”八征耄念之寶”玉璽一事可以看出,即使外國拍賣我國的文物,我們所能做的只是抗議和提出反對。對追討根本無能為力。

其實我國曾于1995年同其他23個國家簽署了一份“文物返還公約”。上面明確注明50年期限的規定,即流失在國外的文物有50年的追索時效。如果超出這期限將很難實行追討。按此約定,已表明圓明園被掠奪的文物是無法討回的了。

另外,其實簽署這份公約大部分為嚴重文物流出國,而很多文物流入國是沒有簽署的。所以這份公約只可以應用于二十多個國家。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