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民曰報海外版(陽關雪的歷史)

时间:2024-05-18 20:01:17 编辑: 来源:

打點滴(吊水)對人體有危害嗎?

打點滴(吊水)對人體有危害嗎?

據報道,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于13億人每人輸了8瓶液,遠遠高于國際上2.5至3.3瓶的水平。在西方國家,輸液是僅對急救患者、重癥患者和不能進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給藥方式”;而在我朝,輸液簡直成為一種就醫文化,好像不輸液就治不了病。醫藥一家的體制導致民眾的醫療觀念長期受錯誤引導,以致大部分人患上“輸液病”。

知道見效快,不知道風險

“1991年7月《人民曰報海外版》刊登一篇“在美國求醫”故事,一位在美國中國人因流感發燒就診,醫生只開了一個處方讓他自己買了一瓶布洛芬;該病人找醫生辯論要求醫院給予退燒針和輸液處理,醫生說“中國才作這樣處理,美國沒有退燒針”。處理發熱的關鍵在于診斷而不是急于輸液退熱,但一些人過于迷戀消炎藥抗生素,這是國內醫療體制的長期誤導所致。”

輸液將藥物直接送進血液,滿足患者急功近利心理

輸液成為中國獨有的醫療文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由于輸液作為一種持續的靜脈注射,和口服藥及皮下注射相比確實有療效快療程短的優勢。口服藥物進入胃部后,有一個人體吸收接納的過程,最安全;打針則是將藥水打針到肌肉里,逐步流到血液,產生藥效;而用輸液方式,進入體內的藥沒有接收過程口服藥物起效緩慢。此外,由于肌肉針又存在一些明顯的缺陷,例如對青少年來說其臀肌發育不成熟,如果打針次數越多就越導致肌纖維壞死,攣縮嚴重,嚴重者將會影響骨骼發育,所以在考慮治療方案的時候醫生會選擇輸液這種既能快速起效又看上去相對安全的療法。輸液之所以快,就是在于藥物可以直接進入人體血液,但也就是這種優勢成了病人并不知道的風險。

我朝抗生素使用率超英美3倍,成輸液興盛推手

而且跟注射的藥物多為抗生素有關,可以說,輸液在我朝的普及是跟抗生素的濫用分不開的。在中國購買和使用抗生素的門檻非常低,長時期以來人們已經習慣了把抗生素當做家庭的常備藥,以至于稍有頭疼腦熱人們就要使用抗生素。有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抗生素醫院內使用率是30%。在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院內使用率是22%-25%,近5年在中國醫院的使用率在67%到82%之間。抗生素加輸液帶來了一時的快速和少痛苦,讓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吃藥、肌肉注射等治療手段,甚至在醫院就醫時會直接指定醫生開抗生素輸液用藥,這往往讓醫生陷入容易被誤解的處境。

輸液存在諸多安全風險

“輸液方式會導致進入體內的藥沒有接收過程,省略了體液免疫以及細胞免疫環節,藥液直接經由血液進入心臟。要是有傷害,會當即暴發并且十分兇險。據國家衛生部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推算,目前我朝每年因為藥物的不良反應住院的病人高達250萬。而長期輸液更會導致一些健康隱患,嚴重者還會導致癌癥。”

注射劑微粒會在體內積蓄,常輸液體內會長“*河蟹*腫”

任何質量好的注射劑都達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標準。北京某醫院在對“吊瓶”檢查中發現,在1毫升20%甘露醇藥液中,可查出粒徑4-30微米的微粒598個。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藥液中可檢出粒徑2-16微米的微粒542個,500毫升藥液中就會有20萬個微粒。由于人體最小的毛細血管的直徑只有4-7微米,如果經常打“吊瓶”,藥液中超過4微米的微粒就會蓄積在心、肺、肝、腎、肌肉、皮膚等毛細血管中,長此下去,就會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靜脈壓增高、肺動脈高壓、肺纖維化并致癌。微粒堵積還會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組織缺血、缺氧、水腫和炎癥、過敏等。隨輸液進入人體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細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細胞增大,形成*河蟹*腫。有一學者對一個一生輸過40升“吊瓶”的尸體進行解剖,發現該尸體僅肺部就有500多個*河蟹*腫及大量微血管塞堵。由于輸液對血管也是一種刺激,長期輸液常會導致靜脈發炎,出現紅腫疼痛、局部體溫升高,甚至硬化等。

輸液藥物直接進入血液,易將病毒細菌帶入體內

在幾種給藥方式中,打點滴是最危險的。打點滴穿透皮膚屏障,直接把藥液輸入血液中,需要嚴格的無菌處理。如果藥液在生產或儲藏過程中被污染,或者沒有使用一次性針頭,或者針刺部位的皮膚沒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讓病毒、病菌進入體內,輕則引起局部發炎,重則病原體隨著血液擴散到全身,引起敗血癥,會有生命危險。如果醫療環境中不能做到完全無菌,則會導致交叉感染。

輸液藥物的不良反應強烈,嚴重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打點滴也比口服藥物更容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特別是過敏反應。如果是口服,藥物中能引起過敏的雜質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無法被身體吸收,但是打點滴時這些雜質卻直接進入了血液,嚴重的能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來媒體頻頻出現患者因為使用了中藥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這個原因引起的,還曾有媒體曝光某醫院在輸液瓶中發現黑色絮狀物。有醫生表示“藥物不良反應最終還是藥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靜脈滴注導致了這種不良反應的加劇。”口服藥物可以先通過腸胃進行吸收,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而肌肉注射等注射方式,因所給藥物的劑量較小,也不太容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

美國沒有“退燒針”

“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合理用藥原則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絕不靜脈注射。但這在國內應該并沒有引起我們的重視;而即使輸液,美國醫院也有嚴格的操作規程。”

美國嚴守“可口服不注射,可注射不輸液”

美國醫生對用藥十分謹慎,非常重視藥物副作用的問題。一般醫生不隨便給病人輸液,除非遇到不得已的情況。這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輸液比較容易產生不良反應;二是交叉感染;三是為了減少病人在用藥時的疼痛;四是避免病人產生抗藥性。其中,第四點是考慮最多的。對于普通的感冒發燒等疾病,美國醫生也嚴格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能口服的藥盡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靜脈輸液”,而且不用抗生素;在美國醫院,病人不到重病或緊急搶救,都不主張患者打針或打點滴。

體溫超過38.5℃高燒不退或嚴重缺水時才考慮輸液

即使輸液,美國醫院也有嚴格的操作規程,如設備必須徹底消毒,使用一次性針具等。美國甚至沒有“退燒針”,一般提倡非藥物療法,像休息,加強營養。很多美國人得知中國人感冒發燒動輒就要輸液之后表示相當驚訝,因為當他們病了的時候,醫生只是說多休息多喝水。而一般當病人的體溫在38.5℃以下,才服用藥物或者使用冰袋物理退熱;當體溫超過38.5℃高燒不退或者病患嚴重脫水導致體液電解質紊亂時,靜脈點滴退熱才是不得已的選擇。

結語 :顯然,感冒發燒這樣的小病絕大多數沒必要通過輸液來解決。中國人治病對速度和效果急功近利的追逐,其實是建立在一種中國特色的醫療體制的背景下。如今誤導已經造成,而且“醫”和“藥”之間的利益同盟使讓種輸液迷信依然在延續。在這種情況下,一份國家用藥分級規范顯得尤為重要。

過年了,真美600字作文

過年了,真美

春節俗稱過年,是中國幾千年留下來的節日,春節有趣的事情可多了,我跟你說一下我們的春節吧。

年三十晚上的春節晚會是我們每年必看的節目,今年的春節晚會非常精彩,好看的節目數不勝數。《五官新說》中“耳朵”的“新編北京歡迎你”把我逗得前仰后合;另外,像《不差錢》、《黃豆黃》等節目則讓我捧腹大笑;還有小品“團團圓圓”也使我受到了啟發,令我回味無窮。今年的春節晚會真是太棒了!

過年我最喜歡的就是放鞭炮煙花了。鞭炮煙花的種類繁多,形狀各異。年三十晚上,從家家戶戶中傳出的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個不停,整個縣城仿佛成了一座不夜城,空中不時地綻放著五顏六色的花朵,有高的、有矮的、有大的、有小的,美麗極了,還不時地有飛天鼠升入空中打個響哨,實在太好玩了。我喜歡的還有甩鞭、擦鞭、地雷、小蜜蜂等。尤其是“長鞭子”和“擦鞭”就更有趣了。有一次,我和哥哥把幾根長鞭子放進垃圾筒內點燃,然后我又往垃圾筒內扔了幾個三響擦鞭,只聽“呯”的一聲,擦鞭被點燃后引爆了,“長鞭子”也“啪、啪、啪”的響了起來,冒出的火星把垃圾給點燃了,又聽到“呯砰”的響聲,垃圾筒被炸了個洞,我和哥哥知道闖禍了,趕緊跑到了伯伯家。啊,太驚險了!

還有,過年的年夜飯更令我難忘,那水平不亞于星級大飯店,特別是我愛吃的土豆絲、烤鴨、烤雞……,剛一上桌就讓人忍不住流口水,我開心地吃了好多,哦,好飽!

我最討厭的事就是拜年了,初一早晨早早起床,挨家挨戶去說新年祝福的話,能把人累個半死。下午,我正想看電視輕松一下,媽媽卻叫我學包餃子,我的手雖然會捏橡皮泥,但不會包餃子,包了幾個就累了,無聊極了。

過年,我最愛吃,不愛動。最愛收紅包,去不喜歡給長輩拜年。

蘇州伍子胥懸首(目)的城門,是叫什么名字的門?

你所說的是城門蘇州的胥門,胥門位于蘇州城西萬年橋南。胥門作東西向,為春秋吳國建造都城時所辟古門之一,以遙對姑胥山(即姑蘇山)得名。胥門《蘇州府志》云:“胥門,西門也,在閶門南,一曰姑胥門。”現存城門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建,明清重修。蘇州古城門皆水陸并列,惟胥門為防太湖洪水進城,宋元以后就無水門。陸門原有至正十六年張士誠增建的甕城,已于民國時期拆去。現存門洞由三道磚砌拱券組成,第二道與第一、三道垂直相交砌筑,結構與盤門陸門內門相同。伍子胥塑像拱門高4.65米,寬3.3米,縱深11.45米。東向(城內)尚存橫額,“胥門”二字已毀。門洞左、右殘存垣長約65米,殘高7.2米,磚石尚較完整。西向(城外)磚石保存甚少。胥門與盤門同為蘇州幸存的古代城門。

古城蘇州的西南角有座胥門,其名氣不亞于盤門和閶門。胥門外的河流稱之為胥江,胥江至太湖的入口處名為胥口。千百年來,胥門、胥江總是與伍子胥的名字連在一起。在吳中大地,人們對伍子胥的敬仰、懷念之情往往溢于言表。據史料記載:蘇州城最早建立就是伍子胥的一大功勞。當年,伍子胥率領人員,不辭辛勞,“相土嘗水,象天法地,”筑成了周長47里的大城和周長10里的內城。雖經2500多年漫長歷史的演變,但時至今日,姑蘇城池仍保持了伍子胥主張的“必立城廓”的風貌。

伍子胥本是楚國人,因其父伍奢被楚平王殺害,為避免株連才到吳國,后來得到吳王闔閭的重用,成為吳國的賢相。因功被封為申,故又稱為申胥。伍子胥先后輔助吳王闔閭、夫差治理國事30多年,政績卓著,有口皆碑。尤其是孫武死后,吳國的軍隊主要由伍子胥指揮,在攻楚伐越中打了不少勝仗。因此,伍子胥又是一位富有遠見卓識的軍事指揮家。當然,伍子胥晚年的命運不佳。當夫差在打敗越國之后,狂妄驕橫,窮奢極欲。伍子胥看到夫差已墜入越王勾踐緩兵求和的計謀之中,多次進言忠諫,而夫差非但不聽,反而聽信太宰伯�的讒言而疏遠伍子胥。夫差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