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外貿訂單怎么都取消了(東南亞“爆單”變成了“缺單”,導致“訂單荒”的原因有哪些?)

时间:2024-06-02 11:35:27 编辑: 来源:

疫情導致外貿訂單取消是真的嗎 國外工廠訂單取消減少怎么回事

當全面復工復產的時候,就有人表示了擔憂,很多企業好不容易復工復產了,可能又會面臨著貨賣不出去而被迫停工停產。隨著疫情在全球的持續蔓延,外貿退單潮洶涌而來。最近,一些外貿出口企業接連收到客戶取消或者延遲訂單的通知。像意大利、英國、美國這樣疫情比較嚴重的國家訂單取消的多一些。

疫情導致外貿訂單取消是真的嗎

是真的,主要是外貿企業。

在浙江地區,有些紡織服裝廠已經宣布放假了,還有些制鞋廠也宣布放假,東莞也有某地企業鼓勵員工集體辭職。

這些企業放假的主要原因是:

1. 海外疫情的嚴重,客戶取消訂單

近期歐美的確診病例飆升,很多歐美客戶都取消了訂單。歐美市場本身就是中國出口占比高的地區。

2.有些出口產品是季節性的

對于紡織品行業(比如說圣誕類產品、冬季鞋帽服裝類),每年4到7月就是生產旺季,下半年是淡季。所以說錯過了現在的訂單季節,那接下來就不會很忙了。

目前海外疫情預計8月份結束,那這期間外貿如果沒有其它訂單填補空缺,員工都將無活可干。

3.在疫情之前可能就已經比較困難

這幾年外貿行業,本身就比較艱難,去年的中美貿易戰之后,很多企業已經受影響很大。況且又剛剛經歷過中國疫情的影響,他們舉步維艱。

那么這時候海外疫情的打擊猶如壓倒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只好放假自保。

當然據我了解,現在很多外貿企業都是出口內銷兩手抓,還有些企業的客戶不是歐美地區,所以仍然有部分企業在堅持運轉。

我相信這個難關都會過來的,大家一起加油吧!

國外工廠訂單取消減少怎么回事

目前我們國內的疫情雖然基本控制,但境外輸入的風險還非常高,尤其是歐美等國家正在大幅度新增確診病例,其中意大利超過6萬、美國突破3.5萬以上,這給其自身增加抗擊疫情的風險,同時也給全球各國帶來壓力。

外貿企業受疫情影響了嗎

對于外貿企業來說,由于年前國內的疫情,導致可能欠了很多的訂單,剛剛恢復生產,大家都想趕緊開工趕訂單的時候,又恰逢國外的疫情大面積爆發,不僅使得很多國家的需求大面積銳減,還有些國家采取了封城封國的措施,另外一些客戶由于受疫情影響和匯率波動的影響,也都在取消訂單,或者是要求延遲發貨,甚至有些訂單都完成了,都被迫沒能裝柜。業務量確實可能出現了大幅度的滑坡。

相關新聞

工廠訂單取消,應該存在。而訂單增加,也同樣存在。目前來看,消費市場還沒有恢復。正處在國內經歷了“供給端”停滯后進入了“需求端”停滯現象。這和國際疫情的擴散并逐步和必然要進入國際多數國家逐步學習我國疫情防控成功經驗進行“隔離”和 “必要的封城”,這必然會影響到國際需求的停滯,從而造成企業訂單的停滯。

聽說很多外貿工廠訂單都被取消了, 要放假到六月份, 是真的嗎?

在當前受到新型冠狀病毒在國外的爆發,國內確實有一部分的出口外貿型企業訂單開始逐漸的被減少和取消,這個是真實的情況,但是說從4月份停工到六月份這個是謬論。

根據國家海關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1.54萬億元人民幣,比2018年增長3.4%。其中,出口17.23萬億元,增長5%;進口14.31萬億元,增長1.6%。

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已經達到了我國GDP比重的三分之一左右,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至關重要。作為一個信貸人員,就我接觸的舉兩個例子與大家分享此次疫情對于進出口企業的影響。

對于出口:我認識的一個朋友企業,其產品(紡織服裝)主要是出口到海外的,年出口額約為3個億,每年一季度大概的出貨量在6000萬元(正常一季度受春節假期影響會低一些),但是今年受國內外疫情的影響,企業到目前的出口金額只有1000萬元左右,訂單量大減,公司為此發動了全員線上營銷,連財務人員都在買粉絲上推廣公司的產品,都是各種以打折名義出售。所以說疫情對對外貿出口企業的打擊是致命的,今年應該會有不少外貿型企業熬不過這個冬季。

對于進口:此次疫情對于原材料依靠國外進口產品的企業影響也不小。我們當地是國內比較著名的一個的石材加工及銷售市場。市場上的石材原料主要以國外進口為主,國內本土石料為輔。目前石材市場仍然可以保證基本供應,但是價格都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了。這主要是因為3月份以來全球疫情的影響,石材進口渠道受到影響,按照石材企業協會的報告,預計今年石材的供應會受到限制,石材價格也會上升,而這兩個情況,都會導致石材企業和貿易商的銷售都會受到限制,訂單量下降。

總結

現在的情況出口外貿的非醫療和生活必需品的產業最近幾個月會比較難,國內貿易也會有影響但總體會比出口貿易扛得住。今年對于廣大的中小微企業絕對是非常艱難的一年,因為大企業一旦出現困難,還可以經受打擊,所以大企業最多是困難一些,離破產倒閉有一定的距離,但是中小企業一旦出現困難,基本就是倒閉的結局了。

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討論

聽說很多外貿工廠訂單都被取消了,要放假到六月份,是真的嗎?

在當前受到新型冠狀病毒在國外的爆發,國內確實有一部分的出口外貿型企業訂單開始逐漸的被減少和取消,這個是真實的情況,但是說從4月份停工到六月份這個是謬論。

根據國家海關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1.54萬億元人民幣,比2018年增長3.4%。其中,出口17.23萬億元,增長5%;進口14.31萬億元,增長1.6%。

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已經達到了我國GDP比重的三分之一左右,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至關重要。作為一個信貸人員,就我接觸的舉兩個例子與大家分享此次疫情對于進出口企業的影響。

對于出口:我做的一家信貸客戶,其產品(紡織服裝)主要是出口到海外的,年出口額約為3個億,每年一季度大概的出貨量在6000萬元(正常一季度受春節假期影響會低一些),但是今年受國內外疫情的影響,企業到目前的出口金額只有1000萬元左右,訂單量大減,公司為此發動了全員線上營銷,連財務人員都在買粉絲上推廣公司的產品,都是各種以打折名義出售。所以說疫情隊伍外貿出口企業的打擊是致命的,今年應該會有不少外貿型企業熬不過這個冬季。

對于進口:此次疫情對于原材料依靠國外進口產品的企業影響也不小。我們當地是國內比較著名的一個的石材加工及銷售市場。市場上的石材原料主要以國外進口為主,國內本土石料為輔。目前石材市場仍然可以保證基本供應,但是價格都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了。這主要是因為3月份以來全球疫情的影響,石材進口渠道受到影響,按照石材企業協會的報告,預計今年石材的供應會受到限制,石材價格也會上升,而這兩個情況,都會導致石材企業和貿易商的銷售都會受到限制,訂單量下降。

總結

現在的情況出口外貿的非醫療和生活必需品的產業最近幾個月會比較難,國內貿易也會有影響但總體會比出口貿易扛得住。今年對于廣大的中小微企業絕對是非常艱難的一年,因為大企業一旦出現困難,還可以經受打擊,所以大企業最多是困難一些,離破產倒閉有一定的距離,但是中小企業一旦出現困難,基本就是倒閉的結局了。

東南亞“爆單”變成了“缺單”,導致“訂單荒”的原因有哪些?

東南亞訂單荒與國內外貿出口下滑的原因一致,都是因為歐美高通脹經濟衰退之下消費萎縮的結果。隨著美元的進一步大幅加息,廣大發展中國家面臨著資金流出本幣貶值,消費需求也同樣處于收縮周期。這對于中國以及東南亞國家這樣的外貿出口型國家而言,相當的不利。

這種情況國內其實在2020年的時候就已經預期到了,且提出了雙循環的策略。歐美現在正在失去全球最大市場的地位,我們也不可能在他們限制高科技產品出口的情況下繼續用大量的商品來換取他們超印的貨幣,推動國內消費增長,建設國內大市場,通過雙循環來擺脫對歐美市場的依賴,就是我們已經選擇的應對措施。

目前我們采取的具體措施,比如穩房價,房住不炒,這是為了控制住住房消費對其他消費支出的占用,之所以不敢放任房價暴跌,則是為了金融安全;打擊教培行業,實行醫療集采,則是為了降低居民在這些方面的消費支出;共同富裕,暫時不怎么說了,主要是時機與實行難度的問題。還有諸如取消各地市場壁壘,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之類。

效果如何,現在看,并不是很明顯。畢竟我們喊著向消費型社會轉型,也提了很多年了,但是這個難度顯然是非常大的。我們都知道,經濟危機的本質,就是供給大于需求,需求不足,是因為利潤分配中個人獲得比例不足所致。歐洲工業化過程中,是因為向殖民地傾銷工業品,解決了需求不足的問題。我們過去20年的快速發展,則是靠著加入世貿組織后外貿訂單的快速增長。

資本主義國家解決不了經濟危機周期性出現的問題,原因就在于他們不可能讓勞動者獲得合理的收入分配比例。我們的制度,理論上是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的,但是因為國家需要加快國防現代化建設,投入大量資金為工業化做好基礎設施建設,所以,在收入分配比例上,依然出現了個人收入分配比例偏小的情況。

這種情況的改變需要一個過程,事實上國家一直在有意識地增加個人收入分配占比,但居民收入的增長還是沒有能夠跟上GDP的增長。這一次的全球經濟大衰退,將逼使我們不得不加快建設內循環的速度。

以上就是我的見解。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