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從對外貿易產生與發展以來對外貿易政策有兩種基本類型(對外貿易政策的基本類型有哪些)

时间:2024-06-01 04:34:10 编辑: 来源:

對外貿易政策主要有()兩種類型。

從國際貿易的歷史考察,以國家對外貿的干預與否為標準,可以把對外貿易政策歸納為三種基本類型:自由貿易政策、保護貿易政策和管理貿易政策。管理貿易政策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國際經濟聯系日益加強而新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的雙重背景下逐步形成的。

具體為:

1、自由貿易政策

自由貿易政策是指國家對商品進出口不加干預,對進口商品不加限制,不設障礙;對出口商品也不給以特權和優惠,放任自由,使商品在國內外市場上自由競爭。自由貿易政策產生的歷史背景是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18世紀至19世紀),主要在英國、荷蘭等首先進入資本主義,在經濟上和競爭上居優勢的國家實行,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國的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

2、保護貿易政策

保護貿易政策是指國家對商品進出口積極加以干預,利用各種措施限制商品進口,保護國內市場和國內生產,使之免受國外商品競爭;對本國出口商品給予優待和補貼,鼓勵擴大出口。保護貿易政策,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由于其所保護的對象、目的和手段不同,可以分為:

重商主義。

幼稚工業保護政策

超保護貿易政策

新貿易保護主義

3、管理貿易政策

管理貿易政策,又稱協調貿易政策,是指國家對內制定一系列的貿易政策、法規,加強對外貿易的管理,實現一國對外貿易的有秩序、健康的發展;對外通過談判簽訂雙邊、區域及多邊貿易條約或協定,協調與其他貿易伙伴在經濟貿易方面的權利與義務。管理貿易政策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國際經濟聯系日益加強而新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的雙重背景下逐步形成的。在這種背景下,為了既保護本國市場,又不傷害國際貿易秩序,保證世界經濟的正常發展,各國政府紛紛加強了對外貿易的管理和協調,從而逐步形成了管理貿易政策或者說協調貿易政策。管理貿易是介于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之間的一種對外貿易政策,是一種協調和管理兼顧的國際貿易體制,是各國對外貿易政策發展的方向。

制定一個國家對外貿易政策應當遵循以下依據:

1、一國在世界經濟中所處的地位,經濟發展戰略.

2、一國的資源狀況,產品,產業結構,市場經濟地位。

上述兩個因素是一個國家制定中長期對外貿易政策,應當參政的主要因素,決定一個國家選擇自由貿易政策,還是保護貿易政策。

3、在總政策(即自由貿易或保護貿易政策)指導下,一個國家工業發展水平,技術水平,產品的競爭能力等,又決定一國在不同時期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的依據。

例如:鼓勵出口、限制出口、限制進口、保護民族工業、幼稚工業等政策。

4、國家之間因政治環境變化,經濟和外交關系發生重大改變時,也可引能起一國對貿易政策的局部或重大調整。

5、一國對外貿易政策應當與國內經濟政策相適應。例產業調整政策,金融政策,外匯政策,外資政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貿易法》第四條國家實行統一的對外貿易制度,依法維護公平的、自由的對外貿易秩序。

國家鼓勵發展對外貿易,發揮地方的積極性,保障對外貿易經營者的經營自主權。

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據平等互利的原則,促進和發展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關系。

第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對外貿易方面根據所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給予其他締約方、參加方或者根據互惠、對等原則給予對方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

第七條任何國家或者地區在貿易方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采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或者其他類似措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該國家或者該地區采取相應的措施。

簡述對外貿易政策的兩種基本類型。

自對外貿易產生以來,對外貿易政策有兩種基本類型,即貿易保護政策和貿易自由政策,其他類型的對外貿易政策都是在這兩種類型基礎上形成的

貿易保護政策是一國政府通過各種貿易措施限制外國產品進口,防止對本國產品形成競爭,以保護本國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政府對于本國出口產品給予各種優惠和補貼,以增強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自由貿易政策是一國政府降低或取消各種貿易措施對外國產品進口的限制,并且減少或取消對本國出口產品的各種優惠和補貼,使商品能夠自由地出口和進口,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自由地競爭

對外貿易政策的基本類型有哪些

~ 對外貿易政策 在理論上,自由貿易理論一直占有主導地位

但在實踐中,自由貿易政策只在很短一段時間,在少數國家內實行

大多數國家在長時期內普遍采用的是保護貿易政策

一、對外貿易政策的實質 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政策,是一國政策為實現一定的政策目標在一定時期內對本國進出口貿易所實行的政策,它是為國家最高利益服務的,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集中反映

它包括:對外貿易總政策、國別對外貿易政策、進出口商品政策

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政策是這個國家的經濟政策和對外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隨著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發展而改變,同時它也反映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同水平,反映各國在世界市場上的力量和地位,另外它也受一國內部不同利益集團的影響

一國的對外貿易政策有兩種基本類型:自由貿易政策和保護貿易政策

二、自由貿易政策 自由貿易政策,就是國家對對外貿易不加干預和限制,讓商品自由進口和出口

自由貿易這一思想首先是由英國的工業資產階級提出來的,當時英國的工業資產階級和貴族地主階級圍繞《谷物法》的問題半爭了幾十年,1846年,《谷物法》廢除,自由貿易政策取得了勝利

斯密,特別是李嘉圖的國際分工、國際貿易理論自由貿易政策提供了理論前提

三、保護貿易政策 保護貿易政策,就是國家采取種種措施來限制商品的進口或管制商品的出口,干預對外貿易,保護本國市場和本國生產

保護貿易政策最早實施是在18世紀末的美國和19世紀上半葉的德國

它的理論基礎是由李斯特在《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中提出來的,他認為,斯密和李嘉圖理論的根本缺點在于宣揚世界主義而忽視各國經濟發展的民族特點,由于各國經濟發展所處的歷史階段不同,應當制定適合本國經濟特點的理論和政策

他主張為保護國民生產力而實施保護貿易政策,但李斯特主張的保護貿易,并不是無條件的保護,而是對某些需要保護的幼稚工業才給予保護

四、侵略性保護貿易政策 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帝國主義國家實行的是侵略性的保護貿易政策,它同壟斷前資本主義時期的保護貿易政策的區別是:它不是保護國內幼稚工業,而是保護高度發達的壟斷工業,以增強其在國內外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它不是消極地防御外國商品的侵入本國市場,而是采取種種獎出限入措施,加緊對外擴張,以占領國外市場,它不是保護一般的資產階級,而是保護大壟斷資產階級

可見,帝國主義的侵略性保護貿易政策具有極大的侵略性和擴張性

侵略性保護貿易政策是以凱恩斯主義的保護貿易學說作為它的理論基礎的

五、貿易自由化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程度放寬了進口限制,在它們的對外貿易政策中出現了貿易自由化傾向

所謂貿易自由化,是指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范圍內采取的逐步降低關稅和放松其他進口限制的政策

六、新貿易保護主義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從70年代中期開始廣泛采取并不斷強化種種非關稅壁壘措施,作為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手段,以限制別國商品的進口

七、管理貿易 70年代末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貿易政策開始向管理貿易轉變

管理貿易一般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從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關系看,它指的是通過國際協定、政府間協議、民間協商等方式,來控制價格,協調關系,以緩和各國間的貿易磨擦,實際上也就是各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國際協調;另一方面,個別國家的政府通過國內立法,或用雙邊、多邊協調管理的辦法來管理本國的對外貿易

判斷題 國際貿易原理判斷題

數字

2.16~18世紀的西歐各國普遍實行重商主義的自由貿易政策。( × )

3.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各國先后實行了維護本國壟斷資本利益的貿易保護政策。( √ )

23、1994年4月15日在馬拉喀什由111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正式簽署了《服務貿易總協定》。( × )

1.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貿易政策開始向自由貿易轉變。( × )

B

7.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都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 √ )

C

3.當凈出口為正值時,可稱為貿易盈余、貿易順差或出超。( √ )

1.從單個國家的角度看,有關國際貿易的政策即是一國的對外貿易政策。(√ )

3、從國際服務貿易的國別和地區分布來看,西方發達國家在國際服務貿易中占主導地位,它們是國際服務貿易的主要出口國,也是國際服務貿易的主要進口國。(正確)

6.超保護貿易政策的目的是保護壟斷工業。(× )

10.傳統貿易保護主義以國家貿易壁壘為基礎,而新貿易保護主義趨向區域性貿易壁壘。( √ )

5.傳統國際分工以跨國公司為主體,而當代國際分工則是以國家為主體。(×)

4、初級產品也稱基本產品或原始產品,指未經加工或只進行過極其簡單加工的農、林、牧、漁礦產品。( √ )

9、垂直型國際分工是指經濟發展水平大體相同國家之間的分工。( × )

4.出口加工區和自由貿易區的主要經濟活動,在起點和終點上是相同的。( √ )

2、差價稅是按國際市場價格與進口價格之間的差額所征收的一種關稅。( × )

D

3.對外貿易可以阻止利潤率下降。( √ )

5.對外貿易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前提。( √ )

6.對外貿易量剔除了價格變動的因素。( × )

10對外貿易依存度是一國國際貿易對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 √ )

8.對外貿易地理方向指一國進出口交易的地區分布或國別分布。( × )

9.對外貿易額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進口總額與出口總額之和。( √)

10.對一國的外貿和經濟發展來說,長期的貿易順差并不一定絕對有利。( √)

11.對外貿易商品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進出口貿易中各種商品的構成,即某大類或某種商品進出口貿易與整個進出口貿易額之比,以份額表示。( √ )

12.對外貿易額與對外貿易量沒有本質區別,只是計量單位不同。( × )

6.當兩國之間人均收入水平趨于接近時,其需求結構也趨于接近,產業間的貿易發展傾向因此也就越強。(×)

2.當T>t時,產品的名義保護率低于有效保護率。( × )

8.當最終產品的名義關稅稅率一定時,對所需原材料所征收的名義關稅稅率越低,對最終產品的保護作用越大。( √ )

3.電子市場是全天候開放的市場。(√)

17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較大,且呈上升趨勢。( × )

4、締約國一方給予鄰國有關邊境貿易的特惠待遇或締結關稅同盟國家之間的特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