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韓貿易總額逆差(2006年中韓雙邊貿易統計)

时间:2024-05-20 05:42:27 编辑: 来源:

2022中韓貿易順差還是逆差

是逆差

2022年中韓貿易貿易是逆差,日本1600億美元、中國對韓出口為782億美元,2020年1-8月間,中國對韓出口為782億美元,韓國對華出口為723億美元,中國對韓貿易順差為59億美元,中國對韓貿易逆差普遍

貿易順差和逆差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對外貿易中,出口商品或服務的總價值與進口商品或服務的總價值之間的差額

中韓貿易時常發生逆差的原因

我本身就是學貿易的,我認為應該從這些方面考慮:

一,兩國出口商品的比較優勢:

中韓貿易仍是以商品貿易為主,故應先從比較優勢這個原理出發。由于中韓兩國經濟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按照比較優勢原理,中韓傳統貿易是中國向韓國出口初級產品或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工業制成品,如原材料、農礦產品、紡織服裝、皮革等,而韓國則向中國出口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工業制成品,如化工產品、電子通訊設備、機電產品等,即使中國向韓國出口一些電子產品,也多以零部件為主。我國在對韓貿易中,在工業制成品領域與韓國產品存在較大差距。

二,韓國對華直接投資引致的對韓國產零部件的進口增加:

韓國國內市場相對狹小,在完成工業化進程后,隨著國內生產成本的上升,企業需要通過投資開拓海外市場,保持或提高國際競爭力,而中國為加快工業化進程,需要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和管理。韓國對華投資有利于擴大雙邊貿易和提升貿易結構,韓國對華投資不僅增加了資本的出口,而且帶動了化工、塑料、化纖、電子零部件等產品的出口。2001年韓國對華貿易順差超過100億美元,其中有一部分與在華投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有密切的關系。由于中國國內市場潛力巨大,一類韓國企業在華投資是以開拓中國市場為目標的,也有一類韓國企業把中國作為加工基地,而產品的最終市場在第三國,如美國、歐盟。這兩種類型的投資雖然都會擴大韓國對華貿易順差。

三,韓國政府鼓勵出口限制進口的政策:

在關稅保護方面,韓國措施名目繁多,形形色色,韓國政府政策只注重向海外出口產品,而限制從國外進口商品,也是造成我國貿易逆差迅速增加的原因。他們的民族主義很強烈,韓劇近幾年在亞洲的蓬勃發展與政府的鼓勵電視劇出口措施是分不開的。

四,香港中轉功能的變化

近年來中韓兩國貿易往來頻繁,而經香港再出口(re-export)的比重逐漸減少。根據韓國方面統計,1992—2001年期間對中國的直接出口增加了6.9倍,而同期經香港再出口只增加了2.3倍。另外,韓國經中轉香港出口的比重由1992年的69.8%降到2002年的22.2%,10年間下降到原來的1/3。韓國對華出口的這種由“隱蔽”到“公開”的變化,是雙方在統計上都反映出來的韓國對華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作為其結果的中方貿易逆差劇增的一個技術方面原因。

呵呵,不知道能不能算是還湊合的答案。

中韓建交以來,我國一直逆差,近年來雙方合作加強,想問問專業認識,中韓未來的發展趨勢…

中韓兩國自1992年建交以來,雙邊經貿合作得到了快速、穩定的發展,出現了進出口貿易、相互投資、承包工程、產業合作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局面

中韓貿易盡管起步較晚,但是發展步子較大,呈現出全面、深入發展的態勢

隨著中韓雙邊貿易的迅猛發展,貿易結構中不平衡問題日漸突出

近年來,中方出現較大逆差,且逆差額呈持續擴大趨勢

一、中韓貿易逆差趨勢初步分析據中國海關統計,中國對韓國自1992年出現貿易逆差,當年為2.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額,占當年雙邊貿易額的4.4%,2000年中國對韓國逆差為119.1億美元,占同期雙邊貿易額的34.5%,2005年中國對韓國逆差為417.1億美元,占同期雙邊貿易額的37.2%,可以看出從1992年到2005年中韓貿易逆差呈明顯的遞增趨勢;從1992到2005年底,中國貿易逆差13年間竟然激增了191倍,累計達到了1732億美元,相當于中國同期的對韓累計出口額

與中國近幾年的貿易逆差國別(地區)比較顯示,中國對韓國貿易赤字僅低于臺灣地區,位次一直列第2位

隨著雙邊貿易額絕對數量的增長,逆差額同步增加,呈明顯增大趨勢

二、韓國對外貿易出口與對中國出口量之間的因果檢驗中韓貿易逆差的持續擴大起因于韓國對中國出口的快速增長

從出口增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分析,出口的增長會帶動經濟增長,反過來經濟增長也會帶動出口增長

由此推論,如果韓國對中國出口增長是韓國對外貿易出口增長的原因,那么,伴隨著韓國經濟的增長,韓國的出口要增加,那么對中國的出口也隨之增長,在韓國從中國進口保持不變或者增長速率小于對中國的出口量時,將會導致中韓貿易逆差的持續擴大

本文把韓國對中國出口與韓國總出口量進行Granger因果檢驗,求證兩者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數據運用1992年到2005年的數據

這里用HDZ表示韓國對中國出口量,HCZ表示韓國對外貿易出口量

經濟外交作為外交學的一支,在各國的外交領域逐漸得到重視

隨著經濟全球化,經濟外交更是凸顯出其在外交領域中的優勢

中韓兩國自1992年正式建交以來,兩國的經濟飛速發展,貿易總額逐漸增長,為兩國進行經濟外交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冷戰以后,中韓兩國都極力推動本國的經濟外交,改善兩國的經濟環境,達到兩國經濟的互利雙贏

本文在介紹了中韓兩國經濟外交發展狀況的基礎上,對兩國經濟外交的外部效應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兩國的貿易不平衡以及美國對兩國經濟外交的影響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及建議

從長遠看來,中韓經濟外交將會為兩國的經濟、政治及安全等各領域合作均帶來積極影響

研究中韓兩國的經濟外交將對促進兩國關系的發展和東北亞地區的穩定有著重要意義

過去二十年的中韓貿易對比分析~~急求

1993-1999年,韓國服務貿易總額略高于中國,但相差不多。1999年以后中國服務貿易發展迅速,總額超過韓國,2005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是韓國的1.54倍。1993-2005年中韓兩國在服務貿易上均表現為逆差,但可以看出韓國的貿易逆差遠小于中國。1993年韓國服務貿易逆差是中國的3.9倍,而到了2003年中國的服務貿易逆差卻是韓國的1.11倍,2005年韓國逆差明顯加大,為中國逆差的1.53倍。1993-2005年中韓兩國服務貿易占總貿易的比重表現為韓國高于中國。1993年韓國為14.08%,中國為10.33%到了2005年韓國為18.6%,中國為11.7%。

中國服務貿易增長的速度快于韓國,所以中國在服務貿易總量上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中國要想在未來的世界貿易中取得突破,必須加快服務貿易的發展,提升其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發展地位,提高服務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

2006年中韓雙邊貿易統計

2006年1-9月韓國經貿形勢及中韓貿易關系

2006年1-9月韓國經貿形勢及中韓貿易關系2007年1月4日

一、當前韓國經濟形勢 2006年第三季度,韓國經濟延續了第二季度趨緩的態勢,國內生產總值(GDP)較上年同期增長4.6%,低于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6.1%、5.3%。從主要產業的表現來看,私人消費增速下降導致服務業產出增長減慢,增長率僅為3.6%,而前兩季增長率均為4.3%;農林漁業產出下跌5.5%,成為經濟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制造業、水電燃氣產出保持穩定增長,增長率分別為8.6%和5.3%;建筑業產出較第二季度稍有好轉,微增0.1%。目前,韓國央行仍維持2006年全年經濟將增長5%的預期,但也認為如果要達到這一目標,第四季度經濟至少要較第三季度增長0.8%。韓國央行還預計,2007年上半年韓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態勢將有所改善,2007年全年經濟增長率將高于3.8%。 私人消費增長趨緩。2006年第三季度,韓國私人消費較上年同期增長3.9%,低于第一、第二季度的4.8%和4.4%。消費者物品銷售較上年同期增長2.1%,低于第一和第二季度的5.0%、5.5%。其中,受汽車行業罷工和大雨的影響,7月份耐用品和非耐用品銷售分別下跌1.9%和2.4%,8月份情況有所好轉,耐用品銷售增長10.6%,非耐用品銷售增長0.3%。由于促銷季節從往年的8月26日-31日調整到9月1日-6日,8月份百貨銷售出現萎縮,同比下降2.7%,9月份增長2.6%。信用卡消費繼續保持旺盛勢頭,7、8、9月三個月分別增長11.2%、15.7%和20.8%。消費者信心指數(CEI)在7、8月份繼續下跌,7月份為94.3,8月份為93.7,這是自2005年1月以來的最低值,但9月份的CEI為94.8,顯示消費者信心略有回升。盡管私人消費增長減緩,但預計私人消費將依然保持穩定,因為當前國內就業市場平穩,工資收入逐步增長,第二季度家庭收入增長4.0%,實際國民收入增長2.1%。 設備投資穩定增長。第三季度,韓國設備投資增長9.6%,延續了第一和第二季度6.9%、7.4%的增長趨勢,這主要是由于半導體制造設施和交通運輸設備投資增長所致。國內機械訂單增長15.6%。機械進口7月份增長17.2%,8月份增長16.9%,9月份頭20天增長59.7%。鑒于國內機械訂單和機械進口的良好增長態勢,預計未來設備投資將繼續保持向上動力。建筑業投資依然呈現疲弱態勢,比上年同期下降1.3%,但較第二季度的下降3.9%,已有較大改觀。建筑業投資的先行指標—國內建筑業訂單在第三季度增長36.2%,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該指標分別下降9.7%和14.1%。這主要歸功于政府在下半年采取了擴大公共部門建設投資的鼓勵措施,如擴大公共租賃房屋建設投資和財政免稅等。預計未來建筑業投資疲弱的態勢將有所改善。 物價指數略有上升。第三季度,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年同期增長2.5%,略高于第二季度的2.4%,核心通脹率為2.2%。水電燃氣類價格指數上漲9.1%。由于季節性等因素,房屋價格提高1.4%。 就業市場溫和改善。第三季度失業率為3.3%,低于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3.9%、3.4%,新增就業人員28.8萬人。由于天氣轉好,農林漁業的就業人員下降幅度減緩,7月份減少5.7萬人,8月份為1.6萬人。建筑業就業人員8月份增加1.7萬人。 受朝鮮核試驗影響金融和外匯市場出現動蕩。2006年10月9日朝鮮宣布成功進行核試驗。受此影響,韓國外匯市場上美元對韓元匯率從9日的948.20升高至12日的961.2韓元;金融市場上,9日上午韓國證券市場綜合指數下跌40.83點,科斯達克股指下跌52.13點。隨著金融和外匯市場逐漸趨于穩定,韓國央行官員認為,朝鮮核實驗消息并沒有影響到當前韓國經濟基本面。但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如果朝鮮核試驗事件不能妥善解決,勢必影響到投資者信心,成為韓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潛在不利因素之一。據韓國產業資源部的統計,第三季度韓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較上年同期減少14.8%,前三季度累計減少2.3%,預計2006年全年引資水平只可維持在110億美元。 基準隔夜拆借利率穩定。為抑制潛在的通貨膨脹風險,韓國央行自2005年10月以來已連續5次調高基準隔夜拆借利率,調整幅度共達75個基點,至4.50%。2006年10月12日,韓國央行決定暫時將基準隔夜拆款利率保持在當前水平,央行作出這個決策主要基于保證金融市場資金流動的穩定性和增加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的考慮。 二、2006年1-9月韓國對外貿易概況 根據韓國海關的數據,2006年1-9月韓國貿易總額為4674.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