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以國際分工為基礎的國際貿易(什么是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發展的結果a工業革命b循環發展經濟c產業鏈供應鏈d共?)

时间:2024-05-16 02:07:26 编辑: 来源:

為什么說國際貿易的基礎是國際分工?

關于這個問題,我們要明確國際分工是指國際分工指世界上各國(地區)之間的勞動分工,是各國生產者通過世界市場形成的勞動聯系,是國際貿易和各國(地區)經濟聯系的基礎。它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社會分工從一國國內向國際延伸的結果,是生產社會化向國際化發展的趨勢。國際貿易是指是指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一般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組成,因此也可稱之為進出口貿易。因此國際貿易是國際分工的必然結果,國際分工自然是國際貿易的基礎。

當國際分工出現后,各國主要生產的產品不盡相同,只有將各國生產的產品加以組合才能夠使形成的產品發揮更大的作用,各生產國在合作的基礎上才能夠實現共贏。除此之外的分工形式還有根據國家特點的國際分工,例如一國主要生產重工業產品,另一國主要生產輕工業產品,只有當這兩國進行貿易之后,使得各自的國家達到某種程度上的平衡,這是重工業國家與輕工業國家的分工與合作,對雙方都是有力的。這既是一種格局,也是一種最終必然的機智的選擇。

國際分工基礎上的國際貿易會為參與貿易的國家帶來利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拒絕這種利益,這也導致國際貿易是國際分工的必然結果。

國際分工與國際貿易的關系

為什么談國際貿易理論時,突然冒出一個”國際分工“來?各位如何想的呢?

書上先是談國際貿易的概況,然后突然說到分工?那個編輯是如何想的呢?這其中的”思想基礎“又是什么呢?

事實上政治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中的一個分支,并不是特別為國際貿易來寫的。那么國際貿易的理論依據在哪里呢?

據我的理解,國際貿易與普通貿易的特點就是國家或政府參與到國際貿易中的利益分配,因此,國家的政策非常重要,而國家政策在不同方面有不同導向。例如為什么過去中國是出口退稅的政策,而現在這個退稅正在逐年下降?為什么中國過去關稅高,而現在逐年下降?

另外,為什么退稅每年下降”這么多“而關稅又下降”這么多“?

我認為這些背后才是真正的的國際貿易理論。這些理論指導政策或為政策提供依據,而學生理解了這些理論,然后就能夠指導將來的工作。

如現在的國際貿易教材應該更加注重進口方面的內容,而我們的教材仍然是以出口為導向。

現在的國際貿易教材應該更加注重國際市場研究和產品的sourcing內容,但是我們教材里根本沒有!

國際分工與國際貿易是什么關系?

首先,國際分工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國際分工是國際貿易發展的基礎

生產的國際專業化分工不僅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世界范圍內的商品數量,而且增加了國際交換的必要性,從而促進國際貿易的迅速增長

其次,國際分工對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產生重要影響

國際分工的深度和廣度不僅決定國際貿易發展的規模和速度,而且還決定國際貿易的結構和內容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后,形成以英國為中心的國際分工

在這個時期,由于大機器工業的發展,國際貿易商品結構中出現了許多新產品,如紡織品、船舶、鋼鐵和棉紗等

第二次科技革命以后,形成了國際分工的世界體系,使國際分工進一步深化,使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首先是糧食貿易大量增加

其次,農業原料和礦業材料,如棉花、橡膠、鐵礦、煤炭等產品的貿易不斷擴大

此外,機器、電力設備、機車及其他工業品的貿易也有所增長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國際分工進一步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國際貿易商品結構也隨之出現新的特點

這主要表現在工業制成品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不斷上升,新產品大量涌現,技術貿易得到了迅速發展

再次,國際分工對國際貿易的地理分布也產生重要影響

世界各國的對外貿易地理分布是與它們的經濟發展及其在國際分工中所處的地位分不開的

第一次科技革命后,以英國為核心的國際分工,使英國在世界貿易中居于壟斷地位

此后,法國、德國、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也顯著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發達國家工業部門內部分工成為國際分工的主導形式,因而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相互間的貿易得到了迅速發展,而它們同發展中國家問的貿易則是下降趨勢

最后,國際分工還對國際貿易政策產生重要影響

國際分工狀況如何,是各個國家制定對外貿易政策的依據

第一次科技革命后,英國工業力量雄厚,其產品競爭能力強,同時它又需要以工業制品的出口換取原料和糧食的進口,所以,當時英國實行了自由貿易政策

而美國和西歐的一些國家工業發展水平落后于英國,它們為了保護本國的幼稚工業,便采取了保護貿易的政策

第二次科技革命,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過渡到壟斷階段,國際分工進一步深化,國際市場競爭更加劇烈,在對外貿易政策上,便采取了資本主義超保護貿易政策

19世紀70年代中期以前,以貿易自由化政策為主導傾向;19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貿易保護主義又重新抬頭

西方國家貿易政策的這種演變,是和世界國際分工深入發展分不開的,也是與各國在國際分工中所處地位的變化密切相關

國際分工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國際分工對國際貿易發展速度的影響\x0d\x0a從國際貿易發展來看,在國際分工發展快的時期,國際貿易也發展快;相反,在國際分工緩慢發展時期,國際貿易也發展較慢或處于停滯狀態

因此,國際分工是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的主動力

在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由于形成了以英國為中心的國際分工體系,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其對外貿易出現高漲,其在資本主義世界國際貿易中的比重從1820年的18%,提高到1870年的22%,而且貿易的增長還超過了生產的增長

相反,在]913—1938年間,世界生產發展緩慢,國際分工處于停滯狀態,國際貿易量在這個時期年平均增長率極低,只有0

7%

二次戰后,國際分工又有了飛速的發展,國際貿易量的發展速度也加快了,并快于以前各個時期

1948—1973年,年平均增長率為7

8%

\x0d\x0a二、國際分工對國際貿易地區分布的影響\x0d\x0a國際貿易地區分布是指—一國或地區的對外貿易額在世界國際貿易額中所占的比重,由此確定—國或地區在國際貿易中所處的地位

\x0d\x0a國際分工對于國際貿易地區分布有直接的影響

國際分工發展的過程表明,在國際分工處于中心地位的國家,在國際貿易中;也占據主要地位

從18世紀到19世紀末,英國—直處于國際分工中心國家的地位,它在資本主義世界對外貿易中一直獨占鰲頭

英國在資本主義世界國際貿易總額中所占比重1820年為18%,1870年上升到22%

隨著其他國家在國際分工中地位的提高,英國地位在逐步下降,但直到1925年它在國際貿易中仍占15%

從19世紀末以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國際分工的中心國家,他們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一直居于支配地位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重1950年為60

8%,1980年為62

5%,1985年又上升到69

9%

\x0d\x0a三、國際分工對國際貿易地理方向的影響\x0d\x0a各國對外貿易的地理方向與各國相互分工的程度成正方向變化

19世紀國際分工的主要形式是宗主國同殖民地等落后國家之間的分工,即前者出口工業品,后者出口農礦產品,我們叫它垂直型分工

這種分工形式決定了當時國際貿易主要在殖民地同宗主國這兩類國家間進行

\x0d\x0a二次大戰后,國際分工發生了變化,從出口制成品、進口原料為主變為工業部門生產專業化協作為主了,即從垂直型分工變為水平型分工

國際貿易的地理方向也隨之發生了變化,變為以發達國家間的貿易居主導地位,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變為次要

從1913—1984年,前者在整個世界貿易中的比重從43%上升到52%,而后者從52%下降到17

1%

\x0d\x0a四、國際分工對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的影響\x0d\x0a隨著國際分工的發展,使國際商品結構與各國的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發生變化

二次大戰后,這種變化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x0d\x0a(—)上業制成品在國際貿易中所占比重超過初級產品所占的比重次大戰前

由于殖民主義宗主國與殖民地落后國家的國際分工以垂直型分工為主,故初級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一直高于制成品

從1953年起,工業制成品貿易在國際貿易中所占比重超過初級產品貿易所占比重

\x0d\x0a(二)發展中國家出口中的工業制成品增長\x0d\x0a隨著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分工形式的變化,發展中國家出口中的工業制成品不斷增加,所占比重從1970年的16

3%提高到1987年的49

6%

發展中國家出口制成品在世界貿易中所占比重也從1970年的5

5%提高到1987年的14

5%

\x0d\x0a(三)中間性機械產品的比重提高\x0d\x0a隨著國際分工的深化和跨國公司在國際分工中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加強,工業內部、公司內部貿易增加,中間性機械產品在整個機械工業制成品貿易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在各主要發達國家制成品貿易中占據很高比例

例如1972年,英國占81

9%,聯邦德國占76

0%,加拿大占3

5%,美國占57

3%

\x0d\x0a(四)服務貿易發展迅速\x0d\x0a服務貿易在近年來,特別是在發達國家有了迅速的發展

服務貿易在各發達國家對外貿易中都占很大比例

世界服務貿易額從1967年的700——900億美元劇增到1987年的9600億美元

\x0d\x0a五、國際分工對國際貿易利益的影響\x0d\x0a國際分工可以擴大整個國際社會勞動的范圍,發展社會勞動的種類,使貿易參加國可以揚長避短,發揮優勢,有利于世界資源的合理配置;可以節約全世界的勞動時間,從而提高國際社會的生產力

因此,國際分工的發展是一個進步的過程

但是,由于國際分工的產生與發展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進行的,它代表了生產力發展的進步過程;同時,也體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因此,國際分工也成為舊的不平等的國際經濟貿易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x0d\x0a在資本主義國際分工體系中,發達國家之間的分工是比較平等或平等的關系

但是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或地區之間的分工卻是中心和外圍的關系,兩者之間具有控制與被控制、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

在這種不平等的分工關系中,發達國家享有國際貿易的大部分利益

\x0d\x0a發達國家憑借自己在市場上的獨占地位,在國際貿易中高價賣出,低價買進,進行不平等交換;通過對外貿易,轉嫁經濟危機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