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企業貿易便利化案例(誰能提供一些有關關稅升級(Tariff Escalation)的案例)

时间:2024-05-17 08:34:20 编辑: 来源:

誰能提供一些有關關稅升級(Tariff Escalation)的案例

案例一 全球FTA興起的原因及中國的對策選擇

——來自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案例

引言

目前,世界經濟三大板塊的西歐、北美和東亞,均有成功的FTA(Free Trade Agreements,自由貿易協定)實踐,如歐盟一體市場(SEM),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東盟自由貿易區(ASEANFTA)以及日本-新加坡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等。根據WTO秘書處的統計,截止2004年,全球FTA簽訂數量已經超過400 ,其中,向WTO作了通報就有256個。從中國的情況來看,自加入WTO以來,為最大化在國際貿易中的獲益,在不遺余力的推進多邊貿易體制在全球發展的同時,中國也加快了FTA實踐的進程,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除“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已經開始運行、“早期收獲”計劃也在順利實施外,中國與新西蘭的“中-新自由貿易協定”也已進入最后的談判階段,與巴基斯坦、澳大利亞、智利等國的自由貿易協定也加快了可行性研究的步伐。

背景簡介

東盟的全稱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是亞洲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之一。它是1967年8月,由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5國在泰國首都曼谷成立的。1984年文萊加入,1995年后越南、老撾、柬埔寨和緬甸加入。1992年在第四屆東盟首腦會議上,東盟正式提出15年建成東盟自由貿易區。后來由于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烏拉圭回合協議的簽署,促使東盟決定將建成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時間縮短為10年,于是1995年東盟首腦會議宣布將在2003年提前實現這一計劃。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構想始于1999年在馬尼拉召開的第三次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會議。當時,東盟剛經歷亞洲金融危機,對金融危機的危害及經濟脆弱性有切膚之痛,亟需通過地區經濟整和來抵制外來風險。而中國在金融危機中堅持人民幣不貶值,不僅減弱了金融危機的沖擊,而且樹立起一個大國的國際形象。東盟國家普遍希望中國在地區經濟合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與東盟加強經濟合作的想法呼之欲出。考慮到東盟自由貿易區即將建成,為擴大雙方的經貿交往,中國領導人提出愿意加強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聯系。這一想法得了東盟國家的回應。2000年在新加坡召開的第四次中國和東盟領導人會議上,中國領導人建議成立中國-東盟經濟合作專家小組,重點討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可行性以及中國加入WTO后的影響問題。2001年11月在文萊舉行的第五次東盟和中國領導人會議上,正式宣布在10年內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壓。

這個決定一經宣布就引起了強烈反響,人們普遍認為這是東亞經濟合作的歷史性突破,將改變亞洲政治經濟的全貌。中國和東盟的談判在2003年底進行,從2004年開始,用6年左右的時間,即在2009年最終建成。屆時雙方將明顯降低關稅并消除所有非關稅壁壘,同時實現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中國與東盟組成自由貿易區,將涵蓋17億人口,GDP超過20 000億美元,貿易額達到12 300億美元,將是世界上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東盟目前是中國第五大貿易伙伴,中國是東盟第六大貿易伙伴。自1995年以來,雙方的貿易額已達416.15億美元。根據東盟秘書處的研究,中國與東盟建成自由貿易區后,東盟對中國的出口將增加48%,中國對東盟的出口將增加55%。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不僅有助于促進雙方經濟增長和貿易量的擴大,創造雙贏的局面,而且在政治上,也將促進中國、東盟睦鄰友好關系的深入發展,符合中國營造和平、合作周邊環境的長遠利益。

問題分析

從烏拉圭回合到多哈回合,由于發達成員與發展中成員、發達成員之間等不同利益團體的意見分歧始終難以調和,致使WTO多邊談判屢次陷入困境。2003年坎昆會議失敗后,多邊貿易體制建設更是陷入低潮。在這一背景下,為盡早享受自由貿易帶來的福利,越來越多的成員開始繞開多邊談判,而直接參與區域的或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區域或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與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相比,較易在短期內達成一致,給國家和企業帶來的貿易利益也可以在短期內顯現,所以以FTA為主要形式的區域一體化協定得以迅速發展,并成為世界經濟的顯著特點。世界范圍內以FTA為主要形式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對全球經濟貿易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的同時,也一直在深刻的影響著中國的經貿。例如,北美自由貿易區的運行,使墨西哥產品對美國、加拿大的輸出大幅度增加,并擠占了中國在美、加兩國的傳統市場。2004年5月1日,歐盟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東擴計劃實施,波蘭、匈牙利等十個國家正式加入歐盟,這些與中國產品成本類似、出口結構相同的低收入中東歐國家參與歐洲一體化進程,也將對中國的出口形成巨大沖擊:一方面中國對原歐盟15國的出口受影響;另一方面新入盟十國開始實施歐盟的統一關稅和統一外貿政策后,更高的市場準入壁壘也將影響中國對這十國的商品出口。

解決問題的思路

針對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對中國經濟貿易帶來的沖擊,中國要采取積極措施來應對。其中,加快推進FTA實踐也正是其中的應有之意。其中,在條件、經驗并不成熟的時候,中國可以考慮先與發展中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FTA。

第一,中國需要加快FTA步伐,以適應國際貿易發展的新趨勢。一方面,世界各國圍繞擴大貿易和促進投資的競爭日趨激烈,而依托FTA的貿易自由化無疑將成為各國擴大市場的一個有力武器,在各國爭先簽署FTA的情況下,起步早的國家無疑將占據先發優勢;另一方面,雙邊談判的進程同時也是重新瓜分市場份額的過程,在目前多邊機制進展乏力、雙邊談判日趨活躍的情況下,中國只有盡早謀劃,積極參與,爭取主導地位,才有可能在未來貿易格局調整和規則制定上搶占先機。

第三,雙邊FTA涉及的領域,應該拓寬至服務貿易以及多種便利化和合作形式等。傳統FTA的內容主要涉及貨物貿易自由化,而在最新出現的FTA中,各成員開始將更大的興趣集中到服務、技術、投資等更廣泛的領域如何促進貿易和交流,其目的是如何使FTA 的動態效果具體化。如,從日本-新加坡雙邊FTA生效之日起,日本將把日本電報電話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從20%增加到33%,新加坡成為第一個享有這個特權的國家。中國也要高度重視這一變化,以實現增加在FTA實踐中的獲益。

關鍵措施

第一,目前中國選擇FTA伙伴國應以小經濟體國家或國家集團為主。相對于大國,與小經濟體國家簽署的雙邊協定給國內產業帶來的沖擊相對有限,談判壓力相對比較小,也有利于在談判中采取靈活策略。中國的FTA談判還處于起步階段,談判經驗還需積累,在此背景下,嘗試與小經濟體國家及國家集團簽署FTA無疑是理性的選擇。

第二,資源的互補應成為中國選擇FTA伙伴國家的重要考慮因素。在巨大的人口壓力下,中國耕地、林木、水等資源以及石油等能源都相對稀缺,作為發展中國家,資本、技術、人力資本等要素規模也相對有限,這些已經日益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當前,與中國建立或嘗試簽署FTA的國家都有自己占優勢的要素資源,如東盟的林業資源,新西蘭的技術、資本、畜牧和林業資源,澳大利亞的技術、資本、鐵礦和農業資源等,智利的銅礦等。這一特征實際上反映出中國FTA實踐的一大目標,即通過簽署FTA,利用國外資源緩解國內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資源制約。

第三,農業是中國FTA談判中應高度關注的敏感領域。東盟各主要國家、新西蘭、澳大利亞以及智利,都是農業發達的國家,并擁有許多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極強競爭力的農產品,如東盟的棕櫚油、熱帶水果、稻米;新西蘭的奶制品、肉制品、粗羊毛;澳大利亞的小麥、奶制品、肉制品、細羊毛;智利的溫帶水果等。其中,稻米、水果等產品與中國的優勢產品有明顯的競爭,所以與這些國家進行FTA談判時,需要慎重處理農產品的市場準入等問題。因此,農業領域的談判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目前中國FTA實踐的進程。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經驗

FTA的簽署是以成員國“雙贏”為基礎的。積極嘗試與中國簽署FTA的各國,都極為看重中國這個全球消費者數量最多的巨大市場,因為實現自由貿易后,僅僅“貿易轉移效應”就會為他們帶來巨大而確定的獲益。但是,對于中國來說,與東盟簽署FTA后其經濟利益的獲得至少沒有其伙伴國那樣明顯:

第一,小經濟體國家有限的國內市場,使中國很難從貿易規模擴大中獲得很多利益。東盟十國中越南、緬甸、老撾、柬埔寨等都屬于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所以盡管地區人口接近6億,總GDP卻只有0.6萬億美元,人均約1000美元,消費者購買力非常有限,所以市場潛力并不十分巨大;新西蘭雖然是發達國家,但人口只有400萬左右,國內市場也非常狹小。因此,很難想象中國的出口會在FTA簽署后有急劇的增加。

第三,入世工作組報告書中的某些承諾,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中國經濟利益的獲得。例如,《中國加入WTO工作組報告書》第91條規定:“對于木材和紙制品,將對所有進口木材和紙制品適用相同的稅率,包括優惠計劃、關稅同盟或自由貿易區下適用的稅率”。這一規定就決定了中國很難給予林業資源豐富的新西蘭、東盟各國以及智利等國,以更優惠的林產品市場準入條件,這意味著中國很難實現充分利用FTA伙伴國的林木資源,來緩解國內林產品供給壓力的目標。

雖然就中國-東盟FTA的實踐來說,中國很難從擴大出口方面獲得客觀的經濟利益。但是,如果綜合考慮防止在未來國際貿易格局中被再度邊緣化、營造更有利的經貿外部環境、增強在新一輪多邊談判中的發言權等目標,仍然發現中國參與FTA實踐,可以為自身帶來巨大的獲益:

第一,防止在未來的國際貿易格局中再度邊緣化。主要目的有三個:①FTA成員可以享受到比WTO一般成員更為顯著的貿易優惠,這樣如果不加快FTA實踐進程,中國加入WTO后所獲得的平等貿易待遇就很可能隨著各國FTA的蓬勃發展而重新面臨威脅;②各成員國通過雙邊談判往往會就多邊談判中的某些事項達成的共識,從而增強在未來多邊談判中對規則制定的影響,這樣沒有參與FTA實踐的國家可能將不得不被動接受別人安排的游戲規則;③雙邊談判的進程同時也是重新瓜分市場份額的過程,中國只有積極參與,才能爭取主導地位。

第二,緩解國內資源緊張的壓力。中國人口眾多,各種主要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很少。例如,人均耕地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資源更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資源的相對缺乏已日益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在這種情況下,充分利用各種國際、國內兩種資源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選擇。而與資源稟賦明顯互補的國家簽署FTA,可以使中國以更低的成本、更穩定的渠道,獲得經濟繼續高速發展必需的能源和原材料供給,這對于中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無疑是有益的。

第三,有助于中國在WTO多邊談判中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具體內容包括:①簽署FTA將有助于中國與各國在多邊談判中協調立場,形成整合力量,進而擴大對多邊談判進程的影響;②作為WTO的新成員,通過與FTA伙伴國的合作,避免在談判中獨自承擔壓力;③雙邊談判將有助于中國更加主動地發表自己的意見,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可以說締結的雙邊FTA越多,中國在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中就擁有更大的發言權。

第四,創造有利于中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一方面,區域內部經濟聯系的加強將促進政治關系的穩定,歐盟、東盟的經驗都證明了這一點,所以中國簽署FTA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證與周邊各國政治關系的穩定;另一方面,FTA實踐還將促進中國“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在更廣泛領域被承認。東盟各國、新西蘭以及智利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就是一個明顯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