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企業進入海外市場的方式(進入海外市場的主要模式包括)

时间:2024-06-09 11:50:49 编辑: 来源:

進入國際市場的方式主要有哪幾類?

1.出口進入方式

是生產企業把本國生產的產品向國際市場出口的方式,是最簡單、最普遍的形式。主要有兩種方式:

(1)間接出口。指企業并不直接參與國際市場的任何活動,也不需要有對外經營的專門知識、專門技術和專門機構,而是把產品賣給或交給國內的出口貿易機構,由他們負責向國際市場銷售。這是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最初學習過程,多為尚未在國際市場上建立自己的銷售網絡的中小企業采用。優點是投資較少,風險也較小。缺點是企業只負責產品的生產,不直接接觸國際市場,幾乎無法掌握和控制國際市場營銷活動,同時獲得的利潤也很少。間接出口有三種途徑:國內出口商;國內出口代理商;委托某一家在國外有銷售機構的公司代售。

2.契約進入方式

契約進入方式是國際化企業與目標國家的法人之間長期的非股權聯系,前者向后者轉讓技術或技能。這種方式使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時,能夠依據契約具體條件,選擇最有利的于自己的靈活方式,降低風險并最大限度地獲得利潤。契約進入具體有多種方式,如許可證貿易、特許經營、合同安排等。要注意理解這幾種方式的含義和特征。

3.投資進入方式

投資進入是指企業在國外進行投資生產,并在國際市場銷售產品的方式。當企業已經具有了豐富的國際市場營銷經驗、企業實力和國際市場潛力較大時可以采用這種方式。

投資進入有許多優點:首先,可降低成本,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因為企業可以在國外市場獲得便宜的勞動力和原料,可節省國際運輸費用;其次,可以繞過東道國設置的市場壁壘。同時,當地生產當地銷售,有利于產品營銷適應當地的消費需求和市場環境。其主要缺點在于風險較大,投資進入分為獨資經營和合資經營兩種類型。

(1)獨資經營

即企業在國外單獨投資興辦企業,獨立經營,自負盈虧。企業擁有全部的所有權和控制權。

獨資經營的主要優點是:①可加強對獨資企業的控制,完全將在國外的子公司納入本企業的國際市場營銷戰略之中,使子公司服從本企業的整體利益和安排;②有利于防止知識產權向本企業外轉移,避免競爭對手的迅速成長;③有利于企業獨資獲得全部的經營利潤。但這種方式是所有進入國際市場方式中風險最大的方式,如遇到東道國沒收、征用、通貨膨脹、價格限制等情況,都會使企業遭受極大的損失。

(2)合資經營

是本國企業與國外一個或一個以上企業按一定比例共同投資興辦企業,共同生產經營并承擔經營風險,獲取經營收益的方式。其主要優點是:①政治風險較小,并可能享受較多的優惠;②利用國外合作伙伴在當地的關系,比較容易取得當地資源并打開當地市場。其缺點是:①可能會使本企業失去對技術的控制權;②不利于企業執行全球統一協調戰略,也不能夠使企業獲得為協調全球競爭所需要的對外國子公司的控制;③合資各方在管理上難以協調,利潤分配和使用上也容易產生矛盾。

以國際企業為例說明三種進入國際市場戰略的模式

1.出口模式:

直接出口。間接出口。

2.契約模式:

合同制造模式。特許經營權。許可證模式。管理合同模式。

3.投資模式:

合資經營,獨資經營。

企業進入海外市場的最佳時機和方式應該是什么

在討論海外擴張的時機之前,我們先說說企業進入海外市場的目的和方式。總體來說,企業進入海外市場有三種直接目的:其一,采購(原材料或成品)。例如中國鋼鐵公司在國外購買鐵礦石,美國沃爾瑪公司在中國進行集中采購等;其二,制造。例如跨國公司在中國設廠生產,用于中國或國外銷售;其三,銷售(產品或服務)。例如國外軟件公司在華銷售其軟件產品,國際買粉絲公司在華銷售其買粉絲服務,國外制造公司在華銷售其電子、制造產品等。這三種目的并不互斥,很多時候多個并存。

相對而言,在海外進行采購難度較低,因為有錢總是好辦事,最關鍵的是要找到合適的目標產品,并把握住定價、付款條件和對方信用。因此很少聽說過跨國公司在中國采購,或中國公司在國外采購而“慘敗”的例子。

而在國外進行銷售難度最大,因為面對新市場、新銷售渠道、新顧客、新的政策和監管環境,如何能設計、制造和銷售對路的產品永遠是一項強大的挑戰。對此目前世界上尚沒有任何可以快速復制的成功經驗,即使任何強大的公司也不敢夸口自己能夠對此完全勝任。只要看看跨國公司們在中國的表現就可以知道這有多么困難。例如微軟這個世界最成功的高科技公司,受人尊敬并擁有豐富資本,但是在中國努力奮斗超過十年之后在中國的營業額僅占其總收入很小一部分,與中國的市場容量和其在中國的投資很不相稱。當然微軟在中國畢竟還是相當成功的,相對而言,世界著名高科技公司雅虎在中國的業務平平,美國白色家電巨頭惠爾普從中國的黯然退出就更說明在一個新市場開辟業務的難度了。

在海外進行制造也存在相當的難度,因為這通常涉及到投入大筆資金買地或租地,招募并使用當地人力資源,并遵守當地的政策和監管。如何管理并激勵另一種文化下的員工,如何建立合理的企業文化,這都不容易。但是從難易程度而言,海外制造仍然比海外銷售相對容易一些。這一點也可以從中國目前制造加工業的繁榮景象體現出來,因為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無數海外公司在中國投資開廠的結果。四種方式利弊論

一個公司進入海外市場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種:第一,尋找合作伙伴進行他國業務代理(基本不投資);第二,與當地企業建立合資公司;第三,通過收購或合并進入新市場;第四,自己開展業務,自建新工廠或業務網點。這四種方式各有優缺點。

因此一個公司在考慮進入國外市場的時候一定根據自身的業務目的、面臨的中外市場條件、可能的進入方式、難度和復雜性等因素來綜合決策進入的時機和方式。

一般來說,對于欲進行海外原料或產品采購的企業來說,由于市場進入的操作難度較低,企業規模大小對進入時機的選擇并不重要,而進入方式更加重要。對于規模較小的企業,通過外貿公司、網上資源或中介公司進行采購均可行,關鍵是要找到有實力和信譽的合作伙伴或中介公司。對于企業規模較大而采購的產品對企業又具有戰略重要性的時候(如石油、礦石、煤炭等),或者采購額巨大的時候,如果完全通過中介公司操作可能受制于人,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所以應考慮加強參與,通過獨資、合資或收購資產的方式進行操作。

對于欲在海外通過投資進行生產或銷售的公司而言,市場進入的時機十分重要,因為這不僅涉及到大量資金的持續投入,還涉及到供應鏈的延伸或重整,人力資源的培養和保留,品牌的培養和推廣、政府關系、供應商關系的培養和維系等等。企業的學習周期相當長,對當地負責人能力的要求高,風險和不確定性極大。正式由于前期投入高、風險大,因此建議小型公司避免直接投資型的進入方式,而盡量通過合作伙伴的幫助進行。

另外,在需要投入大量投資進行海外進入時,應該在前期花成本做各種調查分析,對自己的現狀和競爭對手的情況有充分的研究和對比,在此基礎上形成合理的市場進入策略。在此需要特別強調中介機構的重要性。因為進入他國從事業務需要一系列的有關法律、財務、市場、商務方面的數據和服務支持,僅靠網站搜索、大使館和所在國招商材料通常不夠。實際上,國外跨國公司在進入中國時通常獲得管理買粉絲公司等中介機構的協助,而最近我國公司成功海外收購的案例中(如聯想收購IBM計算機部門)也都有這些中介機構在背后的強力支持。

但總體來說,中國公司尚沒有普遍接受這種做法,或認為價格太高而不能接受。從我們協助中國公司海外市場拓展的經驗來看,如果在前期投入適當買粉絲經費用于市場研究和商務分析,其成功率和時效性都會大大提高、成本也能明顯降低。實例:去年國內某大型國企數千萬歐元收購了一家西歐瀕臨絕境的制造型公司,據我們在歐洲的內部消息,原本買方心理底價僅僅是目前成交價的三分之一!如果當時能夠對被收購公司進行更加深入的調研分析,該國企有可能節省上千萬歐元的資金。

隨著我們經濟實力的進一步增強,今后中國企業跨出國門拓展海外業務的情況將越來越普遍,不僅第三世界國家會有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身影,即使美國和歐洲的知名品牌都可能會成為中國企業的收購目標。最近聯想收購IBM PC業務、TCL收購阿爾卡特手機業務、海爾提出收購美國家電巨頭美泰克、中海油提出收購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華為傳聞收購英國電信設備廠商馬可尼公司等就是最新的案例。隨著經驗的積累和不斷學習提高,我們希望國內企業在走出國門的時機、方式和價格的把握方面能夠更加合理有效,從而真正成長為中國培養出來的跨國公司。

簡述中小企業進入國際目標市場的途徑

簡述中小企業進入國際目標市場的途徑

我國中小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現實途徑:委托生產

委托生產是指品牌擁有者不直接生產產品,而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關鍵的核心技術,負責設計和開發新產品,并控制銷售渠道,具體的加工任務則交給別的企業去做。從全球的趨勢來看,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接受跨國公司訂單,實施委托生產戰略成為發展中國家企業國際化戰略的重要選擇。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已經融入到這一國際經濟發展的大潮當中。我國的委托生產,一開始主要從廣東、福建沿海的一些中小型紡織企業通過委托方式使產品走向國際市場。近年來,國內委托方式迅速發展,涉及的行業日趨廣泛,除紡織服裝外,化妝品、鞋帽、箱包、玩具、家電、通訊設備、計算機及汽車配件等行業也占有較大份額。

當然,實施委托生產方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我國中小企業往往無法通過委托生產戰略獲得核心技術;委托生產方式有嚴重的依賴性,我國中小企業有可能失去獨立生存的能力;委托生產促進了外資品牌核心競爭力的加強,使我國企業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但是對于我國中小企業總的來說還是利大于弊。

求論文,關于中小企業進入國際市場

我國中小企業營銷創新策略探討

摘 要 從我國中小企業所處的環境和自身特點出發,論述了中小企業營銷創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中小企業只有制定適合自身條件的營銷創新策略進行不斷的創新才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關鍵字 中小企業 營銷創新 策略

1 中小企業營銷創新的必要性

首先,現實中的中小企業多數位于分散性行業,由于集中成度、進入障礙、模仿創新難度低等特點,這種分散性行業的市場結構總是在完全競爭與壟斷競爭兩種傾向中徘徊,要想牢牢把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企業惟有堅持不斷創新。

其次,市場需求的個性化、細分化特征進一步突出,這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生存發展空間,也對其目標市場的定位提出了挑戰。

再次,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資本較小、資金缺乏、科研力量薄弱、信息不靈、人才缺乏、管理落后,國家政策扶持不足等問題,制約了企業發展和技術創新,根據中小企業的發展趨勢及存在的問題,一個較為現實有效的選擇就是開展營銷創新。所以中小企業所處的市場結構,市場需求的多樣化以及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都決定了中小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必須進行不斷的營銷創新。

2 中小企業營銷創新的可行性

在許多中小企業的眼中,“創新”被視為技術上的某種發明、創造,意味著科技進步、設備更新,似乎沒有大量的人、財、物力投入就不能創新。這種認識上的誤區直接導致的一個后果,是他們對創新敬若神明,敢言而不敢為,創新被當成了實力雄厚的大企業的“專利”。實際上大企業有其規模類型所決定的各種優點,中小企業也有中小企業的長處。

(1)大多數中小企業歷史較短,受老傳統束縛較少,在競爭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