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企業高管海外游學項目(上海哪個EMBA項目性價比最高?)

时间:2024-06-01 15:31:20 编辑: 来源:

私董會,你參加了沒有?

就在這一兩年間,“私人董事會”這個誕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的新鮮玩意兒在中國大江南北迅速落地生根。“播種者”既有商學院教授、名校海歸MBA,也有企業高管、資深媒體人等,玩法也是五花八門。我們選擇了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四家(領教工坊、五五私董會、外灘董事會、蜂窩私董會)進行調研。

私董會還沒在國內大面積崛起時,企業家的學習和成長問題似乎已經有了足夠多的解決方案:商學院的EMBA課程、總裁班,各類機構推出的企業家學習、游學產品以及各色企業家協會、俱樂部等等不一而足。私董會是憑借什么迅速獲得了企業家的青睞呢?

領教工坊聯合創始人兼CEO、原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朱小斌認為,私董會模式的興起符合歷史潮流,屬于實踐管理教育范疇,與傳統商學院教育有很大區別。“中高層職業經理人比較適合商學院教育,但創業者、企業家需要的是更具深度的教育模式。”傳統的商學院教育為權威式、傳輸式的縱向學習模式,討論內容以“別人的問題”為主;而私董會則以橫向學習為主,互相“照鏡子”,討論的是在場企業家自己的問題,重點在于提升企業家的自我認知和反思能力,可以成為一種長期甚至是終身的學習方式。

外灘董事會創始人宋巖思考的出發點則是“EMBA讀完了,企業家接下來的學習怎么辦”。宋巖認為企業家跟一般群體不一樣,做企業的過程是不斷探索未知的過程,企業家要在前方沒有路的情況下開出一條路,往往沒人能用經驗告訴他應該怎么做,所以企業家每天都要不斷去學習,而這恰恰符合私董會的訴求,即相同的一批人長期相互激發、碰撞,成就一個智慧生發場。

無論出于什么原因,要想將私董會真正做好,必須從企業家的切身需求出發,提供他們需要的服務。朱小斌將本土企業家對私董會的需求歸結為三大類:一是深度的心理支持;二是國外私董會強調的“照鏡子”功能;三是實戰性的工具、方法、技術、流程的分享與學習。其中,第一條與第三條并非國外私董會的核心,具有比較鮮明的中國本土特色,與中國的心理支持網絡普遍缺失、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基礎相對薄弱有關。

五五私董會創始人劉佳硯畢業于沃頓商學院,她跟丈夫馮晰也是第一個將“私董會”概念引進中國的人,他們對企業家群體有著深切的關懷之情。“國內真的能幫助企業家解決實際問題,或者讓他們敞開心扉,把自己的困惑難題拿出來探討從而得到學習和成長的機構不多。當老板其實很孤單,摸爬滾打很不容易,我們打心眼里想為他們服務。”

目前,國內以“私董會”為名的機構已有數百家之多,由于出發點不同,對私董會的理解不同,理念、做法差異很大。在我們選擇的四家私董會機構中,除蜂窩私董會外,其他三家基本以國外正宗私董會的實踐為藍本,但同樣各有特色。

私董會的入會標準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各家機構的訴求,真正以陪伴企業家長期成長為目標的私董會機構往往會十分注重組員的篩選。

領教工坊的標準較為“嚴苛”,他們對組員的企業提出了以下要求:規模在300人以上的成長型企業;年收入在3億元以上,是細分行業的領導者;價值創造型民營企業,即靠團隊、管理、創新來創造利潤,而非僅靠資源、關系獲得成功,如地產企業在領教工坊中幾乎找不到;此外,同一組組員所在的企業之間不應當有利益相關或利益沖突。

五五私董會在對企業自身條件提出要求外,還強調同組成員背景的相似性,提出必須做到“三個相當”:企業規模相當、行業規模相當、年齡相當。這種篩選上的聚焦更容易讓組員交流產生共鳴,迅速建立信任及認同感。

受偉事達在中國大陸做法的影響,領教工坊、外灘董事會等私董會機構的核心會議頻率均為每2個月1次,每次2天。盡管稱呼、順序有所不同,但兩天會議包含的模塊較為相似。

一是企業互訪式學習 ,即每期選定一個組員作為東道主,其他組員到東道主的企業進行訪問,對其高管進行訪談,以此全面了解老板及企業。由于該環節是進行后續討論的基礎,往往安排在第一天的上午。

二是針對具體決策問題的討論。 領教工坊稱之為“東道主主題私董會”,將其安排在第一天下午,組員就東道主企業的重大決策問題提問、討論并提出建議,組織方一般會提前將背景資料甚至是企業的財務報表提供給組員。外灘董事會則將其稱為“外灘咖啡”,一般將其安排在第二天下午。

三是請外部的知名實踐者分享交流。 領教工坊和外灘董事會分別將之稱為“操盤手分享”和“外灘交響樂”。與日常的演講、講座不同的是,兩家機構都強調分享者與組員進行充分、深入的互動,這在只有一二十人的小組內比較容易實現。

四是以提升個人領導力為主題的經典“圓桌會議”環節。

五是以分享個人私密體驗為主的“5%對話” ,往往安排在晚上或晚餐期間。

除“硬性設置”外,有時僅僅是角色稱呼的不同就能反映出各家機構的理念和特色。拿私董會小組中的核心角色——教練來說,叫法就形形色色:教練、主席、領教、私董,不一而足。

領教工坊獨創了“領教”這一稱呼,他們的領教往往是商界知名人士,如前惠普全球副總裁孫振耀、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等。領教是小組成員之一,也是某種意義上的精神領袖,還是學習過程的引導者、紀律的控制者。領教工坊還為每個小組分別配有班主任和董秘,分別負責把控小組活動質量和行政支持,號稱“鐵三角”。

宋巖則認為應當淡化私董會小組中教練這一角色的特殊地位,盡管國外私董會語境中的“教練”也并非強調傳授、教導之意,但在國內這一稱呼容易引起誤解。“智慧的產生是相互激發和碰撞出來的,沒有誰比誰更高明,沒有誰去占主導。我不希望他人仰視其中某個人,只希望能平等地對話。”因此,在外灘,小組中沒有教練,而叫“私董”。

此外,宋巖還為外灘董事會搭建起了一套理論體系,將 奧托·夏莫 的 U型理論作 為會議的“操作系統”,以激發小組的高品質對話。外灘創造的會議 “七步法” 即是以集體U型對話帶動集體U型思考的過程。同時,七步法還與《大學》里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相對應。

宋巖喜歡用精巧的名稱、流程設計體現外灘中西合璧的特色。如他將外灘的核心會議流程稱為“外灘五功”: 第一功叫“外灘三問” ,即私董們去東道主企業訪問,了解企業的狀況如何,具體有什么問題,有什么值得學習的地方; 第二功即為“外灘七步法” ,將傳統圓桌會議流程分解為 躬問、探究、澄明、定見、解析、精思、心得 七步; 第三功為“外灘夜話” ,也叫5%對話,就是把企業家不能跟別人說的那個5%的內容分享出來;與第一天相反,第二天的“兩功”名稱帶有鮮明的西方特色,分別為“外灘交響樂”和“外灘咖啡”。“交響樂”指邀請知名演講人與私董交流互動,“咖啡”則是開會解決企業經營和戰略層面的實際問題。

在常規學習之外,國內私董會機構都會根據企業家的本土需求提供延伸產品和服務。領教工坊有諸如領教回訪、組員間互訪、海外游學和參觀國內標桿企業等活動。外灘董事會有 “外灘烽火令” ,專為解決組員的緊急事務而設,此外還有 “星期三下午茶” 等定期討論會。此外,外灘董事會還自創 研習社 ,培養希望做私董的外部人員。“社會上很多人都想學習,我們也不是教,只是把外灘這一套體系跟想為企業家服務的群體分享。”宋巖認為私董會這個市場應當繼續繁榮,外灘推崇 生態思維 而非 封閉的帝國思維 。

在眾多進行本土化實踐的私董會中, 蜂窩私董會 無疑是變革尺度較大的機構代表之一。有著多年媒體從業經驗的創始人 張建春 坦承“私董會”只是他開展新事業時借用的一個名號。在他看來,正統的私董會有點太‘高大上’,頻率太低,他們需要的是 大量頻率很高的互動 。

當然繞不開“錢”的問題。就我們采訪的四家私董會來說,除蜂窩外,其他三家收入均以會員費為主。蜂窩的會員費每年只有2000元,在全國有2000多名會員,此外還有項目提成與投資收入,未來贏利點是一款以“聚會、飯局”為主題的APP。其他三家會員費每年都在10萬上下,會員數在百人上下。其中收費最高的領教工坊表示,十多萬的會員費也僅能維持運營。年費在5~8萬、運營達8年之久的五五私董會在前3年也一直賠錢,最近幾年才略有盈利。

“ 教育從來都不是暴利的 ,真正做這項事業的人都是 為了理想 ,企業家尤其是民營企業家其實是很苦的一個群體,對中國的未來極其重要。”朱小斌說,每組配備三人服務等設計令他們成本居高不下,目前他們已將領教工坊當作一項社會事業來做。

劉佳硯也認為私董會不是一門好生意,但是一個好事業。“如果以賺錢來衡量,很多人不會做私董會,因為賺錢太慢、太少,還要付出很多腦力、心力。但它是一個好事業:第一是它有意義,幫助這群人是能夠產生杠桿效應的,價值很大;第二是填補空白,中國還沒有一個特別有凝聚力、特別有價值的務實中小企業家的組織,而這又是社會需要的;第三是樂趣,接觸不同行業、不同思維的人和事,特別有意思。”

對于宋巖來說,雖然他認定外灘的理念和模式能保持較高的會員續費率,但支撐他的動機更為高遠。“我覺得社會的轉型要開始了,社會的轉型來自于社會有影響力的階層,企業家就是這樣一個階層。如果企業家對消費、對生活、對金錢、對于人生的認知發生了變化,想想這個社會的認知將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海外游學的市場規模有多大?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2016年中國國際游學人數已達65萬人次,市場規模達195億元。

報道稱,一篇題為《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的文章刷爆了家長們的朋友圈,文中一位在企業擔任高管的媽媽感慨地說,暑期里在廣州上小學的女兒一項支出大頭就是美國游學,10天花去了兩萬元,此文再次引發了對于海外游學的關注。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國際游學人數已達65萬人次,市場規模達195億元,中國國際游學每年正以20%以上的速度繼續增長,在游學花費方面,能接受2-3萬元開銷的家庭占29.4%,能接受1-2萬元開銷的占27.8%,能接受3-5萬元開銷的占27.5%,能接受1萬元以下開銷的占了近12%。

據悉由于市場準入門檻較低,且潛力巨大,眾多機構紛紛涉足游學行業,目前市場上主要的游學機構按照屬性可細分為6大類別,即教育培訓機構、專職游學機構、旅行社、留學中介機構、公/私立學校項目、網絡電商平臺。

希望家長在為孩子選擇游學產品的時候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量力而行,學生也應該體諒家長不要過于攀比!

為什么別人是高管,而你只是員工?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