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享貝海外專營店是正品嗎(肉松相傳是什么年代福州一位官廚補錯救急而發明的)

时间:2024-05-07 01:49:16 编辑: 来源:

肉松相傳是什么年代福州一位官廚補錯救急而發明的

制于1856年清咸豐年間林鼎鼎在福州光祿坊首創的肉松,以品質優異成為皇家貢品,并獲一九一五年巴拿馬泛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獎本品由林鼎鼎直系傳人采用首創人秘傳配料與工藝精心制作,完整保留傳統風味。以鼎鼎作為商標,更使本品香飄三山、名揚海外。

肉松是用豬瘦肉、白糖、紅糟、醬油、熟油精制成的細絲狀食品,食之酥甜脆,油而不膩,入口自溶,鮮美可口,是福州的名特食品之一。 肉松相傳是福州一位官廚補錯救急而發明的。清咸豐六年(1856年),福州鹽運使劉步溪的廚師林鼎鼎,在烹調時不慎把豬肉煮得太爛,這時鹽運使招待客人又催著送菜。林鼎鼎靈機一動,急忙加入各種配料,炒制成肉絲粉末端上席去。誰知客人們品嘗后紛紛贊不絕口,鹽運使以后每招待客人都要林鼎鼎專門烹制這道菜。后來,林鼎鼎辭去官廚回家開設店鋪,專門制作油酥肉松,并掛起“鼎日有”招牌,意為“鼎中日日有”,風靡榕城。福州官吏進京還把它作為貢品或禮品,于是揚名全國。

福州“鼎日有”肉松有油酥肉松、干貝肉松、牛肉松、兔肉松、雞肉松等品種,1981、1982年連獲商業部和福建省優質產品稱號,獲外貿部授予的榮譽證書,暢銷國內及香港、臺灣、東南亞等地,特別為福州籍華僑所喜愛。

福州官廚林鼎鼎1856年首創了今日中國美食之佳品-----肉松,為中華美食苑增添了一朵奇葩。不久乙被清皇朝欽定為福州府進貢皇家貢品,從東南濱海走進紫禁城,從此名噪大江南北。1915年,林鼎鼎制作的肉松參加巴拿馬泛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以自身精良的品質折服眾多評委而榮獲金獎,一時名震四海。現鼎鼎豬肉脯由林鼎鼎孫女林玉英親自指導監制。精選原料,用祖傳秘方精制而成。本品色澤透明、清香可口、小憩休閑盡享物我相融之樂。代表正宗閩派肉脯的優秀風格。

另外一段話,也可以作為補充:

相傳,清咸豐年間,有個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個地方官吏家當廚師。他手藝高超,能作多種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風寒,食而無味,日見消瘦。林氏苦苦尋思,取來一塊腿精肉,放在鍋內不停地翻炒,不時加入冰糖、料酒、鹽、蝦仁等佐料。炒著翻著,忽聞一股焦 味,原來湯汁已被燒干。林氏以為這下可糟了。誰知一嘗,味道卻鮮得出奇。他當即送給主人品嘗,主人連聲贊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見之大喜,也想吃,問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潛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終于在咸豐六 年創制成香醇色艷、味鮮帶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將林氏制作的肉松進貢清文宗皇帝,贈送給京中官員。宮中貴妃食后問:“還有肉松嗎?”內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時間,“鼎日有” 廣為流傳,許多官使紛至沓來品味。林鼎鼎見此情景,干脆辭去廚師之職,開設作坊,專營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聲在外,何不就掛此招牌!后來,林鼎鼎創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為區別于江蘇的太倉肉松,便稱之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興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紅色,顆粒大小均勻,質酥軟,入口溶化,含蛋白質高,含脂肪低。

由于鼎日有內部分家的原因,現在已經有不少的分支了。比如鼎日有、立日友、品日友......也有很多的分店。

從這段介紹來看,至少林鼎鼎是有來歷(福州鹽運使劉步溪的廚師)、有時間(清咸豐六年(1856年))的。

以下是搜到的太倉肉松的由來:

一提到太倉,人們就會想到聲譽卓著的太倉肉松。

關于太倉肉松,還有這么一個傳說:相傳清朝同治年間,太倉有一位大廚師,名叫倪德。一天它在給陸狀元燒紅燒肉時,由于火苗過旺,肉被煮爛,肥肉脫離,他焦急萬分,把菜燒成這樣,陸狀元還不把他趕走?最后他急中生智,想到了一個辦法:把焦肉剔除,把剩下已燒干的肉加上進好的作料做炒肉。做完之后,他自己嘗了一口,非常好吃,他為自己的“發明”感到高興。最后當他把“紅燒肉”端出來時,他的心“怦怦”直跳,可是當陸狀元吃第一口時,陸狀元竟然拍手叫好,并給這道菜取了一個名字:肉松。倪德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落了地。后來太倉城里富人開宴會,都請尼德去燒紅燒肉,久而久之,肉松就成為了太倉的特產。

太倉肉松,太倉食品一絕,中國食品一絕。太倉肉松,老少咸宜咸喜,聞名海內海外。

太倉肉松歷史久矣,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太倉昭忠祠旁即開設了倪鴻順肉松店。因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對肉松美味稱贊有加,故太倉肉松遂成為官禮物品,馳譽四方。1915年曾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甲級獎,乃享譽一百多年的著名特產。

太倉肉松廠是太倉實力雄厚、技術精湛、設備先進、信譽良好的中型國有企業。九十年代后,其產量已達到三百多噸,產品暢銷海內外,深受顧客歡迎與好評。因各地仿冒太倉肉松事件屢禁不止,太倉肉松廠于八十年代初即向中國工商局注冊了“太倉牌”肉松。因此,唯“太倉牌”乃太倉肉松之正宗產品。

以上這段話是搜到的唯一一個有明確發明時間的太倉肉松記載,1886年

再以下這段話是一個食客關于肉松的的評論:

肉松是滿口馀香的小吃,夾面包,過稀飯,拌皮蛋,各盡其妍。肉松的味道相當復雜:在蛋卷里它是咸的,在皮蛋上它是甜的,總是唱反調。大反派就該做到肉松這種層次。中國的肉松有太倉派和福建派,福建派是加紅糟的,福建的招牌味覺。可惜這兩種,我都沒吃過原裝正品。平時渾渾噩噩,就算吃過也是當面錯過。有趣的是,這兩種肉松的來源傳說十分相似,都是某廚師大宴失手,把紅燒肉燒得稀爛不成形,靈機一動靠干水分,焙成酥香的肉松呈上,結果大獲稱賞。還說得有鼻子有眼,有名有姓。太倉的是廚師倪德,福州的是官廚林鼎鼎。傳說里二人後來分別開了店,太倉的叫“倪鴻順“,福州的叫“鼎日有“。兩個故事看來同出一源,子虛烏有。紅燒肉里的肥肉和肉皮,炒不成肉松。菜譜里都教人用精瘦的腿肉。

從以上的資料,本人得出幾點結論:

1.有記載的時間上來看,福州肉松是1856發明的,太倉是1886,時間上至少比太倉提前了30年,不排除技術外流到太倉

2.發明人林鼎鼎的來歷和發明地點、店址等都是至今可尋的,太倉的倪德的來歷暫時沒有明確的記載,只有昭忠祠這個地點

3.被清皇朝欽定為福州府進貢皇家貢品,從東南濱海走進紫禁城,從此名噪大江南北。1915年,林鼎鼎制作的肉松參加巴拿馬泛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以自身精良的品質折服眾多評委而榮獲金獎,一時名震四海。

這一點很說明問題,至少近代史還是比較完善的,很容易分得清作為貢品和在萬國博覽會上獲獎的是誰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