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亞馬遜海外代購賺傭金(跨境電商越來越難做?)

时间:2024-06-01 08:48:35 编辑: 来源:

跨境電商、海淘、海外代購等是同一個概念嗎?

并不是,跨境電商、海淘、海外代購各有區別。

海淘和跨境電商本質的區別“海淘”是近年來興起的網購消費潮流,指消費者不依賴代購商家,直接去國(境)外網購淘貨。不過海淘轉運的手續相對繁瑣,需要先找到可靠的轉運公司,通過在境外網站訂貨,國(境)外投遞到轉運公司倉庫再轉運回來,最終通過境內快遞收到訂貨。

不過隨著“海淘”的發展,現在一些“海淘”轉運公司也逐漸拓展到海淘團購的業務。后兩者則相對于海淘轉運更具有“一站式”服務特點,只需要通過常規的團購付款,即可坐等收貨。 根據海關部門的監管規定,目前所有的“海淘”行為都可以被納入到“直購進口”與“網購保稅”這兩種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業務模式之中。目前,跨境電商試點城市的主要模式為“網購保稅”。“網購保稅”是指跨境電商企業通過集中海外采購,統一由海外發至國內保稅倉庫,當消費者網上下單時由物流公司直接從保稅倉庫配送至客戶。 跨境電商的特點在于:由于試點的貨物保稅暫存模式,消費者能非常快捷地收到訂購商品,也能滿足消費者快速退換貨的要求;另外,因大幅度降低進口環節稅的稅收優惠政策和集中采購模式將大大降低商品的采購成本和物流成本。同時,商品的進口、檢驗檢疫、網上銷售,經過全程的陽光監管通道,商品的品質得到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得到保護,同時也解決了售后服務問題。 海淘和跨境電商的合法合規性的區別

海淘物品的入關是以“個人物品”報關,且轉運在美國尚處在灰色地帶。而在跨境電商的試點平臺上,一切都變得透明合法。當地海關、外管、檢驗檢疫、財稅等部門等會隨企業一起入駐園區,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兩種方式的費用對比海淘物品的總價格包括物品價格、國(境)外消費稅、運費(不少電商網站包郵則這筆錢可以省掉)、轉運運費以及可能沒有規避掉的關稅。大量存在的小型轉運公司是以默認規避關稅為前提的,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安全性與時效性沒有保障。不少轉運公司會告知轉運的包稅價格和不包稅的價格,前者即默認繳納關稅,后者則是以“撞大運”的投機方式試探清關時是否可以規避關稅。不過,海淘對于個人買家仍具有很強的價格優勢,這主要在于一些單品在國(境)外電商網站大促銷時,或許可以享受極低價格,覆蓋掉其后會產生的運費和關稅。

對比海淘,跨境電商的商品需要增加的費用在于為透明監管而支付的進口關稅。但如天貓國際這樣的跨境電商平臺,會要求商家為消費者支付行郵稅。 另外,“網購保稅”模式可享受一定的保稅優惠,由于是集中從海外進貨存放在保稅倉內,物流和人力成本會下降,預計總體實際成本可下降10%~20%,因此最終的價格與海淘比相差不多。 以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國際為例,阿里巴巴集團國際事務部總經理吳倩表示:“一袋美國大堅果的出廠價在100元人民幣,美國當地零售價約110元人民幣,在這個平臺上,天貓國際賣120元,基本接近原產地的零售價,而傳統貿易進口的價格則接近190元。超市里常見的54片大號日本產尿不濕,零售價要200元出頭,這個平臺上就只需要130元左右,這里的差價大部分是省下來的物流費。” 兩種方式的產品有何不同

最初海淘用戶多為年輕媽媽,最大需求也來自奶粉等母嬰用品,然后逐步擴展至護膚品、日用品、服飾、食品、電子產品、珠寶甚至家用電器等。這些產品在不同的海淘網站提供的服務并不相同,其中電子產品的海淘需求盡管很大但受限也較多,一些小的海淘公司允許但有限制地轉運電子產品。近年來開始進入“跨境轉運”市場的國內大型快遞公司在這方面限制更為嚴格,比如順豐規定,凡是政策明令禁止的、會被課以重稅、貨值很高,或是運送有難度的物品都被列入拒運名單之中。包括平板電腦、手機、筆記本電腦等在內的電子產品以及收藏品、汽車零部件也會被拒運,消費者只能借助順豐實現服裝、食品及化妝品等商品的跨境配送。目前跨境電商最主要的“保稅網購”模式不僅涵蓋了傳統的母嬰用品、食品等產品,而且包括了服裝、箱包、家紡、家具、飾品、化妝品、藝術品等。對于跨境電商的產品,進口報關、檢驗檢疫、網上銷售等全程均為陽光監管通道,產品可以溯源,因此具有明顯的價格、時間和品質保障優勢。跨境電商試點將會設立展示體驗中心、O2O實體店等,能讓消費者在保稅現場親自體驗產品,這是海淘所無法實現的。

跨境電商“網購保稅”模式的貨品局限于存放在保稅倉庫內的產品。而“直購進口”模式可消除這一限制,只要加入了跨境電商平臺的所有商家提供的商品均可供消費者選擇。 代購二三事

代購的定義:代購,通俗一點來說就是找人幫忙購買你需要的商品,原因可以是你在當地買不到這件商品,可以是當地這件商品的價格比其他地區的貴,也可以是為了節省個人時間成本,請人幫忙買好送貨上門。幫人從香港,澳門,臺灣,甚至美國,日本,法國,韓國購買商品,然后通過快遞發貨或者直接攜帶回來,又或者從國內攜帶商品到國外給別人,就是常見的代購形式。還有一種代購,由于消費者對想要購買商品的相關信息的匱乏,自已無法確定其實際價值而又不想被商家宰,只好委托中介機構幫其講價,或者干脆讓中介機構代買。

跨境電商越來越難做?

“從來沒見過這么著急出臺的政策。”李響說。由于新政出臺時間緊急,沒有給各個電商平臺留出足夠的過渡期,對跨境電商現有模式造成了巨大沖擊。“新稅改革前夜公布白名單,前臺后端好多數據都要進行修改,此前進行的備貨也可能會產生較大損失。”

2016年2月開始,包括蜜芽、小紅書、聚美優品等在內的多家跨境電商國際貿易部門相繼接到了海關方面的初步溝通,確認將從4月起對跨境電商征稅。

3月24日,相關三部委發布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新稅制。此時,人們關心的重點是征稅后,商品價格的上漲對消費者的影響,各個電商平臺還專門成立了應對小組,討論漲價部分是由電商平臺承擔,還是與消費者按比例分擔。

然而,4月7日晚,距離“新政”出臺前幾個小時,財政部在官方網站上掛出了《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 (正面清單)。這一批正面清單包括了1142個8位稅號商品,涵蓋了部分食品飲料、服裝鞋帽、家用電器以及部分化妝品、紙尿褲、兒童玩具、保溫杯等商品。但多款熱銷的產品,包括液態奶、生鮮、保健品等都未被包含在內。

政策來得太突然,各個電商平臺一下子感覺到有點兒懵。跨境電商憂心忡忡,一家化妝品電商平臺的副總裁何聰在朋友圈調侃寫道:2011年做電商,2016年,卒。

“不讓賣”成為當時人們討論的重點。作為政府公關負責人的李響,積極與相關政府部門進行溝通,政府部門也給予了積極的回應。一周之后,4月15日深夜,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13個部門共同發布了第二批正面清單,此次新增了151個稅號產品,并對此前備注模糊的“醫療器械相關產品”、“保健食品相關產品”以及“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相關產品”進行了解釋。

第二批正面清單出臺后,何聰刪去了之前的那條朋友圈,對新政開始抱有樂觀的態度,等待著政府進一步調整。

很快,何聰就發現自己過于樂觀了。第二批正面清單出臺后,政策調整似乎暫時停止了。李響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對方的回復是:輿論反應的問題不都解決了嗎?

“征稅、清單都不是關鍵問題。關鍵問題是,按照一般貿易進口要求,我們的貨根本進不了關。”李響說,公司的倉庫庫存一般控制在一個月內,所以到5月中旬,公司就要面臨大規模斷貨。

近兩年來,基于政策和人口紅利,跨境電商進入了井噴式發展,蜜芽、洋碼頭、小紅書等跨境電商在近兩年都完成多輪融資,相繼踏入獨角獸俱樂部。而天貓、京東、聚美優品等電商巨頭也在積極布局全球購業務。

據海關統計,2015年,7個試點城市跨境電商合計進口155億元人民幣,是2014年的14.5倍。而2015年中國消費者在境外消費1.2萬億元,與2014年相比增長了43%。按照計劃,跨境電商將成為中國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

然而,實際情況的發展卻與計劃產生了重大的偏差。

李響表示,對于跨境電商而言,真正的危機隱藏在對4月8日后發運商品的監管要求中。

按照新政規定,4月8日以后發運的商品,必須按照一般貿易要求提供通關單,化妝品、保健品等商品還須在食藥總局注冊備案。

作為關鍵的“通關單”,也就是入境貨物通關單,是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授權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依法對列入《檢驗檢疫法檢目錄》,以及雖未列入《檢驗檢疫法檢目錄》但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明確需實施檢驗檢疫的進境貨物及特殊物品等簽發的進口貨物收貨人或其代理人已辦理報驗手續的證明文書。

涉及法檢的貨物(監管條件下監管代碼為A的),需要向國檢部門報檢,填報《入境貨物報檢單》。以化妝品為例,需要提供原產地證、合同、發票、裝箱單、提(運)單、進口化妝品標簽檢驗相關資料(化妝品中文標簽樣張和外文原標簽及翻譯件及化妝品成分配比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進口化妝品衛生許可批件(備案證書)、報檢委托書等十多項外貿單證。

完成報檢后,國檢部門出具通關單(無紙化通關后,出具的是通關單號),再向海關進行報關。在海關通關系統錄制報關單的時候,涉及法檢的貨物如果沒有通關單,會退單(申報不通過)。

2015年版本《檢驗檢疫法檢目錄》中,進境需要法檢的類目有4562個,而跨境進口電商兩批清單1293個類目中,99%以上需要法檢,出具通關單。

李響指出,跨境電商在實際通關中會遭遇兩個比較大的困難。

首先,原來跨境電商入境,也有城市口岸需要提交通關單,但是基本上提供的隨附單據都以裝箱清單、合同、發票、提單等單據為主。而一般貿易中各類目需要提交的隨附單據,由于目前跨境電商一個重要的進貨途徑是“掃貨”模式,也就是直接在海外的商場、店鋪內以當地消費者的價格進行大量購買,對于掃貨模式獲得的商品,很難提供原產地證明等外賣單證。

“如果,我們能夠拿到一般貿易通關單,那我們直接就從事一般貿易,而不做跨境電商了。”李響說,根據相關的政策,一般貿易進口的商品多是按照重量收稅,但是跨境電商涉及的貨品,則需要按照數量和單價收稅,遠高于一般貿易的稅收。

其次,一般貿易備案周期太長,以保健品為例,目前在食藥監總局備案查詢的不過700多個,而新品申請時間長達1~2年,顯然不利于講究時效競爭的電商模式。而為了降低庫存風險,以往跨境電商采購通常使用多批次少量的采購方式,但現在,保健品每個SKU備案費用在50萬~100萬,讓電商平臺感到力不從心。

各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以下簡稱“綜試區”)的統計顯示,從4月8日新政實施到4月15日,進口單量出現第一波銳減,鄭州、深圳、寧波、杭州等綜試區進口單量分別比新政前下降70%、61%、62%、65%。

4月15日之后,隨著海關總署允許4月8日前發運的商品按原有通關程序進口,各綜試區進口單量有所回升,鄭州、深圳、寧波、杭州等綜試區進口單量分別回到新政前的55%、62%、65%、71%。

“進口單量雖然遠未恢復到新政前水平,但進口稅收開始有大幅提升,使有關部門誤認為新政負面影響正在消除。”李響說,進口單量回升是基于跨境電商銷售庫存商品,一些電商擔心政策變化,甚至出臺促銷措施,抓緊清理庫存。而由于各地海關、質檢嚴格執行新規,4月8日以后發運的商品,除紙尿褲、枕頭、水杯、奶瓶等少數非法檢商品還能進口外,超過95%以上的商品已經不能進口,大量貨柜開始積壓在碼頭、空港。

進口減少,直接影響了各個保稅區,部分綜試區開始裁員。以鄭州綜試區為例,區內電商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