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民幣占全球貿易結算比重(全球貨幣支付排名:人民幣占比2.26%,排第五,美元呢?)

时间:2024-06-02 03:48:07 编辑: 来源:

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的占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各經濟體央行持有的外匯儲備中,人民幣資產占比升至2.01%。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根據環球銀行間金融電訊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買粉絲munications)的數據,以人民幣進行的支付活動比上年同期躍升,該協會為200個國家的11000多家金融機構處理跨境支付信息。盡管有所增長,人民幣僅占市場約2.4%,而美元占38%。

一、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盡管目前人民幣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幣已經國際化了,但人民幣境外流通的擴大最終必然導致人民幣的國際化,使其成為世界貨幣。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包括三個方面:

1.是人民幣現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

2.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為此,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3.是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是衡量貨幣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通用標準,其中最主要的是后兩點。當前國家間經濟競爭的最高表現形式就是貨幣競爭。如果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替代性增強,不僅將現實地改變儲備貨幣的分配格局及其相關的鑄幣稅利益,而且也會對西方國家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什么是“已分配外匯儲備”?

IMF數據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IMF各成員國央行公開宣布的分配外匯儲備,稱之為“已分配外匯儲備”。這里面包括持有的美債、歐債以及其他各種貨幣類型的資產量,全部相加再按照匯率折算對比后,就可以知道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人民幣等各種貨幣所占的份額。

另外一部分就是“未分配外匯儲備”,包括非IMF成員國所持有的外匯儲備以及沒有對外公布各種外幣資產所占比例的外匯儲備。

人民幣占國際貨幣份額

至2021年3月,人民幣占全球支付總額的份額為2.49%,繼續保持全球第五大活躍貨幣的地位。

1、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2020年1月20日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在基于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全球支付份額排名維持全球第五位。

2、2020年12月,在主要貨幣的支付金額排名中,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分別以38.73%、36.70%、6.50%和3.59%的占比位居前四位。

拓展資料:

1、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是人民幣現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為此,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第三,是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是衡量貨幣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通用標準,其中最主要的是后兩點。當前國家間經濟競爭的最高表現形式就是貨幣競爭。如果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替代性增強,不僅將現實地改變儲備貨幣的分配格局及其相關的鑄幣稅利益,而且也會對西方國家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2、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發行人民幣以來,歷時72年,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截止到2021年,已發行五套人民幣,形成紙幣與金屬幣、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除1、2、5分三種硬幣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幣已經退出流通,第四套人民幣于2018年5月1日起停止流通(1角、5角紙幣和5角、1元硬幣除外)。流通的人民幣,主要是1999年、2005年、2015年、2019年、2020年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

全球貨幣支付排名:人民幣占比2.26%,排第五,美元呢?

美元依舊是全球第一大貨幣。

今年以來,“去美元化”浪潮可以說是此起彼伏,中法用人民幣完成首單LNG結算,中國和巴西進行本幣結算,東盟十國討論用本幣結算,阿根廷使用人民幣結算自中國進口的商品。

如此大的陣仗,頗有燎原之勢。那么,美元的地位開始動搖了嗎?

前段時間,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發布了3月全球支付貨幣排名,前五名仍然是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人民幣。

具體來看,3月美元支付份額達到41.74%,環比上月提升了0.64個百分點,比2022年同期提升0.67個百分點,比2021年同期提高了2.31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這兩年美元的支付份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地位似乎更加穩固了。這到底是什么情況?不是說去美元嗎?

其實原因很簡單,從去年3月到今年5月,美聯儲瘋狂加息10次,累計加息幅度達500個基點,聯邦基金利率持續上調。

美國的加息操作,就是收割各國財富。隨著利率的上漲,各路資金回流美國,支撐著美元持續走強。

有分析師認為,如果美聯儲堅持繼續加息,那美元就有機會再次迎來利好,也就是說它的支付份額可能還會繼續上升。

在5月3日宣布加息25個基點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要堅定的將通脹率降回2%。目前,美國的通脹率在5%左右,這意味著后續還有加息的可能。

雖然“去美元化”聲勢很大,但目前占比還太低,無法動搖美元的地位。

美元支付份額提升了,那誰下降了呢?

數據顯示,3月歐元、英鎊的支付份額分別為32.64%、6.19%,環比上月分別下降3.79、0.39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2.72個百分點,0.28個百分點。

美國收割起來,連自己盟友都不放過。2022年以來,受美國加息,俄烏沖突影響,歐洲通脹比美國還嚴重,再加上貨幣貶值,大量的企業和資本流入了美國。整個2022年,歐元兌美元貶值了11%。

英國已經大不如前了,去年接連換了兩位首相,經濟面臨著衰退,GDP已經被印度超越。英鎊之所以還有這么高的份額,完全是依靠著過去積累的底子強,畢竟英聯邦國家還是有不少。

另外,日元支付份額為4.78%,環比提升了1.8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98個百分點,可以說是最大贏家。

人民幣國際化怎么樣了?

今年3月,人民幣支付占比為2.26%,環比增加了0.07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增加0.06個百分點,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

這個份額相比最高點是有所下降的,2021年12月,人民幣支付份額達到2.7%,超過了日本,成為全球第四位支付貨幣。而最高點是2022年1月,份額為3.2%。

為什么會下降?原因應該是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系統在發力。

從2010年初到2021年底,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從0.02提升到5.05。目前,人民幣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第五大國際儲備貨幣、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十年左右的時間,人民幣從空白到全球主要貨幣,可以說是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CIPS系統在2015年才推出,發展速度非常快,它既具備結算功能,又具備報文信息傳輸功能,隨著處理金額的不斷提升,將不斷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美元地位難以撼動嗎?

對于美元的地位,一些機構和地區表示繼續看好。2022年6月,歐洲央行發布《歐元的國際地位》年度報告,內容中提到美元在可見的將來仍然難以被其他貨幣替代。

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也表示哪種貨幣都無法取代美元。

但真的是這樣嗎?美元地位真的無可撼動嗎?衡量一種貨幣的國際地位,主要從儲備、計價和支付這三個方面。

實際上,過去20多年來,美元的占比已經大幅下降。作為外匯儲備,美元占比已經從2000年的72%下降至2022年的59%。作為支付工具,美元的占比也從2000年的70%左右下降到現在的41%。

從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后,美元先后與黃金,石油掛鉤,成為了全球主要商品的計價貨幣。在今年1月,沙特表示愿意以美元以外的貨幣出售石油。一旦石油逐漸不以美元計價,那將對美元的地位造成重創。

印度一位銀行家稱美元是世界最大金融恐怖分子,世界正“拼命尋找一種替代儲備貨幣”。當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啟多元化貨幣儲備,建立本幣結算機制,美元的地位必定會逐漸動搖。

沒有哪種貨幣永遠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對于美國長期濫用“美元武器化”,各國早已深惡痛絕。

在中國,我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去美元化浪潮不會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國的任性妄為,最終會將美元推向深淵。

人民幣數字化,能否替代美元成國際貨幣?

最近,有消息稱,央行數字貨幣目前已經進行內測,預計今年年底可能正式推出,如果一切順利,我國將成為世紀第一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國家,這將使人民幣在數字化時代的貨幣市場占領先機,對我們擴大人民幣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具有重大意義,但要替代美元成為國際貨幣還需要一些時間,主要看我國的綜合國力能否超過美國。

先說一下,美元是如何成為世界貨幣的?早在二戰之后,美國就成為了世界第一強國,靠著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美元取代了英鎊成為世界貨幣。也就是說在美元之前國際貨幣是英鎊。這意味著,美國是當時的第一世界強國,這個強大并不是指經濟、軍事等某一項,而是綜合國力,包括經濟、 科技 、軍事、文化、教育等。如果只是某一項達到世界第一也是不行的。早在19世界末,美國的經濟總量就超過英國,但是要到50年后,美國才是世界第一強國,這之后美元才完全取代英鎊成為國際貨幣。

其實,中國從2007年開始就要搞人民幣國際化,經過了十多年的努力發展,人民幣已經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的第三大貨幣,同時,中國的資本項目也在進一步開放中,比如允許外資通過QFII、RQFII的方式投資A股市場,并且放松限制,還有中國開設了上海、海南等地的自貿區,更關鍵的是,我們在上海也建立了以人民幣計價的石油期貨市場。最近,還有幾十個國家提出,要把人民幣當作儲備貨幣。如果這次人民幣再實行數字化,非常有利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雖然,人民幣數字化可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但是人民幣要想替代美元成為國際貨幣恐怕還有較長的路要走:第一,人民幣與美元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人民幣不到國際貿易貨幣結算的2%,而美元占比高達40%以上,人民幣占比不僅低于美元占比,也低于歐元、英鎊和日元,位列全球第五位。

第二,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人民幣也只占2%左右,而美元更是處于主導地位,占比超過60%,同樣人民幣占比只排在第五位,還低于歐元、日元和英鎊。所以人民幣取代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還任重道遠,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第三,在綜合實力方面還是有較大差距。雖然我國的經濟總量GDP已達美國的70%,軍事、政治、 科技 、教育、文化和人才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與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即使過幾年就是我們的經濟總量超過美國,綜合國力也不一定能一下子超過美國,乃需繼續努力。

不久將來,我國極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推出數字貨幣的國家,這將使人民幣數字化時在的貨幣市場占得先機,對于我國擴大人民幣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但要人民幣完全替代美元成為國際貨幣,恐怕還有一段的時間要努力。因為,現在不管從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