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民幣國際貿易占比(人民幣國際結算占比是多少?)

时间:2024-06-02 06:53:08 编辑: 来源:

人民幣國際結算占比是多少?

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占比升至2,02%

人民幣要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向前走,尤其是在貨幣金融獨立性立法和人民幣全球化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并且每走一步都可能前面是懸崖峭壁,摸著石頭走了幾十年,未來還會有很長的路需要繼續緩慢向前。不可能指望著別人的崩塌來提升自己的實力和高度,要筑建自己的貨幣基石,從周邊國家和東南亞國家開始起航,通過RCEP和一帶一路逐步走向全球化。

人民幣的國際占比,仍有待大幅提升

仔細看4月份,我們的人民幣在國際支付市場中的比例下滑至1,66%,排名也由全球第五下降至全球第六名。回顧之前的表現,我們發現人民幣仍然在和加拿大的貨幣在爭奪第五名的位置。

人民幣的市場份額也基本是在1,6%到2,2%之間波動,不僅和美元、歐元差距較大,也大幅低于英鎊、日元的市場份額。但我們的GDP經濟總量卻是全球第二名,在2019年達到了14,363萬億美元,遠非日本、英國可比。

還有對外貿易。2019年中國的進出口商品總額超過了4,57萬億美元,超過美國、德國、日本等傳統的貿易大國,穩居全球第一。如此之大的經濟總量,如此之大的貿易總額,按道理我們的人民幣不應該這有2%左右的國際市場份額啊。

顯然,當前的人民幣國際化地位與我們的經濟、貿易大國地位不匹配,當前的人民幣在國際投融資與衍生金融交易領域的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我們繼續擴展金融市場聯通、完善基礎設施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有專家建議,我們需要在全球增發人民幣債券,需要將人民幣債務打造成類似美元那樣的“靈活抵押、融資、托管”等服務。此外還需要“逐步從目前的股票與債券品種延伸到大宗商品、股票和貨幣衍生品、人民幣利率產品以及其他風險管理工具”。

2021年人民幣貿易結算占中國貿易總額的比例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2021年中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額6

77萬億元(約9800億美元),占中國對外貿易結算21%,美元結算則占79%

總體來看,美元仍然是未來中國對外貿易的主力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的極速勢必再度降低美元結算份額

但由于美國是我國第三大貿易伙伴,第一大貿易往來國,與美國的雙邊貿易基本上都會是美元,所以完全“去美元化”恐難成形

人民幣占國際貨幣份額

至2021年3月,人民幣占全球支付總額的份額為2.49%,繼續保持全球第五大活躍貨幣的地位。

1、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2020年1月20日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在基于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全球支付份額排名維持全球第五位。

2、2020年12月,在主要貨幣的支付金額排名中,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分別以38.73%、36.70%、6.50%和3.59%的占比位居前四位。

拓展資料:

1、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是人民幣現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為此,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第三,是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是衡量貨幣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通用標準,其中最主要的是后兩點。當前國家間經濟競爭的最高表現形式就是貨幣競爭。如果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替代性增強,不僅將現實地改變儲備貨幣的分配格局及其相關的鑄幣稅利益,而且也會對西方國家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2、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發行人民幣以來,歷時72年,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截止到2021年,已發行五套人民幣,形成紙幣與金屬幣、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除1、2、5分三種硬幣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幣已經退出流通,第四套人民幣于2018年5月1日起停止流通(1角、5角紙幣和5角、1元硬幣除外)。流通的人民幣,主要是1999年、2005年、2015年、2019年、2020年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

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的占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各經濟體央行持有的外匯儲備中,人民幣資產占比升至2.01%。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根據環球銀行間金融電訊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買粉絲munications)的數據,以人民幣進行的支付活動比上年同期躍升,該協會為200個國家的11000多家金融機構處理跨境支付信息。盡管有所增長,人民幣僅占市場約2.4%,而美元占38%。

一、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盡管目前人民幣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幣已經國際化了,但人民幣境外流通的擴大最終必然導致人民幣的國際化,使其成為世界貨幣。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包括三個方面:

1.是人民幣現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

2.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為此,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3.是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是衡量貨幣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通用標準,其中最主要的是后兩點。當前國家間經濟競爭的最高表現形式就是貨幣競爭。如果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替代性增強,不僅將現實地改變儲備貨幣的分配格局及其相關的鑄幣稅利益,而且也會對西方國家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什么是“已分配外匯儲備”?

IMF數據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IMF各成員國央行公開宣布的分配外匯儲備,稱之為“已分配外匯儲備”。這里面包括持有的美債、歐債以及其他各種貨幣類型的資產量,全部相加再按照匯率折算對比后,就可以知道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人民幣等各種貨幣所占的份額。

另外一部分就是“未分配外匯儲備”,包括非IMF成員國所持有的外匯儲備以及沒有對外公布各種外幣資產所占比例的外匯儲備。

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的占比

在2021年四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中占比為2.79%。

隨著經濟的發展,隨著一帶一路等國家逐步開始使用人民幣結算,隨著貿易越來越多的采用人民幣結算,未來人民幣在外儲中的占比,還將會緩慢上漲。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盡管目前人民幣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幣已經國際化了,但人民幣境外流通的擴大最終必然導致人民幣的國際化,使其成為世界貨幣。

2023五大國際貨幣占比

2023年五大國際貨幣占比分別為:美元(40.5%),歐元(20.5%),人民幣(7%),日元(4.7%),英鎊(4.1%)。

首先,美元依然保持著最大的國際貨幣地位,盡管其份額近年來有所下降。這種地位主要源于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全球貿易的主導地位。同時,美元也是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許多國家都將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首選。

其次,歐元作為歐洲一體化的重要成果,也保持著穩定的國際貨幣地位。盡管近年來歐洲經濟面臨一些困難,但歐元區的整體經濟實力和規模仍然龐大,使得歐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

然后,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近年來有所提升,這主要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全球化進程。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提高,不僅有利于中國的對外貿易和投資,也有利于提升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

此外,日元和英鎊也保持著一定的國際貨幣地位。雖然這兩國經濟規模相對較小,但它們的貨幣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總的來說,五大國際貨幣的占比反映了各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實力和影響力。然而,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和各國經濟的發展,這一占比也可能會發生變化。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