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民幣在俄貿易結算份額上升(全球貨幣支付排名:人民幣占比2.26%,排第五,美元呢?)

时间:2024-06-02 05:31:25 编辑: 来源:

為什么有人說,在盧布貶值的情況下,中俄貿易以人民幣結算中國是在送錢?

對于外匯結算,主要是受匯率波動的影響,因此產生匯率風險~

其次,關于外匯結算,以哪種貨幣結算,哪種貨幣就沒有匯率風險,比如說中國進口以人民幣結算,就不存在匯率的風險,但是如果以盧布結算,就會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因為需要先將人民幣換成盧布~~但是沒有風險,也就沒有收益~~

最后,就是在盧布貶值的情況下,如果以人民幣結算,雖然不會遭到匯率波動的影響,但是也不會帶來收益,因為由于預期盧布貶值,使用盧布結算,會節省一定的人民幣費用~

舉個例子就比較明白了:假設中國從俄國進口貨值為10000元(人民幣)的貨物,人民幣兌盧布匯率為1:10,預期盧布貶值,人民幣兌盧布匯率為1:20.

分析如下:

如果以人民幣結算,那么中國不會受到匯率風險的影響,不論未來匯率如何,中國都只要支付10000元人民幣。(這是結算貨幣的好處不會受到匯率風險)

但是如果以盧布結算,原來中國需要支付10000RMBx10=100000盧布,但是由于盧布貶值,現在中國只需要支付100000盧布/20=5000RMB,這樣中國就相當于節省了5000RMB,但是因為結算貨幣是人民幣,所以還是需要支付10000RMB。(這是結算貨幣的弊端不能享受匯率波動帶來的收益)

這也就是為什么有些人說上述問題的原因,但是它有一個前提就是預計盧布貶值,但是在實際中,匯率波動就像股市波動一樣,是非常難以預測的~

盧布結算對中國有啥影響?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現在世界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當許多年以后會發現2022年就是世界變革的開端。

“俄烏之戰”的發生,對于世界的影響是很大的。

當然,眾多影響之中“盧布結算事件”對于世界金融格局的影響最為明顯。

盧布結算對中國有何影響?

盧布結算對于中國來說,并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畢竟,中國和俄羅斯的關系比較好。此次“盧布結算”令,主要針對的是和俄羅斯關系不好的一些國家。對于中國來說, 并不在俄羅斯制定的黑名單之中。

所以,此次“盧布結算”令對于中國沒有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能源交易并不會受到影響。

不僅如此,在當期的局勢下,俄羅斯和中國的能源貿易只會加深合作。畢竟現在合作對于中國和俄羅斯都有益處。

“盧布結算”給中國帶來了機會

中國逐漸發展起來以后,正在積極推動人民幣的國家化。人民幣的國際化之路,需要克服的困難會很多。

現在國際貨幣體系當中,美元肯定是絕對的霸主。

當然,在具體比例上面歐元占據的份額,其實比美元相差無幾。但是,鑒于美國和歐盟的關系,美元的絕對優勢,短期內無法撼動。

根據SWIFT2022年1月的數據可知,世界的五大國際貨幣分別為美元、歐元、英鎊、人民幣和日元。它們占據的結算比例分別為40%、36%、6%、3.2%、2.8%。

從這里也能看到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差距。

當然,美元雖然依然占據霸主地位,但是與2020年44%的結算比例相比,還是有所下降。

人民幣也是在2021年12月從國際支付份額的第五位上升為了第四位。這也是人民幣國際支付比例首次超越日元。具體份額方面,從11月的2.14%升至12月的2.70%。

當然,和2021年12月的2.7%相比,2022年1月人民幣的國際支付份額也是進一步增長到了3.2%。可以說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不過,由于盧布結算的情況出現以后,歐洲各國想要和俄羅斯保持能源貿易,肯定需要尋找美元的替代貨幣。這個時候,人民幣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盧布結算對于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當然,為了應對國際金融潛在風險,中國已經建立了人民幣的國際支付系統。

盧布結算對于中國來說不僅沒有弊端,更是千載難逢的際遇。

最后,也是希望人民幣的國際化盡快可以盡快實現!

2021年人民幣貿易結算占中國貿易總額的比例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2021年中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額6

77萬億元(約9800億美元),占中國對外貿易結算21%,美元結算則占79%

總體來看,美元仍然是未來中國對外貿易的主力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的極速勢必再度降低美元結算份額

但由于美國是我國第三大貿易伙伴,第一大貿易往來國,與美國的雙邊貿易基本上都會是美元,所以完全“去美元化”恐難成形

全球貨幣支付排名:人民幣占比2.26%,排第五,美元呢?

美元依舊是全球第一大貨幣。

今年以來,“去美元化”浪潮可以說是此起彼伏,中法用人民幣完成首單LNG結算,中國和巴西進行本幣結算,東盟十國討論用本幣結算,阿根廷使用人民幣結算自中國進口的商品。

如此大的陣仗,頗有燎原之勢。那么,美元的地位開始動搖了嗎?

前段時間,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發布了3月全球支付貨幣排名,前五名仍然是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人民幣。

具體來看,3月美元支付份額達到41.74%,環比上月提升了0.64個百分點,比2022年同期提升0.67個百分點,比2021年同期提高了2.31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這兩年美元的支付份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地位似乎更加穩固了。這到底是什么情況?不是說去美元嗎?

其實原因很簡單,從去年3月到今年5月,美聯儲瘋狂加息10次,累計加息幅度達500個基點,聯邦基金利率持續上調。

美國的加息操作,就是收割各國財富。隨著利率的上漲,各路資金回流美國,支撐著美元持續走強。

有分析師認為,如果美聯儲堅持繼續加息,那美元就有機會再次迎來利好,也就是說它的支付份額可能還會繼續上升。

在5月3日宣布加息25個基點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要堅定的將通脹率降回2%。目前,美國的通脹率在5%左右,這意味著后續還有加息的可能。

雖然“去美元化”聲勢很大,但目前占比還太低,無法動搖美元的地位。

美元支付份額提升了,那誰下降了呢?

數據顯示,3月歐元、英鎊的支付份額分別為32.64%、6.19%,環比上月分別下降3.79、0.39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2.72個百分點,0.28個百分點。

美國收割起來,連自己盟友都不放過。2022年以來,受美國加息,俄烏沖突影響,歐洲通脹比美國還嚴重,再加上貨幣貶值,大量的企業和資本流入了美國。整個2022年,歐元兌美元貶值了11%。

英國已經大不如前了,去年接連換了兩位首相,經濟面臨著衰退,GDP已經被印度超越。英鎊之所以還有這么高的份額,完全是依靠著過去積累的底子強,畢竟英聯邦國家還是有不少。

另外,日元支付份額為4.78%,環比提升了1.8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98個百分點,可以說是最大贏家。

人民幣國際化怎么樣了?

今年3月,人民幣支付占比為2.26%,環比增加了0.07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增加0.06個百分點,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

這個份額相比最高點是有所下降的,2021年12月,人民幣支付份額達到2.7%,超過了日本,成為全球第四位支付貨幣。而最高點是2022年1月,份額為3.2%。

為什么會下降?原因應該是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系統在發力。

從2010年初到2021年底,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從0.02提升到5.05。目前,人民幣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第五大國際儲備貨幣、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十年左右的時間,人民幣從空白到全球主要貨幣,可以說是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CIPS系統在2015年才推出,發展速度非常快,它既具備結算功能,又具備報文信息傳輸功能,隨著處理金額的不斷提升,將不斷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美元地位難以撼動嗎?

對于美元的地位,一些機構和地區表示繼續看好。2022年6月,歐洲央行發布《歐元的國際地位》年度報告,內容中提到美元在可見的將來仍然難以被其他貨幣替代。

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也表示哪種貨幣都無法取代美元。

但真的是這樣嗎?美元地位真的無可撼動嗎?衡量一種貨幣的國際地位,主要從儲備、計價和支付這三個方面。

實際上,過去20多年來,美元的占比已經大幅下降。作為外匯儲備,美元占比已經從2000年的72%下降至2022年的59%。作為支付工具,美元的占比也從2000年的70%左右下降到現在的41%。

從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后,美元先后與黃金,石油掛鉤,成為了全球主要商品的計價貨幣。在今年1月,沙特表示愿意以美元以外的貨幣出售石油。一旦石油逐漸不以美元計價,那將對美元的地位造成重創。

印度一位銀行家稱美元是世界最大金融恐怖分子,世界正“拼命尋找一種替代儲備貨幣”。當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啟多元化貨幣儲備,建立本幣結算機制,美元的地位必定會逐漸動搖。

沒有哪種貨幣永遠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對于美國長期濫用“美元武器化”,各國早已深惡痛絕。

在中國,我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去美元化浪潮不會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國的任性妄為,最終會將美元推向深淵。

報道稱沙特考慮以人民幣作為對華石油貿易結算貨幣,這對我國有何積極影響?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王在邦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沙特石油合作以人民幣計價將顯著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中國就可以免遭或者減少美元霸權泛濫的影響。

中國作為全球按照美元匯率計算的第二大經濟體,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第一大經濟體,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卻遠不如歐元和美元。今天的世界是一個多極化的世界,國際貨幣體系的多極化,乃是合乎邏輯的方向和進程。

石油交易人民幣結算并不是新話題。早在沙特王儲小薩勒曼2016年首次訪華前,兩國就啟動相關談判。小薩勒曼曾要求時任能源大臣仔細研究這一提議。過去6年,雙方的討論斷斷續續。但美媒發現,今年以來談判進程提速。究其原因,美媒認為,沙特對美國信心漸失,因此進一步轉向東方。

反觀中國跟沙特的經濟關系,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沙特是中國2021年的第一大原油供應國,中國購買了超過四分之一的沙特出口石油。可以看出,沙特在找一個平衡,也是為自己多鋪一條路。其實除了沙特,還有一些國家為了繞開西方的制裁,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而在支付方式上,使用人民幣進行交易結算,無疑是最佳選擇。

沙特極其不愿看到美伊雙方重回2015年“伊核協議”。像沙特、以色列、阿聯酋等一些國家仍然希望美國能夠通過強硬手段來對伊朗極限施壓。相比之下,過去十年,中國開展了一系列雙邊、多邊的與中東國家的合作與對話機制。

尤其是,中沙關系在雙邊機制下穩固向前,信任度不斷增強。在中國以外的世界,不是人民幣的信譽不夠好,沒人要,而是人民幣需求量不小,流通量太小。所以才有人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