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的含義是貿易碳排放(五大發展理念的含義分別是什么?)

时间:2024-05-19 16:34:55 编辑: 来源:

低碳經濟是什么?

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2010年8月,發改委確定在5省8市開展低碳產業建設試點工作

低碳能源系統是指通過發展清潔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核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低碳技術包括清潔煤技術(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儲存技術(CCS)等等

低碳產業體系包括火電減排、新能源汽車、節能建筑、工業節能與減排、循環經濟、資源回收、環保設備、節能材料等等

低碳經濟的起點是統計碳源和碳足跡

二氧化碳有三個重要的來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電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41%;增長最快的則是汽車尾氣排放,占比25%,特別是在我國汽車銷量開始超越美國的情況下,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建筑排放占比27%,隨著房屋數量的增加而穩定的增加

低碳經濟是經濟發展的碳排放量、生態環境代價及社會經濟成本最低的經濟,是一種能夠改善地球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可持續性很強的經濟

低碳經濟有兩個基本點:其一,它是包括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在內的社會再生產全過程的經濟活動低碳化,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盡可能減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獲得最大的生態經濟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在內的社會再生產全過程的能源消費生態化,形成低碳能源和無碳能源的國民經濟體系,保證生態經濟社會有機整體的清潔發展、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在一定意義上說,發展低碳經濟就能夠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延緩氣候變暖,所以就能夠保護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

所謂低碳經濟[1],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

發展低碳經濟,一方面是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家節能降耗指標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

這是摒棄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約的發展模式的現實途徑,是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

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為代價的“便利消費”嗜好

“便利”是現代商業營銷和消費生活中流行的價值觀

不少便利消費方式在人們不經意中浪費著巨大的能源

比如,據制冷技術專家估算,超市電耗70%用于冷柜,而敞開式冷柜電耗比玻璃門冰柜高出20%

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開式冷柜一年多耗約4

8萬度電,相當于多耗約19噸標煤,多排放約48噸二氧化碳,多耗約19萬升凈水

上海約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

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門冰柜,顧客購物時只需舉手之勞,一年可節電約4521萬度,相當于節省約1

8萬噸標煤,減排約4

5萬噸二氧化碳

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二,是以“關聯型節能環保意識”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費嗜好

今年6月全國開始實施“限塑令”

無節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來人們盛行便利消費最典型的嗜好之一

要使戒除這一嗜好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單讓公眾理解“限塑”意義在于遏制白色污染,這只是“單維型”環保科普意識

其實“限塑”的意義還在于節約塑料的來源——石油資源、減排二氧化碳

這是一種“關聯型”節能環保意識

據中國科技部《全民節能減排手冊》計算,全國減少10%的塑料袋,可節省生產塑料袋的能耗約1

2萬噸標煤,減排31萬噸二氧化碳

關聯型環保意識不僅能引導公眾明白“限塑就是節油節能”,也引導公眾覺悟到“節水也是節能”(即節約城市制水、供水的電能耗),覺悟到改變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費嗜好與節能、減少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關系

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為代價的“面子消費”“奢侈消費”的嗜好

今年第一季度全國車市銷量增長最快的是豪華車,其中高檔大排量的寶馬進口車同比增長82%以上,大排量的多功能運動車SUV同比增長48

8%

與此相對照,不少發達國家都愿意使用小型汽車、小排量汽車

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并不一概反對小汽車進入家庭,而是提倡有節制地使用私家車

日本私家車普及率達80%,但出行并不完全依賴私家車

在東京地區私家車一般年行使3000至5000公里,而上海私家車一般年行使1

8萬公里

國內人們無節制地使用私家車成了炫耀型消費生活的嗜好

有些城市的重點學校門口,接送孩子的一二百輛私家車將周圍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另方面,人們的膳食越來越多地消費以多耗能源、多排溫室氣體為代價生產的畜禽肉類、油脂等高熱量食物,肥胖發病率也隨之升高

而城市中一些減肥群體又嗜好在耗費電力的人工環境,如空調健身房、電動跑步機等進行瘦身消費,其環境代價是增排溫室氣體

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四,是全面加強以低碳飲食為主導的科學膳食平衡

低碳飲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量

目前我國國民的日常飲食,是以大米小麥等糧食作物為主的生產形式和“南米北面”的飲食結構

而低碳飲食可以控制人體血糖的劇烈變化,從而提高人體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的產生,長期還會有保持體型、強健體魄、預防疾病、減緩衰老等益處

但由于目前國民的認識能力和接受程度有限,不能立即轉變

因此,低碳飲食將會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工作

不過相信隨著人民大眾普遍認識水平的提高,低碳飲食將會改變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

四大挑戰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成為全球熱點

歐美發達國家大力推進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革命”,著力發展“低碳技術”,并對產業、能源、技術、貿易等政策進行重大調整,以搶占先機和產業制高點

低碳經濟的爭奪戰,已在全球悄然打響

這對中國,是壓力,也是挑戰

挑戰之一: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加快推進的中國,正處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長階段,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不可能停止;長期貧窮落后的中國,以全面小康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帶來能源消費的持續增長

“高碳”特征突出的“發展排放”,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一大制約

怎樣既確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又不重復西方發達國家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發展的老路,是中國必須面對的難題

挑戰之二:“富煤、少氣、缺油”的資源條件,決定了中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低碳能源資源的選擇有限

電力中,水電占比只有20%左右,火電占比達77%以上,“高碳”占絕對的統治地位

據計算,每燃燒一噸煤炭會產生4

12噸的二氧化碳氣體,比石油和天然氣每噸多30%和70%,而據估算,未來20年中國能源部門電力投資將達1

8萬億美元

火電的大規模發展對環境的威脅,不可忽視

挑戰之三:中國經濟的主體是第二產業,這決定了能源消費的主要部門是工業,而工業生產技術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國經濟的高碳特征

資料顯示,1993—2005年,中國工業能源消費年均增長5

8%,工業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約70%

采掘、鋼鐵、建材水泥、電力等高耗能工業行業,2005年能源消費量占了工業能源消費的64

4%

調整經濟結構,提升工業生產技術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個重大課題

挑戰之四: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由“高碳”向“低碳”轉變的最大制約,是整體科技水平落后,技術研發能力有限

盡管《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規定,發達國家有義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轉讓,但實際情況與之相去甚遠,中國不得不主要依靠商業渠道引進

據估計,以2006年的GDP計算,中國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變,年需資金250億美元

這樣一個巨額投入,顯然是尚不富裕的發展中中國的沉重負擔

五大發展理念的含義分別是什么?

一、理念內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二、理念闡釋:

創新:

2、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拓展發展新空間,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培育壯大若干重點經濟區,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

3、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積極提出并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構建產業新體系,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實施《中國制造二〇二五》,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

4、構建發展新體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制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高政府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財政制度、稅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

協調:

1、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2、增強發展協調性,必須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

3、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增強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倡導科學精神,弘揚中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