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文化貿易(什么是對外文化貿易)

时间:2024-05-15 08:38:55 编辑: 来源:

什么是文化貿易?

國際上一些貿易研究機構和專家,把文化貿易分為硬件貿易和軟件貿易

一般來說,硬件指用來生產、儲存、傳播文化內容的器物工具和物態載體,如攝影器材、視聽設備、影視器材、舞美設備、游戲和娛樂器材、藝術創造和表達的工具等,軟件則指文化內容和文化服務,包括廣播電視節目、電影動畫片和故事片、印刷品、出版物、視聽藝術、表演藝術、載有文化藝術內容的光盤、視盤和多媒體、娛樂、會展等

國際文化貿易包括哪些方面

文化產品出口,文化服務輸出,文化技術轉讓。

1、文化產品出口:指各種文化創意產品的跨國銷售,如文學作品、電影、音樂、游戲、藝術品等。

2、文化服務輸出:指文化領域的跨國服務交流,如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買粉絲等。

3、文化技術轉讓:指在文化領域中技術和知識產權的跨國轉移,比如技術專利、版權等。

什么是對外文化貿易

國際間文化產品與服務的輸入和輸出的貿易方式。

根據查詢勐海縣人民政府官網顯示,對外文化貿易是指國際間文化產品與服務的輸入和輸出的貿易方式。形象的看,對外文化貿易是把本國優質文化資源轉化成產品、服務、知識產權“賣出去”,使文化從“走出去”到“走進去”“融進去”。從內容結構上看,文化貿易涉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貿易,因其文化屬性呈現出獨特內涵。

2022年,我國對外文化貿易額超過220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1%,其中文化產品進出口額1803億美元,文化服務進出口額414億美元。我國文化產品進出口規模多年居世界第一位,發展對外文化貿易,是加快建設文化強國和貿易強國的必然要求。

文化貿易的特點

1. 文化貿易中文化產品不是一般商品

歐盟(尤其是法國)、加拿大等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認為文化產品具有經濟和文化的雙重特性,不同于一般商品,文化貿易應該“例外”于自由貿易規則。美國等少數國家則認為文化產品與一般商品沒有什么區別,極力主張文化貿易自由化。

事實上,文化產品具有特殊性是毋庸質疑的。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言,文化產品不僅具有商業價值,而且傳播并建構著文化價值,對社會凝聚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文化娛樂市場實際上是一個思想、意見市場,并最終是一個身份市場。在這個市場中,各國文化產品之間的競爭在某種意義是國家間話語權力的競爭。最早提出“軟權力”論點的美國學者約瑟夫曾指出,“軟權力”受到電影和電視節目中文化內容的強烈影響。此外,文化產品消費對消費者偏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2. 文化貿易不宜適用自由貿易規則

自由貿易的理論基礎是比較優勢理論。然而,該理論不宜作為文化貿易的基礎。首先,比較優勢理論的兩個前提——生產的產品在國際上可以互換以及價格在產品的消費選擇中起決定性作用——不適用于文化貿易。產品的互換性在文化生產中明顯缺乏,一個國家基本不可能在其他國家的文化產品上發展出比較優勢。文化消費本身是主觀的,消費者的品位千差萬別,價格在文化產品的消費中并不總是一個決定性因素。其次,文化產品是公共產品,既無競爭性也無排它性。同時,文化生產和消費具有外部性,未直接消費文化產品的人也會因他人生產、消費文化產品而獲益或受損。因此,市場失靈不可避免,文化產品的供給不能完全依賴市場。國外經濟學家已證明,文化貿易自由化將導致全球品位和行為的標準化,而貿易壁壘對相互開展文化貿易的國家都有利。

什么是商業文化

借用的商業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隨著商品交換的產生而產生,與商業實踐相始終,迄今已有悠久的歷史

而作為現代的一個專門學科的建立,則還僅僅只有短暫的不到20年的時間,是一門很年輕的學科

早在先秦時期,隨著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的發展,出現了自由商人,以及洛陽、邯鄲、長沙等著名的古代商業都市

至唐宋,我國商業進入了古代商業向近代商業的過渡時期,其重要標志是紙幣的流通和對外貿易的崛起

元朝統一整個中國之后,使一度遭受戰亂破壞的商業又有新的發展

據《馬可波羅游記》,京都周圍“約有城市二百,位置不等,每城皆有商人來此買賣貨物,蓋此城為商業繁盛之城也

”明清出現了近代資本主義商業的萌芽,富商大賈占有生產資料和資本,無產者只能出賣勞動力

這種情況,基本上延續到清末

古代中國,以農為本,把“重農抑商”作為治國方略,商業經濟得不到自由發展,力量脆弱

近代西方列強入侵,民族工商業備受壓制

建國后的三個十多年間,在指導思想上把市場經濟看作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特有的經濟形態,陷入了理論誤區

但盡管如此,我國人民在長達幾千年的商業實踐中,還是在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物質財富的同時,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商業文化,如愛國守法,重義輕利、誠實守信、克勤克儉,以及高瞻遠矚、重視人才、樂觀時變等具有經典意義的商業道德觀念和商業策略思想

據《左傳》記載,春秋時期鄭國商人弦高和奚施經營長途貿易,路遇秦軍偷襲鄭國

弦高急國家之所急,一面叫奚施火速回鄭國告急,同時自己冒充鄭國使臣,以私有的玉璧和十二頭牛去搞勞秦軍

鄭國接報后有了充分準備,秦國只好撤兵

明朝著名徽商汪平生,“正德年間,歲大歉饑,蓄儲谷粟可乘時射倍利”,但他“不困人于厄,悉貸諸貧,不責其息,遠匠德之”

據《魏書?趙柔傳》記載,一天趙柔與兒子一道上市賣犁,與一顧客議定換絹二十匹,顧客回住處取絹時,另一人愿用三十匹絹換犁,趙的兒子喜出望外,以為可以輕而易舉地多賺十匹絹,而趙柔卻堅決謝絕,他說,“與人交易,一言便定,豈可以利計心

”《太平廣記》則記錄了一個反面的事實:某年大旱,數月無雨,廬陵商人龍昌裔囤米千斛,待價而沽,又撰禱文,求神一個月內不要下雨

這個沒良心的奸商在回家的路上就被雷電擊死,人們還發現了他的禱文

龍氏不但自身死有余辜,成為千夫所指,而且連兒孫的功名也被革除

諸如上述事例,史不絕書,是我國古代傳統的商業道德、文化的生動寫照

一切文化都具有歷史的傳承性

今天社會主義的商業文化,是我國古代商業文化的合理繼承和發展

上世界80年代,隨著國際范圍內現代市場經濟的加速繁榮和競爭,西方經濟學家首先注意到必須從文化層面來尋找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深厚動力,提出了建立企業文化的歷史性命題

在這樣的理論氛圍中,我國也極力提倡建立商業文化學,引起了商業企業界、商業理論界人士的普遍重視,全國興起了商業文化熱

于是商業文化作為一門邊緣性和綜合性的學科,逐步形成

它產生于商業企業管理學與文化學科三間,又融入了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美學等多學科的相關內容,從而構筑了一門新的學科

我們所說的商業文化,是指既具有中國特色又具有現代特色的商業文化,主要由如下內容構成:一、商業精神文化

任何商業企業或從商者個人,在商業實踐中都必然遵循著或表現出一定的價值觀念、精神風貌和思想境界

它與人的世界觀、人生觀緊密聯系,高尚的精神文化一旦升華為商業活動的最高準則的時候,就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

商業的精神文化的本質是精神,是一種深入人心、堅定不移的信念,可以表述為一項原則、一句口號、一種信條等等,還可以借助“廠歌”、“店徽”等形式使之具有聽覺、視覺的識別效果

商業精神文化的巨大意義在于對外樹立美好的社會形象,從而強化競爭能力,對內激發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增強員工凝聚力和創造智慧

二、商品文化

凡成功的商品,都應有一定的文化內涵,甚至可以展示民族的文明水平、思維方式和審美情趣,常表現于商品的質量、外觀、名稱、包裝等許多方面

有一種專供老人搔撓癢處用的狀如微型小手的竹制品,本來俗名叫“癢癢撓”,后來有的商家把它改稱為“孝子手”,文化韻味大不相同,銷路大增

時下,不少古代文學名著的封面被出版商設計成紅綠藍紫、花里胡俏、俗不可耐

這是部分圖書商品外觀文化品位低下的突出表現

歸根到底,商品屬于人民

但商品的功能千差萬別,消費者本身的需求同樣千差萬別,商品文化如何實現雅俗共賞,并積極引導消費者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的確是一件必須解決而至今未能解決好的實踐問題和理論問題

三、品牌、商號、商標文化

我國素稱文明禮儀之邦,人與人之間歷來懷有良好的愿望

這種文化意識必然要體現到商品品牌的確定、商號的命名、商標的設計等方面中來

按傳統習俗,品牌一般選用具有美好的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的事物名稱或文字,有時還考慮商品的功能、特色等因素

前者如“綠葉牌襯衫”、“小白兔兒童牙膏”、“金星電視機”等;后者如“狼狗牌保安門鎖”、“無敵牌蚊香”等

商號、店鋪的命名重在體現吉祥、順利、發達之意,如“泰興”、“順達”、“恒源”等

傳統的中藥行業的商號名稱尤其有濃厚的民族文化意蘊,“普濟”、“延齡”、“益壽”、“回生”等店名隨處可見

商標作為商品的圖案或文字標識,與品牌緊密配合,體現了同一的文化內涵

一切殖民化、封建化、粗俗化的品牌、商號、商標都必須予以排斥

四、營銷文化

商業的根本任務是實現商品交換

營銷是聯接生產與消費的紐帶,是系列性商業活動的中心環節

從直觀上說,營銷文化指櫥窗藝術、柜臺藝術、廣告藝術、展銷藝術等;從內涵上說,則包括經營意識和商業哲學

文明、健康、優美的營銷文化可以“創造顧客”,給商業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回報

所謂“一樣貨,百樣賣”,說的就是商業員工在營銷文化方面所達到的境界的差異

日本東京一家公司的員工向一美國顧客售出一只不合格的索尼唱機,發現后,為對顧客負責,先是找遍了東京幾十家旅館,最后才發現顧客遺忘在旅館里的一張他的住在美國的父親的名片,接著一連向美國撥通了三十五次加急電話,終于找到了這位住在東京的顧客,并在五分鐘內登門送上新唱機,還贈蛋糕一只、毛巾一條、唱碟一張,表示歉意,又向顧客宣讀了公司的事故記錄

這家公司全體員工的營銷意識不愧為商界楷模

五、商業倫理文化

商業活動中,商業員工與顧客的關系是第一位的,而人與商品的關系是第二位的

因此,倫理文化也叫公關文化

無論是傳統商業還是社會主義商業,都必須珍視對人的忠誠、關心和尊重

現在,一些商業企業提出的“七聲”、“五要”、“四不”的文明用語規范,正是社會主義商業優秀的倫理文化的體現

“五要”指員工對顧客說話要殷勤體貼,要講究分寸,要音量適當,要準確簡煉,要尊重人格

“四不”是不強詞奪理,不傷風敗俗,不含糊敷衍,不諷刺挖苦

六、商業環境文化

廣義的商業環境包括城市的商業建筑、商業設施,以及整個社會影響商業活動的環境氛圍

狹義的商業環境指店堂的設計、配套服務達到的水平

購物環境設計巧妙,色彩協調,令人賞心悅目;商品展示合理,價格標注清晰,顧客選購方便,這些都是商業環境文化必須關注的問題

我國的商業文化科學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誕生,并日趨完善,標志著我國商業建設從技術中心、商品中心、利潤中心向文化中心的轉軌

我們有理由預料,這一轉軌的結果,將使我國商業形態及其理論發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變革<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