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買手機回饋粉絲(格力,蘋果,小米這三個品牌的忠實粉絲有什么特征?)

时间:2024-06-02 04:27:06 编辑: 来源:

格力,蘋果,小米這三個品牌的忠實粉絲有什么特征?

五年的時間眼看就要到了,遙記當年商界鐵娘子和科技新貴雷軍的“十億賭約”,震撼了整個商界,整整十億的豪賭,雙方用5年的時間來印證彼此的實力。5年的趕、超、比、拼淬煉了兩個企業之間頑強的戰斗力,這既是兩個企業之間的較量,也是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營銷模式的對賭,更是兩個企業領軍人物之間能力的比拼。

十億賭約賭的是金錢,贏的是不一樣的企業的生命力!究竟誰會是最后的贏家呢?就品牌形象而言,從立約之日起,雙方都賺了,十億賭約為雙方做了一個最好的免費廣告,不僅贏得了國人的高度關注!更重要的是吸引了數以萬計的忠實粉絲積極支持!人心所向亦是這場賭局當中最關鍵的因素。那么,這5年來,格力和小米都做了些什么呢?

一、相互間的行業滲透,彼此間的跨界進軍

為了賭約能贏,雙方是鉚足了勁趕、超、比、拼:小米研發了的四款空調(i青春空調、極客空調、智米全直流變頻空調、米家互聯網空調)、格力研發的格力手機應運而生,他們都把發展的觸角伸向對方的領域,最終的結果會是什么呢?

1、小米三次進軍空調領域,并未達到預期效果

首次反響不佳,小米與其它相關企業合作生產的青春空調、極客空調盡管實現了與小米系列設備的互聯互通,但并沒有在市場上贏得該有的反響。第二次,慘遭下架。小米自主制造,由長虹負責生產的智米全直流變頻空調因其在技術上無法與同價位的國際主流品牌比拼而最終在小米商城中下架了。最后一次,價格親民的米家互聯網空調因價親民和適合米粉們的口味而為大眾所接受,取得了雙11預售近9000件的成績,但仍然沒有超過格力。

2、揚言要滅掉小米的格力手機,消費者并不買賬

小米涉足空調領域;董明珠卻揚言要用自己的品牌格力手機秒殺小米手機。為此,董明珠高度重視,親力親為,不僅親自為首批格力格力手機代言,還將格力的手機開機強制播放自己的個人形象照片。這千元成本的配置,配上的卻是1600元的售價,并沒有受到大眾的歡迎,也正是由于大眾對格力手機不買賬,最終格力手機的銷量一片慘淡。此后的格力手機二代、三代的銷售也是緋聞滿天飛,不僅摻雜著手機銷量刷單等惡劣傳聞,一些惡性傳聞的出現更使得格力手機在手機市場中舉步維艱。

二、相互間的隔空喊話,實力底下見真章

不管雙方如何商戰中廝殺,還是在無形的戰場上互相傾軋,最終,雙方的輸贏還是得要要在實力中見分曉,實力底下見真章。就在今年的4月份,到了賭局約定之日,為求結果輸贏的公證,董明珠表示她屆時會請專門的權威機構對兩家企業進行審計,賭約繼續,認真對待,以示慎重。

假如小米勝出,雷軍會把這十億回饋給他的員工和小米的支持者們,倘若董明珠賴賬的話,他將會自掏腰包1億元分給員工。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究竟誰會是最后的贏家,我們且行且看且分析著,實力底下見真章,真正的贏家來自于民心所向,銷量所證。

抖音上面在粉絲群發鏈接送手機是真的嗎

假的,都是要你點鏈接進去看而已,不要想的那么好的事情

在抖音粉絲群里買手機真的嗎

假的,不要相信私下買手機,要去正規的平臺購買

快手上為了長粉絲,送錢送手機是真的嗎?

這只是一種營銷方式,我們都希望通過自己的運氣來賺取更高價值的物品

這其實是利用了我們喜歡占便宜的心理,因為我們知道就算我們關注或者點贊了,也不會對我們造成任何損失

其實,在很多平臺上都有這種送手機的營銷方式,我們要正確自己的價值觀,

抖音直播間買東西送蘋果14是什么套路

王先生在某主播直播間里購買了一臺iPhone 14 Pro Max。

“我經常看主播在直播間里推銷手機,價格也比官網上的優惠一些,說是回饋粉絲的福利,于是就相信了她。”王先生說,手機交易的過程不是在直播間的購物車下單,而是主播給了他一個付款碼。他從支付寶上掃碼付款并注明收貨地址后,滿心歡喜地期待著新手機的到來。

到貨后,王先生打開快遞的瞬間就傻眼了。花了一萬多元買來的竟是一臺模型機,根本無法使用。“我再聯系這個主播,就聯系不上了。我找到了直播平臺,但因付款交易不是在平臺上進行的,平臺也無法受理。”王先生說。

感覺遭遇了詐騙的王先生立刻報了警。好在警方聯系上了該主播,幫王先生追回了買手機的錢。

無獨有偶,鄭女士在某主播的直播間參與“福袋抽獎”活動時也中了“套路”。在參加活動時,她抽中了大獎,獎品為蘋果手機一部,結果收到的快遞里裝的卻是5雙襪子。鄭女士聯系店鋪客服,客服說是倉庫發貨沒有檢查好,會為其進行補發。

第二個快遞收到了,鄭女士打開后更是哭笑不得,里面是一臺連包裝盒都沒有的二手iPhone4,還是有鎖版的。

“主播在直播間里分明展示的是iPhone14,直播間掛的福袋參考價是4999元。”鄭女士說。可客服的解釋卻是,“直播間說的是送蘋果手機一臺,具體送的什么型號我這邊不清楚,以您收到為準。”目前,鄭女士已向平臺投訴。

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面對直播間里的打折促銷誘惑,要擦亮雙眼,甄別“低價”是“真優惠”還是“假套路”,不盲目跟風購買,更不要通過私下交易方式購買商品,避免出現資金損失。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