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佛山日新進出口貿易公司(社會經濟條件)

时间:2024-05-15 13:36:56 编辑: 来源:

社會經濟條件

廣東歷史悠久,據考,廣東10多萬年前已有“曲江馬壩人”生息繁衍。秦末漢初,曾一度稱南越國;漢代,番禺是全國著名都會;唐代,廣州開設“市舶司”,成為著名對外貿易港口;至清代,佛山已成為全國手工業中心和四大名鎮之一。廣東還具有悠久的商業貿易和接納外來文明的傳統,是我國現代工業和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和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廣東還是中國著名的僑鄉,祖籍廣東的港澳同胞約600萬人,華僑、華人約2200萬人,約占全國的2/3,遍布世界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集中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新加坡、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地。

廣東省是我國人口較多且較稠密的省份之一。據統計部門發布的人口數據,廣東省2007年底常住人口為9449萬人(戶籍人口8156.0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966.1萬人,城市化率為63.14%,人口密度達到526人/平方千米。全國56個民族中廣東有53個,少數民族人口約占全省總人口的1.4%,以壯族、瑤族、畬族、回族、滿族等為主。

廣東省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改革開放推動廣東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廣東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促進了經濟繁榮,社會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一)經濟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轉變增長方式成效明顯,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高,國民經濟初步呈現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增長、高效益,以及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的“三低兩高一增加”的良好發展趨勢。2007年全省國民生產總值達到30673億元,相比2002年年均增長14.5%,比上年增長14.5%,占全國比重由2002年的1/9提高至1/8,經濟總量繼超過亞洲“四小龍”中的新加坡、中國香港后又超過中國臺灣。人均生產總值超過4000美元。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相協調,來源于廣東的財政總收入由2800億元增加到7750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由1201億元增加到2785億元,按可比口徑年均分別增長21.4%和19.5%,2007年分別比上年增長34.7%和28.0%。工業經濟效益大幅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3.4倍。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年均上漲2.3%,保持在相對合理水平。消費與投資趨于協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598億元,年均增長14.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9595億元,年均增長19.3%,保持投資增幅低于而經濟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態勢。

(二)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

廣東省產業布局和結構日趨合理,現代產業體系已具雛形,產業高級化和適度重型化趨勢明顯。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由2002年的4700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1.87萬億元,電子信息和家電產業升級加快。輕、重工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39∶61,九大產業主導作用增強。以廣州汽車為龍頭的珠江三角洲汽車產業集群基本形成,大石化產業和沿海石化基地建設穩步推進,轎車、煉油和乙烯生產能力居全國前列,船舶、能源設備、數控機床等關鍵裝備制造取得新突破。中醫藥產業加快發展。專業鎮和產業集群優化升級步伐加快。服務業規模迅速擴大,第三產業增加值由6344億元增加到1.3萬億元。物流、金融、信息、會展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旅游業蓬勃發展,旅游業總收入突破2400億元,旅游外匯收入占全國的1/5強,廣東國際旅游文化節成效顯著。農業增加值達到1746億元,年均增長3.8%。

(三)自主創新成效突出

創新型廣東建設進展良好,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指標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三位。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2002年的45.8%提高到2007年的50%以上。與教育部、科技部共同推動產學研合作,2007年實施項目4100多項。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設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聯合基金,開展粵港聯合招標,在高端家電、生物醫藥等領域突破了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專利申請和授權量繼續居全國首位,發明專利申請量從2005年起躍居全國第一位。名牌帶動戰略成果豐碩,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分別由35個、118個、27件增加到299個、665個、108件,獲中國世界名牌產品4個,均居全國前列。技術標準戰略成效明顯,參與制定修訂國際標準107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2295項。多層次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基本形成。

(四)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重大跨越

廣東省近5年共安排重點項目292項,竣工投產或部分投產197項,累計完成投資5835億元,促進交通、通信基礎設施水平顯著提升,能源電力保障能力大幅提高。高速公路總里程達3520千米,比2002年增加近1倍,所有地級以上市通高速公路,與陸路相連省(區)的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全部打通,基本形成以廣州、深圳為中心的4小時經濟生活圈。開工建設武廣客運專線廣東段等10個鐵路項目,總里程超過1000千米。珠江三角洲千噸級骨干航道網加快建設,全省港口體系布局逐步完善。新增成品油運輸管道1250千米。發電裝機容量達5932萬千瓦,比2002年凈增2344萬千瓦,完成電網投資907億元。通信網絡規模和用戶增長迅猛。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進展順利。

(五)綠色廣東建設成效明顯

廣東省扎實推進節能減排,2006年單位GDP和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63.9%和41.1%,分別居全國第二低位和最低水平,2007年繼續降低;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近兩年持續下降。全省及珠江三角洲環保規劃全面實施,治污保潔和珠江綜合整治工程有效推進,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預計分別達50%和60%。全省環境質量保持總體穩定,21個地級以上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主要江河和重要水庫水質良好。節約集約用地成效明顯,5年平均每新增億元生產總值新增建設用地預計比上5年下降60%。林業生態省建設步伐加快,森林覆蓋率達55.9%,城鄉環境景觀改善。韶關丹霞山和湛江湖光巖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

(六)城鄉和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

廣東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糧食生產在連年受災的情況下保持穩定,現代農業、效益農業和農業產業化加快發展。海洋經濟總量穩居全國首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人居環境改善。全面取消農業稅,大力清理涉農收費,農民負擔大幅減輕。農村發展活力明顯增強,投資和消費增幅呈現高于城鎮的好勢頭。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山區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近年來67個縣(市)和山區5市的生產總值、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東、西兩翼發展提速。民族地區發展加快。共建產業轉移工業園成效顯著,環珠三角產業轉移帶初步形成。珠三角產業優化升級,整體實力增強,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突出。

(七)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快速發展

新型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和運營體系基本確立,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國有企業改革重組取得積極進展,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進一步優化,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明顯增強。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5年增長1.39倍。民營經濟發展實現大跨越,成為經濟增長、稅收增加、科技進步和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總數超過340萬戶,比2002年增加140多萬戶。民營經濟實現的增加值和稅收分別由2002年的5265億元和536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1.28萬億元和1740億元,分別占全省的40%和近30%。成功舉辦四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

(八)外經貿強省建設步伐加快

對外貿易增長方式逐步轉變,進出口趨向均衡發展,市場多元化格局進一步形成。進出口總額由2002年的2211億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6340億美元,5年增長1.9倍,2007年比上年增長20.2%。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成為出口的主導產品,一般貿易出口所占比重由18.3%提高到28.4%。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加快,國內增值率達56.6%。吸收外資規模和質量同步提升,累計實際吸收外資700億美元,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投資逐步上升為主導地位,外資集中投向高新技術產業、重化工業和現代服務業。“走出去”戰略加快推進,在9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的非金融類企業達到1804家。對外投資和工程承包快速發展。與東盟的交流合作深入開展。口岸工作和“大通關”建設成效顯著。

(九)粵港澳合作及泛珠三角區域等合作成效突出

全面實施CEPA,與港澳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合作,合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制造業與服務業合作并進,投資貿易規模持續擴大。跨境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順利,社會民生領域合作不斷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扎實推進,建立了行政首長聯席會議等合作機制,制定和實施區域合作發展規劃,聯合成功舉辦四屆泛珠論壇和經貿洽談會,各領域合作深入推進。與各省(區、市)的經貿合作加強,援藏援疆、對口幫扶積極開展。粵臺經貿合作成效顯著。

(十)教育、衛生、體育、人口計生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和諧廣東建設初見成效

廣東省注重對教育、衛生、文化、就業、社保、農村安居工程的投入,基本建立起以社會保險為主,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全面發展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向城鄉居民覆蓋。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制度得到完善,百萬農村青年技能培訓、創業富民工程、智力扶貧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深入實施,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工程和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計劃啟動。養老、失業、醫療和工傷保險參保人數持續擴大,穩居全國首位。在全國率先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2007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17699元和5624元;高中階段教育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在校生從2002年的180萬人增加到2007年的306萬人,毛入學率由44.7%提高到65.4%。職業技術教育迅猛發展。高等教育實現大跨越,普通高校增加到109所,在校生由46.8萬人增加到112萬人,毛入學率由15.3%提高到25.6%,民辦教育規范發展,素質教育有效推進,教育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強省戰略深入實施,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不斷完善。公共衛生體系進一步健全。

廣東省社會經濟在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仍然存在著經濟結構不夠優化,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資源、環境約束矛盾突出,食品、居住類價格漲幅較大,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難度加大,城鄉、區域發展仍不均衡等制約因素。

當前,國內外已進入科學發展新時代,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產業轉移加快,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世界經濟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國內社會穩定,宏觀調控效果逐步顯現,泛珠三角等區域合作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勢頭良好。廣東省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關鍵時期,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東必須繼續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扎實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加快轉變增長方式,加快推進自主創新,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深化改革開放,認真解決民生問題,進一步促進經濟強省、文化大省、法治社會、和諧廣東建設,實現全省人民富裕安康。

中國對WTO的承諾是什么?

貿易政策的透明度

這個承諾,國內有一個從不接受到接受的過程。現在我們說透明度好像沒有什么,但是當初我們在談到透明度的時候,很少有人理解我們,也不知道什么叫透明度。

有一次與美國商務部的人談判,美方就攻擊我們說,你們的對外貿易管理都要用內部文件,完全沒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