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優化貿易結構如何體現(如何促進服務貿易出口產業結構升級)

时间:2024-05-20 15:35:35 编辑: 来源:

優化出口貿易結構什么意思

優化出口貿易結構意思是指增加出口產品的附加值、高出口產品質量、豐富進出口產品的種類來保護本國利益。

對外貿易商品結構:是指一個國一定時期內,各種類別的進出口商品占整個進出口貿易額的份額。一個國家對外貿易商品結構主要是由該國的經濟發水平,產業結構狀況、自然資源狀況和貿易政策決定的。

優化外貿結構具體方法:

(1)從出口高能耗、搞資源耗的初級糧食、生鐵等產品轉變為出口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積極鼓勵自由知識產權、自由品牌產品的出口。

(2)建立健全國內產品質量、檢驗標準和制度,不斷加快與國際標準接軌,避免被國外質量標準拒絕。

(3)制定積極的稅收政策及融資政策,鼓勵文化、服務、勞務的出口,使勞務出口免稅的營業稅與貨物出口的增值稅退稅相平等。

貿易結構優化是什么意思

貿易結構優化的意思是:推動貿易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發展的過程,分為靜態貿易結構優化理論和動態貿易結構優化理論。

1、以克魯格曼為代表的新貿易理論。該理論的構建框架為規模經濟、產品差異和不完全競爭三大分析要素上。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下,追求產品規模的經濟效應和產品差異上的消費效應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又一動因。新貿易理論是在突破古典貿易理論假設前提下對國際貿易理論的補充。

2、以大衛·李嘉圖和赫克歇爾一俄林為代表的古典貿易理論。其代表觀點是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差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而導致價格差的原因則歸結于勞動生產率或技術差異;而赫克歇爾一俄林則是從生產要素的價格差異來討論國際貿易起因,進而指出生產要素的豐裕和稀缺程度決定生產要素價格差,從而致使商品的國際價格差異。

貿易行業結構優化的原則是什么

貿易行業結構優化原則

1、合理化標志之一:各類商品生產的分工程度和一定起點的經濟批量相適應。

生產的專業化過程首先表現了實現大批量生產的過程,其條件是實現大批量銷售。因此,必然要求流通領域發生相應的變革。由于生產的專業化是各種性質的生產分工的直接結果,而生產分工能否通過生產專業化獲得穩定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達到最能充分利用規模經濟的生產批量,即經濟批量。從長期動態過程來看,商貿組織結構實行與生產相適應的分工,不僅應與生產的社會分工程度相適應,而且還應與一定起點的經濟批量相適應。因為穩定的社會分工總是存在一個固有的經濟批量,在直接生產過程中形成的、體現為工廠規模經濟的經濟批量,不一定保證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貿易行業新分工都能實行規模經營,取得顯著的流通經濟效益。顯然,家電專業生產線和經營批量剛剛形成,在流通中不可能出現一個經營家電商品的商業行業與之相適應,只能在各地開展特約經銷和其他形式的推銷活動,使其成為綜合經營的一部分。只有產量達到一定規模,需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實行專業經營,才能形成新的商業行業。所以,貿易行業結構合理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新興貿易行業的形成應與相關產品生產的分工程度和一定起點的經濟批量相適應。

2、合理化標志之二:應基本滿足細分化的市場需要。

細分化的市場需求使消費者的購買意向帶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并分離出種種特殊消費需求,各個消費需求又具有一定程度的連帶性。因此,需要獨立的銷售機構,提供專門的售后服務。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資金終究要受到預算硬約束的限制。面對消費者的貿易行業,只有在勤進快銷原則的規范下,才能擴大經營規模。例如,在西方國家以增加品種、擴大銷售為經營原則的百貨商品,面對多樣化消費需求浪潮的沖擊,正在逐步轉向體現分工要求的高檔名牌產品和奢侈品的經營和服務;市場作為現代銷售方法,從普遍的廉價的大眾服務轉向專戶的高級個別服務。在這種情況下,經營者能在多大程度上實行分工,訓練銷售人員,向消費者提供信貸、送貨上門和其他服務,進而在社會范圍內形成多少獨立的貿易行業,關系到細分化的消費需要能否得到完好的實現。所以,能否滿足細分化的消費需求,是貿易行業結構合理化的重要標志

3、合理化標志之三:應實現行業內部配置的相互協調。

貿易行業結構的合理化,不僅表現為貿易行業結構與外部環境的相互適應,還應表現為實現貿易部門內部行業配置的相互協調。實行行業配置的相互協調,既要保證經營新產品行業及時地分離出來,實行專業化經營,又要合理地配置物質產品經營的行業與勞務行業的比例,并使物流行業與其他貿易行業并駕齊驅。

如何促進服務貿易出口產業結構升級

資料部分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對外貿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一、技術進步促進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優化升級的作用機理

1、直接作用

俗話說,“貿易是流,產業是源”,一國服務貿易結構優化正是其服務產業結構合理的外在體現,因此,技術進步促進服務產業結構優化是一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優化的直接動力。技術進步對服務貿易結構優化升級的直接作用在于技術進步使服務領域的許多“非貿易品”轉變為“可貿易”,技術進步對服務產業結構變動的直接作用就在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促進了許多現代服務領域的發展,以電子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不僅能夠衍生出一些新興服務部門,推動其他行業生產率的提高,還能提高傳統產業的科技含量,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其結果是在服務出口中,傳統服務業的競爭力變強,技術進步衍生出來的一些新興服務業不斷豐富服務出口的品種,隨著一國現代服務出口的快速增長,其服務貿易出口結構自然就比原先優化了。

2、間接作用

技術進步對服務貿易結構優化升級還通過以下間接方式產生作用:一是刺激服務業需求結構。需求結構變化是產業結構變化與技術進步之間的一個重要環節。需求結構發生實質性變化之前,必須先有某項技術突破或更新。以美容業為例,美容技術的迅速變革降低了價格,提高了美容質量,從而刺激了需求的增長,對美容服務的需求的增長刺激了技術變革,擴大了平均的交易規模和減少了美容師的空閑時間,從而提高了生產率,進而增進了美容業的產出增長。二是影響就業結構,當技術進步對某一服務部門產生作用之時,一個很迫切的需要便是提高該部門工作人員的知識技術含量。當越來越多的高層次人才進入一國服務行業的時候,該國的現代服務業水平就會得到提升,服務出口結構就會趨于優化。三是影響區域結構。在一些制造業較為發達的地區,客觀上也需要發展現代服務業,這些地區往往是商品貿易與服務貿易同時得到發展,我國的上海就是一個例證。

綜上所述,技術進步對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是混合的、交融的,服務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往往是技術進步所發生的直接作用與間接作用互動的結果。

二、兩種技術進步模式對不同國家服務貿易出口結構變化的影響與條件

(一)影響

一般來說,技術進步水平提高的途徑主要有兩種:技術模仿與技術創新。技術模仿包含引進技術與消化吸收兩部分內容,它具有低投入、低風險、市場適應性強的特點,因此,成功的模仿降低了創新的風險進而降低了創新的價格。技術創新具有高投入、高風險特點,技術創新是在技術自身發展中實現了重大突破。在知識經濟時代,高品質的新興服務產品是技術創新的載體,故技術創新對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推動力最大。我國學者張明星等人認為一國技術進步水平的大小取決于技術模仿能力與技術創新能力之和,只是發達國家更傾向于技術創新,而欠發達國家更傾向于技術模仿。

(二)條件

創新和模仿都是有條件的,都需要本國擁有相應存量的人力資本水平,都需要知識、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的積累以及制度的配套。我國學者楊俊等人認為,對發達國家技術的吸收、轉移與模仿,需要后進國具備一定的人力資本基礎,當一國人力資本水平達到模仿的“門檻”后,才能實現對先進技術的有效模仿。各國實踐表明,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由于受制于低的人力資本水平,并未能完成對先進技術的有效模仿,從而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相對于技術模仿,技術創新不僅對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的要求更高,而且它需要一國同時具備充分的制度環境、創新環境等宏微觀因素的前提下才會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對于服務業來說,一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的優化升級總是與其新興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緊密相關,而現代服務業的生產對人力資本要素的要求比其他行業要求更高,因此,一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優化對人力資本的要求也更高。

三、技術進步模式與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優化升級的相關性分析——對美國與印度的數據比較

(一)指標選擇

通過以上理論分析可知,技術進步對一國服務貿易結構變動特別是出口結構變動有重大影響,而且不同技術進步模式對服務業及服務貿易結構優化升級的影響及條件是不同的。因此,本文選擇當前服務貿易發展比較有代表的兩個國家——美國與印度,來分析不同技術進步模式對這兩個國家服務貿易出口結構變動的影響。由于現代服務產品多為知識技術密集型的新興服務產品,故筆者利用UNCTAD官方數據庫將兩國其他服務出口扣除政府服務與建筑服務這兩類傳統服務產品之外的其余七類服務出口占比近似地作為兩國的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優化升級的代表。其值越高,表示該國服務貿易出口優化升級越明顯。

在自變量指標選擇方面,作為人力資本代表的大學生入學率雖是技術創新的先決條件,但由于技術創新需要具備多方面條件,同時技術模仿能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模仿者的模仿能力,一般來說,模仿者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模仿能力越強,故本人參考我國學者申樸、張燕等人的處理方法,用大學生入學率代表以技術模仿為主的考察變量。而創新技術只為創新者所擁有,是受專利權保護的,故可用專利申請數來代表以技術創新為主的考察變量。

(二)對美國與印度的實證分析

利用上述指標,本文以兩國新興服務占比作為因變量Y11,以自變量X11、X12、X13分別代表一國的服務業就業人數、大學生入學率、專利申請數,分別對兩國數據進行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

1、相關分析

根據表1數據,利用EVIEWS軟件對兩個樣本國家有關數據進行相關分析,由表2中相關系數排序可知,在影響印、美兩國指標Y11的三個變量中,印度的指標Y11與其大學生入學率(X12)相關系數最大,美國的指標Y11與其專利申請數相關系數最大。

這說明技術進步對兩國的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優化升級的影響方式是不同的。

2、回歸分析

(1)對美國的回歸結果及分析(見表3):

根據表3,從三個回歸方程判定系數、調整后的判定系數、F值及其相伴概率等思路沒有問題。但從各變量的系數及t值、P值來看,美國的專利申請數X13對Y11的影響在三個變量中最為顯著,變量X11在方程一中因P值高達0.2642被淘汰,方程二自變量X12的系數為負,這主要是由于美國一直高達80%大學生入學率(遠超過世界25%左右水平)存在波動特點而影響了方程回歸結果,其實,根據申樸對美國分時段回歸結果,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人力資本積累對美國服務總出口增長的貢獻最大。因此,本人據此推斷美國高存量的人力資本已轉化為技術創新能力,技術創新對美國服務貿易結構優化產生重要的作用,美國的服務業技術進步主要依靠技術創新模式。

(2)對印度的回歸結果及分析

根據表4,方程一回歸結果中指標X12對因變量的影響在三個自變量中最為顯著,該變量的T值大于2,顯示出較強的顯著性,且X12系數達6.453810,表明印度大學生入學率每增加1%,就可帶動新興服務產品出口占比增加6.45%,而其他兩個變量X11與X13的T值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