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傳統朝貢貿易解體(甲午戰爭以后的東亞宗藩·朝貢體系如何走向瓦解?)

时间:2024-05-18 07:31:07 编辑: 来源:

中國朝貢體系形成和解體的原因是什么?

一、朝貢體系形成的原因

朝貢制度雛形是自公元前3世紀開始,直到19世紀末期,存在于東亞、東南亞和中亞地區的,以中國中原帝國為主要核心的等級制網狀政治秩序體系。常與條約體系、殖民體系并稱,是世界主要國際關系模式之一。

1368年,明朝建立,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明確規定了安南、占城、高麗、暹羅、琉球、蘇門答臘、爪哇、湓亨、白花、三弗齊、渤泥以及其他西洋、南洋等國為“不征之國”,實際上確立了中國的實際控制范圍。

他并且確定了“厚往薄來”的朝貢原則。由此最后確立了朝貢體系成為東方世界的通行國際關系體制。在這個體制中,中國中原政權成為一元的中心,各朝貢國承認這一中心地位,構成中央政權的外藩。

二、朝貢體系解體的原因     

1、外部因素 

朝貢體系的沒落和解體是伴隨著西方資本主義時代全球體系的擴張開始的,盡管朝貢體系有著內部不可避免的缺陷,但是,西方殖民主義的全球擴張加速了朝貢體系的解體。

朝貢體系的解體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朝貢體系是“古代歷史最悠久,水平最高,內在生命力最強的國際秩序”,而明清兩代的國力也是十分的強盛,即使是在1900年,清政府的GDP仍然高于當時的日本和英國(按GDP占世界比例計算,1900年,中國的比例為11.0%,落后于美國的15.8%,但依然領先于日本的2.6%和英國的9.0%。)。       

2、內部因素 

脆弱的自然經濟基礎是朝貢體系解體的根本原因      輝煌燦爛的古代中國文明是以農耕為基礎的農業文明,而朝貢體系的經濟基礎是建立在這種農業文明基礎上的自給自足小農經濟,這又是一種近乎于自然經濟的經濟體,其生產力十分低下。

基于這種經濟基礎而建立的上層建筑必然要受到制約,而朝貢體系也可是說是一種更加高級的上層建筑,他是農業文明發展的最高峰。

朝貢體系經濟基礎的脆弱和低效無法長期維持古代中國與朝貢國的正常關系,使得朝貢體系變成了松散的國家間關系。朝貢體系的發展程度和中華帝國的經濟實力、綜合有著國力十分緊密的聯系。

甲午戰爭以后的東亞宗藩·朝貢體系如何走向瓦解?

以美國費正清為代表的學者,將前現代即鴉片戰爭之前中國與外國的關系稱之為宗藩體系,或朝貢制度。這種體系或制度,構成了東亞地區以中國為中心的國際關系架構。自鴉片戰爭以降,西方的條約體系與中國傳統的宗藩體系和朝貢制度相互沖撞,后者在前者的沖擊下不斷瓦解,直至消亡。

1

首先得弄清楚中國有多少藩屬國。根據《清通典》記載,由禮部(當時相當于現在的外交部)分掌的屬國有7個:朝鮮、琉球、安南(今越南)、南掌(今老撾)、暹羅(今泰國)、蘇祿、緬甸;由理藩院分掌的有17個,如哈薩克左右部、廓爾喀、孟哲雄等。這些屬國只有承認中國皇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才能跟中國進行朝貢貿易。

與中國朝貢關系最為緊密的國家主要有三個,琉球、越南和朝鮮,宗藩體系和朝貢制度是如何走向瓦解的,即看這些國家是如何脫離與中國朝貢關系的。

2

1874年,日本以1871年琉球漂民被臺灣原住民殺害為由,發動征臺之役。不久后,李鴻章與大久保利通簽訂《臺事專約》,日本利用條約上臺灣原住民“曾將日本國屬民等妄為加害”,日本出兵是“保民義舉”等字樣,作為清政府承認琉球是日本屬國的依據。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王國,改名沖繩縣。清政府由于期間和英國處理馬嘉理案以及和俄國就新疆問題進行談判,未能給予琉球相應的援助。琉球亡國,可以視為宗藩體系·朝貢制度開始解體的重要標志。

1883年,中法因越南問題爆發戰爭。兩年后,雙方正式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即《中法新約》),清政府承認越南與法國政府簽訂的一系列條約,放棄對越南的宗主權,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就這樣,清政府再次丟掉了越南。

3

1882年和1884年,日本在朝鮮先后制造了“壬午兵變”和“甲申政變”,在朝鮮扶持親日勢力,加快侵略朝鮮的步伐。1894年,中日因朝鮮東學黨起義同時出兵朝鮮。但日方未能同意清方提出同時撤兵的建議,反而就朝鮮內政問題向清方提出了一系列無法接受的要求。

隨后,日軍大量增兵朝鮮,甲午戰爭爆發。1895年,由于中國戰敗,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清政府承認朝鮮是獨立自主的國家,在日本的控制下,朝鮮政府宣布終止與中國的宗藩關系。1896年,朝鮮高宗稱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

中國勢力退出朝鮮后,日俄因干涉還遼事件矛盾加劇,在朝爭奪也日益激烈。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俄國戰敗,朝鮮徹底淪入日人之手。1910年,日本迫使大韓帝國簽訂《日韓合并條約》,朝鮮亡國,徹底淪為日本殖民地。

所以說,甲午以后宗藩體系·朝貢制度就徹底瓦解了,因為這時中國已經完全喪失了三個最重要的朝貢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