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為什么中國沒有海外殖民地(中國人在海外有過殖民地嗎?)

时间:2024-05-18 06:47:41 编辑: 来源:

中國為什么沒有成為殖民地國家

這個中國的政治、歷史文化體系有關。

一、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體系不允許中國成為殖民地國家。

(1)政治方面,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完全處于封建社會,封建制度根深蒂固,中國是中央集權國家,帝國主義國家不可能在內部瓦解統治階級。

(2)經濟方面,中國非常“大”,任何一個西方國家想把中國完全淪為自己的殖民地國家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清朝末年,中國的人口已經達到4億人以上,直接占了當時世界人口的35%以上,而當時的超級大國英國直到清朝滅亡時,也不過區區4000萬。

(3)文化方面:西方列強無論從文化體系,還是從宗教信仰,都與我們中國人有所不同。比如,我們國家的老百姓世世代代都是以孔子的儒家思想為核心,佛教信仰為補充,所以,這種情況下,洋人的那一套文化體系基本上根本無法滲入。

甚至,就連當年的孫中山先生雖然也曾經想把陽歷的1月1日定為“年”,但最終還是失敗了,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在我們中國人的心目中,只有陰歷的過大年才是真正的“年”。

二、帝國自身原因不允許中國成為殖民地國家

(2)帝國主義之間的相互制衡。所有國家的一切政策出發點都為了本國的利益,因此,列強之間的在華利益非常容易發生沖突,列強因此相互制衡,誰也不讓誰在華利益坐大。

中國沒有變成殖民地的原因是什么?

1、因為中國人民的反抗。中國人民在歷次抗擊帝國主義外來侵略的戰爭中的表現,讓帝國主義列強沒有信心把中國變成完全的殖民地。例如,義和團運動后,義和團所顯示出的熱情和能量使八國聯軍司令德國人瓦德西將軍感慨萬端:“中國群眾含有無限蓬勃生氣”,“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 英國哲學家羅素也在《中國問題》中說,一旦怯弱溫和的中國人的熱情被激發,也可能變成世上最輕率的賭徒。中國沒有淪為印度那樣完全的殖民地,文明沒有因此被斷絕,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是最根本的內因。

2、帝國主義內部矛盾。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占據不同的地域作為自己的勢力范圍,任何妄圖吞并中國的行為都為被其他帝國主義國家遏制。比如英國、俄國在新疆的爭奪;日本、俄國在東北的爭奪;日本、德國在山東半島的爭奪等等。以美國為首,列強簽訂了《九國公約》,實行“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即加深了中國的殖民地化,但是也保留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所以,帝國主義內部矛盾是外因。

為什么中國沒有成為列強的殖民地

中國沒有成為列強的殖民地,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中國的人口和資源豐富。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中國的人口和資源數量遠遠超過當時的列強國家。這使得列強很難完全控制中國。

2.中國政府的堅強反對。中國政府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時期,堅決反對列強的殖民侵略,并采取了一系列抵御措施。如義和團運動、協約國干涉等。

3.中國龐大的市場。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一,這使得列強國家想要在中國賺取巨大的利潤,但持續的抵抗和政策限制,使得這些利潤得不到實現。

綜上所述,中國沒有成為列強的殖民地,是由于其人口和資源的豐富,政府的堅強反對,龐大的市場以及后期國際形勢的變化等各種原因累積起來的結果。

中國曾經那么強大,卻為什么從來沒有過殖民地?

首先說,殖民地這個概念并不適合古代中國,因為這個是伴隨著近代資本主義發展而衍生出的一種統治形式,近代中國沒有殖民地的原因我想不用我說,就是弱罷了。

而如果按照武裝占領,承認從屬地位等等來看待您心中的“殖民地”的話,那古代中國是有的,而且很穩定,基本上中國古代的殖民地就是琉球,越南,朝鮮三處外加上時有時無的西藏。這些地方基本在中國古代不是被政府占領直接統治就是被列為屬國或者保護國,基本上就是中國的勢力范圍。但是“中華”在古代中國不是一個民族或者國家概念,而是一個文化概念,古代中國時期的所謂“殖民地”的人大都認為自己是中華的一部分,但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說,殖民地不適合古代中國。

如果非要說對外擴張開疆擴土算是殖民行為的話,那么我就告訴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缺乏利益,而缺乏利益的原因在于地理因素,經濟形式和思想因素。中國古代在漢代基本就確定了基本的核心領土,而這些地方基本就囊括了中國天然地理延伸的極限。如果再向外擴張,地理因素上看,北是草原和冰原,東是海,南是海,西是沙漠戈壁和喜馬拉雅山脈,無論哪個方向,地理上都不利擴張,土地實在太貧瘠,交通實在太差。經濟上,自然經濟加家庭手工業的經濟組合使得中國對外部市場的需求很小,況且四周的土地都沒什么經濟利益可言。思想上,中國古代的懷柔遠人,合和,重土安遷等思想都使得古代中國人比較愛好和平,不喜好征伐和侵略,而更喜歡思想上的同化和政治上的臣服。古代中國對外的軍事行動多是為了獲得穩定的發展空間,而戰爭本身的成本是巨大的,中國的經濟體系不重視商業,依賴于農業,而對外貿易等重視的是思想和政治因素而不是經濟利益,這就造成了這種耗費巨大的行動的可持續性不足,也使得中國對于對外擴張或者說“殖民地”沒有太多的內在以及外在需求。

希望幫到你,個人意見,完全手打,還有問題就追問我。

中國人在海外有過殖民地嗎?

說到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英國人。今天的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政治主體民族都是以英裔為主。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國人其實也在海外建立過殖民地國家,而且比美國獨立還早6年!

1770年,廣東梅州(今梅州市梅縣區)的客家人羅芳伯在東南亞西婆羅洲(現稱西加里曼丹)坤甸成立了"蘭芳公司",是個類似于東印度公司的含有政治色彩的團體組織。羅芳伯帶領眾多海外華人,謀求共同的利益。后來因為華人勢力太大了,有好幾萬,當地土著居民也歸附了好幾十萬,他們幫助浡泥王平了叛,浡泥王看華人的勢力已成,不得已拱手讓位。

由于荷蘭等西方殖民者對南洋的侵略加劇,羅芳伯順應時勢和當地華人以及落后民族為保護自己生存權利的要求,1777年建立蘭芳共和國,定都東萬津。第一任總制是陳蘭伯,第二任總制是羅芳伯,最后一任總制是劉恩官。蘭芳大統制名稱,是在第一任和第二任總制的名字各取一字得來;也有人因第二任總制羅芳伯而稱其為芳伯共和國。

羅芳伯最難能可貴的是他沒有稱帝,仿效西方當時才出現的民主制,規定國家的大小事情都必須買粉絲人民群眾之后,才能施行,創立共和體制,定名為“蘭芳大總制共和國”,在世界諸國堪稱第一,比華盛頓1787年當選為首任總統并實現聯邦的美利堅合眾國的共和體制還早11年。蘭芳共和國建立不久,羅芳伯就派人趕到北京向中央政府匯報相關情況,并進貢方物,并且規定,他及后世領導人都不能把蘭芳共和國變為一姓人的“家天下”。

     

羅芳伯等人是大清國的平民百姓,因為在故鄉太窮,不得已下了南洋。雖然飄泊海外,但仍然是大清皇帝的子民,祖宗墳墓祠堂,以及親友家眷,都在國內。他們如果自立為王,對大清皇帝來說,仍然屬于反叛,抄家挖墳毀祠堂的事皇帝是干得出來的,甚至還會派兵出海,進行征伐。所以,羅芳伯他們不敢自立為王。蘭芳國能建立起來,主要還是華人群體實力很強的緣故。羅芳伯是華人勢力的代表,是由華人們推選出來的。除了個人能力之外,在華人圈內并不具備絕對的優勢。也就是說,大家能一起推選他,也能夠一起廢了他。所以,羅芳伯敢于向土著居民稱王,但不敢在華人面前稱王。

此外,由于羅芳伯得知洋人對清朝仍然非常顧忌,所以在立國之初就立即向清朝稱臣,并派員前往北京朝貢。此舉果然使洋人大為顧忌,從而停止對當地的騷擾。而另一方面,早期未有加入的部族,看到蘭芳共和國的成功,亦紛紛表示愿意加入成為成員部族。在最高峰時,蘭芳共和國的勢力范圍占有整個加里曼丹島。

     

后來由于清朝在對外戰爭上多次失利,西歐列強開始認識到清朝已經衰弱,無力再顧及境外的事,于是趁著中法戰爭的爆發,荷蘭開始重新部署占領行動。1884年,荷蘭入侵蘭芳共和國,蘭芳共和國雖進行了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其殘余勢力逃至蘇門答臘。不過,由于仍害怕清政府作出反應,荷蘭并未公開宣稱已占領蘭芳地區,而是另立了一個傀儡以便進行統治。直到西元1912年清朝滅亡、中華民國成立后,荷蘭才正式宣布對蘭芳地區的占領。蘭芳共和國自立國至滅亡,共經歷一百多年。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