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是誰(俄羅斯最好的三個盟友)

时间:2024-06-02 06:13:59 编辑: 来源:

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是誰

根據俄羅斯海關的統計,2013年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國是中國。于中國的總的貿易額是888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了1.7%。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如此,但歐盟依然是俄羅斯最大的伙伴(如果把歐盟當做一個經濟體的話)。與歐盟的貿易占俄羅斯外貿的49.4%。

今年這個狀況應該會有個大的變化。我們拭目以待吧。

俄羅斯最好的三個盟友

發生戰爭,俄羅斯最堅實的盟友只有這3個,那就是俄羅斯的軍隊、核武器和人民。

第一盟友:俄羅斯的海陸空三軍

雖然俄羅斯的軍事實力與當年的蘇聯相比衰落了不少,但是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是僅次于美國的,僅憑這一點,是很多國家都無法企及的。

在海軍上,美國擁有11艘航母,雖然俄軍在遠洋作戰力上無法與美軍相較,但是在近海作戰力上,俄軍的實力卻不容小覷。俄軍深知自己的短板,所以俄軍彎道超車,將真正的王牌武器放在水下,俄軍的“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是號稱“航母殺手”的末日武器。

至于俄羅斯的陸軍,雖比不上蘇聯的鋼鐵洪流,但是俄軍還是繼承了蘇聯陸軍的厚實家底,俄軍還擁有超強的集結能力,僅需要7天時間就可以集結上萬輛坦克。美國軍事專家也曾說過,若美俄兩國陸軍發生戰爭,美軍很難打敗俄軍。

在空軍上,雖然美國空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空軍,但是在俄羅斯的空軍實力也表現不俗。俄羅斯的蘇-57也是能與美軍的F-22一較高下的戰機,并且,還配備了“先鋒”、“匕首”等先進導彈。另外,若俄軍的PAK-DA和米格-41戰略轟炸機一旦正式服役,即便不能打倒美軍,最起碼也能打個平手。

第二盟友:強大的核武庫

除了俄羅斯的海陸空三軍之外,第二個堅實的盟友就是俄羅斯最強大的核武庫,在核彈頭數量上,俄羅斯甚至比美國還要多。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曾說過,如果俄羅斯受到了核攻擊的話,還要這個世界干什么!

若美俄兩國發生大規模沖突的話,俄羅斯如果動用了核武器,那將會是一場波及整個世界的核戰,所以這也是俄軍為什么與美國叫板的底氣。

第三盟友:人人皆可戰斗的百姓

最后一個盟友就是俄羅斯的百姓了,我們經常稱俄羅斯為戰斗民族,早在二戰德軍攻打蘇聯境內的時候,就是俄羅斯人民浴血奮戰,才取得了最后的勝利,保住了莫斯科,所以說俄羅斯人民是可以全民皆兵的堅實盟友。

中國都是哪些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

自2008年美國經濟衰退之后,中國開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主要貿易伙伴。目前全球一共有124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是中國。

列出了一些在進出口方面將中國列為其前1-3名貿易伙伴的國家,數據截至到2018年5月。

根據以上數據,前三名是:日本,智利、印度尼西亞。

中亞五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和主要投資來源國

中亞五國包括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斯坦。

第一大貿易伙伴:哈薩克斯坦是中亞五國中的第一大貿易伙伴。這主要得益于哈薩克斯坦豐富的資源和強大的經濟實力。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天然氣和礦產資源在中亞地區具有重要地位,這使得哈薩克斯坦成為了中亞五國的主要貿易伙伴。此外,哈薩克斯坦的制造業和農業也為其提供了大量的出口商品,這也促進了與中亞五國的貿易往來。

主要投資來源國:對于中亞五國來說,中國是最大的投資來源國之一。中國與中亞五國的經濟合作涵蓋了能源、制造業、農業和服務業等多個領域。中國企業投資中亞五國的能源項目,如石油、天然氣和水電站,這些項目為中亞五國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供應,同時也為中國企業提供了重要的商業機會。此外,中國企業在中亞五國的制造業、服務業和農業等領域也進行了大量的投資,為當地經濟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除了中國,俄羅斯也是中亞五國的重要貿易伙伴和投資來源國之一。俄羅斯與中亞五國的經濟合作主要集中在能源領域,如石油、天然氣和礦產資源的開發。

總的來說,中國和俄羅斯是中亞五國的主要投資來源國之一,而哈薩克斯坦則是中亞五國的主要貿易伙伴。這些貿易和投資往來為中亞五國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動力和支持。

論述俄羅斯與歐洲的關系

俄羅斯與歐洲的關系無論從歷史還從現在來看,都不是很融洽。因為俄羅斯歷來都不被認為是正統的歐洲國家,具體的可以了解書記《俄羅斯與歐洲關系》有下列五個方面:

蘇聯剛解體時,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的改革派將俄視為歐洲的一部分,認為俄能從融入歐洲中獲益,這股勁吹的融歐暖風也影響到后來執政之初的普京。

普京是首位在德國聯邦議會發表演講的俄羅斯領導人。2001年9月,他在這場講話中勾勒出俄羅斯的歐洲命運愿景,并說,歐洲文化“一直都是我們共同的財富”。德國議員為他歡呼、不停鼓掌,他們對普京能夠如此流利地說德語驚奇不已。

當時,正值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執政時期,他是著名的“親俄派”。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網站稱,施羅德在1998年至2005年任職期間,似乎竭力打造德俄友好伙伴關系,積極與普京發展私交。

施羅德曾公開將普京稱作“完美的民主人士”,并淡化“俄在車臣發動的戰爭”。2005年秋天,施羅德與普京簽署從俄羅斯經波羅的海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北溪”管道協議。一周之后,施羅德卸任總理職務,在一個月之后成為“北溪”項目聯營體董事會主席。 

英國與俄羅斯的關系自進入21世紀以來一直不順,尤其是俄羅斯前情報官員亞歷山大·利特維年科2007年在英國遭毒殺事件讓兩國關系更加惡化。

4年后,英國時任首相卡梅倫訪問俄羅斯,先后會晤俄羅斯時任總統梅德韋杰夫與總理普京,希望利用此行在普京可能重登總統寶座前強化英俄政商聯系。不過當時BBC說,不到24小時的訪問不足以使兩國關系回暖融洽,畢竟4年多以來,普京從未與英國部長級官員有任何接觸。

歐洲主要國家與俄羅斯磕磕絆絆維持關系,直到2014年。《外交政策》稱,從那時起,一切都變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后,默克爾帶領歐盟對俄采取強硬措施,并實施經濟制裁,甚至曾支持德俄構建“特殊關系”的德國商界也支持默克爾的立場。

與俄羅斯有著傳統歷史友誼的法國也不例外。2003年,這兩個國家共同反對美國出兵伊拉克讓它們走近,直至2012年法國前總統奧朗德上臺后,雙方因敘利亞等問題疏遠。烏克蘭危機后,法國取消了與俄羅斯一項巨大的武器交易,強烈支持對俄制裁。克里米亞問題成為俄歐關系的第二個轉折點。

俄歐關系惡化,也讓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將歐洲視為敵人。曾經,大約是從2007年起,俄羅斯國內一些政治人物支持俄羅斯加入歐盟,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和施羅德據稱對此也表示支持。

2013年,1/3的俄羅斯人表示希望加入歐盟,超半數人認為,歐盟對俄友好。時間來到2017年12月,列瓦達中心民調顯示,66%的俄羅斯人將歐盟視為主要敵人之一。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