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俄羅斯貿易順差的原因(中美貿易戰導致出口嚴峻,為何中國進出口依然增長2.4%?)

时间:2024-06-01 11:57:35 编辑: 来源:

農產品出現貿易逆差的原因

“政策影響”還不是農產品貿易產生逆差的唯一原因,業內人士認為,形形色色的貿易壁壘也越來越成為令中國農產品出口防不勝防的隱形殺手。

就在人們為今年以來中國實行的一系列富農政策歡呼時,中國農產品出口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尷尬。

中國農業部的一份報告稱,今年上半年中國農產品貿易首次出現了逆差,逆差達到37.3億美元。報告指出,盡管中國在2004年上半年出口了價值106.2億美元的農產品,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近11%,但是農產品進口量更高,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2.5%,達到創紀錄的143.5億美元。

而截止到2003年的前八年時間里,中國平均每年農產品貿易順差為43億美元。

政策影響出口

中國目前是世界上第一大農業生產國,而且曾經是世界第二大谷類生產國(次于美國)和第三大谷類出口國。

中國農產品突然間出現的貿易赤字,不能不讓人驚訝,且很容易讓人與國內的糧食產量、糧食庫存這兩個問題聯系起來。“農產品出現貿易逆差與我國糧食庫存達到歷史最低有直接關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經濟研究室孫東升博士指出。

2003年,中國糧食產量降到13年來的最低,同比下降約6個百分點,約為4.306億噸。同年,中國糧食庫存也處于197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甚至不足當年消費量的30%,比過去30年來59.4%的平均水平低約一半。而2003年的供求缺口更是高達當年消費量的13.4%。

為此,中國政府今年初實施了一系列刺激糧食增收的措施,包括減免稅收、對農民以現金方式進行直接補貼等。同時,在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方面,中國政府減少了主要農產品的出口配額。

黑龍江省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公司辦公室張經理透露,由于國家今年限制大米出口,從年初到現在他們公司還沒有出口一粒大米。而他們往年出口大米量都在20萬—30萬噸。

據了解,今年中國政府為了保證國內大米供應,采取了一方面限制出口,另一方面加大進口的嚴格措施。

業內人士透露,2004年中國大米出口預計比上年減少30萬噸(為120萬噸),而進口則達到100萬噸。而實際情況似乎比這還要槽,因為即使像黑龍江農墾局這樣當地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商,他們今年出口的大米也是“相當少”,而且只是用去年沒有用完的配額。

作為和大米一樣的大宗貿易產品小麥,在進出口貿易上,中國政府更是積極鼓勵大量進口。

2003年,中國小麥產量為8600萬噸,比2002年減少了5個百分點,比5年來的平均值低了15個百分點,創下了198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今年4月份,中國政府對進口小麥開始免征13%的增值稅。

中國糧食進出口總公司有關人士對媒體透露,對小麥進口采取免增值稅的辦法,僅是短時間內采取的臨時措施,適用期限要視小麥市場供求與價格波動狀況而定。

防不勝防的“綠色壁壘” 不過,“政策影響”還不是農產品貿易產生逆差的唯一原因,業內人士認為,形形色色的貿易壁壘也越來越成為令中國農產品出口防不勝防的隱形殺手。

“現在出口的壓力越來越大了。”浙江省農業廳對外經濟協作辦公室科長許關桐說,這主要是來自于發達國家眾多的貿易壁壘,因為這方面原因,現在浙江綠茶出口總額已較前兩年少了幾個億。

而來自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的消息稱,近年來中國茶葉出口遭遇嚴重“綠色壁壘”。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不斷制定的更嚴格和更廣泛之標準,正導致中國茶葉出口明顯下降。

不僅如此,去年歐盟禁止動物源性產品進口,造成浙江省蝦仁出口歐盟全面受阻。今年1至4月,我國凍雞出口量比去年減少近一半。

“很多國家在進口上都卡得很嚴,層層把關,而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就弱得多。”對外經貿大學經濟學家夏友富認為,這最后導致該出的出不去,不該進的卻大量涌進來。

而相關政府部門在進出口“攻守”方面的態度似乎也值得推究。比如美國的雞雜碎進入到中國的有幾十萬噸,而中國到現在一噸也不能出口到美國。

“在對待目前俄羅斯實行的國別配額上,我們的有關部門也幾乎就是聽之任之。”夏說,這明擺著就是國家歧視。2003年,俄羅斯給美國50多萬噸禽肉配額,只給中國3000噸配額,這一數量還不足去年我國對俄羅斯實際出口量的十分之一。今年俄羅斯給美國70多萬噸的配額,給中國的卻只有幾萬噸。幾個國家加在一起,中國今年才得到6萬—8萬噸禽肉配額.

“出口上升通常會增加出口國的就業,進口上升則產生相反影響。”一業內人士說。

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則表示,“這種貿易逆差很正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著名國際貿易專家程國強解釋,這個結果只是半年的統計數字,并不是全年的,所以現在就說今年農產品貿易出現逆差還為時過早。

農業部官員表示,考慮到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作出的承諾,關稅稅率配額的實施以及國際市場的競爭,農產品貿易出現逆差并不令人驚奇。

現在是貿易順差還是逆差

德國,傳統制造業大國,產品暢銷全球,是歐洲的經濟火車頭。自1991年東西德合并以來,一直處于貿易順差狀態。

2023年5月,德國持續30年的貿易順差被打破,首次出現10億歐元的貿易逆差。

看到德國的貿易逆差,是歷史的見證。

但這還不是全部。5月份數據公布后,我驚訝地發現,全球幾乎所有主要經濟體都出現了貿易逆差。

本月,法國的貿易逆差為60.1億歐元。

本月,英國的貿易逆差為155億美元。

本月,日本的貿易逆差為178億美元。

本月,韓國的貿易逆差為17.1億美元。

本月,美國貿易逆差為855億美元。

本月,印度的貿易逆差為242億美元。

就連最近被吹上天、被譽為東亞后起之秀的越南,5月份也出現了17.3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放眼望去,都是赤字,那些主要經濟體幾乎都是赤字。

歐美韓國都是逆差,連印度越南都是逆差。

眾所周知,貿易是守恒的。有赤字就一定有盈余,赤字之和一定等于盈余之和。

從全球來看,我們所知的所有強大經濟體都處于赤字狀態,那么誰處于盈余狀態呢?

這一輪突如其來的全球貿易逆差,是因為全球能源、原材料價格的突然暴漲、翻倍、再翻倍。

誰進口的資源多,誰就出血,所以基本上所有工業國都有貿易逆差。

擁有巨額盈余的是資源國。

澳大利亞、俄羅斯、巴西、印度尼西亞和中東國家最近都獲得了巨額利潤。他們的資源不僅賣得好,而且價格高,巨額貿易順差涌入他們的口袋。

在資源暴漲的背景下,工業國有赤字,資源國有盈余是理所當然的。

但在5月的貿易順差名單中,有一個奇怪的國家混了進來。

中國作為資源進口大國和以出口工業品賺錢的國家,5月份錄得巨額順差,當月順差787.6億美元。

所有工業大國中,只有中國是順差,其余都是逆差。

2023年1-5月,前5個月,中國順差累計達3000億美元,較2021年1-5月增長50%。

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因為在資源價格飆升的背景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資源凈進口國,本應失血最多,赤字最大,但最終卻是順差,同比增長50%。

都是工業國,都是發展中國家,都是人口大國。然而,2023年1月至5月,印度的貿易逆差為1010億美元。

日本韓國都是逆差,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除了靠賣資源為生的國家,其他所有國家,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是赤字。

為什么瘋狂購買資源的中國反而出現了順差?

很多人都很不解,極度不合群。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人們說它很爛,但許多人一直持懷疑態度。

工業國都有逆差,中國卻有順差,只能說明中國的生產效率比其他國家高很多,差距巨大。

中國的人上班和以前一樣,甚至因為疫情,生產力降低了很多。怎么能突然和其他國家拉開巨大的效率差距?

因為有時候我們不需要進步,如果其他國家退步太多,仍然可以拉大巨大的差距。

想想吧。許多人因為感冒發燒不得不請假幾天。那“大寒”呢?

你不要以為三五天就可以精神飽滿的去上班了。

就算不怕死,也要在床上躺半個月,還要有人照顧。家里老人小孩反復來來回回一個大感冒,一年幾個月就好了。

年底了,哦,病毒變異了,來年還有一輪“大感冒”。

就這樣,壯勞力一年的工作時間被照顧疾病和家人耽誤了兩三個月。

如果全國都是這種情況,整體生產效率會降低得很慘。

如果工業品普遍漲價幅度大,也可以抵消損失的成本。

其實真的很膨脹。

但歐美自己就無法承受工業品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脹代價,本身就強烈反對,再加上中國產品大量供應來壓價。

于是歐美日韓就只能貿易逆差了,連印度越南也跟著逆差。

中國獲得如此巨大的貿易順差到底有什么用?

有公知說,我們用那么多血汗換來的,是一堆廢紙,那些貿易逆差的國家反而享受了大量消費品,生活的很幸福。

順差到底有什么用?早在1934年, 《人民評論》 就曾經說過這個問題,當時的原話是:

“中國是一個經濟落后的半殖民地國家,同時也是一個年年貿易入超的債務國,這每年大量的貿易逆差并不表示國民一般消費力之提高,反之,它是表示了民族工業之絕對的停滯和衰落。”

1934年的中國,年年貿易逆差,這并不代表中國消費力的提高,反而說明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絕對停滯和衰落。

這話,說的很清楚了吧。

為什么每一個國家貿易順差的時候都會歡欣鼓舞,而且非常自豪,日韓德吹自己貿易順差吹了幾十年,這就是原因。

大家都不傻,順差到底代表著什么都很清楚,尤其是工業國的順差,比資源國的順差要可怕的多。

只有那些壞透的人,才會說順差是廢紙。

貿易金額是守恒的,只要你自己不逆差,那逆差的就一定是別人。

而如今,主要工業強國都在逆差,只有中國是順差。

中國成了唯一的異數,和別人都不一樣,會不會是我們走錯路了,我們需不需要反思一下自己?

那你有沒有想過,有沒有那么一種可

能,是別人都錯了,只有我們是對的?

拒絕反思怪,我們只承認客觀數據。

工業國幾乎清一色逆差,只有中國在順差,這情況是真的罕見。

百年一遇不敢說,但近30年來是真沒出現過。

這幾年,我們一直在不斷的見證歷史,今天又多見證了一個。

開門,我們中國商船來自由貿易拉。

相關問答:貿易順差是指( )。

A

“貿易差額”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如一年)內,出口額與進口額的相差數。當出口額與進口額相等時,稱為“貿易平衡”;當出口額大于進口額時,稱為“貿易順差”或“貿易盈余”;當出口額小于進口額時,稱為“貿易逆差”或“貿易赤字”。

為什么美國整體貿易不會產生順差?

美國作為國際貨幣,是硬通貨。不論是從國際上對美元的需求,還是美國自身經濟結構,都會導致美國的貿易逆差。

首先是各個國家對美元的需求。

各個國家在進行國際貿易的時候,基本上都認美元,有了美元才能夠順利地進行國際貿易結算。如果沒有美元,對方國家可能不會認你的本國貨幣,那么交易就無法進行。正因為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地位,各個國家都有必要持有一定量的美元。如何持有美元呢?就是跟美國做生意的時候首先順差,這樣美國輸出美元,獲取商品,其它國家輸出商品獲得美元。這既滿足了他國持有美元的需求,更維持了美元的國際地位。

然后是美國的經濟結構。

美國的實體經濟空心化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因為美國沒有比較優勢,很多商品都不在本國生產,需要依靠進口。而美國最具有優勢的高 科技 產品,又因為政府的管制,出口受到限制。大量進口,加上出口受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