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俄羅斯發展對外貿易有利條件是什么(論述俄羅斯與歐洲的關系)

时间:2024-05-16 03:52:53 编辑: 来源: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俄羅斯帶來了什么影響

樓主您好!2012年8月22日,俄羅斯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第156個成員!

以下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俄羅斯帶來的影響:

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對世界貿易的影響:

俄羅斯在全球貿易中所占比重并不大,它加入世貿組織在短期內不會給世界貿易帶來大的結構性影響。

作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將使世貿組織涵蓋97%的國際貿易份額,從而使世貿組織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性”貿易組織。俄羅斯在全球貿易中所占比重并不大,它加入世貿組織在短期內不會給世界貿易帶來大的結構性影響。在歐美經濟不振,世界經濟低迷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增長勢頭良好的俄羅斯大市場的開放對于世界經濟而言無疑是重大利好。

長期來看,作為轉軌經濟大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俄羅斯可以在世貿組織框架內聯合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必將在未來的貿易規則制定中扮演重要角色。

加入世貿組織對俄羅斯宏觀經濟的影響:

加入世貿組織“總體上不會對多數工業領域的生產帶來任何大規模的改變”。

根據加入世貿組織協議,俄羅斯總體關稅水平將從2011年的10%降至7.8%,其中農產品總體關稅水平將由目前的13.2%降至10.8%,工業制成品總體關稅水平將由9.5%調整至7.3%。協議批準生效后,俄羅斯有義務立即對超過1/3的進出口稅目執行新關稅標準,另有1/4稅目將在3年內調整到位,對一些特殊商品(比如肉類、汽車、直升機和民用航空器)則實施最高長達7年至8年的關稅保護期。在開放市場和降低關稅之外,俄羅斯還承諾遵守世貿組織關于貿易和政府經濟管制的規則。由于涉及多方面制度和政策的改變,加入世貿組織將給俄羅斯帶來深刻而持久的影響。

俄羅斯很多專家學者對于加入世貿組織的宏觀經濟影響進行了研究和測算,其中較為權威的是俄羅斯科學院的專家組在2004年所作的分析。根據他們的預測,加入世貿組織“總體上不會對多數工業領域的生產帶來任何大規模的改變”。具體而言,加入世貿組織將使俄羅斯GDP增速提高或者下降1個百分點。世界銀行的估計則更為樂觀,認為加入世貿組織將使俄羅斯GDP提高3至4個百分點。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談判代表團團長在最近的講話中指出,由于世界經濟低迷,加入世貿組織對于俄羅斯GDP的拉動作用將不超過1.5個百分點。

加入世貿組織對俄羅斯的結構性影響:

開放市場對俄羅斯不同產業的影響是不同的,能源原材料行業以及資源密集型加工業將獲得加速發展的動力,而加工制造業則面臨嚴峻的競爭,俄羅斯糧食生產者可能成為最大贏家。

盡管宏觀經濟總量影響不大,加入世貿組織對俄羅斯的結構影響則是顯而易見的。

1.加入世貿組織將進一步擴大俄羅斯油氣等礦產資源及資源密集型商品的出口。

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礦產品儲量豐富,是世界上重量級的油氣和資源品出口大國。各國對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和原材料進口很少征稅,降低關稅對于這類商品的貿易影響有限。但加入世貿組織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俄羅斯政府長期對能源貿易實行控制,不僅征收出口稅,而且實行國內外差別定價。這一領域的政府管制問題曾是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談判的焦點之一。最終,俄羅斯保留了石油出口稅,但在天然氣定價方面,盡管不承諾拉齊國內外價格,但承諾向國內工業用戶的供應遵循商業原則。

俄羅斯還是資源密集型初級加工品的生產大國,但此前在這類商品(如鋼鐵和化肥)的出口上時常遭遇別國的歧視性待遇,每年損失20億美元左右。加入世貿組織將使俄羅斯獲得最惠國待遇,并可以在世貿框架內解決貿易爭端,必將促進俄羅斯資源密集型商品的出口。

2.俄羅斯加工制造業不發達,加入世貿組織將使很多行業面臨嚴峻挑戰。

輕工業產品貿易壁壘的降低將提升俄羅斯國內市場供應的品質,并且由于俄羅斯不具備比較優勢,加入世貿組織帶來的對生產和就業的沖擊較小,而消費者福利提升效應卻很明顯。木材加工和造紙行業如果進口價格降低將使其面臨激烈的競爭。進口藥品的關稅率在保護期結束后將從15%降至5%,也會對俄羅斯國內制藥企業產生沖擊。

高附加值和高技術產業(比如飛機和汽車制造業)面臨更大的挑戰。以汽車行業為例,俄羅斯在普京執政期間致力于發展國內汽車制造業,并制定實施了貿易保護政策,2011年初開始實施的汽車工業政策規定:汽車生產廠商年產至少30萬輛,并將國產化率提高至60%。這一政策曾遭到美國和歐盟的強烈反對,并且直至談判最后階段才達成一致。根據俄羅斯聯邦經濟發展部的資料,汽車關稅將大幅降低,加入世貿組織后輕型汽車關稅降至25%,7年后至15%。二手車將比新車關稅高5個百分點。

俄羅斯農機制造業的發展前景也普遍不被看好。加入世貿組織后進口農用機械關稅從15%降至5%,而二手農用機械的關稅將全部取消。此外,根據世貿規則,在農業機械采購中的國家補貼應平等地擴展至進口商品。目前俄羅斯國內的農機生產企業每年產量大約10億美元,市場占有率在加入世貿組織后將從現在的35%減少到2年后的10%至15%。

3.加入世貿組織對俄羅斯農業的結構影響是有差異的。

俄羅斯是新興經濟體中的第二大農產品進口國,主要進口的農產品包括肉類、加工食品、水果以及蔬菜等。加入世貿組織后,農產品關稅降低(比如鮮花、水果2年內降至5%),這有利于擴大俄羅斯農產品的進口。由于嚴寒氣候,很多農產品在俄羅斯不具有生產優勢,因此,貿易自由化帶來的消費者福利提升效應要遠遠大于國內廠商的生產損失。

俄羅斯國內更為關注的是對肉類生產的影響。肉類進口是俄羅斯最大的農業進口項目。為扶植國內生產,俄羅斯政府從2003年起開始利用關稅配額制度限制肉類進口,農業補貼也主要投向畜牧業。根據簽署的協議,俄羅斯將繼續保留肉類進口配額制度,但關稅將大幅削減,牛肉進口關稅加入世貿組織后即從15%降至0;豬肉進口關稅到2020年從65%降至25%;生豬進口關稅從40%降至5%。對于禽肉進口,俄羅斯將實施長達8年的關稅保護期。

多數獨立學者認為加入世貿組織不會對俄羅斯農業產生實質影響。事實上,俄羅斯農產品的現行關稅率并不高,實際執行又很低效,這意味著降低關稅所帶來的進口價格下降效應并不會太大。在關稅手段之外,俄羅斯還將保留其他保護手段,比如動植物檢驗檢疫以及進口配額等。俄羅斯還將保留農業補貼,并且在一定期限內會增加對農業的補貼額度。為適應世貿規則,俄羅斯已經開始著手調整補貼政策,2020年前其發展農業的重點由直接扶植生產轉向發展基礎設施。

對于俄羅斯的農業生產者而言,客觀的保護壁壘更重要由于遙遠的運輸距離,運費會使歐洲生產者的商品抵達多數俄羅斯市場時成本上升10%甚至更高。另外,影響俄羅斯農業生產更為關鍵的因素是盧布的實際匯率、世界市場行情以及國內基礎設施的狀況。

加入世貿組織后俄羅斯糧食出口將獲得更好的條件。谷物是俄羅斯出口的主要農產品,其中最重要的是小麥。2001年至2008年俄羅斯谷物凈出口年均900萬噸。加入世貿組織后現存的對俄羅斯糧食進口的限制將取消,俄羅斯谷物生產上的優勢必將進一步增強,美國農業部甚至預計到2019年俄羅斯將會成為全球頭號小麥出口國。

4.俄羅斯服務業發展滯后,開放總體上有利于服務市場的發展。但金融業則不同,由于壟斷大企業的抵制,俄羅斯設置了很高的保護壁壘。根據加入世貿組織協議,外國銀行不可以在俄羅斯開分行;對于參股本國銀行的外資銀行,規定其所占股份不能超過總資本的50%。外資保險公司可以在俄羅斯開設分支機構,但需要在9年過渡期結束后。

總之,開放市場對俄羅斯不同產業的影響是不同的,能源原材料行業以及資源密集型加工業將獲得加速發展的動力,而加工制造業則面臨嚴峻的競爭,肉類和蔬菜進口價格降低有利于擴大進口,俄羅斯糧食生產者可能成為最大贏家。進口競爭壓力之下,不具備比較優勢的產業有可能萎縮,但同時,競爭加劇可能刺激創新和資本集中以及外國資本的流入,一些產業(主要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因此有可能借助開放契機而快速成長。

對于消費者而言會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加入世貿組織使消費者價格平均降低2.2%;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肉、酒價格降幅最大,電腦和藥品價格也會大幅下降,這些無疑將大大提升俄羅斯國內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和生活品質。

加入世貿組織對俄羅斯制度變革的影響:

世貿組織總干事拉米認為,加入世貿組織將促進俄羅斯經濟的多元化和現代化。

加入世貿組織對于俄羅斯還有更深遠的意義。俄羅斯客觀上具備發展經濟的資源與人力資本優勢,但受制于制度性因素的影響,其潛力始終未能充分發揮。加入世貿組織帶來了巨大改變,僅在談判階段俄羅斯就對300份法律文件進行了修改,加入世貿組織后還需要重新調整15000個工業品稅目和4000個食品目錄。

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部長強調,加入世貿組織將大大簡化進口許可證制度,而在以前至少需要5個官方部門進行審批。總之,借助于加入世貿組織,俄羅斯將重新獲得改革與發展的動力,并獲得進入世界市場的機會。正是

以上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俄羅斯帶來的影響!

希望對您有幫助!

論述俄羅斯與歐洲的關系

俄羅斯與歐洲的關系無論從歷史還從現在來看,都不是很融洽。因為俄羅斯歷來都不被認為是正統的歐洲國家,具體的可以了解書記《俄羅斯與歐洲關系》有下列五個方面:

蘇聯剛解體時,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的改革派將俄視為歐洲的一部分,認為俄能從融入歐洲中獲益,這股勁吹的融歐暖風也影響到后來執政之初的普京。

普京是首位在德國聯邦議會發表演講的俄羅斯領導人。2001年9月,他在這場講話中勾勒出俄羅斯的歐洲命運愿景,并說,歐洲文化“一直都是我們共同的財富”。德國議員為他歡呼、不停鼓掌,他們對普京能夠如此流利地說德語驚奇不已。

當時,正值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執政時期,他是著名的“親俄派”。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網站稱,施羅德在1998年至2005年任職期間,似乎竭力打造德俄友好伙伴關系,積極與普京發展私交。

施羅德曾公開將普京稱作“完美的民主人士”,并淡化“俄在車臣發動的戰爭”。2005年秋天,施羅德與普京簽署從俄羅斯經波羅的海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北溪”管道協議。一周之后,施羅德卸任總理職務,在一個月之后成為“北溪”項目聯營體董事會主席。 

英國與俄羅斯的關系自進入21世紀以來一直不順,尤其是俄羅斯前情報官員亞歷山大·利特維年科2007年在英國遭毒殺事件讓兩國關系更加惡化。

4年后,英國時任首相卡梅倫訪問俄羅斯,先后會晤俄羅斯時任總統梅德韋杰夫與總理普京,希望利用此行在普京可能重登總統寶座前強化英俄政商聯系。不過當時BBC說,不到24小時的訪問不足以使兩國關系回暖融洽,畢竟4年多以來,普京從未與英國部長級官員有任何接觸。

歐洲主要國家與俄羅斯磕磕絆絆維持關系,直到2014年。《外交政策》稱,從那時起,一切都變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后,默克爾帶領歐盟對俄采取強硬措施,并實施經濟制裁,甚至曾支持德俄構建“特殊關系”的德國商界也支持默克爾的立場。

與俄羅斯有著傳統歷史友誼的法國也不例外。2003年,這兩個國家共同反對美國出兵伊拉克讓它們走近,直至2012年法國前總統奧朗德上臺后,雙方因敘利亞等問題疏遠。烏克蘭危機后,法國取消了與俄羅斯一項巨大的武器交易,強烈支持對俄制裁。克里米亞問題成為俄歐關系的第二個轉折點。

俄歐關系惡化,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