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光伏企業海外布局(光伏產業國際貿易的關系)

时间:2024-06-01 07:17:18 编辑: 来源:

光伏產業如何深入拓展國際國內光伏工程市場?

太陽能資源豐富、分布廣泛,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可再生能源。隨著全球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突出,太陽能光伏發電因其清潔、安全、便利、高效等特點,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和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

在此背景下,近年來全球光伏產業增長迅猛,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成本持續下降。2009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產量為10.66吉瓦(GW),多晶硅產量為11萬噸,2010年分別達到20.5GW、16萬噸,組件價格則從2000年的4.5美元/瓦下降到2010年的1.7美元/瓦。

"十一五"期間,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迅速,已成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可以同步參與國際競爭、并有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行業。加快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對于實現工業轉型升級、調整能源結構、發展社會經濟、推進節能減排均具有重要意義。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已將太陽能光伏產業列入我國未來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領域。

根據《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信息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及《電子信息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要求,在全面調研、深入研究、廣泛座談的基礎上,編制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作為我國"十二五"光伏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一、"十一五"發展回顧

(一)我國光伏產業概況

1.產業規模迅速提高,市場占有率穩居世界前列

"十一五"期間,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以超過100%的年均增長率快速發展。2007-2010年連續四年產量世界第一,2010年太陽能電池產量約為10GW,占全球總產量的50%。我國太陽能電池產品90%以上出口,2010年出口額達到202億美元。

2.掌握關鍵材料生產技術,產業基礎逐步牢固

"十一五"期間,我國投產的多晶硅年產量從兩三百噸發展至4.5萬噸,光伏產業原材料自給率由幾乎為零提高至50%左右,已形成數百億元級的產值規模。國內多晶硅骨干企業已掌握改良西門子法千噸級規模化生產關鍵技術,規模化生產的穩定性逐步提升。

3.主流產品技術與世界同步,產品質量穩步提高

"十一五"末期,我國晶硅電池占太陽能電池總產量的95%以上。太陽能電池產品質量逐年提升,尤其是在轉換效率方面,骨干企業產品性能增長較快,單晶硅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到17-19%,多晶硅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為15-17%,薄膜等新型電池轉換效率約為6-8%。

4.節能減排成效明顯,資源利用率大幅提升

光伏產業節能減排取得顯著成效,副產物綜合利用水平穩步提高,資源利用率整體取得大幅提升。2006年每生產1公斤多晶硅的平均單耗水平為:工業硅1.8-2.0公斤、液氯1.8公斤、綜合電耗300-350千瓦時,到2010年分別下降為:工業硅1.3-1.4公斤、液氯1.0公斤、綜合電耗160-180千瓦時,部分骨干企業達到130-150千瓦時/公斤。生產晶硅太陽能電池的多晶硅用量從2006年的11克/瓦下降到2010年的7-8克/瓦。

5.生產設備不斷取得突破,本土化水平不斷提高

國產單晶爐、多晶硅鑄錠爐、開方機等設備逐步進入產業化,占據國內較大市場份額。晶硅太陽能電池專用設備除全自動印刷機和切割設備外基本實現了本土化并具備生產線"交鑰匙"的能力。硅基薄膜電池生產設備初步形成小尺寸整線生產能力。2010年我國光伏專用制造設備銷售收入超過40億元人民幣,出口交貨值達到1億元人民幣。

6.國內光伏市場逐步啟動,裝機量快速增長

我國已相繼出臺了《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方法》和《關于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的通知》等政策,并先后啟動了兩批總計290兆瓦(MW)的光伏電站特許權招標項目。截止2010年,我國累計光伏裝機量達到800MW,當年新增裝機容量達到500MW,同比增長166%。

(二)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特點

1.充分利用國內外市場要素,產業發展國際化程度高

我國光伏產業充分運用國內外資金、人才兩大市場要素,"十一五"末期,已有數十家企業實現海外及國內上市,產品廣銷國際市場。國內光伏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主要企業實力不斷增強,有4家企業太陽能電池產量位居全球前十,成為國際知名企業。

2.自主創新與引進吸收相結合,形成自主特色產業體系

通過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國自主特色的光伏產業體系,多晶硅、電池組件及控制器等制造水平不斷提高,制造設備的本土化率已經超過50%,太陽能電池的質量和技術水平也逐步走向世界前列。

3.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推動光伏發電成本下降

"十一五"期間,我國光伏產業突破材料、市場以及人才等發展瓶頸,產業規模迅速壯大,上下游完整產業鏈基本成型。我國光伏產業的崛起帶動了世界光伏產業的發展,有效地推動了技術進步,降低了光伏產品成本,加快了全球光伏產業應用步伐。

4.產業呈現集群化發展,有效提高區域競爭力

我國光伏產業區域集群化發展態勢初步顯現,依托區域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國內已形成了江蘇、河北、浙江、江西、河南、四川、內蒙等區域產業中心,并涌現出一批國內外知名且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主要企業初步完成垂直一體化布局,加快海外并購和設廠,向國際化企業發展。

二、"十二五"面臨形勢

目前,各主要發達國家均從戰略角度出發大力扶持光伏產業發展,通過制定上網電價法或實施"太陽能屋頂"計劃等推動市場應用和產業發展。國際各方資本也普遍看好光伏產業:一方面,光伏行業內眾多大型企業紛紛宣布新的投資計劃,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另一方面,其他領域如半導體企業、顯示企業攜多種市場資本正在或即將進入光伏行業。

從我國未來社會經濟發展戰略路徑看,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是我國保障能源供應、建設低碳社會、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方向。"十二五"期間,我國光伏產業將繼續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同時面臨著大好機遇和嚴峻挑戰。

(一)我國光伏產業面臨廣闊發展空間

世界常規能源供應短缺危機日益嚴重,化石能源的大量開發利用已成為造成自然環境污染和人類生存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尋找新興能源已成為世界熱點問題。在各種新能源中,太陽能光伏發電具有無污染、可持續、總量大、分布廣、應用形式多樣等優點,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我國光伏產業在制造水平、產業體系、技術研發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國內外市場前景總體看好,只要抓住發展機遇,加快轉型升級,后期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光伏產業、政策及市場亟待加強互動

從全球來看,光伏發電在價格上具備市場競爭力尚需一段時間,太陽能電池需求的近期成長動力主要來自于各國政府對光伏產業的政策扶持和價格補貼;市場的持續增長也將推動產業規模擴大和產品成本下降,進而促進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目前國內支持光伏應用的政策體系和促進光伏發電持續發展的長效互動機制正在建立過程中,太陽能電池產品多數出口海外市場,產業發展受金融危機和海外市場變化影響很大,對外部市場的依存度過高,不利于持續健康發展。

(三)面臨國際經濟動蕩和貿易保護的嚴峻挑戰

近年來全球經濟發展存在動蕩形勢,一些國家的新能源政策出現調整,相關補貼紛紛下調,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有較大影響。同時,歐美等國已發生多起針對我國光伏產業的貿易糾紛,類似糾紛今后仍將出現,主要原因有:一是我國太陽能電池成本優勢明顯,對國外產品造成壓力;二是國內光伏市場尚未大規模啟動,產品主要外銷,可能引發傾銷疑慮;三是我國相關標準體系尚不完善,存在產品質量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

(四)新工藝、新技術快速演進,國際競爭不斷加劇

全球光伏產業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晶體硅電池轉換效率年均增長一個百分點;薄膜電池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納米材料電池等新興技術發展迅速;太陽能電池生產和測試設備不斷升級。而國內光伏產業在很多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國際競爭壓力不斷升級:多晶硅關鍵技術仍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晶硅電池生產用高檔設備仍需進口,薄膜電池工藝及裝備水平明顯落后。

(五)市場應用不斷拓展,降低成本仍是產業主題

太陽能光伏市場應用將呈現寬領域、多樣化的趨勢,適應各種需求的光伏產品將不斷問世,除了大型并網光伏電站外,與建筑相結合的光伏發電系統、小型光伏系統、離網光伏系統等也將快速興起。太陽能電池及光伏系統的成本持續下降并逼近常規發電成本,仍將是光伏產業發展的主題,從硅料到組件以及配套部件等均將面臨快速降價的市場壓力,太陽能電池將不斷向高效率、低成本方向發展。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當前全球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大好機遇,緊緊圍繞降低光伏發電成本、提升光伏產品性能、做優做強我國光伏產業的宗旨,著力推動關鍵技術創新、提升生產工藝水平、突破裝備研發瓶頸、促進市場規模應用,使我國光伏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得到顯著提升。

(二)基本原則

1.立足統籌規劃,堅持扶優扶強

加強國家宏觀政策引導,堅持做好行業統籌規劃和產業合理布局,規范光伏產業健康發展。集中力量支持優勢企業做優做強,鼓勵重點光伏企業推進資源整合和兼并重組。

2.支持技術創新,降低發電成本

以企業為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主體,強化關鍵技術研發,提升生產工藝水平,從高純硅材料規模化生產、電池轉換效率提高、生產裝備國產化、新型電池和原輔材料研發、系統集成等多方面入手,努力降低光伏發電成本。

3.優化產業環境,擴大光伏市場

推動各項光伏扶持政策的落實,調動各方面的資源優勢,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鞏固國際市場,擴大國內多樣化應用,使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有穩定的市場依托。

4.加強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健全光伏標準及產品質量檢測認證體系,嚴格遵守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規定,推進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實現清潔生產和安全生產。

(三)發展目標

1.經濟目標

"十二五"期間,光伏產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等產品適應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確定的裝機容量要求,同時積極滿足國際市場發展需要。支持骨干企業做優做強,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領先企業達到5萬噸級,骨干企業達到萬噸級水平;太陽能電池領先企業達到5GW級,骨干企業達到GW級水平;1家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光伏企業,3-5家年銷售收入過500億元的光伏企業;3-4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光伏專用設備企業。

2.技術目標

多晶硅生產實現產業規模、產品質量和環保水平的同步提高,還原尾氣中四氯化硅、氯化氫、氫氣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8.5%、99%、99%,到2015年平均綜合電耗低于120度/公斤。單晶硅電池的產業化轉換效率達到21%,多晶硅電池達到19%,非晶硅薄膜電池達到12%,新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