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世紀有沒有黑奴貿易(具體敘述美國黑奴問題)

时间:2024-06-01 18:43:32 编辑: 来源:

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歐洲人為什么要買賣黑人?

17世紀中葉,歐洲由于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對熱帶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從而促使西印度及美洲大陸生產熱帶產品的種植園獲得巨大發展,這成為黑奴貿易興盛的原因。

北美在1619年運進第一批黑奴。但在以后相當一個時期內,北美的黑人奴隸制沒有發展起來。其原因是種植園經濟發展緩慢而且最初的奴役對象主要是貧窮的白人契約奴,直到1661年弗吉尼亞殖民地議會才率先通過法案確定黑人是終身奴隸。到18世紀,英國的棉紡織業飛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美國的棉花種植業,從而大大促進了奴隸貿易,使蓄養黑人成為各蓄奴州的主要事業。美國成為黑奴的主要進口國。另外,黑奴貿易興盛的原因,還有兩點:

第一,美洲的種植園奴隸制是特殊歷史條件的產物。從歷史上看,當一個社會經濟形態中占優勢的是產品的交換價值,而不是使用價值,即在發達的商品經濟狀態中,奴隸才會被大量用于生產領域,如古代希臘、羅馬的奴隸制;反之,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中,剩余勞動就受到需求范圍的限制,而生產本身的性質就不會造成對剩余勞動的無限制的需求,這種奴隸制就帶有溫和的家長制的性質,古代東方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家長奴隸制就是這樣。而美洲的種植園奴隸制不同于歷史上任何發達的奴隸制。它不是同一般的商品經濟相聯系,而是卷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統治的世界市場。這個市場使它們產品的外銷成為首要利益。因此,需要不斷地擴大再生產才得以生存。

第二,除了種植園不斷擴大更新的因素,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奴隸死亡率太高,需要不斷地補充。美洲種植園奴隸制是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結合的。資本由于無限追求利潤的需要,對勞動者的奴役不僅突破了道德的極限,而且突破了肉體的極限。經濟利益成了把奴隸折磨致死的原因。有些地方,黑人從事過度勞動只要七年就耗盡了生命。也就是說,每隔七年黑人勞動力就更新一次。而且,由于奴隸價格低廉,農場主寧肯從外面購買奴隸,也不愿讓奴隸生兒育女,實現勞動力自身的再生產。很多農場主坦率地承認:“購買比繁育更便宜”。所以種植園中兒童很少,奴隸死亡率往往超過出生率。

販賣黑奴反映了什么社會現象,歷史背景

    販賣黑奴最初是從15世紀開始的,是伊斯蘭教徒的家庭沒法贖回自己的親屬,于是就提出用數量更多的非洲黑人,換回他們的親屬。從此販賣黑奴就開始了。

    我們先來談一下,這種販賣黑奴的制度,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有一批伊斯蘭教徒被人們從西班牙趕出之后,就逃到了海峽對面的非洲海岸去了。當時這一帶海岸是葡萄牙人占領的地方,于是葡萄牙人就拼命追捕這些伊斯蘭教居民。其中有一小部分伊斯蘭難民被葡萄牙人捕獲,帶到葡萄牙去了。這些人就變成了奴隸,這就是在公元紀年開始,在西歐出現的第一批非洲黑人奴隸。 但是,這些伊斯蘭教徒,大部分都是富有的家族成員,他們的家族愿意出高價贖回他們。但是不論贖金出多少,葡萄牙人都拒絕釋放奴隸,他們要外國人的錢沒有用處,因為他們缺少的是在新創建的殖民地勞動中,十分需要的人手,換句話說,就是需要奴隸的勞動力。至于說要捕捉更多的黑人,那是很容易辦的事。葡萄牙人覺得這樣交換對自己有利,所以就同意了,從此歐洲就出現了販賣黑奴的交易。

    但沒過多久,反對販賣黑奴的仁慈呼聲就高起來了,大家要求歐洲各國政府,按照人道主義的原則,頒布取消販賣黑奴的法令。1751 年公誼會教友派領導了在美洲北部開展的取消奴隸制運動。1861年,美國南北方種植園經濟階層與資本家矛盾不可調和,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北方聯軍戰線吃緊,急需大量兵源,于是同年,北方總統亞伯拉罕 林肯簽署《關于解放黑人奴隸的宣言》。聯邦軍史無前例地招募了黑人進入軍隊。盡管大多黑人士兵只被分配做一些低下的工作,林肯總統的這一舉措仍然贏得了黑人奴隸的擁護,也成為南北戰爭勝利的因素之一[1]。1865年,戰爭結束后,宣言正式通過憲法批準。由于這個奴隸制度問題,在北美洲是大家都十分關心的問題,所以當時北美許多州,例如弗吉尼亞、康涅狄格、馬薩諸塞、賓夕法尼亞等州都下令取消了販賣黑奴交易,并且把販賣黑奴公司花了很多錢運到各州來的黑奴都解放了,恢復了他們的自由。    雖然如此,許多西方國家對黑人的歧視仍是販賣黑奴帶來的一個重要問題。

具體敘述美國黑奴問題

第一章 黑奴貿易的盛行

非洲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在古代文明發展的多極世界中,非洲占有一

席之地。尼羅河流域孕育了埃及古代文明。北非沿海曾經是地中海古代文明

圈的一個組成部分。公元7世紀以后,伊斯蘭文化在北非、東非沿海及西蘇

丹等地的傳播,使這些地區經濟文化出現了新的繁榮。在廣大撒哈拉以南地

區,經過長期穩定的發展,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黑人文化。到16世紀以前,

非洲跟歐亞大陸一樣,已處于前資本主義發展的各個階段。如果沒有殖民主

義者的入侵,非洲社會將循著自己的軌跡向前演化發展。

在古代和中世紀,黑人就經由撒哈拉商道、尼羅河及印度洋販賣到南歐、

阿拉伯世界、波斯、南亞等地。在那個時代,由于生產力太低,奴隸買賣是

普遍現象,而不是黑人所特有的,也有白人被賣給黑人為奴。

但是,近代殖民主義的入侵打亂了非洲正常的社會發展進程。隨著資本

主義的興起,非洲變成商業性獵獲黑人的場所。黑奴貿易發展成為一個專門

的行業,成為一種特殊的歷史現象。數以千萬計的非洲黑人背井離鄉,漂洋

過海,被販賣到美洲以及印度洋、亞洲由殖民者開辦的種植園和礦井中工作,

另一些黑人在捕奴、掠奴戰爭及販運途中死去。非洲人民及其社會經濟生活

受到空前浩劫。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而萬惡的殖民主義、資本主義制度卻

隨著販賣和奴役非洲黑人而興盛起來。馬克思曾指出,非洲變成商業性獵獲

黑人的場所,是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之一,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

曙光。后來,黑奴貿易以及美洲的黑人奴隸制又為工業革命積累了資金。因

此可以說,資本主義從頭到腳沾滿了非洲人民的鮮血。

黑奴貿易大約經歷了四個世紀。除奧地利、波蘭和俄國等少數國家外,

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以及美國都先后參與了這一罪惡活動。綜觀黑奴貿易的

發展過程,大體可以分成三個時期:15世紀中葉至17世紀中葉為第一時期;

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為第二時期,由于美洲種植園的發展,黑奴貿易在

這一時期走向高潮;1807—1808年英、美兩國通過禁止奴隸貿易的法案以

后,黑奴貿易進入第三時期。這時奴隸貿易在法律上已被禁止,但黑奴走私

貿易卻興盛起來。直至1890年7月布魯塞爾會議作出廢除非洲奴隸貿易的決

議,黑奴貿易才算正式終止。

如果按照早期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同階段而決定的不同貿易性質來劃分,

那末整個黑奴貿易史也可分成三個階段:15至17世紀,西班牙、葡萄牙的

封建王室及隨后荷蘭、英國、法國等以特許公司為代表的商業資本占統治地

位,黑奴貿易實行的是壟斷貿易;18世紀,工業資本沖破了商業資本的壟斷,

黑奴貿易進入自由貿易階段;工業革命以后,由于近代大工業的出現而在法

律上廢除了奴隸貿易,19世紀黑奴走私貿易盛行。

本章敘述16世紀至19世紀初300年間黑奴貿易的盛行,及其對世界和

非洲歷史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一、十六世紀及十七世紀上半葉的黑奴貿易

1441年,由安陶·貢薩爾維斯和努諾·特里斯陶率領的一支葡萄牙探險

隊,在布朗角附近沿海劫掠了10名非洲黑人,帶回里斯本出售,是為黑奴貿

易的開始。在15世紀后半葉,葡萄牙人從西非沿海販運黑奴去本國充當家務和農業勞動力,或販運至馬德拉群島、加那利群島和佛得角群島等大西洋島嶼新辟的甘蔗種植園中工作,每年販奴大約500—1000名。但是,直到16世紀初,葡萄牙人在西非的黑奴貿易,其價值遠遠趕不上黃金、象牙、胡椒等非洲產品的貿易。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簽訂的托德西拉斯條約是列強第一個瓜分世界的條約,它確定以佛得角以西370里格為西、葡兩國勢力范圍的分界線,兩國在美洲的勢力范圍以西經46度為界。從此,非洲、亞洲及巴西歸屬葡萄牙,美洲其他地區歸屬西班牙。

16世紀,西班牙人在向西印度群島及美洲大陸進行擴張掠奪的過程中,對土著印第安人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屠殺,并企圖奴役印第安人,但沒有成功。西班牙人發現,印第安人不適宜于繁重的田間勞動,一個黑人奴隸頂得上四個印第安人。為了滿足那里發展熱帶作物種植園及開發礦藏對勞動力的需求,他們決定從非洲運進黑人。1501年,即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不到10年,伊斯帕尼奧拉島就從葡萄牙運進了第一批黑奴。這是向美洲販賣奴隸的濫

觴,也是美洲實行黑人奴隸制的開端。1518年,第一艘來自非洲的販奴船到

達西印度,開始了非洲與美洲之間直接的黑奴貿易。到1540年,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每年運進的黑奴可能已達1萬人。

16世紀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的販奴活動主要在兩個地區:一個是上幾

內亞,即從佛得角群島到塞拉利昂沿海。佛得角群島的最大島嶼圣地亞哥島

曾經是經營上幾內亞貿易的中心。一些原在佛得角群島定居的歐洲人陸續移

居到上幾內亞沿海,甚至溯岡比亞河而上,在這一帶建立了許多小據點,從

事販奴及其他商業活動。另一個是剛果河口及其以南地區。16世紀初,不僅

葡萄牙商人,而且應剛果國王阿方索之邀派去的葡萄牙傳教士、教師、工匠

(裁縫、制鞋匠、泥瓦匠、制磚工)等,都以幫助剛果發展經濟為名而行販

奴活動之實。到1526年,剛果國內局勢變得很糟,以至阿方索寫信給葡萄牙

國王訴說:“這個國家每個角落都有許多商人。他們將毀滅這個國家。人們

每天在遭受奴役和劫掠,甚至貴族和王族成員也不能幸免。”圣多美島在16世紀成為幾內亞灣及剛果至安哥拉沿海的販奴基地。1493年,歐洲人開始在該島定居;1499年,建立了第一個甘蔗種植園。16世紀上半葉,這里成為歐洲蔗糖的主要來源。16世紀20年代起,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葡萄牙商人深入圣薩爾瓦多內地,可能遠至扎伊爾河上的馬萊博湖

及在南方的恩東戈,從事販奴活動。從貝寧灣、剛果、安哥拉等地運來的黑奴,或留在當地種植園工作,或被轉運去黃金海岸、馬德拉群島、佛得角群島和葡萄牙本土,16世紀30年代開始又直接轉運去美洲,16世紀中葉成為非洲向美洲販運黑奴的主要轉運站。圣多美島在1530—1560年間達到繁榮的頂點,是當時葡萄牙主要的海外領地之一。奴隸和甘蔗是其兩大財富。柯廷引用N·迪爾的估計數認為,在整個黑奴貿易期間,圣多美運進了10萬名奴隸。

1576年葡萄牙人在羅安達灣建立了圣米格爾堡作為基地,從此剛果河口以南的黑奴直接從這里販運去美洲,而不再經由圣多美島轉運。這里逐步發展成為安哥拉和剛果的奴隸貿易中心之一。到16世紀最后25年,從非洲直接向西印度諸島及美洲大陸輸出奴隸的

南大西洋貿易體系已經確立起來。向歐洲及大西洋諸島(馬德拉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