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醫藥海外中心名單(北京最著名的中醫專家是?)

时间:2024-06-03 07:53:16 编辑: 来源:

北京最著名的中醫專家是?

北京十大著名中醫

1、陳可冀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及終身研究員,北京有名的中醫大夫,“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獲得者,2014年被評為“國醫大師”,2018年被評為“國之名醫”。作為“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等多個大型榮譽的獲得者,陳可冀雖已步入高齡,但仍堅持在醫療一線,目前在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科坐診,擅長治療心血管病和老年病等。

【 詳細>>】

2、王琦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終身教授,“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獲得者,第二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2014年被評為“國醫大師”,2019年被評為“國之名醫”。王琦構建并完善了中醫體質學、中醫男科學、中醫藏象學、中醫腹診學四大學術體系,開拓了中醫原創思維、中醫未病學等新的學科領域,擅長診治內科消化、呼吸、內分泌、免疫、循環等系統以及男科常見病和疑難雜癥。

【 詳細>>】

3、王應麟

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教授,第三、四、五批國家級名老中醫。王應麟出身于中醫世家,為京城“小兒王”第四代傳人,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50余年,擅長治療小兒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精神神經系統疾病以及各類小兒疑難雜癥,長期開展小兒肝炎、小兒多動癥、小兒皮膚病、小兒癲癇、小兒遺尿等疾病的治療和研究,為十大京城名老中醫之一。

【 詳細>>】

4、錢英

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教授,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第三、四、五批國家級名老中醫,北京著名老中醫。錢英從事肝病醫療、教學、科研工作40余年,擅長治療肝炎、肝硬化、肝癌前病變、泌尿系感染、腎炎、腎功能衰竭等疾病,對肝病的治療有獨特的臨床經驗。曾獲得北京市科委科技成果一等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被國務院授予“教育工作有突出貢獻獎”。

【 詳細>>】

5、李乾構

北京中醫醫院消化中心主任醫師,第三、四、五批國家級名老中醫,獲得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終身成就獎。李乾構1964年開始從事中醫臨床工作,行醫經驗50余載,總結出了治脾十五法、治胃十五法、治瀉十法、調肝十法、治膽八法,擅長治療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潰瘍性結腸炎、功能性便秘等消化科常見及疑難疾病,并對口腔潰瘍、扁平苔蘚的治療有獨到見解。

【 詳細>>】

6、孫光榮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化研究院院長、主任醫師、教授,“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獲得者,2014年被評為“國醫大師”。孫光榮臨床50余年,創立了“中和思想,中和辨證,中和組方”的中和醫派,組方恪守君、臣、佐、使,用藥講究清、平、輕、靈。擅長治療中醫內科、婦科疑難雜癥,特別是腦病、腫瘤、脾胃病以及婦科帶下病等,對疫病、情志病及中醫養生亦有精深研究。

【 詳細>>】

7、周乃玉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風濕科主任醫師、學科帶頭人,第三、四、五批國家級名老中醫。身為北京有名的中醫大夫,周乃玉已有50多年的行醫經驗,擅治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尤擅長中醫痹癥、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痛風、紅斑狼瘡、皮肌炎、干燥綜合征等結締組織病以及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巴金森氏病、脊髓空洞癥等神經系統疾病。

【 詳細>>】

8、周德安

北京知名中醫醫生,北京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教授,兼任中國針灸學會常務理事等職,第三、四、五批國家級名老中醫。周德安有著50多年的從醫經驗,對中風、面神經麻痹、各種疼痛、神經衰弱、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神經性耳聾、小兒多動癥、婦女病、皮膚病、頸椎病、帕金森綜合癥、老年性癡呆、少兒近視、遺尿等均有較好療效。其對戒煙、減肥、抗衰老等亦有豐富經驗。

【 詳細>>】

9、晁恩祥

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內科首席專家,“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獲得者,2013年被評為“首都國醫名師”,2014年被評為“國醫大師”,2015年獲央視“最美醫生”榮譽稱號。其曾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北京市科技進步獎等多個重要榮譽。其擅長診療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間質性肺疾病、過敏性疾病、支氣管擴張、感染性疾病及感染性發熱、肺癌(術后或放化療后)等。

【 詳細>>】

10、郁仁存

北京著名老中醫,中西醫結合腫瘤學專家,率先在中國從事腫瘤患者證型的研究,證明中醫辨證論治在腫瘤治療中的重要意義。其現任北京中醫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為第三、四、五批國家級名老中醫。他在癌癥治療方面,還總結出了一整套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癥的經驗和理論,尤擅長治療肺癌、胃腸癌、乳癌、肝癌等常見惡性腫瘤。其學識淵博、中西匯通,享譽海內外。

【 詳細>>】

11、楊明會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中醫科主任醫師、教授,“中國醫師獎”“北京名中醫”“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獲得者。楊明會醫術精湛,長期參加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保健工作。重點研究老年病,以心腦血管疾病、呼吸消化系統疾病、帕金森病、腫瘤、糖尿病為主攻方向。其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腦血管病、呼吸、消化系統疾病、糖尿病等。

【 詳細>>】

12、劉清泉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對中西醫結合危重病學有獨特而深刻的研究,2019年被評為“國之名醫”,是國內從事急診臨床一線時間最長的北京知名中醫醫生之一。他在國內中醫界率先引進了血液動力學監測、急診床旁血濾、機械通氣、急性心肌梗死靜脈溶栓等多項技術,較早地開展了中醫藥治療膿毒癥、膿毒癥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腦復蘇的研究。

【 詳細>>】

13、潘國鳳

北京名中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學術指導委員會秘書長,2012年被評為“北京地區優秀中青年醫師”,2014年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2018年被評為“國之名醫”。潘國鳳最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乳腺癌、肺癌、消化系統和惡性腫瘤等。目前已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北京局青項目1項。

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名單

院校專業:

北京中醫藥大學是一所以中醫藥學為主干學科的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學校現任黨委書記谷曉紅,校長徐安龍。,北京中醫藥大學始建于 1956年,前身為北京中醫學院,是國務院批準最早創辦的高等中醫藥院校。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1993年,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1996年,入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與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合并,組建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2011年,入選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2017年,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3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2018年,成為教育部新一屆高等學校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2020年,榮獲“全國文明校園”。學校現有3個校區,分別為良鄉校區、和平街校區和望京校區。,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秉承 “勤求博采、厚德濟生”校訓,倡導“人心向學、傳承創新”理念,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宗旨,弘揚“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精神,彰顯特色、強化優勢,是我國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中醫藥人才的教育基地、高等中醫藥教育改革的示范基地、中醫藥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研究基地、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難疾患的醫療基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基地、推進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國際交流基地,為人類健康事業發展和文明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已經成為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集教育、科研、醫療、中醫藥文化傳播于一體的著名中醫藥高等學府。,學校(含直屬附屬醫院)現有教職工 6032人,專任教師1611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占60.34%。學校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醫大師”6人,并擁有一支以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和優秀中青年教師組成的老中青相結合的師資隊伍。,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注重從豐厚的中華文化和中醫藥文化土壤中汲取營養,將 “以文化人”理念貫穿于育人工作的始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166人,其中研究生5683人,本科生8894人。另有非全日制研究生38人,繼續教育學生295人,網絡教育學生32466人。,學校致力于構建面向未來以高層次教育為主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設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藥制藥、藥學、針灸推拿學、康復治療學、公共事業管理、工商管理、藥事管理、護理學、英語、法學、生物工程、中西醫臨床醫學、大數據管理與應用、中醫骨傷科學 16個本科招生專業。,學校是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學位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設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 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擁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囊括4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囊括47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涵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48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8個,北京市高精尖學科2個。,學校現有 6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4個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學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3項、二等獎21項。,學校現有省部級以上科研基地 56個。其中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4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1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10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監管科學研究基地1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重點實驗室1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臺灣中醫藥研究基地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6個,北京市教委工程研究中心1個,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6個,北京中醫藥文化研究基地1個。學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9項。中醫體質辨識研究成果作為唯一的中醫成果被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中風病中醫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成為中醫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灸用艾絨》和《中醫四診操作規范第三部分:問診》成為國家級標準。,學校現有中醫學院、中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針灸推拿學院、岐黃學院、管理學院、護理學院、人文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學院、國際與港澳臺工作部(國際學院、臺港澳中醫學部)、繼續教育學部、體育教學部等教學單位。現有北京中醫藥研究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中醫體質與治未病研究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中醫藥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中醫藥高等教育研究院等校級研究機構。,學校現有第一臨床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第二臨床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第三臨床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3家直屬附屬醫院和國醫堂中醫門診部。近年來,學校遵循“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原則,探索合作共建新模式,搭建了區域標志性的高質量中醫藥服務平臺,建立第四臨床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棗莊醫院)、第五臨床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第六臨床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房山醫院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