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加貿易主要有哪些(國際貿易中服務貿易主要包括哪些)

时间:2024-06-02 04:49:45 编辑: 来源:

中國參加的貿易組織有哪些

中國參加的貿易組織主要包括:

* **世界貿易組織。**簡稱WTO,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

*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APEC,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官方論壇,成立于1989年,中國臺北、沙特、俄羅斯、阿富汗等21個成員已結束入世談判。

* **世界海關組織。**簡稱CCC,是聯合國系統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是世界上最大的海關國際組織。

* **亞洲合作對話。**簡稱ACD,于2002年6月正式成立,是亞洲地區新的次區域合作組織。

* **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簡稱CAREC,成立于2001年,是在中亞開發銀行支持下,唯一在中亞地區建立的區域經濟合作機制。

* **中非合作論壇。**簡稱FOCAS,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非洲國家之間的一種合作機制。

*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簡稱GMS,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是亞洲開發銀行在華業務的一部分。

* **上海合作組織。**簡稱SCO,是2001年6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在中國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間國際組織。

* **貿易和發展會議。**簡稱貿發會議,是就發展問題進行對話與合作的三大聯合國機構之一。

以上組織均為貿易組織,它們對于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國際貿易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中國的進出口的主要商品大類有哪些?

工業,農業,原油,芯片方面進口,出口方面則是檸檬酸,無煙煤, 聚氯乙烯,碳酸鈉, 鋁材等。

在工業產品方面,我國十大進口產品分別是:集成電路、汽車整車和零部件、儀器、儀表、初級形狀材料、顯示面板、計算機及其零部件、飛機及航空器、電子元器件、醫療產品及器械、鋼材。而在農業產品方面,我國十大進口產品分別是:牛肉、大豆、玉米、植物油、大米,棉花、冷凍禽、小麥、豬肉、植物油。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國之一,主要糧食是可以做到自給自足的。但在某些農產品方面,還是需要進口的。目前我國進口量最大的農作品是大豆,數據顯示,我國每年需要進口大豆近9000萬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費國和進口國。

芯片方面,每年花費3000億美元左右,接著是石油,每年2500億美元左右。中國大量進口的是原油,中國是全世界石油進口增速最大的國家,也是進口數量最大的國家。2019年我國原油產量1.91億噸,進口超過5億噸。2019年,我國原油進口依舊保持強勁,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降低,全球原油需求增量中,中國市場貢獻了75%。

而美國原油產量的增長一直是全球原油產量增長的主力軍,開采技術好,單井產出效率很高,很難讓市場給其原油產量設置上限。截至2019年12月初,美國原油產量增長了120萬桶/天,正好是OPEC在2019年的減產限額。美國原油產量將會在2020年再次增加124萬桶/天,檸檬酸

出口;檸檬酸。檸檬酸是一種重要的有機酸,在工業、食品業、化妝業等領域具有廣泛用途,其累計出口達291814萬噸。它可以制成酸味劑、增溶劑、緩沖劑、抗氧化劑等,也可用于碳酸飲料、果汁飲料、乳酸飲料等;由于是通過微生物發酵生產的有機酸,在洗滌劑領域也廣泛使用。而在化妝業,常用于乳液、乳霜、洗發精、美白用品、抗老化用品等產品。

無煙煤,累計出口270111萬噸的無煙煤,是中國出口量最大的產品之一。它是一種堅硬、致密、高光澤的煤礦品種,雖然發熱量較低,但碳含量最高,雜質含量最少。無煙煤塊煤主要應用是化肥(氮肥、合成氨)、陶瓷、制造鍛造等行業;無煙粉煤主要應用在冶金行業用于高爐噴吹(高爐噴吹煤主要包括無煙煤、貧煤、瘦煤和氣煤)。還可用于生活給水及工業給水的過濾凈化處理。

聚氯乙烯,中國對外出口商品排行前三,簡稱PVC,為無定形結構的白色粉末,具有穩定的物理化學性質,最大特點是阻燃、柔韌性好,價格低廉。PVC曾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通用塑料,應用非常廣泛,涉及建筑材料、工業制品、日用品、地板革、地板磚、人造革、管材、電線電纜、包裝膜、瓶、發泡材料、密封材料、纖維等。初級形狀的聚氯乙烯累計出口39041萬噸。

碳酸鈉,碳酸鈉又叫純堿,累計出口28362萬噸,分類屬于鹽,不屬于堿,國際貿易中又名蘇打或堿灰,是中國出口前十商品之一。作為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它廣泛用于輕工日化、建材、化學工業、食品工業、冶金、紡織、石油、國防、醫藥等領域, 用作制造其他化學品的原料、清洗劑、洗滌劑,也用于照相術和分析領域。其次是冶金、紡織、石油、國防、醫藥及其它工業。

鋁材,鋁材累計出口7603萬噸,通常先加工成鑄造品、鍛造品以及箔、板、帶、管、棒、型材等,再經冷彎、鋸切、鉆孔、拼裝、上色等工序而制成。其主要金屬元素是鋁,再加上一些合金元素,以提高鋁材的性能。目前主要類別有 軋延材 、 鑄造材、非熱處理型合金、 純鋁合金 1XXX系列、鋁銅合金2XXX系列、鋁錳合金3XXX系列、鋁硅合金4XXX系列等。占全球原油產量增長的92%,OPEC減產再也不可能追上美國產量增長的步伐。

歷史中的中外貿易都有哪些?

互市也是古代中國內地與邊疆經貿往來的重要渠道,這是政府控制之下的貿易。這種貿易上起秦漢,下至明清,既發生在中原王朝或政權與邊疆民族政權之間,也存在于邊疆地區的部族、政權之間,一般由雙方議定在轄區交界地點設立市場,宋代稱這種市場為榷場,由雙方派官吏管理。

中原王朝、政權與邊疆政權、部族進行互市時,往往具有政治和經濟的雙重目的,首先具有政治上的意圖,力圖通過互市強化與邊疆民族、政權的聯系,開通互市以顯示“中原天子”的“恩德”,停止互市以表明對不“忠順”的首領的制裁;同時,經濟上則希望互通有無、繁榮內地經濟,內地商人、邊疆地方官、百姓更看重這一層的作用,因為互市有利于邊疆的發展,商人可以賺錢、官員可以出政績、百姓可以交換物品,一旦實行制裁就往往與對抗、戰爭相伴,更是商人、百姓所不愿看到的。

漢朝與邊疆民族、政權的互市長期進行,特別是與南越、匈奴之間。嶺南地區在秦代設置郡縣,與內地的經濟往來比以前要頻繁得多,秦末趙佗建南越,與內地的互市仍然存在,公元前196年漢朝授予趙佗璽綬,趙佗稱臣,雙方又劃定邊界,交界地區的貿易也有所發展,雙方主要進行金器、鐵器、農具、馬、牛、羊的交易。公元前183年,漢廷下令禁止與南越的貿易,又有傳言講趙佗在北方的祖墳被挖、兄弟被抓,趙佗便稱帝反漢,漢廷則增兵嶺南。文帝即位后改對抗為安撫,趙佗自去帝號向漢稱臣,交界地區的貿易又恢復正常。公元前111年,漢武帝發兵滅南越,嶺南之地回到漢朝直接統治之下,與內地的經貿往來更加密切。

隋唐以后,互市依然是內地與邊疆經貿往來的重要渠道,如隋朝初年曾與突厥長期戰爭,這對內地與邊疆的經濟往來產生了不利影響,等到隋軍擊敗沙缽可汗的攻勢,突厥各部先后對隋稱臣,594年他們獻上大量的馬、牛、羊,隋朝才答應在沿邊地區恢復互市。元、明、清時期,內地與邊疆的互市有了更大的發展,而且在官方控制的“官市”結束后,允許民間進行“私市”。比如明朝時期,準許土默特鄂爾多斯等部與中原交界的地區每月在適當地點開設月市;又在遼寧義州(今遼寧義縣)開設木市,用內地的糧食、生活用品換取蒙古地區的木材。

“茶馬貿易”在明朝時尤其突出。從明朝初年起,由于藏族聚居區需要從內地輸入大量茶葉,而明朝又需要從那里購買大量的馬匹,就采取了政府壟斷的方式開展“茶馬”貿易。明朝在陜西、四川地區收貯漢中茶、巴茶,后來又從湖廣收貯茶葉,專門用于“茶馬貿易”。明朝在今天甘肅、四川、青海的天水、臨夏、臨潭、雅安、松藩、西寧等地設立茶市,設茶馬司統一管理與藏族的茶馬互市。為確保購買到足夠的馬匹,明朝禁止販運私茶,嚴禁內地商人到藏族地區收購馬匹,也禁止藏族商人到內地購買茶葉,如發現漢地商人販運私茶出境者和關隘失職者,一律凌遲處死。在互市時,馬以上、中、下和年齒論價,茶葉則分為上、中等,并禁止劣質茶葉輸出,以免影響馬匹的輸入。茶與馬的比價由明朝規定,各時期、各地方的比價有所差異,主要隨供需形勢而定,比如明朝初年,雅州(今四川雅安)的茶多馬少,就規定1匹馬給1800斤茶葉,而河州(今甘肅臨夏)等地的茶少馬多,就規定上馬40斤、中馬30斤、下馬20斤。“土木之變”后,明朝戰馬損失很大,由于急需馬匹,就提高了比價,規定上馬100斤、中馬80斤。另外,明朝還曾用鹽、絹、布、牛、銀等換馬,并規定了比價。

在北方,明朝還在指定地點開設馬市,與蒙古各部和女真進行以馬為主要商品的互市。每年開市一兩次,按品種、等級定出牲畜的價格,明朝或者用銀、鈔收購馬匹,或者用綢緞、布匹、鐵器、茶葉和其他生活用品折價換馬。這種馬市稱為官市,明朝派官員進行管理,駐軍維持秩序,各部的首領也派人到市場上監督、管理自己的部屬和商品。如果互市順利,明朝官員就在結束后設宴招待邊疆各部的主管頭領,以明朝朝廷的名義給予“賞賜”——市賞。如果對方在互市時有敵對行動,或者擾亂市場,明朝就用不發市賞甚至是停止馬市的手段加以制裁。

明朝將互市中得到的騸馬送到邊關用于作戰,或者發往各都司衛所進行訓練,而母馬、馬駒和尚未調撥走的都送到苑馬寺飼養。明朝設了許多養馬的處所,如陜西和甘肅都有苑馬寺、行太仆寺。應當說,茶馬貿易不僅僅使明朝獲得了大量的戰馬,而且達到了雙贏的效果,邊疆的蒙古、女真、藏族等地區獲得所需的鹽、茶葉、鐵器等物資,促進了內地與邊疆的農牧業、副業等的共同發展,對邊疆開發更具有積極意義。

在統一王朝時期,互市促進了內地與邊疆經貿往來,有利于邊疆的發展,在多個政權分立對峙時期也是如此。這在宋遼夏金時期頗為突出。為開展互市,宋、遼在交界地區設立榷場,遼的榷場設在涿州(治今河北涿州市)、朔州(今山西朔州市)等地,宋設在雄州、霸州、安肅軍(今河北徐水縣)、廣信軍(今河北徐水縣境內)等地。宋從遼輸入銀錢、布匹、馬、羊、駱駝等,而向遼輸出繒、帛、漆器、糧食等,不僅在互通有無中便利了百姓的衣食住行,還使兩國政府從中獲得大量的稅收。不僅如此,遼朝還在境內的北部地區設立榷場,與女真等民族進行貿易,其中最重要的榷場設在寧江州(治所混同縣,在今吉林松原市境內),女真人的主要交易物品為金、布、蜜臘、藥材等。

宋朝在與西夏交界地區也設有榷場,西夏從內地輸入絲綢、糧食、布匹、香藥、瓷器和其他日用品,向內地輸出駱駝、馬、羊、氈毯、蜜蠟以及柴胡、麝香、紅花等各種藥材。雙方在互市中形成了互補,特別是西夏對內地生活用品的需要量很大,因此當關系惡化時,宋朝就用停止“歲賜”、互市的辦法進行制裁。1039年~1042年間,雙方戰爭不斷,元昊在戰場上不斷獲勝,卻在經濟上打了敗仗,因為宋朝為此停止了“歲賜”,關閉了榷場,這對宋朝影響不大,西夏境內則出現了糧食、布匹及其他日用品短缺,引起物價上漲。元昊的對宋戰爭政策讓官民頗為不滿,于是轉向了議和。

宋朝與遼、金、西夏的戰爭不斷,十分需要戰馬,為此在西北的熙州(治今甘肅臨洮縣)、河州(治所今甘肅臨夏市)和西南的雅州(今四川雅安市)、南部的邕州都設立榷場,以內地出產的茶葉和其他土特產換取吐蕃各部、大理的馬匹,這種貿易歷史上稱為“茶馬貿易”。這就使吐蕃、大理與內地的經濟往來更加密切,有利于西南邊疆的發展,而宋朝因此獲得了大量的戰馬,據記載紹圣年間(1094年~1098年)每年購買的馬多達2萬匹。

南宋與金朝1142年議和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