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錄用海外留學生的68個崗位(國企不招留學生嗎)

时间:2024-06-12 03:04:57 编辑: 来源:

留學生不能考的公務員職位

留學生不能考的公務員職位有國安、公安等涉密崗位,這類職務對留學生有著嚴格的限制,有過留學經歷的基本上可以放棄。

公務員考試對留學生的限制:報考公務員考試,前提條件是擁有中國國籍,如果只是出國留學,但國籍仍是中國國籍,回國之后有資格報考公務員考試。

相當一部分的崗位,比如公安部、移民局鐵路公安等,明確要求報考人員不能有6個月以上的非公平境外學習經歷,換言之,留學生可以選擇的崗位范圍變窄。

留學生在報考公務員的時候,往往難以做到將專業和崗位表要求專業嚴格對應,因此在報考之前,必須將所需的材料準備齊全。

公務員考試報名要求: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年齡一般為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對于2022年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職人員),放寬到40周歲以下;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行;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和心理素質;具有符合職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具有大學專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具備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規定的擬任職位所要求的其他資格條件。

國企不招留學生嗎

是的,2022年陸續有幾家國企公開表示:不再招聘國外留學的碩士,甚至連民營BYD,都有底氣拒絕海歸博士。

其實在幾年前,留學生回國,憑借著“海歸”身份,加上國外的碩士學歷,以及自己比國內學生好上一些的英語水平,也確實給國內畢業生造成了不小的沖擊。那個時候,普通家庭的家長和學生,對于這種花錢“鍍金邊兒”的行為,是很嗤之以鼻的。

波士頓大學、牛津大學的博士都去應聘中學教師了,可想而知,留學的碩博在國內的含金量早就大不如前。而企業招聘也學“精”了,先看你留學的專業,是不是很明顯的“水碩”;再看你的本科學歷,如果你在國內連本科都考不上,就算走捷徑去國外讀了碩士,也證明不了什么。

這些企業多半是十年內踩過高學歷留學生的坑,知道這些學生無論學歷多好看,內在都是一塌糊涂的。其實在國外,碩士是最不被看重的一個階段,他只是學習的一個過渡階段而已,歐美國家只看重本科和博士,碩士學歷沒有比本科高貴到哪去。

對于這類沒有真才實學的碩士,國企和央企無法精準鑒別,因此拒之門外,但公務員卻沒有對他們緊閉大門。畢竟成為公務員要經過嚴格的國考,每一環節都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這能充分考驗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做不了假。

一年制碩士與水碩的區別

1、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外國一年制碩士都是水碩士,分為大學和國家。以英國為例,英國的碩士學位是一年制的,也是中國取笑水碩士學位的關鍵國家。

2、英國的教育體系與中國不同。自古以來,碩士學位就是一年制的。課程計劃比較緊湊。總共有三個學年,假期很短,所以知識也得到了保證。

3、英國高校排名很高,教育質量也很高。與國內研究生相比,中國每年有兩個學年,其他時間都在度假。雖然時間是2-3年,但通常只有一年的課程,剩下的時間是實習或寫論文。

4、一年制碩士課程不能說是水碩,長時間學的知識不一定多;相對而言,短時間學的不一定少。

5、國外一年制碩士優勢:學制短,留學性價比高。課程設置緊湊實用。就業機會把握快。

競爭比68:1,和歷年相比競爭激烈嗎? 該怎么應對

為什么近幾年各省公務員考試筆試進面分數越來越高?

01和大環境的競爭比有關

多年前考公熱度還沒那么高時,經常能聽到考生說自己裸考一次上岸。但是現在裸考上岸的情況越來越少了。我想這和整個大環境的競爭比越來越激烈有關系。

以江西省考為例,2012年和2013年浙江省考招錄萬人,而近幾年已經沒有這個量級的招錄情況,與之成反比的是不斷激增的報名人數。已經從平均20幾的競爭比逐漸演變成平均50幾的競爭比。

以2021國考為例,約157.6萬人通過報名資格審查,125.1萬考生繳費確認參與考試,成為有史以來過審人數規模第二大的國考。最終共101.7萬人實際參加考試,參考率約為81.3%。

02和考生素質有關

以前專科生及普通本科生是考公的主力軍,而現在名校生考公越來越普遍。

《2019年部分“雙一流”高校畢業生體制內就業占比》發布,根據報告顯示,很多的高校有超過一半的畢業生選擇進入體制內,甚至有的在80%以上。

《2019年北京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中北京大學取樣了9904位北大畢業生,有近50%的人選擇進入體制內,基本上就是體制內外一半一半。

益普索《2020海外留學趨勢報告》顯示,在調查樣本中,有將近一半的留學生回國后進入體制內工作,21%進入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

重點大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正在加入考公這條跑道,考生的整體素質不斷提升,近幾年總能爆出不少令人震驚的高分,整體進面分數線也在悄悄拔高。

03和35周歲有關

35周歲、焦慮這兩個詞經常捆綁著上熱搜。

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招聘門檻設置為35歲,而公務員考試的年齡也限制在35歲,35周歲成了縱貫體制內外的分界線。

35歲的失業焦慮不斷籠罩著越來越多的打工人,于是穩定的鐵飯碗成了大家逐漸目標一致的選擇。

再加上每年近千萬高校畢業生投入到就業市場,而好工作越來越少,于是千軍萬馬爭奪一張體制內的門票。

04和戶籍限制有關

近幾年,江蘇、浙江、廣東、深圳公務員考試不斷放寬戶籍限制,應屆畢業生、本科及以上學歷者,不受戶籍限制。

此外,遼寧、河南、吉林、甘肅、山東、安徽、山西等幾乎也沒有戶籍限制。

對一些經濟相對發達的省份來說,放寬戶籍限制就會加劇考公的競爭激烈程度。

05和試卷難度有關

公務員考試的題目設置越來越規范,大部分省考也采取國考的方式,考試內容根據不同職位公務員應當具備的思想政治素質、工作能力、職位要求分類分級設置。

以往全部采用一份試卷,進面分數差距不會太大。而現在難度逐漸區分出來,比如部分鄉鎮申論沒有大作文。

試卷難度降低再加上越來越多的考生經過培訓掌握了考試的出題趨勢和應對方法,于是進面分數日益攀高。

曾經申論70分已經是大神級別,但是現在已經見怪不怪,申論90分才能令人驚嘆。

縱觀前四個理由,主要還是因為考公的人數多了出高分的可能性也就高。而想要成為其中的高分選手就是比別人更努力復習

為什么很多企業不愿意錄用三加一項目的留學生

我國已成全球最大的留學輸出國之一。

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間,自費出國留學人員增長3倍,2011年達34萬人。與此同時,選擇回國發展的留學生比例也在不斷上漲,僅2011年,我國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19萬人,與2010年相比激增38%。 不過,智聯招聘近日發布的調查顯示,超七成企業HR(人力資源部門主管——編者注)表示,不會優先錄用海歸。

具體來說,66.1%的人表示會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不喜歡海歸的HR和管理階層為8.0%。另有25.9%的人表示比較青睞海歸。 企業HR還選出自己不偏向海歸的原因,其中,42.2%的HR認為海歸“好高騖遠”,33.4%的人覺得他們容易跳槽不穩定,20.7%的人感覺海歸有些盲目自信。 有專家指出,不少海歸的優勢就是外語,在專業學識和創業能力上,與國內頂尖高校畢業生相比沒有太大的競爭力。

其次,海歸的專業相對集中在商科,并非當前國內企業最短缺的技術型人才。 智聯招聘的調查顯示,33.9%海歸的進修專業為金融/財會,其次是管理/人力資源類專業,達到23.6%。其他的主修專業分別為市場/營銷方向(17.7%)、語言/教育方向(13.8%)和公關/傳媒方向(4.9%)。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留學目的國的人才培養模式打折,也是海歸優勢下降的重要原因。如今,不少國家為提振本國經濟,在降低對中國學生的留學門檻同時,也降低了對留學生教學質量的要求。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不少歐美國家尚未走出經濟低迷的狀態。

隨著中國留學人數連年走高,一些國家瞄準了中國留學市場。據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統計,國際學生的流入,每年可為各東道國帶來800億~900億美元的收入。 近年來,除美國、英國等中國留學生青睞的國家繼續加大留學宣傳外,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也紛紛宣布和增加針對中國留學生的優惠措施,一些大學甚至從今年起,正式承認中國的高考成績。 與此同時,一些國外大學出現教育質量難以保證的問題。比如,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商科研究生培養,學制僅為一年。由于其學制短,花銷相對較小,深受不少看重“性價比”的留學生青睞。

而“一年制”碩士,是近年來部分留學目的國宣傳和擴招的重點項目。這種“短期留學”究竟能讓留學生學到多少實質內容?其效果值得懷疑。 在海外的實習和工作經驗,也是體現海歸留學含金量的重要方面。然而,有業內人士指出,像英國等歐洲國家給留學生提供的實習和工作機會越來越少。英國甚至把留學生的兩年實習期取消,澳大利亞、新西蘭也相繼取消留學生的實習期。難怪不少學者、專家指責有些國家不負責任,賺了留學生的錢,然后盡快打發他們回國。

此外,在巨大的利潤誘惑下,一些不良留學中介為了獲利,沒有主動告知或刻意隱瞞客戶留學風險,甚至進行虛假宣傳,使得一些學生進入“野雞”大學后悔不已。 如今,很多家庭是在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否適合留學的情況下,盲目從眾地砸錢送孩子去“鍍金”,盡管不少主要留學目的國近年來一再提高留學費用,。 啟德教育集團國際教育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出國留學家庭中,年收入30萬元以下的家庭數從2010年的58%升至76%。越來越多工薪階層家庭送子女出國留學。而英國留學網數字顯示,英國大學學費在過去的10年中至少增長了三分之一,有些課程的學費增幅超過二分之一。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任何人作留學決定時,都應有足夠的依據,要理性。每個人要依據自身經濟條件、職業生涯規劃、潛能、專業方向等綜合考慮是否留學。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