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專利海外布局評審(全球專利保護如何布局)

时间:2024-05-17 18:25:17 编辑: 来源:

全球專利保護如何布局

隨著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的擴張,技術模仿者會大量出現,同時由于影響競爭者的利益,專利糾紛出現的幾率也會隨之增加。如果知識產權積累的規劃沒有跟上,可能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隨著市場占有率的提升,有必要增加專利申請的數量、提高專利的技術覆蓋范圍并完善保護性專利布局。

2.公司未來的專利定位

如果企業的專利定位僅僅是用來防御,保護自己的產品更好地進行市場拓展,那么專利的積累只要和產品緊緊結合即可,不需要太多前瞻性申請和儲備性申請;如果公司未來的專利定位是實現專利許可、授權、甚至作為訴訟標的,則需要注重專利挖掘和部署一定數量的具備行業控制力的專利。

3.企業研發人員的數量和研發投入

專利的產出源泉是企業研發團隊的技術革新,因此專利申請量的規模要與技術人員的數量成一定的比例,過大則會造成專利質量下降,過少則會出現專利保護流失的情況。

企業在其重點項目上往往會投入較大的研發資源,這些項目的成功與否甚至關乎企業未來的生存。對這些重點項目,在專利布局上要加以側重,保證專利申請的數量和質量,優化專利組合的結構,形成有效的專利保護和專利對抗能力。

4.企業的市場擴張情況

企業需要根據未來幾年市場的擴張情況來確定專利的積累量以及部署地域。例如,當需要增加產品種類或準備進入某個地域時,相關的專利布局也需要及時跟上,保證滿足基本的保護效果;當企業的產品種類和銷售地域相對比較恒定時,企業的專利積累在數量規模也應趨于穩定,而更加關注結構的優化調整,以免不必要地消耗企業成本。

5.行業專利分布現狀和變化情況

行業內專利的分布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領域所受到的關注度和風險分布狀況,而從其變化情況則可以了解到行業的發展動向。企業應根據行業總體情況來調整自己的專利申請量和增長率以及專利部署的結構分布,以維持企業的專利競爭地位。

6.競爭對手的情況

專利布局的目的之一是為了與競爭者在專利上達成一種勢力均衡或者保持優勢的狀態。為此,企業需要參考其主要競爭對手的專利儲備現狀和變化情況以及其產品和市場擴張情況來制定本企業的專利布局方案,確保企業具備足夠的專利對抗籌碼。

7.產業的發展階段

在不同的產業發展階段,專利競爭態勢和未來的市場預期不同,相應的專利布局重點也會有所差異。例如,在產業的發展萌芽期時,企業專利布局的重點在于及早對一些基礎性技術和共性技術進行專利申請,完成專利圈地。在產業的成長期時,企業專利布局的重點在于在重要的技術應用和改進方向上占據一定的優勢地位。在產業的成熟期,企業專利布局的重點在根據市場狀況對專利的數量、結構分布進行調整,并對可能的替代性技術和產品進行儲備性專利部署。

企業海外專利布局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需要考慮:

1.目標市場。

2.企業海外專利布局資金預算。

3.如國內有申請,需知道最遲進入海外的時間期限。

4.專利價值等。企業專利管理,是企業專利管理機構與專利管理人員,在企業相關部門的配合和支持下,為在企業貫徹國家專利制度、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和創新、促進企業提高經濟效益而對專利事務進行的戰略策劃、規劃、監督、組織、協調等活動的總稱。

本書匯集了作者諸多關于企業專利管理工作的獨到見解,綜合了美、日、歐跨國公司及我國一些知名企業專利管理工作的有益經驗。其中很多理論、觀點與做法在政府及行業實踐中已得到成功驗證。是國內不多見的關于企業專利管理理論與實務研究的優秀著作之一。

CAIIPS:智能終端企業海外專利布局及知產風險管理策略

由YIP Events主辦,上海人工智能技術協會、集成電路知識產權聯盟、德中人工智能協會及中日人工智能協會支持的中國人工智能知識產權峰2020以“知識產權賦能AI產業創新” 為主題于12月10-11日在上海宏安瑞士酒店召開。吸引了270余位人工智能IP人參加,為海內外人工智能知識產權機構及從業人員提供了高價值的信息交流平臺。

峰會由半天的會前研討會與兩天的專題分享組成。會議主要圍繞現有制度體系下如何最大化保護人工智能知識產權,企業商業秘密、著作權、數據保護與合規、專利的保護策略與挑戰、人工智能產業標準化與專利池建設、出口管制政策與應對、開源軟件、專利運營成果轉化等前沿問題,同時就人工智能對知識產權制度帶來的沖擊、人工智能產業各參與主體的法律訴求、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人工智能領域知識產權政策的發展進行深入討論。

12月11日上午11時許大會進行了當天的第二個小組討論,本次討論由由 萬慧達知識產權合伙人李江先生擔任主持人,由美的集團IoT事業部的知識產權負責人樊思遠先生、小米公司人工智能知識產權專家劉超先生、紫藤知識產權運營有限公司的張娜總監和商湯 科技 知識產權高級經理劉嬋女士 為與談人,本次討論圍繞 “智能終端企業海外專利布局及知識產權風險管理策略” 話題展開。

“知產前沿”新媒體將此次小組討論的要點整理成文以饗讀者,供參考學習。

李江先生率先就該主題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未來萬物皆終端。企業的傳統業務隨著產品迭代更替,逐漸智能化、物聯網化。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必然面臨終端海外布局和知識產權風險管理策略問題,這本質上是攻與防的配合。

一、AI時代的企業轉型——美的經驗

樊思遠先生為大家分享的是家喻戶曉的美的公司如何在AI席卷的時代成功轉型。

(一)全新挑戰

美的集團的IoT(Inter買粉絲 of Things)事業部的前身是成立于2013年的美的智慧家居研究院,作用定位為智能家居的共性研究,對美的的智能轉型來說至關重要。

曾經的美的是傳統的制造類企業,專利風險對策較為簡單。企業內部風險防控重點在于自主研發的價值高、難以被取代的核心技術,包括專利風險調查、專利規避以及與其他公司的專利交叉授權,或是布局自己的專利武器庫與其他競爭對手實現軍事競爭格局。而非關鍵性技術會從供應商采購,以協議的方式約定供應商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擔保,供應商再由上游供應商提供技術擔保,以分擔風險。總體而言,

智能化的發展使得大數據、無線連接技術等跨界技術不斷引入到家居領域,形成新型的智能家居行業。在通信領域涉及到許多標準必要專利;蜂窩網絡技術或是WIFI技術的專利權人轉向對終端直接授權專利,風險轉嫁到了終端設備廠商,而無線通信模組、無線通信芯片等制造商逐漸免除了被收取專利費的風險。供應商逐漸不再為企業提供擔保,全新的 游戲 規則向傳統制造業的規則發起了挑戰。

(二)沖突應對的思考路徑

要化解智能行業規則和傳統制造業規則的沖突,需要在更加細化的問題中理清思路:

第一,專利付費的“黑匣子”。

標準必要專利推動行業發展、為知識付費已成為共識。然而,專利是由各研發廠商自行申報的,我們無從得知其專利的底層技術如何、標準必要專利是否客觀存在,以及專利權利是否完整、無瑕疵。這種不確定性引發了家居企業為專利付費的擔憂,家居企業明顯缺乏技術專業的談判籌碼。

第二,專利付費的成本與效益。

家電智能化在家電溢價中究竟發揮了多少效用?根據目前的觀察,無線通信和AI等技術能夠為智能化家電產品帶來約5%以內的溢價。從成本角度,為專利支付合理對價才為企業所接受。在蜂窩網絡技術確定的模式中,對價是根據廠商提供的出廠價格確定費率或統一的費率進行定價,歸根結底是以產品的整體售價推算。若企業為多項技術支付專利費,支付成本很可能超過產品本身售價、明顯超過了智慧家居的溢價率。另外,企業為專利付費的結果究竟是增加自身的競爭優勢,還是削減自身的成本優勢?

基于專利付費成本、溢價與用戶需求關系的錯綜復雜,上述計費模式如何套用、調整才能實現效率最大化是重要的議題。

從行業發展的現實角度出發,智慧家居新興產業還是需要以家居制造業掌握主要話語權,而不應當受通信行業的規則主導。

二、企業知識產權風險管控——小米經驗

劉超先生目前主要從事IP in house的工作,從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者角度分享我們如何做好風險管控。

(一)小米模式概述

(二)風險最小化

雖然生態鏈產品模式有IP風險,但是在進行專利投資時,可以先行分析各個投資對象的專利,便能夠在領域內優中選優。在每個項目中企業的IP風險防控都需要抓早、抓全,專利工程師必須在立項階段就通過專利分析,把涉及到專利技術的項目內容檢索出來,得出IP上的建議并傳達至產品團隊或公司管理層。存在風險時,企業需要整合出風險評估報告以形成競爭對手和投資專利的數據畫像,并事先規劃風險應對的手段。

風險評估過程中,不可單純分析專利,還需要根據競爭企業的商業方式分析他們的訴訟進攻模式和容忍度,估算訴訟發起的可能性,了解其發起的是單純專利訴訟訴訟或是結合其他知識產權的復合型訴訟。規避企業訴訟模式也是減少風險的方法之一。

(三)專利對企業賦能的影響

規避IP風險的最好方式就是在技術上占據領域內的絕對優勢。例如,AI與5G都是技術趨勢,小米正在做關于5G技術融合到AI的產品上的發展趨向報告,在最前沿的領域中提前進行專利布局。

專利賦能企業必須注重專利研發的專業性。幾年前,小米進行了一項制造電飯煲的“新國貨”計劃。起初,小米以日本電飯煲特有的發熱技術為始發點進行了專利檢索,將該技術領域內最資深的、手握發明專利數量最多的日本電飯煲發明者請來,將電飯煲技術與小米自己的IoT技術相融合,最終產出了帶有小米IoT技術的智能電飯煲。傳統家電必然會進入技術先進化、智能化,我們需要注重傳統技術與自己的技術融合,處于行業先占地位,方可規避風險。

(四)風險評估制度

企業規模大,知識產權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隨之增加,所以企業內部需要建立和完善風險評估制度,甚至是讓每個產品都經過信息化評估,避免風險因素的遺漏。產品都是不斷迭代的,所以多產品的風險評估也需要不斷更新升級。可以將先前分析產品或者領域的結構保存下來,基于原始結構進行再分析,提高工作效率。

三、海外知產風險防控

劉嬋女士聚焦于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防控,分享自己的經驗與看法。

(二)競爭對手監控

企業大部分的知識產權風險來自于競爭對手。通過對企業所處的技術領域的海內外主要競爭對手進行定向專利監控和風險防范,不僅能夠直接降低企業知識產權風險,同時能夠間接獲取到競爭對手在海外的產品特點、專利布局情況等。這為企業海外的市場競爭提供非常有效的支持。

(三)企業知產人才隊伍培養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