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東南亞國家對外貿易現狀與發展策略(東南亞地區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

时间:2024-05-20 09:01:44 编辑: 来源:

東南亞對外貿易的依賴程度和特征,差異?

總體來說,東南亞對外貿易依賴程度還是相當大的

首先,從東南亞國家來看,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國家并不是工業國,都是從發展農業和旅游業起步的,經濟結構上有明顯的對外依賴性;其次,東南亞人口上沒有優勢,守著印度和中國兩個人口大國,其內需相對要小很多了,內需不行就要想辦法創外匯,走出去才是出路;從地理位置上,東南亞位于東亞南邊,毗鄰太平洋和印度洋,是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的海上連接站,尤其是新加坡所在的馬六甲海峽更是有戰略級地位,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給了東南亞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機會;隨著上個世紀60年代后期發達國家產業升級,勞動密集型、加工裝配型產業轉移到了人力成本低廉的東亞、東南亞,為他們發展外向型經濟創造了條件

綜上所述,東南亞對外貿易的依賴程度是非常高的

至于特征,我認為有以下幾條:1

對外依賴程度高,占國民經濟比重很大

2

重視外向型經濟,和國際經濟聯系密切 3

經濟風險大,受國際金融波動影響,自身抵抗能力弱,所以索羅斯的量子基金輕松地把東南亞搞垮了

內容還不是完善,供樓主參考

東南亞對外結構貿易的優缺點?

具體影響東南亞國家貿易總量差異的影響因素以及貿易結構的不同因素需要通過數據以及了人均GDP增長率、人均實際GDP、人口、實際利率等近十個自變量對進出口總量的精確影響,并對東南亞各國的進出口總量進行了預測擬合,而且從貿易結構對每個國家進行了具體分析。

大部分的東南亞國家只有單純的進口和出口,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具有一定比例的復進口,泰國具有一定比例的復出口,從原因分析上來說,主要是由于這一部分國家從事了一部分低端產品的生產,往往這些產品需要發還到原產國進行統一的調配,再以進口品的身份進入本國市場,造成了一定的復進口和復出口。

東南亞作為新興貿易地區,具有將強的潛力,但是仍然可以看出這一地區的貿易結構較為低級,在國際貿易中不易占據優勢地位,需要加快產業結構升級,但是這一地區資源豐富,未來將有很好的發展潛力。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如需解決具體問題(尤其法律、會計、醫學等領域),建議您詳細買粉絲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應答時間:2021-11-0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準。

東盟一體化進程對東南亞國家的對外貿易發展有何影響

東盟一體化進程客戶促進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外貿往來,經濟一體化

論述題:自由貿易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對中國的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有何影響?(答案請簡介明了)

90年代以來,在WTO的全球貿易自由化目標倡導下,區域經濟一體化作為國際多邊貿易體制的過渡階段和補充形式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東南亞地區作為中國的近鄰,改革開放以來,雙方貿易、投資以及其他領域的合作不斷加快,相互間經濟政治關系日趨密切

2002年中國與東盟十國共同簽署了《中國東盟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總體確定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基本框架

2005年,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全面啟動進入實質性階段

因此,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之后的經貿效應如何、以及其發展前景,都是我們大家都非常關心和需要研究的問題與對象

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研究理論背景區域經濟一體化是指不同國家彼此間就國家整體經濟或某些經濟領域、經濟地區的經濟聯合而達成經濟聯盟的狀態或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生產要素在區域這個地緣范圍內的不斷趨向自由化流動,從而帶來生產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生產效率的相應提高,亦即世界福利水平的帕累托改進

(一)關稅同盟理論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中,關稅同盟理論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的奠基石

1950年,美國經濟學家Ja買粉絲bViner出版了《關稅同盟問題》一書,標志著關稅同盟理論的形成

書中重點論述局部均衡分析: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認為關稅同盟可以在成員國之間實現自由貿易,但同時又對非成員國實行差別待遇的保護貿易,因此它的建立并不意味著世界福利的凈增加

維納得出結論,關稅同盟效應就是貿易創造收益減去貿易轉移損失所取得的實際利益

其后,Macmilan、Meeann、vanek和Kemp等著重對關稅同盟一般均衡研究分析方法進行了論述,對關稅同盟福利影響的一般均衡分析加以說明,提出了方法論

(二)一國模型與兩國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貿易區(FTA)是比關稅同盟更為現實的一體化形式

英國學者Robson將關稅同盟理論運用于自由貿易區,得出了專門的自由貿易區福利理論

理論認為自由貿易區實行內部自由貿易的同時,成員國對外不實行統一的關稅和貿易政策,使進口國避免因單邊降低壁壘而蒙受不必要的貿易轉移的損失;自由貿易區實行嚴格的“原產地規則”

同時,已經實行比較自由的貿易體制或愿意放開貿易政策的成員國將不再受自由貿易區的制約

因此,自由貿易區的經濟效應要優于關稅同盟

二、建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必然性當今的世界經濟越來越趨于開放、自由,貿易自由化正深刻地影響著國際經濟的發展

只要國家之間存在成本差異,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就可以發展起來

自由貿易區的出現,歸根結底是市場全球化、世界經濟一體化和自由貿易政策的必然結果

(一)外部環境要求中國與東盟進行經濟合作外部的壓力和挑戰促進東盟與中國進行區域合作

近二十年來,不僅在地理上臨近,經濟發展水平相似的國家間形成了很多FTA(FreeTradeArea),還出現了發展水平不同的國家間的FTA,跨越不同地域的FTA,在社會、文化、經濟等領域建立廣泛的聯系的FTA

再看亞洲地區,除正在成長的東盟自由貿易區外,尚未形成正式的、覆蓋面積較大的地區經濟合作機制

這使各國失去了巨大的、本來是有可能獲得的貿易實惠

(二)東盟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地位迅速上升,目前GDP和外貿進出口額已排名世界前六位,外匯儲備為世界第一位,吸引外資連續9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

尤其金融危機的發生使東盟認識到,應對經濟全球化靠單打獨斗不行,在集體應對全球化的挑戰時要選擇合適的合作對象,與中國合作建立自由貿易區成為期望

(三)經濟合作具有可行性1良好的政治與經濟關系是合作的前提條件90年代以來,中國與東盟政治關系穩定發展,政府高層官員互訪頻繁,雙邊經貿合作愈益密切,雙向投資呈現良好的態勢,形成了全方位的合作,不僅涉及貿易、投資和科技領域,而且在金融、文化、航空、旅游、郵電、交通、海運、環保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也取得了明顯的進展

2貿易結構具有互補性是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基礎中國與東盟之間尚未建立一種密切的產業分工,目前雙邊貿易的基礎還是一般性的資源互補;隨著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和雙方高層次產業分工協作框架的確定,雙邊的貿易、投資會大幅度增長,從而有效拉動各自國內的經濟增長,但可以樂觀地預測,隨著雙方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規模經濟效應、競爭刺激效應和投資刺激效應將同時生效,最終有利于雙方經濟的有效整合

3地緣優勢和文化相通是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橋梁中國和東盟國家在地理上相鄰近,為建立自由貿易區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中國和東盟國家早在兩千多年前就開始了經濟上和文化上的交往

這種源遠流長的關系是雙方擴大和加強經貿合作的堅實而深厚的基礎

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現狀分析從研究背景和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看,自由貿易區建立對雙邊均產生了積極作用,具有極大的經濟和戰略意義

(一)雙邊貿易與經濟增長有了長足的發展自1990年以來,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以年均約20%的速度遞增

東盟已經連續12年成為中國第五大貿易伙伴,是中國在發展中國家中最大的貿易伙伴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計劃啟動后,雙方進出口額增長幅度更加明顯

從表1中看到,2004年雙方貿易總額達1058

798億美元,同比增長35

3%

其中我國出口429

02億美元,同比增長38

7%;進口629

76億美元,同比增長33

1%

自2002年中國和東盟啟動自由貿易區進程以來,僅僅兩年時間,雙邊貿易額增長了500億美元,東盟已成為中國第五大出口市場和第四大進口來源地

2005年上半年,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達597

6億美元,增長25%,東盟已躍升為中國的第4大貿易伙伴

從以上分析,中國與東盟的貿易一直在快速增長

(二)自由貿易區建立將為雙方帶來明顯的優勢1自由貿易區對中國經濟的優勢從貿易方面來看,將促進中國擴大出口規模,提升出口競爭力,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

通過關稅與非關稅壁壘的降低擴大出口規模通過關稅與非關稅壁壘的降低導致的貿易創造效應將大干貿易轉移效應,東盟會將從其他國家的進口轉向自中國進口,從而擴大中國的出口規模

通過規模效應,提高出口競爭力

中國西南省區同東盟國家地理位置相鄰,東盟國家是這些省區的主要出口市場,其與東盟國家的貿易互補性更強,通過與東盟在自由貿易區的框架下加強經濟合作,將大大促進這些省區的出口,為其在更大范圍參與國際分工和分享分工效益創造條件,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同時也將提升中國整體經濟實力和擴大中國的政治影響力

2自由貿易區對東盟的機遇在自然資源、工業制成品、技術、旅游和勞務方面形成很強的互補性

以資源稟賦的差異為基礎而具有優勢的商品,約占雙方貿易額的一半

東盟從中國進口的機電產品以通用機械電器為主,而中國從東盟進口的機電產品中很大部分是電子元器件類產品

在工業電子產品出口方面,東盟國家較早形成了比較優勢,而中國處于相對弱勢

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給東盟提供了廣闊的銷售市場

亞太地區的市場容量不斷擴大,區域內的貿易量不斷增加

由于地理上的聯系和優勢,中國西南部省份將會與東盟成員中的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甚至泰國形成緊密的經濟聯系,增加雙方之間的投資與貿易往來

(三)雙邊政治互信不斷增強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與東盟各國高層互訪頻繁

1991年7月,中國外長錢其深首次被東盟邀請參加了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的第24屆東盟外長會議

1994年,中國參加“東盟地區論壇”

1996年7月,中國成為東盟的正式對話伙伴

1997年底,東盟與中國建立了“面向21世紀的睦鄰互信伙伴關系”,這標志著東盟與中國的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999年,中國與東盟各國高層互訪達到高潮

高層的頻繁互訪是中國與東盟之間消除猜疑、增進了解、加深信任、促進合作的一個重要的有利因素

(四)成員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競爭力得到提高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成為一個擁有18億消費者的龐大的統一市場,將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貿易區,其國內生產總值將占全球總額的10%,成為僅次于美、歐、日之后的全球第4大支柱

這將極大的提高中國東盟國家在世界經濟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