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印貿易商品種類(抗戰時期,為什么只有中國的豬鬃是重要的戰略物資?)

时间:2024-05-19 17:07:15 编辑: 来源:

中國和印度之間的貿易出口和進口各主要商品是什么?

中國對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紡織品、塑料及橡膠、陶瓷及玻璃制品等,中國自印度主要進口鐵礦砂、鉻礦石、寶石及貴金屬、植物油、紡織品等。

同期印度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中大部分是工業品、高科技產品。比如,“電機、電氣、音像設備及其零附件”、“核反應堆、鍋爐、機械器具及零件”、“有機化學品”,三大類就占到了62.5%。

印度對中國出口的商品中大部分是資源產品、初級產品。比如,“礦物燃料、礦物油及其產品;瀝青等”占比達到了19.1%。

“棉花”達到了9.3%,“礦砂、礦渣及礦灰”達到了6.9%,“鹽;硫磺;土及石料;石灰及水泥等”達到了4.9%,“銅及其制品”達到了4.5%,“動、植物油、脂、蠟;精制食用油脂”達到了2.7%。

擴展資料

未來前景

印度為什么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調查國?

印度成為對華發起貿易調查最多的國家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7月6日表示,今年上半年,印度對華貿易救濟調查達到12起,再次成為對華發起貿易調查最多的國家。美國緊隨其后,僅今年前6個月就立案11起。

根據印度駐中國大使館今年2月發布的《2016年中印雙邊貿易報告》顯示,中國已經取代美國和阿聯酋,成為印度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2016年,中印貿易額達711.8億美元,其中,印度出口額為117.5億美元,進口額為594.3億美元,印度對中國貿易逆差為476.8億美元。在印度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種類中,排名前3位的為機電產品、有機化學品和塑料等輕工產品。這3類商品也是最容易成為印度方面發起貿易調查的目標。

去年同期,我國遭遇貿易救濟調查案件數量達到歷史高點。

2016年中國對歐盟進出口3.61萬億元人民幣,歐盟對華新發起貿易救濟調查9起;

2016年中國對美國進出口3.43萬億元人民幣,美國對華發起貿易救濟調查20起;

2016年中國對印度進出口4627億元人民幣,僅為中國對歐盟進出口的不到1/7,但印度對華發起貿易救濟調查達到21起,成為對華發起貿易救濟調查最多的國家。

雖然相比去年同期我國遭遇貿易救濟調查的數量和金額有所下降,但仍處在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較高水平。根據世貿組織和OECD、聯合國貿發會議最近共同發布的《二十國集團貿易投資措施報告》,中國目前仍然是貿易救濟調查的最大目標國。

中、印在多個產業出口競爭激烈。作為成長潛力巨大的新興國家,印度吸引著世界各地的資本。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印度2016年FDI達623億美元,領先中國和美國,連續第二年成為接收FDI投資最多的國家。

印度總理莫迪上臺后提出“印度制造”的概念也使中印之間在一些產業間的競爭加劇。根據長江某證券的研究報告,中國與印度在服裝、紡織和鞋類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競爭較為激烈。

分行業來看,中印兩國針織物、紡織物、帽類、地毯和非針織服裝等主要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結構相似度均在50%以上,意味著中印兩國在這些行業上的出口競爭程度較為激烈。

為什么印度政府軟件業選擇戰略性貿易政策

一、印度經濟現狀概述

(一)印度國內經濟狀況

印度作為一個擁有世界第四大軍隊,第八大制造業和僅次于美國的高科技人才資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國,正在創造“印度崛起”的神話。印度政府在“十五計劃”中,將2002年-2007年的經濟增長率定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負擔、不平衡的產業結構、巨額的財政赤字、懸殊的貧富差距、落后的基礎設施、居高不下的銀行不良資產以及國內種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長存等現實情況分析,這一目標的實現頗為不易。

1.印度國內經濟發展現狀總述

印度經濟自獨立以來到上世紀80年代,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僅為3.5%,80年代提升為5.6%,90年代中期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長率更是超過了中國,達到了創紀錄的10.4%。2004-2005財年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率為6.6%,其中建筑業增長率為5.2%,工業增長率為9.3%,第三產業增長率為8.25%。第二季度的商品貿易增長53.5%,較第一季度的24.6%增長了一倍多,外國直接投資則增長26.8%,印度經濟進入了“黃金時代”。

(1)第一產業現狀:“綠色革命”使農業增產增收但科技興農仍然任重道遠。

今日的印度已徹底改變了“帶著討飯籃子”的形象,糧食產量從獨立之初的1500萬噸增至2003年的2.2億噸,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糧食產量目標為2.251億噸但由于降雨量下降,產量預計會減少到2.06億噸。現在印度的許多農產品如大米、小麥、豆類、棉花、甘蔗、茶葉、煙草和黃麻的產量均位居世界前列。這主要歸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開展的“綠色革命”, 90年代后印度又開展的“白色革命”和“藍色革命”促進了畜牧業和漁業的發展。現在印度正朝著2010年糧食產量翻番的目標前進,預期屆時糧食市場將超過25,000億盧布。但是客觀來講,印度農業生產率仍然很低,每公頃1.7噸的單位面積糧食產量與2.6噸的世界水平和5噸多的發達國家水平還相差甚遠。所以2005印度政府在預算報告中特別強調了要改善農業領域的投資環境,其中包括允許國內農產品出口商免稅進口種子和農用物資等。印度農業發展的關鍵是開墾荒地、選育良種、改造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利設施網增加灌溉面積、保證電力供給、提高糧食加工儲藏能力、完善糧食市場流通環節,使農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2)第二產業現狀:新興工業實力漸強,但協調發展不容忽視。

印度現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其中制藥、汽車等領域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雄厚。印度的能源工業(包括煤炭、石油和電力)發展也較迅速,煤炭是印度的第一能源, 占全國商品能源消費的40%以上。但是電力供應仍然很緊張,目前印度正在尋求開發以甘蔗渣為原料發電,進一步補充傳統煤炭發電的供不應求。輕工業在印度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20%以上, 主要為紡織工業和食品工業, 其中食糖, 茶葉和紡織產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隨著整個工業的發展, 棉麻紡織、制糖、榨油和制煙等傳統工業的優勢地位正在不斷地讓位于化學、能源、機械和電子等新興工業。

①能源和基礎工業——產量大幅增長,但石油、天然氣仍嚴重短缺。

從總體上看,印度的礦產資源較為豐富,門類比較齊全,煤儲量近2000億噸,是世界重要產煤國之一。近年來能源工業發展較快,可由于缺少現代工業的“血液”——石油,因此總是摘不掉“能源短缺”的帽子。有調查顯示,印度石油資源匱乏,可開采量不足8億噸,按目前開采速度,僅可再開采20年。天然氣儲量不到7000億立方米,也只能維系20多年的開采量,而且天然氣生產中噴發浪費嚴重,效率不高。

②醫藥工業和紡織業——印度制造業的兩個亮點。

印度是非專利藥品生產和出口大國:印度的藥品占全球藥品銷售量的8%,排第四名,是世界第五大散裝藥生產國。印度的醫藥工業有2萬個實驗室,醫藥市場規模為53億歐元,其中最大的醫藥企業Glaxo SKB 占有5.7%的市場份額。

紡織業是印度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行業,其產出占GDP的6%左右,吸收了3500萬人就業。

③耐用消費品市場、機械及部件市場——現狀不樂觀但發展潛力大。

雖然印度國內擁有一個由3億中產階級構成的穩定的消費市場,但消費熱潮并沒有啟動,大多數耐用消費品構成買方市場,供大于求。印度的機械產品多為低端產品,重載設備、食品加工、塑料加工紡織和珠寶加工的機械長期依賴進口。但是消費信貸的進一步完善可以促進消費市場的繁榮,政府對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的加大,可以推動以建筑機械為主的機械及部件市場的發展。

(3)第三產業現狀:印度經濟增長的最大亮點和推動力。

行的是“進口替代型”政策,和發展民族產業,與外界的聯系不密切。印度憑借良好教育的工人、信息技術和英語語言優勢大力發展服務業。服務業先行帶來了印度軟件、商務處理外包等IT服務業的興旺,促進了印度資本金融市場的發達和旅游業的繁榮。

① 計,中國輸待外資的開放態度已經取得了突破。信息服務部門——軟件業異軍突起,實力雄厚。

8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就頒布了扶持計算機軟件發展的政策,1991/92年度至2001/02年度的關鍵十一年之間,印度軟件業的年均增長率達45%,2004年這一數字達到了50%。印度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軟件超級大國”,目前有軟件及服務企業近3000家,從業者超過50萬人,其前十家軟件及服務企業的人員規模多在萬人以上,最大的企業已逼近4萬人。企業盈利均在20%以上。班加羅爾、海得拉巴和馬得拉斯市形成了印度軟件基地的“金三角”。

②資本金融服務部門——開放的金融環境形成了較發達的資本市場。

印度擁有發展中國家最大的資本市場,其股票交易種類也是發展中國家中最多的。全國共有78家商業銀行和196家地區農業銀行,分支行6100家;有證券交易所23家,上市公司超過900家,年新發行股票可籌措650億至700億盧比資金。

③旅游服務部門——有望成為世界旅游市場的中心。

印度旅游業在2004年接待外國游客達337萬人,比2003年增長23.5%,旅游外匯收入為48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6.1%。雖然印度受到印度洋海嘯影響但并沒有影響到印度的“旅游熱”,預測到2025年印度有望成為世界旅游市場的中心。

④公共服務部門——基礎設施和文教衛生: “硬件”、“軟件”一齊抓。

為彌補基礎設施滯后的缺憾,印度政府制定了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方針。2010年,至少投入170億美元用于提高國內道路、機場和港口水平,鼓勵外資或私人財團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的工程。為了解決印度能源危機,政府積極尋求與沙特、伊朗、俄羅斯等國的能源項目合作,計劃在2015年前每年投資10億美元用于中東、中亞、北非、東南亞和拉美等地區的油氣項目。

教育方面加大經費投入,普及八年初等教育,重視培養和保護高素質科技人才,鼓勵外流人才回歸。醫療衛生方面,通過建立三級醫保網絡(保健站-初級保健中心-社區保健中心)改善飲水供應等措施,促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

(二)印度對外經濟狀況

1.對外貿易和外商投資情況——貿易逆差、外資利用率低

(1)對外貿易方面

盡管印度盧比對美元持續升值, 2004-2005財年前9個月印度出口53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長23%。印度本財年的出口目標是比去年增長16%。印度對外貿易中,主要出口國家和地區為美國、阿拉伯、中國、中國香港、英國、新加坡、德國、比利時、意大利、法國,主要進口國家為中國、美國、比利時、瑞士、澳大利亞、阿拉伯、英國、德國、日本等。主要出口產品有紡織品、寶石及珠寶、化工產品、石化產品、農漁產品、皮質品、電子產品及地毯等,主要進口產品則有原油、黃金、寶石、鋼鐵、化學產品、機械及電子產品。

(2)外商投資方面

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方面,自1992年至2004年1月止,印度政府核準的外商投資金額近78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