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5月外貿數據(2022 年前 5 個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 8.3%,增長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2024-06-13 20:33:08 编辑: 来源:

2022 年前 5 個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 8.3%,增長的原因是什么?

今年上半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8.3%,增長的主要原因簡單來說是對中國出口的需求增加及內部供給也吃緊的雙向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出口的需求國家在面對疫情時有大范圍的躺平共存的心態,使得內部生產力不足,價格上漲,此時對價格更有優勢的國內商品需求就上升了;

當前歐美高通脹,出口產品價格上漲帶動出口金額提升,這使得我們國內對進口業務需求的下降;海外通脹是推動5月進口規模上漲的最主要因素;

另外,近期穩外貿政策持續加碼取得效果。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面對目前的良好出口市場,它是海外通脹給國內出口增速帶來較大機會,受此影響預計未來幾個月國內出口還將保持增長,進而期望國內的出口商們可以考慮適度增加商品價格,少些內卷,讓大家都多些利潤,以備讓公司內部福利更加好一些,現在的情況是業務再增加,可各個商家都在說利潤低,很難生存,有怎么給員工漲工資的問題;另外,也要認識到出口高基數、海外復工、國際形勢等抑制國內外貿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對于未來出口增長不宜過于樂觀,保持良性經營才是首選;還有,5月進口增長主要為價格因素導致,未來在關注海外通脹變動的同時,也要關注國內生產和需求的恢復情況。

面對這個問題,看很多都再說失業率上升這個事情,崗位的需求其實是足夠,可情況就是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待業者說沒有工作可上。這或許就是因為企業利潤低,給出的工資低,待遇差,沒人愿意去。人民沒錢,哪來的內需?因此,要想走出內卷,是我們未來必須要做好的事情,外貿商品需要漲價,勞動者需要漲工資。

誰幫我找5條關于中國對外貿易的新聞啊?

1、新西蘭與中國自由貿易協定望明年4月達成

“明年4月底前,新西蘭將成為首個與中國達成FTA(自由貿易協定)的發達國家。”新西蘭貿發局北亞區總裁麥肯齊昨天向早報記者表示,他們將加大在中國的投資,計劃組織其歷史上最大的展團參加2010年上海世博會,“我們預訂的展廳面積達到了2000平方米,遠遠大于在愛知世博會的規模”。

2、東方網4月3日消息:昨天,從天津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了解到,根據國家質檢總局《關于對進口廢物原料國內收貨人實施登記的公告》要求,自2007年4月1日起,國家將對國內從事進口廢物原料的相關企業單位實施收貨人登記制度。《公告》規定,只有具有進出口貿易權限,有固定的辦公場所,遵守中國環境保護技術法規,建立并已實施質量管理制度,具有相對穩定的供貨來源和國內加工利用企業的進口商和收貨人,才有資格向國家質檢總局申請登記,從事進口廢物原料。9月1日前,還未獲得質檢總局登記的國內收貨人,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將不再受理其進口廢物原料的報檢申請。

3、商務部和國家環保總局日前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級商務和環保部門按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對出口企業的環境監管,督促出口企業率先承擔社會環境責任,在環境保護方面發揮表率作用,堅決制止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出口行為。

4、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潘國俊、宋媛發自墨西哥、北京 在美國對“中國制造”全面封殺、“召回令”層出不窮之際,美國政府又醞釀新陰謀,企圖拉攏拉美國家共同抵制中國商品。

務部長古鐵雷斯近日訪問南美國家烏拉圭時明確指出,中國是拉美在全球貿易中的主要對手。他呼吁拉美國家與美國加強合作,以共同抵制中國在拉美和其他地區的貿易攻勢。

5、時報訊 (記者 徐毅兒) 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明年起有可能再降2個百分點?對于業界的這一傳聞,昨天,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姜哲向記者表示,并未聽到該消息。

內人士認為,紡織服裝出口增幅仍然高企,調整并非絕無可能。

前五個月我國進出口的總值同比增長8.3%,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中國海關總署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前5個月的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8.3%。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因為國內物流的逐步恢復,中國外貿競爭力增強的表現。

首先,物流的逐步恢復是我國進出口貨物數據提升的一個主要原因。眾所周知,我國上海因新冠疫情的反復,造成不少外貿企業因物流遲遲無法準時交付。而且國家也出臺了很多政策,來保證重要港口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加快了貨物的轉運效率,減少了貨物在港口的積壓。

其次,說明我國外貿在國際競爭力的實力很強。據專業人士分析:相比增速,我國的外貿訂單和產業外遷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一些企業考慮到將部分制造業的環節轉移到國外;二是部分企業重新調整產業布局;三是由于國內疫情導致生產正常受阻,訂單暫時向已經復工復產的國家轉移。這些因素也會影響到我國進出口總值的數據的統計。但我國作為擁有完整體系的生產大國。部分產業的外遷和訂單的流出不會從根本上動搖我國的經濟命脈,中國在全球產業供應鏈格局的地位依然巋然不動。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

中國對外開放的現狀及前景

外經貿部外資司副司長 孫鵬

各位來賓,

女士們、先生們:

很榮幸能夠借此機會向各位介紹一下中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現狀及前景。

對外開放伊始,中國服務業的部分領域即開始引入外資。中美合資的建國飯店,即是我國首批批準設立的3家外商投資企業之一。此后,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領域日益擴大。目前,中國服務業的絕大多數領域,外國投資者均已不同程度地參與了投資。截至2001年底,以服務業為中心的第三產業累計合同外資額2680億美元,占全國合同外資總額的35.97%。2001年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額外金額114.11億美元,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總額的24.35%。正是由于中國政府積極、合理、有序地引導外商進入中國服務業市場,才促進了中國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下面,我著重介紹一下中國銀行、保險、電信、商業零售以及旅游等領域吸收外資的一些基本情況及政策。

一、銀行

中國從1982年開始銀行領域吸收外商投資的試點工作。1995年,經國務院批準,銀行吸收外資試點城市由原來的13個擴大到24個,1999年又擴大到全國所有中心城市。目前,外國金融機構可以在中國所有城市開設營業性金融機構,投資形式包括:外資銀行分行、獨資或合資銀行,獨資或合資財務公司、合資投資銀行。截止2002年6月底,外商在華設立的營業性外資金融機構(保險除外)共167家,其中分行147家,合資銀行7家,獨資銀行6家,外商投資財務公司7家,代表處233家。1996年12月我國開始允許外資銀行試辦人民幣業務,截至2000年底,經人民銀行批準可以從事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銀行已達32家,其中上海26家,深圳8家。2001年底國務院頒布了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主要修改內容是:允許外資銀行不受地域和服務對象的限制,全面開展外匯業務;取消現行人民幣業務市場準入對外資金融機構設定的業務規模數量指標要求;不再要求合資銀行或財務公司中方合營者必須是金融機構;對人民幣業務將按入世承諾的時間和地域逐步放開,直至5年內將全部取消地域和服務對象的限制。

二、保險

1992年,中國開始有條件地開放保險市場,允許外國保險機構在上海試點舉辦保險分公司和合資保險公司。1995年又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廣州。截至2001年底,共有29家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設立了44家營業性機構。最近,加拿大的合資保險公司光大永明和美國友邦保險公司分別在天津和北京正式開業。外資保險機構在我國主要開展境內外商投資企業財產保險及與此相關的信用險和責任險、外國個人付費人身保險以及上述業務的再保險等業務。去年底,國務院頒布了《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于今年2月1日起實施。該條例明確了外商向保險業投資的資格條件、設立程序、業務范圍、法律責任。保險業的進一步開放,將嚴格按照中國在入世服務貿易減讓表中的承諾在入世2-3年內逐步實施。

三、電信

加入WTO前,電信經營業務屬于國家禁止外商投資的領域。入世后,根據中國加入WTO的承諾,電信業開始有步驟、有限制地向外國投資者開放,并在入世后的5年內逐步放寬地域、外資比例和業務范圍等方面的限制。為此,2001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信息產業部和外經貿部聯合頒布了《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明確了外商投資設立電信企業的條件、程序,并在2002年4月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取消了外商投資于電信運營業的禁令。2002年3月22日,美國AT&T公司和上海市電信公司、上海信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我國第一家電信運營企業--上海信天通信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開業。相信中國的電業將在外資的推動下獲得更大的發展。

四、商業零售

1992年國務院決定在北京、天津、上海、大連、廣州、青島及5個經濟特區各試辦1-2家中外合資商業零售企業,之后又決定在北京和上海共試辦2家合資連鎖商業企業,在內地試辦幾家與臺商合資的商業零售企業。1999年年6月25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經貿委、外經貿部聯合下發了《外商投資商業企業試點辦法》,將試點地域擴大到了所有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經濟特區,并對中外方資格條件、中外方股權比例等予以了明確規定,同時國家正式開始了外商投資于批發業的試點。

目前為止,經國家批準的合營商業零售企業共計49家,商業批發企業1家。上述49家企業共設立分店482家,項目總投資29.38億美元,累計注冊資本總額6.03億美元,其中外方累計注冊資本總額5.14億美元。歐美著名的跨國連鎖企業,如沃爾瑪、麥德龍、歐尚、百安居等均已在華投資設店,開展連鎖經營,其中美國沃爾瑪已在華設立了13家分店,德國麥德龍設立了15家分店,法國歐尚設立了4家分店,英國百安居設立了12家分店。

與此同時,國家有關部門正在依法對地方自行批準的277家外商投資商業企業進行清理、整頓。目前,已有近50家完成了整改工作,其它企業的整改工作正在抓緊進行。

為進一步促進國內商業企業的改革與發展,推動國內市場建設,按照我國的入世承諾和商業領域利用外資的發展規劃,有關部門正著手重新修定《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管理暫行辦法》,不久即將公布。新辦法擬將商業領域利用外資工作由試點轉為正常開放,并將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條件。

五、外貿

中國政府規定,外商可以在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深圳福田、沙頭角、汕頭、廈門、海口、大連、天津、青島、張家港、外高橋、寧波、福州、廣州等保稅區內成立貿易企業,在保稅區內從事轉口貿易和為保稅區內企業代理生產用的原材料、零配件的進口及產品的出口。

1996年9月,外經貿部頒布了《關于設立中外合資對外貿易公司試點暫行辦法》,允許在上海浦東和深圳經濟特區設立中外合資對外貿易公司,經營除國家組織統一聯合經營的出口商品和國家實行核定公司經營的1進口商品以外的其它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從而開始了我國外貿領域吸收外商投資的試點。

目前,經批準可以從事外貿進出口業務和部分外貿業務的外商投資企業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外商投資外貿公司

共計批準設立了5家合資外貿公司。近期外經貿部正在修改外商投資設立外貿公司的試點辦法,擬放寬設立條件、取消試點地域和數量限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