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與美國貿易數據對比(美國gdp和中國gdp對比是什么樣的?)

时间:2024-06-03 00:03:07 编辑: 来源:

中國每年和美國的貿易額是

震撼,中國十幾年對美國出口貿易數據

來自美國經濟分析局,官方網站

單位:百萬美元

其中,2018年中國出口美國 558309百萬美元商品

2019年中國出口美國 471129百萬美元商品,同比下降 15%

2020年中國出口美國 450392百萬美元商品,同比下降 4%。

求歷年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統計數據

震撼,中國十幾年對美國出口貿易數據

來自美國經濟分析局,官方網站

單位:百萬美元

其中,2018年中國出口美國 558309百萬美元商品

2019年中國出口美國 471129百萬美元商品,同比下降 15%

2020年中國出口美國 450392百萬美元商品,同比下降 4%。

中國對美國貿易是順差還是逆差

一、雖然美國對中國的貨物貿易是逆差,但在對中國的服務貿易方面卻是順差。

二、具體分析:

1、為什么美國對中國有貨物貿易逆差:

1)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包括美國在內的外企搬到中國來生產,然后再由中國出口到美國。在這種模式下,即使許多商品在中國并沒有產生統計數據中顯示的附加值,但在外貿統計上就算作中國的外貿順差。

2)不只對中國,美國對全球貿易長期存在逆差。美國與100多個國家之間都存在貿易逆差。美國經濟以服務業為主,低儲蓄、高消費,本國生產無法滿足國內消費需求,需要進口大量消費品。貿易逆差實質上是美國利用別國剩余儲蓄,來維持超出自身生產能力的消費水平。

3)其實,中美之間產業結構以及消費結構的差異,形成中美之間較大數量的貿易順差,因此結論很明顯,中國承擔了產業鏈條上很多國家的順差轉移,這些順差的最終受益者并非只有中國。

2、美國對中國的服務業貿易順差:

美國的服務業貿易順差,主要得益于美國強大的科技優勢和金融優勢,以及美國先進的商業管理模式。美國科技領先、金融的主導地位以及商業模式的領先和創新,也成為了吸引全球人才和人口流動的中心,所以美國的旅游業的出口順差也就順理成章了。雖然計算機通信等新興技術和服務起源于美國,但是出于低端的勞動密集型電信和計算機服務,在美國的服務貿易中,不僅占據的比例不高,而且處于貿易平衡狀態。說明信息產業的低端服務在產業興起階段就已經向低成本地區進行轉移了。

3、所以誰吃虧了:

事實上,美方通過大量進口源自中國的低成本勞動密集型產品,大大降低了美國人的消費成本,提升了“消費者剩余”,實際上是改善了美國消費者的福利,在宏觀上也有利于美國抑制通貨膨脹。“貿易逆差和利益逆差是兩碼事,在中美經貿合作中,美方是受益的,美國消費者享受到的實惠看得見。而中國承擔了產業鏈條上很多國家的順差轉移,這些順差的最終受益者并非只有中國。

美國gdp和中國gdp對比是什么樣的?

2020年前三季度美國gdp和中國gdp對比:美國為15.4萬億美元,中國為10.3萬億美元。可以發現,中國和美國的經濟體量都超過10萬億美元,2020年中國GDP有望達到美國的70%以上。

根據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美國GDP下降3.8%,GDP總量達到15.4萬億美元,GDP依然是世界第一。根據IMF此前的預測,2020年美國GDP預計在20-21萬億美元之間,和2019年相比下降了不少。

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0.7%,在全球大國中是唯一的正增長。與此同時,前三季度中國GDP總量為10.3萬億美元,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年我國GDP實現增長,美國GDP出現下滑,全年GDP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擴展資料

中國gdp發展預測:

2021年中國還將繼續維持增長態勢,IMF預計2021年中國GDP將增長8%以上,國內研究機構給出的預測為8.4%,屆時中國和美國的GDP差距將再次縮小。對此,英國智庫和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發布了最新預測報告,預計到2028年中國GDP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2035年GDP或將超過40萬億美元,進入全球中等發達國家行列。

中國與美國相比哪個的貿易依存度要高些?

親,貿易的依存度當然是中國高于美國了。

原因不僅僅在于貿易需求。中國說到底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出口的產品,資源類還是占了很大比重,美國這些老牌發達國家,他們不出口資源,只出口高新技術產品。你說哪個產品更占優勢?

當然有人會說,我們如果不提供廉價的生活產品出口給美國,美國的廣大群眾看到物價飛漲,也夠受了。

這個因素也有,但是不是全部,要知道中國的生產成本正在上漲,相比之下,越南和緬甸的勞動力成本更低,中國不生產,自然有其他國家代替。

另外有一點,中國到現在人民幣國際化仍然舉步維艱,美元缺依然是國際流通貨幣。

而且現在的島嶼之爭,就是美國打的一張牌。這里不多說了反正和中國要推行人民幣國際化有關。

這個很重要嗎?重要的大了去了,國際流通貨幣,意味著你的錢全世界通用,全世界的資源你都可以用你的錢買,并且這個錢是你自己印鈔的。除非中國人民幣國際化成功,并且和美元占據半邊江山,否則中美貿易,中國永遠處于劣勢地位。

美國和中國對比,誰的消費市場容量更大一些?

中國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兩大經濟體,兩個國家的經濟體量都非常龐大,那目前兩個國家的消費體量哪個更大一些呢?至于中國和美國相比,哪個消費市場更大,我們要從3方面去分析。

首先、以美元計算的消費市場來算,美國比中國更大。我們在對比不同國家消費市場的時候,一般都會折算成美元進行對比,如果以美元來計算,目前中國消費市場要比美國消費市場稍微小一點,這點我們可以從兩個國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數據來對比一下。2021年,我國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40,823億元左右,按全年美元對人民幣平均匯率計算,大約是6.83萬億美元,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大約是4837美元。而2021年美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4萬億美元左右,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大約是22289美元。

通過對比兩項數據,可以明顯地看出目前我國不論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還是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跟美國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美國少大約60,00億美元左右,而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只相當于美國的1/5多一點。所以以美元計算的社會消費市場來算,中國整體消費市場要比美國小一些。

其次、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消費市場比美國更大。全球有很多國家,不同國家之間的匯率不同,但是目前很多國家在進行對比的時候,往往都以美元計算,這并不能真實反映一個國家的實際購買力情況。比如一件衣服在中國售賣100元人民幣,在美國可能會售賣20美元,按照當前美元對人民幣匯率計算,這一件衣服在中國只需要售賣14.74美元左右。

假如一個人有150美元,他在中國大約能夠買到10件這樣的衣服,而在美國卻只能買到7.5件,這樣算來,以美元計價的數據并不能真實反映一個國家的真實購買力。為了解決這種缺點,全球還有一種做法,就是用購買力平價來計算,比如對比同樣一件商品在不同國家需要支付多少貨幣然后得出一個數據,這個數據就是購買力平價。如果從購買力平價的角度去分析,目前中國是全球經濟體量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全球消費市場規模最大的國家。

比如下圖是以購買力平價來計算的2021年全球各個國家的GDP。以購買力平價來衡量,2021年中國的GDP達到27.312萬億國際元,而美國的GDP大約是23萬億國際元左右。參考美元GDP與購買力平價GDP的比例來推算,2021年美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大約是7.4萬億國際元,而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大約是10.5萬億國際元,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市場規模明顯要比美國大很多。

最后、以人口以及市場潛力來計算,中國比美國更大。衡量一個國家消費市場的時候,我們不僅要看現在,還要看未來的增長潛力,如果從增長潛力來看,中國肯定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一方面是中國是全球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截止2021年末,我國的人口總量大約是14.13億人,這個人口相當于美國的4倍左右;另一方面最近十幾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前幾年每年增速都保持在10%以上,雖然最近幾年增速有所下滑,但仍然保持較快的增速。

按照目前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來看,未來3~5年時間,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很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到時不論是以美元計算還是以國際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都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但不管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能否做到全球最大,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是,短期內我們居民的整體消費水平、消費能力跟美國仍然有較大的差距。目前美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到2.2萬美元以上,而我國的居民人均消費只有0.48萬美元左右,就算未來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較快的速度增長,但短期內人均消費跟美國人均消費差距仍然很難迅速縮小。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