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與東盟進出口貿易比較(與歐盟相比、概括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主要的發展優勢?)

时间:2024-06-09 07:00:52 编辑: 来源:

2000-2012中國與東盟每年的進出口貿易額

2000-2012中國、東盟貿易總額(進口+出口)

2000年 395.2億美元

2001年 400億美元

2002年 500億美元。

2003年 782.52億美元

2004年 1059億美元

2005年 1303.7億美元

2006年 1608.4億美元

2007年 2025.5億美元

2008年 2311億美元

2009年 億美元

2010年 億美元

2012年 4000.93億美元

2009、2010沒有查到

與歐盟相比、概括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主要的發展優勢?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與挑戰 張漢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今年1月1日,擁有19億人口和6萬億美元GDP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成,不僅為雙方帶來了經濟、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綜合利益,而且對東亞、亞洲、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經濟的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在自由貿易區建設的過程中,各國政府發揮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自由貿易區建成以后,貿易壁壘將大幅度消減,區域內貿易、投資便利化程度加深

目前,各國政府已經將這個區域合作的平臺搭建好了,但有了平臺之后,并不一定就會有實質的效益

因此,能否發揮自由貿易區的作用,還需要區域內產業、企業層面的競爭與合作

從雙方之間的經濟競爭性與互補性來看,中國經濟和貿易的快速發展,使東盟擔心失去自身在勞動密集型產品領域的國際市場份額

以新加坡為例,中國相當大一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是在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再加工制造的(該類產品結構與新加坡極為類似)

東亞區域內各經濟體的優勢產業大都集中在紡織品、服裝以及電子產品,結構的相似性,加劇了各經濟體間的競爭

東盟在電子產品上具有很強的出口競爭力,在林產品、漁業產品、食品、成衣與皮革等產業中的競爭力也不容忽視

另一方面,中國的成衣、皮革制品與其他制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具有傳統的優勢,在電子產品方面亦保持較強的出口競爭力

將中國與東盟單個國家相比,在制造業結構和發展水平上存在差異,如果與整個東盟相比,雙方的制造業結構則非常相似

機電設備是中國和東盟的發達成員最大的制造業產業,服裝、制鞋等輕工業產品則是東盟中發展相對滯后的新成員國的主要制造業

由此形成了原有的東盟發達成員在資本密集型制造業領域與中國競爭,新加入的成員在勞動密集型制造業方面與中國競爭的局面

東盟的中等發展水平的成員無論是勞動密集型還是資本密集型制造業都與中國存在競爭關系

這種競爭集中體現在對國際出口市場的爭奪上

因為中國與東盟各成員均無一例外地高度依賴美國、歐盟以及日本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市場

現有的全球貿易分析系統(GTAP6

0資料庫)模擬結果顯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后,中國與東盟的GDP實際增速將分別提高0

004%和0

157%;中國出口可增加2

042%,進口增加3

098%;東盟出口可增加3

312%,進口增加5

927%

貿易條件則分別由0

024%與0

956%的改善;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流向中國與東盟的投資將分別增加0

478%和4

085%;在社會福利方面,東盟將增加58

63億美元,中國增加8

24億美元的社會福利水平

具體產業而言,中國受益最大的是運輸工具和電子產品,產出可能分別增加6

068%和1

24%

石化制品和木材制品是受到沖擊最大的產業,產出將分別減少1

101%和0

849%;東盟受益最大的產業是機械零件和石化產品,產出分別增加9

205%和7

513%

皮革制品和成衣是東盟受沖擊最大的產業,產出分別減少4

612%和2

501%

可以看出,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在實際GDP、貿易條件、進出口、投資以及整體社會福利水平方面都具有積極的影響,而且對于東盟的積極作用大于中國

東盟國家由于市場狹小,需要與中國進行合作,借助中國龐大的市場,實現區域經濟資源的整合

東盟通過巧妙而穩妥的策略,利用其對別國不具威脅性的優勢和自身一體化的經驗,贏得了大國的信任,掌握了東亞經濟一體化的主導權

從東盟的戰略布局可以看出,東盟不僅是想主導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其長遠意圖是為自身在亞洲和亞太一體化進程中發揮主導作用積累經濟、政治和外交資本

東盟為主導的東亞區域一體化,已經成為大國之間角力的一個重要平臺

東亞的地緣政治因素決定了其對整個亞洲和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所以,在美國、日本等亞太大國紛紛融入開始博弈的時候,大國之間的戰略較量和利益平衡成為中國必須面對的問題

東盟的困境是既擔心被卷入大國的實力游戲之中又需要借力打力

在美國、中國和日本等大國紛紛與東盟簽署或者準備談判自由貿易區(FTA)的背景下,歐盟恐怕自己被排除在東亞事務以外

為了確保在東南亞、東亞乃至整個亞洲的利益,歐盟開始與東盟接觸商談FTA問題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會刺激日本和韓國加速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以減少對其帶來的沖擊

日韓的積極行動將加快東亞區域整合的進程,東亞區域整合的加速又會刺激美歐參與區域整合進程,大國之間的博弈將會越來越激烈

這樣一來,全球區域經濟格局將會隨之改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與其說是通過貿易談判達成的結果,不如說是中國樹立了一個單邊貿易自由化的榜樣,再加上雙邊、區域合作,促進了亞洲在世界經濟中的轉型

21世紀貿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驅動力主要是由下而上(國家單邊自主),而這種由下而上的自由化和法律制度改革的引擎則來自亞洲,主要是中國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只是為雙方的企業和產品進入提供了機會,為提升整體經濟福利提供了可能,但是,具體經濟福利在雙方之間的分配,則要看市場的力量,取決于雙方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實力

中國是全球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執行能力,并且正在向內需主導型國家轉變,如果經濟結構失衡問題能夠進一步解決,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成為全球主要的消費大國

屆時,中國可能取代歐美國家,成為下一個最重要的全球消費市場,并有可能成為繼美國之后支撐國際經貿與投資市場穩定與發展的火車頭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進一步擴大中國的經濟和制度吸引力,強化中國經濟強國的地位

東盟國家針對其面臨的共同難題,試圖建立共同發展與合作藍圖,以及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的行動計劃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恰恰為東盟各國經濟戰略規劃的執行提供了動力,各國必須將區域合作協議落實到其國內政策的執行層面,加速改革以克服國內經濟發展局限,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與東盟貿易的主要范圍以及中國與東盟的貿易的相關數據~急需~各位救命~答的好我再加分。

以下幾點是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的影響供參考:

1、從國家層面看,重啟匯改將加速人民幣國際化。本次匯改可被視為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配套措施。在宣布重啟匯改3天后,央行就聯合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和銀監會等六部委發布了《關于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將境內試點區域由5個城市擴展到20個省、市、自治區,且完全放開了境外地域限制。

2、重啟匯改有利于經濟轉型升級。6月22日國家財稅部門決定對6大類406種“兩高一資”產品取消出口退稅表明了國家在危機后繼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決心。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有助于引導資源向服務業等內需部門配置,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推動產業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減少貿易不平衡和經濟增長對出口的過度依賴。

3、重啟匯改有利于抑制國內通貨膨脹。G20會議的結果表明,國際性寬松貨幣政策協調退出的不確定性較大,保持國內通脹水平平穩的迫切性顯著提高。在此背景下,重啟匯改不僅可減輕輸入型通脹,更重要的是可減少央行被動投放貨幣的壓力,保障物價水平和金融市場的中長期穩定,這也是中國邁向貨幣政策獨立性的重要一步。

5、有助于擴大進口業務。人民幣升值,降低了進口成本。另外人民幣升值,出口企業的海外采購成本降低,可以抵消一部分出口收入下降的損失。

6、有利于降低企業的原材料采購成本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以美元計價大宗商品的最大買家,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有利于降低大宗原材料的國內價格。以鐵礦石為例,2009年我國進口鐵礦石6.28億噸,但如果人民幣升值到6.6元兌1美元,同樣的錢可以買到6.63億噸鐵礦石。這將緩解國內的輸入型通脹,壓制不斷高企的PPI值。

7、人民幣升值預期有利于外商投資境內資產和外資到賬

由于人民幣升值預期,外商將更愿意投資境內資產;由于人民幣升值預期,外商對已經確定的投資項目,將傾向于及早匯入外資,并兌換為人民幣。

8、節省境外投資的成本

人民幣升值提升了中國企業對外匯計價資產的購買力,有利于節省境外投資成本,增加境外投資的可行性。

9、有利于中國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吸引人才

人才到中國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工作,一般應當取得人民幣工資收入。人民幣升值提升了國際化人才的相對工資收入水平,有利于中國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吸引人才。

二、新匯改帶來的挑戰

1、對一般貿易出口影響較大

人民幣升值對于不同的貿易方式影響不同。對我市占出口總量80%左右的加工貿易來說,人民幣升值影響不是很大,因為加工貿易的成本主要以美元計。但對占出口總量20%左右的一般貿易來說,影響較為明顯。今年1-5月份我市一般貿易出口為110.6億美元,匯率從6.82變動為6.79,則全市一般貿易出口企業減少3.3億元的人民幣收入。

2、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出口產業面臨生存難題

從出口商品的情況看,人民幣升值對我市紡織服裝、輕工等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勞動密集型、依靠低成本優勢的商品影響較大。紡織、輕工等出口企業普遍處于微利狀態,對成本變動很敏感。匯率稍有變動,就會嚴重擠壓企業利潤甚至造成虧本。

3、出口企業經營難度提高,成本增加

在人民幣對美元“軟盯住”的情況下,出口企業可以通過美元收匯來鎖定匯率,防范風險。新匯率進一步明確將實行參考一籃子貨幣的管理浮動匯率制,預示未來人民幣對任何貨幣在短期內都有可能升或者降,這要求出口企業必須認真分析匯率走勢,選擇合適的外匯幣種結算。預計企業通過銀行各種遠期結匯產品提前鎖定匯率的比例將大幅提高。企業因此增加了經營難度和成本。

4、對旅游等服務出口有負、正兩方面的影響

以境外消費者所在地的貨幣計價的中國服務的價格因人民幣升值而增加,這對中國的服務出口有負面影響。但近期看,由于人民幣升值預期,由于既有的人民幣升值是小幅的,中國的旅游等服務出口反可能因新匯改而增加。

5、引進外資受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