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與美國貿易關系的發展歷程(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歷程)

时间:2024-05-19 07:43:51 编辑: 来源:

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歷程

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1979年到1991年)穩步發展階段。雙邊貿易額從1979年的24億美元增長到1991年底142億美元。中國一直處于貨物貿易逆差地位。從當時政治環境看,冷戰尚未結束,中美貿易和投資的開展為推動改革開放進程和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起到積極作用。

第二階段(1992年到2001年)快速發展階段。小平南巡講話標志改革開放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雙邊貿易額從1992年的175億美元,增長到2001年的805億美元。1993年中美貿易出現順差。這一時期,美國利用中國“復關”和“入世”的需要,不斷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全面改革貿易投資體制和開放市場。

第三階段(2002年至今)超速發展階段。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并全面履行各項承諾。美國已是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我國是美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場。貿易不平衡、反傾銷和其他貿易救濟措施、美對華出口限制、人民幣匯率、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對中美經貿關系產生較大的不確定性。

中美關系發展史

中美關系發展史

1949-1979年期間,即二戰結束后至中美建交之前的三十年,美國國內始終存在

1979-1989年是建交初期,中美雙方開始經貿和人文交往的談判,以人文交流為例,1979年后成千上萬的中國學生赴美留學,大大增加了中國對美國的了解。與此同時,人權問題和臺灣問題也逐漸演變成了中美沖突的兩大癥結。

1989-2009年期間是中美建交基礎消失又重建的過程,1991年蘇聯解體,中美建交最重要的基礎和共同利益消失,雙方關系岌岌可危。而第三次臺海危機、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中美在人權和最惠國待遇問題上的長期拉鋸戰等歷史事件更是對中美關系構成很大的沖擊。在此階段,雙方開始重新思考,未來的中美關系將建立在怎樣的基礎之上。

2009-2018年是中美全面競爭的時期,從奧巴馬政府時期開始,中國逐漸成長為一個大國,開始對美國的地位發起挑戰。隨著各領域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美關系呈現出競爭大于合作的特征。

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美國失業率提高、居民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對美國經濟造成了極大沖擊。中國則在此時保持了強勁的經濟發展勢頭,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中國仍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擴展資料:

中美關系進入“新階段”

即便如此,也一定要認識到,在未來相當一個時期內,直到形成一個穩定的“新階段”之前,“新事物”帶來的中美關系不確定性已經大大增加。

就算美國視中國為“競爭對手”并開始“圍堵”中國,美國精英態度的轉變并沒有改變美國民眾對中國的看法,根據芝加哥對外關系委員會2018年的數據,在1994-2002年,美國人視中國為威脅的比例高達57%,之后開始回落,2012-2014年間是41%左右,2015-2018年則是39%。

可見,盡管民意可以動員并發生重大變化,但美國目前的民意基礎不支持將中國視為“敵人”的政策。不過,美國精英對中國態度的變化以及由此而帶來的政策大轉型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中美關系的六個階段

一、1971年雙方以乒乓外交拉開了兩國建交的序幕.二、1979年鄧小平訪問美國,中美開始實質意義上的雙邊關系.三、1986年十一月,美國太平洋艦隊訪問中國青島,中美雙邊關系有政治、經濟領域向軍事領域延伸.四、2005年八月,中美首次戰略對話在北京舉行,雙邊關系向戰略高度發展.2009年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上任不久,新任國務卿希拉里訪問中國,以密切同中國的聯系.此舉本外界普遍認為是中美關系新發展階段到來的前奏.

從以上發展歷程來看,中美雙邊關系發展的總趨勢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所以在可預見的時期內,雙方的合作還會更加密切.但同樣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增強,會不可避免的被美方認為侵害美國利益或將中國視為潛在的最大威脅.這顯然與美國的全球霸權戰略有直接關系.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看,以后的一個時期里美國對中國的不信任將更加凸顯.美國對中國是“既愛又恨”,這似乎聽起來很矛盾,可如果你仔細的研究一下美國的對華政策后,就不會再感到驚訝了.事實上,美國對華的大政策沒變,可中國卻是在不斷的變化著,變得日益強大了,而中國的強大無論以何種方式展現出來,都會不可避免的“侵害”美國利益.但另一個方面,美國和中國的依存度,以及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讓美國不敢采取過于激烈的措施.由于這種“蘿卜加大棒”的情況的存在,在暫時的時期內蘿卜被時局推到最前沿,但也應注意的是大棒也在悄然的逐漸強硬起來.這一切決定了中美關系必須在前進與曲折的二重奏里前行.

1949到2022中美關系演變歷程

對中美關系的認識

----以新千年后中美關系發展為例

關鍵詞:中美關系密切不信任合作假戲

內容提要

中美兩國至1949年以來,關系發展大致經過一下四個階段:隔絕與對峙時期)破冰與建交時期中美雙邊關系全面發展時期中美關系在曲折中前進。

中美關系在建交后的三十年里,得到的發展有目共睹。而在奧巴馬繼任后,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的打背景下,雙方關系被歷史性、第一次推上歷史的前臺。可以說中美關系的走向牽動著全球的神經,在國際政治這個詭計多變的環境中,這一問題更顯的撲朔迷離。也正是如此對這一問題的看法也可謂人言言殊。我認為中美關系在歷經三十年的風雨后,在各方面關系發展日益成熟時,互相間的不信任也在增大。換句話說,中美兩國在一系列廣泛問題上變得不成熟時,雙方對對方長期意圖的更本性不信任卻在增大。

中美關系發展歷程回顧

1971年雙方以乒乓外交拉開了兩國建交的序幕。1979年鄧小平訪問美國,中美開始實質意義上的雙邊關系。1986年十一月,美國太平洋艦隊訪問中國青島,中美雙邊關系有政治、經濟領域向軍事領域延伸。2005年八月,中美首次戰略對話在北京舉行,雙邊關系向戰略高度發展。2009年美國信任總統奧巴馬上任不久,新任國務卿希拉里訪問中國,以密切同中國的聯系。此舉本外界普遍認為是中美關系新發展階段到來的前奏。

從以上發展歷程來看,中美雙邊關系發展的總趨勢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所以在可預見的時期內,雙方的合作還會更加密切。但同樣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增強,會不可避免的被美方認為侵害美國利益或將中國視為潛在的最大威脅。這顯然與美國的全球霸權戰略有直接關系。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看,以后的一個時期里美國對中國的不信任將更加凸顯。美國對中國是“既愛又恨”,這似乎聽起來很矛盾,可如果你仔細的研究一下美國的對華政策后,就不會再感到驚訝了。事實上,美國對華的大政策沒變,可中國卻是在不斷的變化著,變得日益強大了,而中國的強大無論以何種方式展現出來,都會不可避免的“侵害”美國利益。但另一個方面,美國和中國的依存度,以及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讓美國不敢采取過于激烈的措施。由于這種“蘿卜加大棒”的情況的存在,在暫時的時期內蘿卜被時局推到最前沿,但也應注意的是大棒也在悄然的逐漸強硬起來。這一切決定了中美關系必須在前進與曲折的二重奏里前行。

下面具體分析一下中美關系發展狀況及原因

一、戰略角度方面

美國是全球霸主這一現狀是美國制定自己戰略政策的基點,也就是全球霸權政策。其他的不說,就看看大家熟知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南聯盟大使館事件”還有近期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就會知道什么叫囂張,什么叫霸權!因而中國的崛起,讓多年沒有對手的”山姆大叔”很不習慣。畢竟歐盟、日本雖然很強,但是美國對他們還是自己感覺可以控制的,至少美國自己認為還是可以琢磨透他們的意圖的。可對于美國來說中國卻不是這樣的,盡管她的實力還遠不如歐盟和日本,但她的很多舉動確實有些讓美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二、政治方面:

發展中美關系的最大障礙是臺海關系,而美國一直把臺灣問題視為牽制中國的一張“王牌”。美國在太灣問題的作為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臺海之間的局勢,這也是三十年來中美關系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同時這一問題也成為中美最易出現摩擦的敏感問題。美制定的安全戰略特別是亞太安全部署,更是吧“圍剿中國”視為第一要務。中國毫無爭議的成為了美國最大的潛在對手。隨著“太平洋第一島鏈”的形成,美國對中國新一輪海上封鎖實際上已經形成,這難免給中美關系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但另一方面,中國“和平崛起”戰略的提出和成功應用,使美國在亞太地區所作的安全戰略布署很大程度上成為徒勞。國民黨在臺灣“大選”中獲勝后種種想緩和兩岸關系的舉動,又使臺灣問題暫時性的緩和下來。中國在西北地區的戰略部署更是讓美國“完全封殺”戰略化為了泡影。因此從這些層面看,中美發生大摩擦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至少近期是不可能的。所以說中美關系近期不會有太大的波折。

三、處理國際事務方面:

美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中毫無疑問仍是絕對的“老大哥”,但如果理解成對國際事務的絕對話語權,卻也是不合理的。在朝核問題上,中國成為美朝雙方斡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個協商的平臺,雖然朝鮮近日宣布成功進行了核爆實驗,但中國與美國的密切合作對六方會談的巨大促進作用,也是國際公認的。在反恐方面,中美之間也在積極尋求相互間的合作。“天劍行動”毫無爭議的昭示了中國在反恐事務中的態度和地位。在伊朗核問題、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方面以及對全球變暖和近期的全球金融危機上,中美雙方大都有這密切而有效地合作。

從這一點來看,中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上似乎和美國是一個步調,但卻也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我國的第一要務,而在現在這個有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中中國無疑也是最大受益者之一。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根本沒實力、更沒必要去試圖改變這種國際秩序。換句話說,中國現在沒必要、也沒資本和美國公開的一對一叫板。所以呢在處理國際事務上,中美之間的合作是大于競爭的,至少近期內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四、經濟方面:

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中國不僅成功融入世界經濟,更是在2006年實現對世界經濟貢獻額度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經濟新的火車頭。并成功的坐上了“世界工廠”的寶座,與世界經濟高度影響力。也正是這些才使西方經濟學家稱:我們害怕中國失敗遠勝于害怕中國成功!特別在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的上佳表現更讓許多美國經濟人士呼吁應給予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更大話語權。更有人批評美國和西方說:“如果你不改變對中國的態度,你們最終會明白你們開出的藥方遠比問題本身更嚴重。”于是乎又出現了讓中國人都大跌眼鏡的“G2"理論。這些都讀不免有恭維之嫌,畢竟中國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家底”,畢竟現在中國正處在時代的岔路口,更需要冷靜,最忌飄飄然。但從中也可以看出國際對中國的重視,更重要的是美國對中國的重視。他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美合作對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重要程度。

在貿易逆差方面,對于其真實原因美國高層更是心中肚明。中美兩國分屬兩個不同鏈條斷,一個是上游,一個可以說是絕對的下游。美國如果想改變貿易逆差的現象,只要放松一下對華貿易限制,就不存在所謂貿易逆差問題了。說白了,貿易逆差問題就是為了政治的需要而已,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