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我國可利用的國外主要資源狀況分析)

时间:2024-06-01 14:19:09 编辑: 来源:

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會長是什么級別

正部長級

根據查詢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的資料,該協會的會長是張國寶,是正部長級,被國家承認,是重要的人物

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準登記注冊的,具有社團法人資格的全國性非盈利性社會團體

國家發改委下屬的企業單位有哪些?

發改委下屬企業包括:

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家信息中心;機關服務中心;基建物業管理中心;培訓中心;價格認證中心;國防動員研究發展中心;國家投資項目評審中心;價格監測中心;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中國機電設備招標中心;中國中小企業對外合作協調中心;國際合作中心 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中國經貿導刊雜志社;中國經濟導報社;中國改革報社;中國計劃出版社;中國市場出版社;中國工程買粉絲協會;中國設備管理協會;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中國投資協會;《宏觀經濟管理》編輯部;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中國招標投標協會。

1.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作為政府的組成部門,是綜合研究擬訂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進行總量平衡,指導總體經濟體制改革的宏觀調控部門。

2.發改委的主要職責是擬訂并組織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發展規劃;研究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和發展情況,進行宏觀經濟的預測、預警;匯總和分析財政、金融等方面的情況,參與制定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擬訂并組織實施產業政策和價格政策;研究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重大問題,組織擬訂綜合性經濟體制改革方案等,其職能涵蓋固定資產投資、產業結構、區域經濟發展、國內外市場狀況,使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就業,調整收入分配,制定相應的行政法規和規章等。

3.發改委下屬企業是指隸屬于發改委的單位。

4.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發展改革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對發展改革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中華海外聯誼會會長什么級別

正部長級

根據查詢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的資料,該協會的會長是張國寶,是正部長級,被國家承認,是重要的人物,中華海外聯誼會會長是正部長級,待遇非常好

中華海外聯誼會是以加強和促進祖國大陸社會各界與臺港澳同胞及海外華僑華人相互聯系、促進統一祖國、振興中華事業為宗旨的全國性社會團體

我國可利用的國外主要資源狀況分析

我國與世界主要資源國尤其是周邊國家,呈現較強的資源互補性。可以認為,目前我國可利用的國外資源是較為豐富的。但是,這些資源能否形成產能,能否進入市場,能否為我國所用,則主要取決于我國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的實施情況。以下我們分別從區域和礦種兩個角度對我國可利用的國外主要資源狀況進行簡單的分析。

4.2.1 區域分析

從區域上看,我國可利用的國外主要資源,周邊國家是重點,非洲、拉丁美洲等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是基礎,部分發達國家中的資源國也可為我國所用。從供應安全保障角度看,重點是資源優勢互補的我國周邊、近鄰國家,實施周邊戰略,建立周邊礦產資源協作開發圈。從為礦產資源產業的繁榮和發展尋找新的生長點這個角度看,根據礦產資源的比較優勢,除實施周邊戰略外,還要實施礦產資源海外供應基地戰略,著力發展與非洲和拉丁美洲發展中的資源國的合作。針對周邊、非洲和拉丁美洲,應分別按照“面、線、點”的模式,構建我國礦產資源全球供應格局。

4.2.1.1 周邊國家

我國周邊國家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發現并探明了一大批鈾、鐵、錳、鉻、銅、鋁、鉀鹽和鉑族元素等大型-特大型礦床,與我國礦產資源具有極好的互補性。充分利用周邊睦鄰友好的國際環境和較為安全的陸地運輸方式,最大限度地分享周邊國家豐富的礦產資源,是保障我國礦產資源穩定供應的重要途徑,也是實施全球礦產資源戰略最為重要和現實的舉措。

周邊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地區)主要包括東北亞地區的俄羅斯遠東地區、蒙古,中亞的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斯坦5國,中南半島的緬甸、老撾、泰國、越南和柬埔寨。根據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程度,上述國家可分為3類,一類是原蘇聯國家,這些國家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程度較高,發現了數量眾多大型、超大型礦床,但由于資金缺乏,采礦設備落后和基礎設施差,開發利用率低;另一類是中南半島5國,這些國家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程度低,已發現的大型、超大型礦床相對較少,但資源潛力大;第三類是蒙古,介于二者之間,近年隨著投入的增加,陸續新發現許多大型、超大型礦床。目前,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緬甸等國家的勘查開發條件最為有利。

據統計,我國周邊國家(圖4.1,表4.1)的天然氣儲量占世界42.0%,鐵占33.9%,銅占22.6%,鎳占23.1%,鎢占26.6%,錫占35.4%,金占17.5%,鉀鹽占27.6%,資源優勢十分明顯。這些周邊國家與我國大陸山水相連,具有運輸距離短和安全性高等優勢,且大部分國家都與我國建立了良好的地學合作關系,為進一步開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作為我國經濟、政治、外交工作的重點地區之一,周邊國家近年來與我國的經貿和民間往來日益頻繁,睦鄰關系友好。因此,無論是從礦產資源潛力,還是從地緣政治和經濟的角度考慮,選擇這些國家作為我國實施資源“走出去”戰略的首選之地,不僅有利于維護我國的資源安全,也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長遠利益。

圖4.1 周邊國家主要金屬礦產大型礦床分布圖

表4.1 周邊主要國家優勢礦產資源一覽表

1)重點一:東北亞地區。東北亞地區位于東西向中亞-東亞構造帶與華北、西伯利亞板塊的接合區,經強烈的中生代構造-巖漿活動所活化,形成了銅、鉛鋅、錫、鉬、金、銀、鉑鈀、鐵、鎳、鉻、鈷、鈾以及石油、煤、金剛石等礦產,其中有些礦床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如巴列依金礦床、達拉宋金礦床、斯特列措夫鈾鉬礦床、諾依昂-塔洛格鉛鋅銀礦床、克魯契寧鐵鈦礦床、別列佐夫鐵礦床、高爾索努依螢石礦床、查夫銀鉛鋅礦床、烏蘭鉛鋅銀礦床和奧尤陶勒蓋銅金礦床等。東北亞地區的優勢礦產有金、銀、銅、鉛鋅、鎢、錫、鈾、鉬、鉑鈀、煤等,目前已發現大量大型、超大型礦床,同時仍然具有極大的資源潛力,特別是蒙古南部地區和朝鮮。鑒于俄羅斯和蒙古2國,特別是蒙古逐步開放其礦業市場,并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吸引外資,且俄羅斯、蒙古東部的絕大多數已勘探礦床尚未開發利用,因此,應積極探討加強與蒙古和俄羅斯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領域合作的可行性。

2)重點二:中亞地區。根據大地構造單元性質、地層、巖漿巖、火山巖的展布以及成礦構造環境和成礦地質條件,中亞地區可以劃分出5個大的構造成礦域和25個成礦區帶。在這些成礦區帶中,已發現鐵、銅、鉛、鋅、鉻、鎳、鈷、金、銻、汞、鈾等一大批世界級特大型礦床,是世界上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著名礦床包括穆龍套金礦床、庫姆托爾金礦床、科翁臘德銅礦床、阿爾馬雷克銅礦床、杰茲卡茲甘銅礦床、尼古拉耶夫銅鋅礦床、捷克利鉛鋅、薩雷賈茲錫礦床、瓊科伊汞礦床、杰特姆鐵礦床和霍爾宗鐵礦床等。中亞地區的優勢礦產有金、銅、鉻、鎳、鉛、鋅和鈾等。相對中南半島而言,中亞地區地質工作程度高,探明礦產地數量多。盡管如此,一些重要成礦帶的資源潛力仍然巨大,找礦前景良好。目前,中亞5國市場化程度不同,政治和社會穩定形勢各異,礦業政策各具特色。其中投資條件好的國家是哈薩克斯坦,其次是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再次是土庫曼斯坦。這些國家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以吸引外資開發其境內豐富的礦產資源。

3)重點三:東南亞地區。東南亞地區位于環太平洋成礦域和特提斯成礦域的交匯部位,成礦作用強烈而復雜,礦產種類多,儲量豐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資源寶庫之一。該區礦產資源分布具有點多面廣、礦種齊全的特點。據不完全統計,中南半島5國已發現礦產100余種,礦床、礦點1000余處,其中大型礦產地137處,中型195處;有色金屬礦產地413處。預測儲量鉀鹽300億~500億噸(KCl)、鐵礦100億~150億噸、銅礦1000萬噸以上、鉻鐵礦8億~10億噸、鉑族金屬100噸以上、鎳礦150萬~200萬噸、鋁土礦1000萬噸以上。中南半島5國的優勢礦產為石油、天然氣、無煙煤、鉻鐵礦、富鐵礦、富錳礦、錫礦、富銅礦、富銀鉛鋅礦、鉀鹽、鋁土礦、重晶石、硬玉及寶石等,其中,鉀鹽、富銅、富鐵、鉻鐵礦、鉑族金屬潛力很大。越南的富鐵礦和富銅礦、越南南部和越柬邊境線上的優質鋁土礦、緬甸的有色金屬和貴金屬及老撾、泰國的鉀鹽等,均已展示出大型以上的規模。根據地質、構造和礦產資源分布特征,中南半島可以劃分出3個Ⅰ級成礦區帶、24個Ⅱ級成礦區帶和34個Ⅲ級成礦區帶,這些成礦帶中已發現了許多大型、超大型礦床,如多樂鋁土礦床、沙空那空盆地鉀鹽礦床、貴鄉鐵礦床、曼沙-孟瓦錳礦床、努山鉻鐵礦床、茂奇鎢錫礦床、沙蒙錫鎢礦床、望瀨銅礦床、包德溫鉛鋅銀多金屬礦床、金廠銀鉛鋅多金屬礦床、帕達恩鋅礦床和巴朗金礦床等。

東盟由10個國家組成,是世界上一個重要的經濟區,目前總人口約5億人,總GDP大約6500億美元。2002年11月4日,中國與東盟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到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和全球第3大市場,區內GDP總量將達20000億美元,區內貿易總量將達12000億美元。2005年1月1日,中國與東盟全面啟動了自由貿易區建設。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將進一步增長。盡管從某種意義上看,目前東盟國家的礦業投資環境尚不是特別理想,但是東盟國家資源稟賦好、資源潛力大,并且隨著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其礦業投資環境必將進一步改善,因此當前是勘查開發和利用東盟國家礦產資源的最佳時機。①東盟國家的礦產資源與我國有較強的互補性。我國短缺的鋁土礦、銅、鉀鹽與油氣資源,東盟國家相對豐富,并且目前開發利用程度也不高。我國相對優勢的一些礦產資源,特別是稀有和分散金屬、重要非金屬,東盟國家相對短缺,在其工業化和發展高技術產業的進程中,對我國優勢礦產的需求將大幅增加。這樣,雙方在資源領域的合作就有了較為扎實的基礎。②資源領域的合作有助于促進中國-東盟能源安全機制的形成。目前在東盟國家內部有相對可靠的能源安全保障機制。隨著近期我國與周邊國家包括菲律賓、越南等就南海油氣合作勘查開發形成并不斷完善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機制,該區域內潛在的能源利益沖突業已解決,有可能共同確立一種中國-東盟能源安全保障機制。同時,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豐富的煤炭資源,對我國缺煤的南部地區至關重要,也可以緩解我國“北煤南運”壓力。③有色金屬領域的合作空間巨大。中國短缺的鋁土礦、銅等有色金屬資源,東盟國家相對豐富,并且大部分尚未充分開發利用,深加工程度更低。不僅可以勘查開發東盟國家的有色金屬資源,而且還可以實現我國有色金屬資源產業的梯次轉移,在東盟國家投資有色金屬冶煉乃至加工業,并為我國有色金屬產業開辟新市場。④東盟國家在我國礦產資源全球戰略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

4)重點四:西南亞地區。西南亞地區位于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中西部,成礦作用強烈而復雜,形成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優勢礦產包括銅、鐵、鉻、鉛鋅、鋁土礦、金和煤等。由于區域地質工作程度很低,資源潛力很大。主要成礦區帶有東伊朗山脈鎢錫銅鉬鉻成礦帶、中伊朗-中阿富汗鐵銅鉛鋅金鉻成礦帶、興都庫什-喀喇昆侖銅鐵鉛鋅鎢錫成礦帶、卡拉奇-白沙瓦錳鐵鉛鋅鉻成礦帶等。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