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外貿出口商品的未來展望及戰略規劃(跨境電商物流發展的展望和規劃怎么寫?)

时间:2024-06-01 13:00:34 编辑: 来源:

跨境電商物流發展的展望和規劃怎么寫?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安克創新(300866);跨境通(002640);天澤信息(300209);ST華鼎(601113);聯絡互動(002280);廣博股份(002103);蘭亭集勢(LITB);新維國際控股(08086.HK)等

本文核心數據: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跨境電商交易規模;跨境電商產業鏈

行業概況

——定義

跨境電子商務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電子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電商物流及異地倉儲送達商品,從而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

跨境電商推動外貿模式改變,縮短外貿交易鏈條。傳統貿易模式中,往往是專業外貿經銷商專門從事跨境貿易,幫助制造商將生產的貨物出口,并在目的國對接專業的外貿采購商,收貨后分給各級分銷商、零售商。而在電子商務的幫助下,制造商僅需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即可觸達消費者,貿易鏈條大大縮短,對維持我國對外貿易的穩定增長具有深遠的意義。

——產業鏈剖析:出口和進口跨境電商為產業鏈主體

跨境電商產業鏈包括跨境電商進出口主體以及跨境電商服務商,跨境電商服務商主要包括跨境支付、跨境金融、跨境物流等配套服務產業。中國跨境電商產業鏈如下:

目前,我國跨境電商行業產業鏈企業豐富。出口跨境電商代表企業有阿里速賣通、賽維時代、百事泰、沃爾瑪等;進口跨境電商有天貓國際、京東國際、考拉海購、洋碼頭等。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進入3.0階段

回顧中國電商行業發展歷程可以發現,跨境電商是從傳統外貿發展到外貿電商,在進一步發展成為跨境電商的,跨境電商發展至今,也不過二三十年的時間,借助于互聯網技術的快速提升,跨境電商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總體來看,大致可將跨境電商的發展歷程劃分為三個階段:

行業發展現狀

——跨境電商綜試區達到132個

2022年2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在鄂爾多斯市、揚州市、鎮江市、泰州市、金華市、舟山市等27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這是試驗區近7年時間里的第6次擴圍,范圍已擴至全國132個城市和地區。

——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增長15%

與全球經濟復蘇仍受疫情影響,不同程度受挫的情況下,我國進出口規模仍然實現持續增長。根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約19237億元,比2020年增長18.6%。

在進出口結構方面,目前我國跨境電商仍然以出口為主,且出口占比逐年提升。2021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中,出口總額占比超過70%;進口占比僅為27%左右。

——跨境電商交易規模超過14萬億元

2021年由于疫情影響,我國跨境電商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國際物流道路受阻、海外網購需求增速放緩等因素導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增速放緩。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14.2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增速較2020年下降了5.44個百分點。2022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7萬億元左右。

——跨境電商行業滲透率將會不斷提升

近年來,隨著我國跨境電商出口業務的增長以及我國消費者對進口優質商品需求的增加,跨境電商滲透率持續增長。雖然2021年受疫情影響,跨境電商滲透率出現小幅下降,但未來隨著疫情影響的減弱以及跨境電商行業規模的增長,我國跨境電商行業滲透率將會不斷提升。

——跨境電商以B2B交易模式為主

在交易模式方面,目前我國跨境電商以B2B交易模式為主,2021年占比達到77%。但從發展趨勢來看,近年來B2C交易模式占比逐年提升。隨著我國跨境電商行業規模的擴大以及覆蓋范圍的拓展,未來B2C交易規模將會逐漸擴大。

行業競爭格局

——區域競爭格局:廣東省跨境電商賣家數量最多

從跨境電商平臺上的賣家數量來看,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我國存量跨境電商B2C為52.46萬家,全國賣家數量TOP10省份分別為廣東省、浙江省、福建省、山西省、河南省、江蘇省、山東省、上海市、四川省和湖北省。

注:圖中數據截至到2021年第三季度。

全國跨境B2B賣家數量約為16萬家,賣家數量TOP5省份為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和福建。其中,廣東省賣家數量占比接近30%。

注:圖中數據截至到2021年第三季度。

——企業競爭格局:SHEIN估值達到3000億元

根據網經社發布《2021年度中國電子商務“百強榜”》,在跨境電商企業中市值最高的是SHEIN,達到3000億元;其次是安克創新,市值超過400億元;空中云匯市值排在第三位,為350億元。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2022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15.7萬億元

電商法和跨境電商系列新政的出臺將進一步規范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提升市場整體品質,促進跨境電商行業健康發展,同時全球化趨勢、消費升級將推動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持續增長。根據網經社預測,2022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15.7萬億元,其中,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占比77%,將達到12.1萬億元;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占比為23%,將達到3.6萬億元。

——跨境電商未來三大方向值得關注

未來,跨境電商將有三大關注方向:獨立站、跨境物流和合規要求。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試述中國實施對外貿易的演化過程及該政策對中國的影響(答案好的話懸賞100)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隨著世界格局兩極對峙的結束,一場無硝煙的戰爭已在全球開始,這便是以經濟和科技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賽。展望未來的新格局或新秩序,與其說各國在預想或既定的格局中尋找自己的位置,不如說是在發展自己的過程中謀求適宜于自己的秩序。本文擬從反映世界經濟最直接的國際貿易的變化出發,對國際貿易的變化趨勢進行分析,以期把握時勢、因勢利導。

綜觀這幾年國際貿易的變化,有如下一些初露端倪的大勢之趨:

一、國際貿易仍然是在世界經濟的體系和邏輯之下演變,并且日益成為世界經濟全球化、國際化的集中表現。

從總體上來說,世界經濟體系還是在原先的商品經濟市場體系之下演變的,即它是沿著市場化——社會化的途徑發展,走的是社會化——一體化——國際化——區域集團化的道路。從世界經濟演變的邏輯來看,“跨國思想”可以說是西方發達國家倡導的“新秩序”的核心理論。的確,二戰之后,跨國公司蓬勃發展,通過它的全球化經營,既拓展了市場,又滲透于生產,使世界經濟發生了質的變化,即從國際貿易走向國際生產,從世界生產走向世界工廠,從而促進了經濟的一體化和國際化。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著世界資本主義的經濟和政治生活,使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在貨幣、金融、科技和商品市場等方面處于霸主的地位。它們在世界范圍內生產和再生產著一種不平等的依賴關系,并企圖使其久遠地保持下去。

國際貿易受制于世界經濟“跨國思想”的邏輯體系,呈現出如下一些特點:

1、實物經濟日益和虛擬經濟相分離,生產要素得以充分地流動。

首先,服務貿易發展迅速,越來越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服務貿易的增長率多年來持續地高于貨物貿易,如1992年突破了1萬億美元大關,而當年的貨物貿易不過3.6萬多億美元。1993年貨物貿易價值額下降了2%,服務貿易卻相反繼增3%。烏拉圭回合《服務貿易總協定》的生效,這一趨勢將更加不可逆轉。其次,金融國際化和金融市場世界化進一步發展,國際金融自由化、國際化、證券化趨勢更加明顯,企業籌資越來越多地通過證券市場走向國際,國際金融市場的主角已由國際銀行貸款轉為證券市場。而且由于科技發展,世界金融市場已建成24小時全球營運系統,從而為證券市場的國際化奠定了基礎。最后,國際間的生產協作特別是高科技研制合作方興未艾,這主要是跨國公司國際性生產的結果。綜上可以看出,隨著經濟和貿易的發展,從貿易的層次上來說由商品上升為勞務、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貿易是一大趨勢,并且虛擬經濟急劇膨脹(如目前金融創新之一的金融派生工具發展迅猛,其衍生資本的“名義價值”已高達17萬億美元,銀行持有的衍生資本的評估價值已相當于銀行自有資本的2/3。《人民日報》1995.12.18蕭琛《重塑全球金融秩序》),由于實物經

濟與虛擬經濟的發展并不同步,這樣摩擦、矛盾在所難免,而動蕩將主要發生在易變因素較高、投機性較強的虛擬領域,因之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將在所難免(如1994.12.29爆發的墨西哥金融危機;1995.2.25.擁有233年歷史的英國巴林銀行的倒閉;1995.11.2.日本大和銀行的違紀丑聞)。不僅如此,由此還有可能導致“泡沫經濟。”(如日本經濟的低彌徘徊,就是由“泡沫經濟”破滅造成的)。因此,盡管西方經濟近幾年有復蘇的跡象,但整個九十年代世界經濟和貿易將打上重組、動蕩和低速增長的印記。

2、國際貿易仍將以高于世界經濟增長率的速度發展。

進入90年代,受經濟衰退和長期蕭條的影響,國際貿易也有所減緩,但仍比經濟增長快。1990年的貿易增長率達6%左右,高出世界經濟增長一倍多。1993年經濟增長為2.3%,而國際貿易的增長率為4%,1994年經濟增長率為3.75%,世界貿易卻擴張了9.5%,這說明全球貿易并未因經濟的徘徊而低落,將來它仍將比經濟的增長更快,由此一方面說明實物經濟與虛擬經濟的分離傾向,另一方面也強調了國際貿易對于經濟國際化的作用。

3、國際貿易的重點從主要在流通領域轉移到國際生產和國際投資領域,使國際經貿發生了質的變化。

這主要是跨國公司這一主體作用的結果。跨國公司是資本主義條件下,生產國際化和資本國際化加深的產物。它的迅速發展已成為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國際化的主要組織形式。目前跨國公司的總產值已占資本主義世界總產值的1/3,已有3.7萬家,加上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已超過20萬家。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3年,它的全球銷售額達5.5萬億美元,截止1993年,全球累計跨國直接投資達21250億美元,其中近90%為跨國公司所為,而且其中1%的最大跨國公司擁有全球跨國直接投資的50%以上。它控制了50%的國際貿易、80%的工藝研制、30%的國際技術轉讓。它的全球經營反過來加深了生產的國際化和資本的國際化。這種國際化發展的總體表現則是國際貿易增長快于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增長;發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長又快于國際貿易的增長。正基于此,西方經濟學家斷言:“今后將是資本的流動而不是國際貿易決定世界的興衰。”

二、貿易區域集團化趨勢更加明顯,形成對多邊自由貿易體制的嚴重挑戰,未來的貿易格局便在這一演化背景下產生。

在關貿總協定(GATT)主導國際貿易的時期,總干事薩瑟蘭說,自1986年烏拉圭回合開始以來,向GATT登記的已有25個地區性特惠貿易安排,主要形式是自由貿易區。現在幾乎所有總協定締約國都至少參加了一個特惠貿易安排。這種區域集團化是兩種力量交織而成的,一方面是世界經濟走向一體化、國際貿易自由化在市場區間的必然反映,是走向一體化市場的必經階段;另一方面又是企業一體化潮流的必然體現,即要建立一體化的跨國家、跨地區的國際壟斷集團。這樣兩股潮流相互交織、相互矛盾、共同形成區域集團化的趨勢。因此區域化是國際貿易內在聯系的深化,而不是鞏固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