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外貿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建設成果出版社(中國最大的集團是哪一個?)

时间:2024-06-02 09:42:50 编辑: 来源:

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外貿的影響現狀調查的論文

希望對你有幫助

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作者:張 靜字號大小: 小 中 大

〔內容摘要〕 本文從綠色貿易壁壘的特點出發,結合我國國情的客觀現狀,分析了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并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打破綠色貿易壁壘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和國際競爭力。

〔關 鍵 詞〕 綠色貿易壁壘;特點;影響;策略分析

〔作者簡介〕 張靜,石家莊市北郊監獄財務科科員,會計師

出自:《社會科學論壇》 2007年16期 作者:張靜

眾所周知,中國是農產品的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隨著我國加入WTO以來,關稅和市場準入方面世界各國對中國的限制逐步放松,我國出口農產品所遇到的傳統關稅壁壘門檻也逐步降低了,使得我國農產品貿易不斷增長。但近年來,有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為了保護自身的產業和市場,以安全、衛生和環保標準為主要內容實行綠色貿易壁壘政策,對我國農產品的出口設置障礙。另一方面,我國農產品生產者和加工者素質不高、農業外貿體制不完善等原因,也致使我國農產品出口企業不斷遭遇發達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這些貿易壁壘給我國出口創匯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對我國經濟建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因此,積極探索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結合我國國情的客觀現狀,以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和國際競爭力為出發點,為農產品出口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打破綠色貿易壁壘的方法和措施,對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綠色貿易壁壘的概念

綠色貿易壁壘(Green Trade Barrier),通常亦稱“環境壁壘”或“生態壁壘”,指那些以維護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安全而直接或間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貿易的措施,是世界各國為保護本國生態環境和公眾健康而制定的各種環境保護措施、法規標準等,是對進出口貿易產生影響的一種非關稅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二、綠色貿易壁壘的形成因素及特點

1.綠色貿易壁壘的形成,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因素:(1)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下,國際貿易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2)為保護全球以及本國的環境,各國政府加強環境立法和管理。(3)廣大公眾,尤其在發達國家,環境意識日益提高。(4)發達國家力圖保持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等。

三、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

四、農產品出口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策略分析

綠色貿易壁壘已經成為當今世界農業產品國際貿易中的一種主要的非關稅障礙。面對日益嚴峻的西方諸多傳統經濟強國及其他新興發展中國家綠色貿易壁壘的挑戰,我們必須積極應對,尋找到適合我國農產品出口現狀和農業未來發展方向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1.企業應采取的策略分析。(1)提高農產品生產的科學技術含量。現在我們都已明白,綠色貿易壁壘的產生與農產品本身質量要求密不可分。但由于我國經濟和科技的落后,農業生產依舊以傳統的畜牧耕種方式為主,只求產量不求質量。生產過程中的科學技術含量和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明顯的不足,往往無法生產出高質量的農產品。據查,世界上發達國家農業科技投入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5%,但我國只有0.17%~0.27%;而且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目前農業成果轉化率只有30%~40%,大多數成果無法轉化為生產力而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針對這種局面,我認為我國農產品生產企業首先必須苦心修煉自身“內功”,在農業生產的環保問題和技術問題上下功夫。不斷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外國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科技水平,通過提高農產品的科學技術含量從本質上提高農產品的質量。這樣,我國的農產品出口就可以通過本身質量的提高從正面沖破綠色貿易壁壘,真正做到不再畏懼所謂綠色貿易壁壘,增強在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2)增加農產品檢測項目,提高測試標準。西方發達國家近年來多次提出“有機食品”“自然食品”以及“生態食品”等概念,對農產品中化學物質的含量要求更加嚴格。例如,歐盟從2005年1月1日開始正式禁止320種農藥在歐盟銷售,其中涉及中國的農藥產品多達60余種,這意味著歐盟此項禁令將對我國水果、蔬菜等多種農產品構成新的壁壘。因此,在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和運輸過程中推行全程質量控制技術,實施嚴格的衛生安全標準,建立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體系,不斷增加農產品的衛生檢測項目,包括農藥殘留、生物菌群、寄生蟲以及天然毒素等各方面的內容,達到較高測試標準。同時,在檢驗檢疫方面,企業應改變內檢和外檢分開的傳統檢驗檢疫模式,改變以往只注重最終產品的檢驗檢疫管理模式,還應加強對加工型農產品的來源地實施有效監控,從源頭上杜絕一切可能出現的不合格環節。通過這些檢測方案的合理實施和有效監督,從而達到與國際接軌的質量標準、檢疫標準,使農產品在走出國門前就先適應綠色貿易壁壘的嚴格要求。

2.政府應采取的策略分析。(1)積極倡導綠色生態農業的發展。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帶頭倡導綠色農業發展方面應起主導作用,對不利于環境保護的農業生產實施收縮戰略,對符合環保潮流,采用新型先進的環保生產技術的生產進行大力扶持。通過充分利用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生態工程技術和信息技術,發展相配套的綠色農業技術,如綠色良種、生物及有機肥料、生物農藥、病蟲害生物防治等,建立綠色肥料、生物農藥等綠色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從而轉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將農業生產導入綠色農業的發展軌道。政府和相關部門不僅要加大對綠色農業發展的研究力度,積極給予政策支持,同時要采取措施鼓勵發展生態農業,促進生態農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從而帶動綠色生態食品的發展。我國入世以來,在綠色農產品生產方面進行了初步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的綠色生態食品生產總量達到1000多萬噸,基地4000多萬畝,產值100多億元,這些綠色食品的出口至今還沒有被退回的案例。同時,隨著政府加大生態農業的推廣力度,我國生態示范區自本世紀初以來,基本保持平穩增長的勢頭。(2)提高全民綠色和環保意識。保護環境是目前世界發展的大趨勢。隨著可持續發展觀念的興起和日漸深入人心,人們的環保意識和綠色經濟意識不斷提高,人們對產品的環保要求越來越高。可以預見,綠色產品將是未來商品生產的主流,在國際貿易商品結構中的比重也將日益增大。綠色貿易壁壘作為國際貿易非關稅壁壘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國際貿易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政府要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加大傳媒宣傳和教育力度,尤其是要增強農產品生產企業和國內消費者的環保意識,推行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使綠色經濟意識和環境保護責任融入到每一個人的生產和生活中,以此來主動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挑戰。

參考文獻:

1.王金南:《綠色壁壘與國際貿易》,中國環境科學出版2003年版。

2.王平:《中國農產品貿易技術壁壘戰略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年版。

3.孟建國:《綠色壁壘條件下出口貿易問題分析》,江西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4.曾凡銀:《綠色壁壘對關稅壁壘的替代效應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年版。

5.王小蘭:“綠色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載《農村經濟》2004年第6期。

蓮的歷史

一、 廣昌白蓮的歷史

據明正德《建昌府志》和清同治《廣昌縣志》記載:“白蓮池在縣西南五十里,唐儀鳳年間(公元676—679年),居人曾延種紅蓮,其中數載變為白,于白蓮中得金范觀音像,后一年,白蓮又變為碧”。(清同治《廣昌縣志》)

“惠安寺在興城鄉,唐儀鳳年間,居人曾延種紅蓮,數載忽變為白,延舍田為寺,后數年又變為碧”。(清同治《廣昌縣志》)

“白蓮池在縣惠安寺禪院之東,唐儀鳳年間,居人曾延種紅蓮,數載忽變為白,花瓣中得金范觀音像,延乃舍宅為寺,后數年又變為碧。宋熙寧間,長老智儂重修院寺,池中后產瑞蓮花,因建堂于池上,以表其瑞”。(明正德《建昌府志》)

廣昌白蓮的種植歷史從文字記載來看,已有1300多年,實際開始種蓮的歷史當可上溯到更早的年代,惜乎已無文字可考。關于廣昌種蓮歷史,在廣昌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相傳遠古時瘟疫流行,一位心地善良,法力無邊的越族蓮女,手持蓮花驅散了病魔,救了全村人的生命,并教會了人們種蓮。從此,白蓮生長茂盛,瘟疫滅絕,人丁興旺。另外,越族人有斷發紋身的習俗,人人身上都畫有蓮瓣紋飾。廣昌從地理范圍來看屬于古越族人居住和活動的地方,因此,廣昌 在唐“儀鳳”年前,自古就有種蓮的習俗當屬情理之中。

關于廣昌白蓮品種的形成。廣昌白蓮種植的傳統品種有兩個,一個是“廣昌白花蓮”,另一個是“廣昌百葉蓮”。“廣昌白蓮”為粉紅色單瓣花,“廣昌百葉蓮”為紅色半重瓣花。按照我國著名荷花專家王其超的荷花品種進化學說,以及我國現存的幾種野生蓮的形態特征比較。“廣昌白花蓮”接近野生蓮花形態特征,可能是古人移栽野生蓮后逐漸進化而來。“廣昌百葉蓮”為紅色重瓣花,可能是古人從基因突變的變異單株中經人工選育而成。《廣昌白蓮志》中記載有“后數載又變為碧”,即是指白蓮“品種”的變異。《中國蓮》中記敘的“碧”蓮最早始見于元朝《本草衍義》,而《廣昌白蓮志》記載的唐“儀鳳”年間即出現“碧”蓮,較之早六、七百年的歷史。

據考證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理學家周敦頤任知南康軍守(今江西星子縣),鑿池種蓮,命名為“愛蓮池”,種植從廣昌引進的蓮花。

廣昌自古以來就被稱為“蓮鄉”。據考證,廣昌“蓮鄉”雅號是這樣來的:南宋“紹定”元年(公元1228年)縣令謝覺之在白蓮池旁建“蓮香堂”。相傳,每逢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蓮花生日,縣太爺邀請鄉賢墨客,坐在依山傍水、造型別致的亭臺水閣里,透過漏窗,居高臨下,觀賞蓮田景色,作詩抒懷。有詩為證“千朵蓮花三尺水,一彎明月半亭鳳”。后“蓮香堂”在民間廣為流傳,歷代相沿。在民間口語中“香”與“鄉”諧音,以后民間就有稱廣昌為“蓮鄉”的。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不斷有報刊、雜志將廣昌稱為“蓮鄉”,其中最權威的要數《中國經濟名都、名鄉、名號》一書(中國發展出版社馬洪主編)。1994年,廣昌縣在全國地方名特優產品命名大會上榮摘“中國白蓮之鄉”的桂冠。

到近代,廣昌白蓮生產的步伐加快。清代,廣昌白蓮種植已甚為普遍,縣志中有“滿縣花枝放呈祥”的詩句。1918年,日本派員對廣昌白蓮種植、加工、外銷做了系統考察,在東亞同文會編撰《支那省別全志》一書,書中贊譽廣昌白蓮為“蓮中珍品”。1936年5月19日《民國日報》載江西省運杭特產展品調查一文中稱:展出的白蓮“產品屬于廣昌縣,銷往長汀、廈門、漳州、汕頭、廣州、漢口、九江、南昌等地,并由香港轉銷東南亞國家”。

廣昌縣位于江西省撫州市南端,東經116°6′—116°34′,北緯26°30′—26°59′屬贛江支流撫河的發源地,東靠武夷山脈。廣昌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達273天,年平均氣溫18.1℃,年平均降雨量1734mm,年平均日照1828.5小時。廣昌縣耕地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氣候條件,造就了廣昌白蓮的形成和發展。

廣昌白蓮品質特優。具有色白、粒大、味甘清香、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燉煮易爛、湯清肉綿等持點,具有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含量豐富,以及多中維生素、糖和鈣、磷、鐵、鋅、鉬、錳、鈦等多種營養元素,同時還富含“蓮瞇”和“氧化黃心樹寧堿”等具有藥用價值的成份。

廣昌白蓮還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是傳統的滋補保健食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