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古代海外貿易發展歷程(依據上述材料概括中國古代在外貿管理政策上的發展趨勢)

时间:2024-05-29 02:11:41 编辑: 来源:

中國古代海外貿易的歷史沿革

中國的海外貿易歷史悠久。早在秦漢之前,中國已同近海國家有了貿易往來。漢代商船已遠達印度東南海岸,并同印度支那半島、馬來半島、馬來群島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直接的海上貿易關系。魏晉時期,北方曹魏同日本、江南孫吳同印度支那半島諸國也經常有貿易往來。南北朝時期,中國同沿中印航線各國的貿易更為頻繁。

隋唐時期,因“絲綢之路”阻塞和陸路交通困難,海外貿易空前繁榮。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中國商船的遠航已由印度半島延伸至波斯灣。中國同印度支那半島、馬來半島、馬來群島、印度半島和阿拉伯半島等國的貿易頗為發達。唐代同日本、朝鮮的貿易也十分活躍。自630~894年,日本遣唐使來華達13次以上,往返均攜帶大批商貨。宋元時期,海外貿易更加繁榮。據南宋寶慶元年(1225)趙汝適《諸番志》記載,宋代與50~60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據元汪大淵《島夷志略》記載,元代同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發展了海上貿易關系。這些國家和地區涉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廣闊海域。

明代,據《明史·鄭和傳》記載,自1405~1433年,鄭和(1371~1435)七次出使“西洋”,遍及今北印度洋及其沿岸,包括孟加拉灣及其沿岸,印度半島,阿拉伯海及其沿岸的30多個亞非國家,中國船隊直達東非海岸。這一壯舉,使中國古代官方貿易達到高峰。明中葉后至清代前期,中國海外貿易因“海禁”和“遷界”而走向衰落。與此同時,歐美各國相繼來華貿易。葡萄牙(1518)、西班牙(1575)、荷蘭(1604)、英國(1637)、法國(1660)、美國(1784)以及丹麥、瑞典和德國等均先后與中國通商貿易。它們在中國建立商館、開設商行,成為清代海外貿易的主要國家。

貿易港口 隨著海外貿易關系發展,中國貿易港口遍及沿海各地,進出口商品不斷增多。主要貿易港口有:廣州、泉州、福州、漳州月港(今福建龍海海澄)、杭州、揚州、明州(又稱慶元,今浙江寧波)、楚州(今江蘇淮安)、秀州華亭(今上海松江縣)、溫州、江陰軍(今江蘇江陰)、澉浦(今浙江海鹽南杭州灣北岸)、上海、登州(今山東蓬萊)和密州板橋鎮(今山東膠縣)等。其中,以廣州、泉州、杭州和寧波最為重要。出口商品多為手工業品和農產品,主要有:絲綢、瓷器、茶葉、土布、金銀器皿、金屬制品、錢幣及各種生活用品等。進口商品多為奢侈品,主要有:各種珍寶、香料、藥材、毛織品、棉織品、棉花及各種雜貨等。18世紀以后,還有大量鴉片輸入。

中國古代海外貿易的介紹

中國古代海外貿易,是指1840年鴉片戰爭前中國歷朝歷代經海路同外國所進行的商品交換活動。它是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造船航海業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的,成為古代中國對外經濟聯系的一個主要渠道。鴉片戰爭后,外國資本主義勢力侵入,中國古代獨立自主的海外貿易逐步變為半殖民地性的海外貿易。

中國古代對外貿易與西方新航路開辟的海外貿易的區別?

中國古代對外貿易是為了促進與其他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是為了彼此學習彼此借鑒,是友好的對外交流

而西方新航路的開辟是為了對外殖民擴張,是一種殖民侵略的手段,兩者是恰恰相反的

中國古代海外貿易的經營方式

中國古代海外貿易分官方貿易和私人貿易,以官方貿易為主。其中,以朝廷間互贈禮品形式出現的“朝貢貿易”和隨之而來的“隨貢貿易”,是官方貿易的主要形式。其次是官府采辦,即由官府派遣專人出海貿易,以謀取奢侈品和厚利。官府采辦是“朝貢貿易”的補充。

私人貿易早于官方貿易。最初為濱海商民進行的近海貿易。以后,逐步由近海伸向遠海。自明中葉以后,由于商業資本發展和官方貿易衰落,私人貿易漸趨重要。私人貿易有合法和走私兩種形式。合法貿易是在官府控制下進行的,有種種限制。因此,走私貿易是經常存在的,明清海禁時期,私人貿易則多以走私方式進行。從事私人海外貿易者,有權貴官吏、大商人、中小商人和游民等。宋元間,稱從事海外貿易的民間商人為舶商,在戶籍上稱為舶戶。明清間,隨著私人貿易發展,還出現了由官府特許居間貿易的壟斷商人或團體。

中國古代對外關系歷程??各個朝代的大概就可以....謝謝

1.兩漢時期

(1)主要史實:①張騫通西域后,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商關系開始發展起來,開通了“絲綢之路”。②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達亞洲西部的波斯灣。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來中國,送給漢桓帝象牙等禮物。③西漢時,日本有30多個小國和漢朝往來;東漢初,日本倭奴國王遣使來漢,光武帝贈賜“漢委奴國王”金印;不少中國移民到日本等國;中國的鑄銅和制鐵技術傳人日本。④漢朝的鑄銅和制漆工藝傳到朝鮮。⑤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傳人我國中原地區。⑥中國的造紙術傳到朝鮮、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歐洲。

(2)特點:①從范圍上:同朝鮮、日本往來密切,同西亞和歐洲有了直接往來。②從交往的形式上:既有使節往來,也有經濟文化的交流。③中國的文化在當時世界上居領先地位。

(3)原因:①張騫通西域,開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紀元,“絲綢之路”的開辟,加強了中國同中亞、羅馬和歐洲的聯系。②秦漢的強盛與文明對亞洲各國有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

(1)主要史實:①唐朝和新羅保持著友好關系:許多朝鮮音樂家到長安,唐樂中有高麗樂的部分;許多朝鮮人到長安留學;新羅工匠吸收唐朝的手工業技術;貿易往來繁盛。②日本13次派“遣唐使”;日本留學生來唐朝學習;阿倍仲麻呂來中國學習,同李白、王維等友誼深厚;我國僧人鑒真東渡日本,傳播唐文化;唐文化對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活有深遠影響。③唐朝同印度聯系密切;天竺多次遣使通好;唐太宗派使臣到天竺學習熬糖法;玄奘西游,到天竺研究佛經。④唐朝和中亞、西亞各國,如波斯、大食等關系密切。

(2)特點:①唐朝對外交往的范圍更加廣泛,出現前所未有的盛況。②同亞洲國家的交往最為密切。唐朝是亞洲文化的中心。③唐朝的對外交往促進了世界文明的進步。對外交往的形式有使節往來、留學生、技術交流、宗教往來、藝術交流等多種形式。

(3)原因:①唐朝政權的強大,穩定的政治環境。②經濟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③唐朝的對外交通比過去發達。④唐朝的對外政策比較開放。⑤唐都長安是一座國際性的大城市,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

3.宋元時期

(1)主要史實:①南宋時海外貿易東達日本、朝鮮,西至非洲一些國家。②元時,來自亞洲和東歐、非洲海岸的商隊和使節、絡繹不絕。③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在元世祖時,來到中國,居住十幾年。

(2)特點;①海外貿易是這一時期對外關系的主要內容。②對外交往的范圍擴大到非洲國家。

(1)原因:①指南針的發明和造船技術的提高為海外貿易和交往提供了條件,②這一時期科技術文化仍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4.明清時期

(1)主要史實:

①1405—1433年間,鄭和七次出使西洋,到達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許多國家的國王和使臣,搭乘鄭和的寶船來中國訪問。②鄭和下西洋后,很多中國人到南洋謀生,積極投入南洋的開發和建設。③明朝中后期,倭寇經常騷擾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戚繼光領導戚家軍抗倭。④從16世紀開始,一些歐洲殖民者相繼侵略我國沿海地區。1553年,葡萄牙侵占我國澳門。⑤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略我國臺灣,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⑥清軍人關時,沙俄強占我國東北的雅克薩和尼布楚等地。1685和1686年,清軍兩次進攻侵占雅克薩的沙俄軍隊。1689年,中俄雙方經尼布楚談判,正式簽訂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⑦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幾次下令禁止海外貿易。

(2)特點:①對外政策從明前期的對外開放到清朝閉關自守。②中國開始遭到來自日本和歐洲殖民者的侵略,反對外來侵略成為這一時期對外關系上的一個重要內容。

(3)原因:①明初國力強盛,是出現鄭和下西洋這一航海壯舉的根本原因。②明朝中期,政治腐敗、海防松馳,是倭寇為患的主要原因。③16、17世紀,歐洲資本主義興起,處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這是歐洲殖民者東來侵略中國的主要原因。 ④清朝為肅清東南沿海的抗清力量和防止歐洲殖民者的入侵,而實行閉關政策。

依據上述材料概括中國古代在外貿管理政策上的發展趨勢

材料一 開寶四年(971年),宋太祖趙匡胤“置市舶司(古代管理對外貿易機構)于廣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根據考古,東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東非,甚至在非洲內陸的津巴布韋都有宋代瓷器的跡象。……據記載,與宋代進行通商的國家和地區有五十個,其中宋代海船直接到達的有二十多個。……北宋初年,廣州的市舶收入只是占了國家財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據了全國財政收入的20%。

——梁俏《宋代海外貿易特點及其評價》

材料二 1757年,清政府以“洋商錯處,必致滋事”為由,下令關閉寧波、廈門和松江三港的海關,只留廣州一口對外通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又制定《防夷五事》;規定外商不準在廣州過冬;外商必須在政府指定的商館中經營;商、民不得向外商借貸,不準為外商打探商業行情或受雇于外商。

——張九淵《中國經濟史概論》

材料三 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其第143個成員。

(1)根據材料一概括宋代對外貿易的特點。(4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清政府的海外貿易政策及這一政策的含義。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一政策長期實行的經濟根源及影響。(10分)

(3)30年來,中國對外開放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的發展歷程。請完成下表。(6分)

措施

典型代表

意義

建立經濟特區

深圳特區、珠海特區等

青島、大連等

有力的增強了中國改革開放和國民經濟的活力

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

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有力地推動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現代中國全面融入世界市場的原因。(6分)

(1)特點:政府重視(或政府設置專門機構進行管理);范圍廣;獲利豐;貿易稅收(市舶收入)成為南宋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4分,任答2點給滿分)

(2)政策: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2分)

含義:限制對外貿易,禁止國人出海貿易。(2分)

根源: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2分)

影響: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

(3)①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2分)

②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2分)

③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和環渤海經濟開放區。

(2分,答出兩個即可)

(4)吸取了歷史的經驗教訓;改革開放事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推動;

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要求。(6分)

試題分析:(1)從材料中“宋太祖趙匡胤“置市舶司(古代管理對外貿易機構)于廣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可以看出,政府重視;從材料中“東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東非”“ 到了南宋初年占據了全國財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