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各種貨幣在世界外貿中占比(人民幣結算外貿交易什么時候開始的,這對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的主要影響都有哪些?)

时间:2024-06-03 13:26:54 编辑: 来源:

中國的外貿出口商一般采用哪種貨幣作為結算貨幣?

目前出口最常用的結算貨幣是美金,然后象歐元、日元、港幣、澳幣、英鎊等,也都有做(一般小幣種都是客戶要求才用于結算)。目前中國也和一些國家/地區有直接用人民幣進行結算,但是這部分占總貿易量的比重還非常小。所以,基本上,出口報價按照美金為結算貨幣,仍然是最常見的選擇。

一、結算貨幣亦稱“合同貨幣”或“契約貨幣”。國際貿易和信貸合同中規定用作計價單位和支付手段的貨幣。在國際貿易合同中,結算貨幣分為計價貨幣與支付貨幣;在國際信貸合同中,分為借款貨幣與還款貨幣。通常二者為同一種貨幣。當二者為不同的貨幣,即用一種貨幣表示商品的價格而用另一種貨幣支付貨款,或用一種貨幣借款而用另一種貨幣歸還貸款時,則應在合同中規定兩種貨幣的匯率,以便到期結算時換算。結算貨幣都是指世界上認可度高的貨幣,比如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2009年7月6日,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首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同時啟動。這標志著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地位已經從計價貨幣升至結算貨幣。

二、匯款方式和托收方式中買賣雙方憑借的是商業信用,授信方在提供信用后能否順利收回貨款或收到符合規定的貨物,完全取決于對方的資信;信用證則是一種銀行信用,出口商只要提供符合信用證規定條款的單據,開證銀行就必須承擔第一付款的責任,由于有了銀行的介入,信用證方式比較成功地解決了國際貿易中身處不同國家的進出口商互不了解、互不信任的問題,起到了推動國際貿易發展的作用。其二、匯款方式和托收方式中資金占壓和結算風險全部集中于信用的提供者——托收方式中的出口商、匯款方式中預付貨款下的進口商、貨到付款下的出口商,而在信用證方式下,出口商發運貨物和提交單據后可通過議付很快收回貨款,進口商在申請開證時只需交付一定比例的押金,其余貨款要到開證行交單索匯時才支付,因此,資金負擔和風險的承擔比較分散。

三、人民幣尚未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匯率形成機制不健全,國際結算的匯率風險較大。目前,人民幣只在經常項目下可兌換以及現行的銀行結售匯制度,使我國與其它國家的貿易收支不能自由進行結算,企業貿易項下的外匯收入必須賣給銀行。而外匯匯率則是由中央銀行綜合各方面因素(如政治性因素——維護金融穩定)制定,企業創匯成本即使大大高于現實匯價也得出售,這不僅使外貿出口企業蒙受一定的匯率風險,而且也給辦理國際保理、包買票據等國際結算業務的商業銀行帶來較大的匯率風險。

每個國家的貨幣的匯率和什么有關

并不是地區越發達貨幣越值錢。

匯率決定有好多原因,比如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如果一國處于貿易順差,那么該國的外匯會增多,導致外匯市場上的外匯的需求小于外匯供給,從而外匯就會貶值,即匯率(直接標價)下降,反之本逆差會導致本幣大量流出,外匯市場上本幣供給過于求,就會是本幣貶值,匯率上升。下面介紹一下匯率的決定理論,相信會幫助你理解這個問題

一、購買力平價理論(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

購買力平價理論規定,匯率由同一組商品的相對價格決定。通貨膨脹率的變動應會被等量但相反方向的匯率變動所抵銷。《The E買粉絲nomist》推出的“巨無霸指數”,就是一個很經典的案例。如果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包在美國值 2.00 美元一個,而在英國值 1.00 英磅一個,那么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匯率為1英鎊兌2 美元。如果當前市場匯率是1英磅兌 1.7 美元,那么英磅就被稱為低估通貨,而美元則被稱為高估通貨,且此理論認為未來匯率將趨向于2美元兌1英鎊的平價匯率變化。

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主要不足:

A) 它假設商品能通過自由貿易輸出,且不計關稅、運輸等成本。

B) 它對服務等商品不適用。

二、利率平價理論(Interest Rate Parity,簡稱IRP)

利率平價理論規定,一種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升值(貶值)必將被利率差異的變動所抵銷。如果美國利率高于日本利率,那么美元將對日元貶值,貶值幅度根據防止無風險套匯而定。未來匯率會在當日規定的遠期匯率中被反映。在我們的例子中,美元的遠期匯率被看作貼水,因為以遠期匯率購得的日元少于以即期匯率購得的日元。日元則被視為升水。

但這一理論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現在:

A) 利率平價說沒有考慮交易成本。

B) 利率平價說假定不存在資本流動障礙。

C) 利率平價說假定套利資金規模無限。

人民幣匯率上升,為什么對外貿行業不利

原因如下:

人民幣匯率上升即人民幣升值,其對我國對外貿易行業的消極影響:

1.削弱我國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利于我國外貿出口增長

人民幣升值將提高我國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直接削弱我國出口的價格競爭優勢。人民幣升值后,出口企業為維持一定的利潤,必須提高商品在國外市場的銷售價格,而這樣做的后果勢必會削弱我國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利于出口持續擴大和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率的提高;尤其是我國出口主要以勞動密集型商品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較低,一旦提高出口商品在國外市場的價格,將造成這些低端產品低價格優勢的喪失,極易被一些東南亞國家所取代,從而影響到出口規模的擴大。然而,假如保持出口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不變,則勢必要擠壓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出口利潤的減少又將嚴重打擊國內出口企業的積極性,從而造成出口數量的減少,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我國外貿出口造成沖擊。但是,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的影響是有限的,因為它還受到一些其他外在因素的制約,如國內外經濟形勢、出口商品結構以及貿易方式等。

2.嚴重沖擊科技含量較低、以低價格取勝的出口行業

顯然,對出口貿易依存過大、出口價格彈性較低和科技含量較低的出口行業,在人民幣升值過程中,將受到較大的沖擊,如果沒有提前做好應對的準備,甚至可能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我國的紡織、服裝、家電、化工、電子機械制造業等主要出口型行業都屬于這一類型,其中紡織服裝業對出口貿易的依存度高達50%,附加值和出口價格彈性都很小,因此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最大。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人民幣每升值1%,棉紡織、毛紡織、服裝行業的利潤率將分別下降3.19%、2.27%和6.18%。以服裝行業為例,目前絕大多數外貿服裝訂單的毛利在0.5元人民幣,即出口1美元的產品,毛利在0.5元人民幣。如人民幣對美元小幅升值2%,則意味著外貿企業每出口1美元的產品,毛利將損失0.15元人民幣。可見,加速我國外貿出口結構的優化升級意義重大。

3.國外商品的進口增加,競爭加劇,不利于國內企業的發展

4.加大我國國內就業壓力

目前,由于我國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技術含量較低、附加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隨著人民幣的升值,削弱了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導致可以吸納眾多勞動力的加工型出口企業利潤下降,這些企業投資轉向技術或資本密集型產業后,必然會使許多素質較低的就業者面臨失業危機。并且當前我國很大部分的新增就業機會主要是由出口和外貿企業提供的,人民幣升值影響了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進而對當前就業環境的改善帶來一定的沖擊。在目前的中國,勞動力資源尚未轉化為人力資源,具有優勢的僅僅是熟練工人。所以,發展加工貿易,著重提高產業層次和加工深度,增強國內配套能力,依靠我國勞動力優勢發展加工貿易仍將是我國長期的經濟內容。

三、針對人民幣升值的應對策略及措施

鑒于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我們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以強化和擴大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外貿發展的積極影響,緩解和減少其消極影響。

(一)要有步驟地推進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在人民幣匯率改革之前,由于人民幣匯率低估,導致國內外商品價格的扭曲,出口商品價格低廉,進口商品價格高昂,致使我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出口額不斷攀升,貿易贏余不斷增加,連年持續出現巨額貿易順差,引起了與貿易伙伴之間的頻頻貿易摩擦。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一新的匯率形成機制在短期內會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產生一定影響。但總體上利大于弊。我們應積極穩妥地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要逐步提高匯率生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使人民幣匯率浮動更具彈性,匯率波動能夠更加顯著地反映出市場供求的變動,并要加強本外幣政策的協調,充分發揮匯率在平衡國際收支、抵御國際資本流動沖擊方面的作用,以適應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總之,人民幣匯率改革應該從我國的經濟需求面出發,考慮與貿易伙伴之間的貿易往來與相互之間的經濟利益,實現雙贏。

(二)積極擴大國內市場需求,減少外貿出口依賴

在過去很長時期內,由于人民幣匯率的相對低估,導致出口強勁增長,我國外貿持續出現巨額順差。很多企業對出口貿易趨之若鶩,致使資本、勞動等生產要素大量涌入出口部門,社會資源不能根據市場實現優化配置,從而造成我國經濟內需不足卻過分依賴外貿出口的局面,這對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可持續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我國有13億人口,龐大的人口背后隱藏的是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要真正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調整經濟結構,減少對外貿出口的依賴,盡快實現由“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向“以內需為主”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轉變,樹立正確的、科學的發展觀。同時,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各種配套改革,積極培育、擴大國內消費市場,鼓勵投資,尤其是民間投資,重點扶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

(三)優化升級我國對外貿易結構,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長期以來,在我國出口產品中,附加值較低、技術含量低的勞動、資源密集型產品占據著主導地位。由于我國的出口企業大多從事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的加工貿易,工人亦多從事重復、熟練勞動,盈利空間受到極大限制。隨著人民幣的升值,我國勞動力價格低廉的比較優勢難以發揮,出口企業很難再以單純依靠低廉勞動力和國家制定的低匯率政策開拓海外市場。為了中國對外貿易的長足發展和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我們必須調整對外貿易結構,通過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促進我國外貿結構優化升級。有資料顯示,許多歐美跨國公司都已經把技術創新和研發融入其企業發展戰略,并且有自己完備的研發中心,且投入大量研發資金。而在中國很多企業甚至連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的意識還沒有。他們所謂的核心技術和裝備基本依賴國外進口。

可以說,匯率機制的改革和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有一些壓力,作為出口企業,應該積極調整經營理念和出口戰略,加大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的力度,應以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為目的,進行產品概念創新、產品功能創新、產品形態創新、產品包裝創新、產品運用創新等,以人民幣升值為契機,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加速產品的升級換代,提高出口產品檔次,提升產品的品牌內涵和設計能力,創建出口產品品牌優勢,從而確立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出口產品的價格,以積極的姿態應對人民幣的升值,在對外貿易中贏得主動。同時,出口企業應重視開發新產品、引進新技術、進口新設備,加快對引進技術的吸收、消化和再創新的步伐,減少高科技新產品,如光學、醫療、精密儀器和設備等對國外的依賴,通過在進出口兩方面的努力來調整我國貿易結構,減輕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貿易的不利影響。

(四)政府應加強對我國進出口企業在政策上的引導和扶持

在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中國政府應該在進一步優化出口商品結構,遏制對外貿易順差過快增長,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方面有所作為。主要體現在政策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