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各國制定農產品國際貿易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各國制定對外貿易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时间:2024-05-19 07:10:50 编辑: 来源:

說明各國政府制定對外貿易政策的目的。

【答案】:(1)對外貿易政策的含義

對外貿易政策是指一國政府在其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的總目標下,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對對外貿易活動進行有組織的管理和調節的行為。對外貿易政策是一國經濟政策體系與對外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政府制定對外貿易政策的目的

①促進出口,增加國民財富。早期重商主義者認為,只有貨幣才是財富,他們追求的目的是牟取對外貿易順差。雖然這種觀點已經遭到了很多的非議,在現實中也行不通,但是出口的確可以帶來巨大的財富,已經成為一國經濟得以增長的發動機。所以,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以無視貿易的存在,都必須采取各種不同的政策來促進出口。

②通過制定對外貿易政策以適應自身制定經濟發展戰略。任何一屆政府的上臺都需要制定自己的經濟發展戰略,例如,采取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的國家,就會制定較為開放和自由式的政策,對外貿易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越是重要,它就越會主張在世界范圍內實行競爭和合作,加速自己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相反,采取內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的國家則對世界范圍內的貿易競爭和合作缺乏緊迫感,不僅如此,為了保護本國產業的成長,它們還往往采取較為強硬的貿易保護政策。

④作為協調各利益集團的工具。不同對外貿易政策對本國不同利益集團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如果采用自由貿易政策則有利于出口集團、進出口貿易商和消費者,但不利于進口競爭集團。

⑤作為調整與其他國家關系的工具。一般情況下,一國往往對那些政治外交關系友好、經濟上不與自身構成威脅的國家開放國內市場,擴大商品與技術的出口;而對那些政治上或經濟上的敵對國家,則傾向于采用保護貿易政策。

什么是對外貿易政策 各國制定對外貿易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對外貿易政策是指一國政府根據本國的政治經濟利益和發展目標而制定的在一定時期內的進出口貿易活動的準則

它集中體現為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對進出口貿易所實行的法律、規章、條例及措施等

它既是一國總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一國對外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制定對外貿易政策的目的在于:(1)保護本國市場;(2)擴大本國產品的國外市場;(3)優化產業結構;(4)積累發展資金;(5)維護和發展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關系等

各國制定對外貿易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對外貿易政策的目的

保護本國的市場;

擴大本國產品的出口市場;

促進本國產業結構的改善;

積累資本或資金;

維護本國對外的經濟、政治關系;

促進經濟發展與穩定。(生產力、內外均衡)

WTO關于農業貿易方面的協定有什么?

《協議》包含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多方面的內容。其中,農業方面的條款可以分為三部分:農業協議總則、農產品具體減讓承諾和《中美農業合作協議》。這三個部分就農產品市場準入、國內支持、出口補貼,反傾銷標準和保障措施實施標準等問題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一)市場準入

和包括美國在內的其它許多WTO成員國一樣,中國政府承諾對一般農產品的進口采取單一的關稅管理制度,撤消與WTO規則不相符的非關稅措施;對敏感商品(如大宗商品)采取關稅配額(即對配額內的農產品進口實行低稅率,對配額外的進口實行高稅率) 和準國家專營制(即國有貿易實體和非國有貿易實體均有權得到規定的配額)。同時,降低進口關稅,增加配額額度,提高配額管理透明度,實現部分農產品非關稅措施關稅化,授予外國企業貿易權和分銷權。

1 降低關稅,提高配額,非關稅措施關稅化。

中國同意削減農產品進口稅率,逐步增加敏感商品的進口配額。到2004年1月1日,農產品簡單平均關稅稅率將從目前的22%降低到17.5%,對美國優惠產品的生產率將從目前的31%降至14%。具體承諾如下:

1)對棉花進口實行關稅配額制和準國家專營制。棉花進口初始配額為74.3萬噸,配額內關稅稅率為1%,配額外關稅稅率76%。進口配額將逐步增加到2004年的89.4萬噸,配額外關稅稅率降至40%。提高配額和利用率,為國有貿易實體和非貿易實體分別提供33%和67%的額度。

2)對奶制品進口實行單一的關稅管理制度,撤消與WTO規定不相符的一切非關稅措施。

3)降低魚類進口關稅稅率,從目前的25.3%逐步調整到2005年1月1日的10.6%。

4) 谷物進口實行關稅配額制度和準國家專營制。中國承諾在配額內進口征收低關稅(谷物的稅率為1%,谷物加工品不高于10%),配額外進口征收76%。至2004年,谷物進口配額將顯著增加,同時,配額外進口關稅稅率降至65%。另外,中國在加入WTO后將取消大麥的進口配額制,代之以9%的關稅稅率。

5)肉類進口實行單一的關稅管理制度,同時,削減肉類關稅,關稅減讓到2004年完成。

6)油籽和大豆油。首先,中國承諾到2006年實現大豆油的貿易自由化。在過渡期內,對大豆油進口實行關稅配額制和準國家專營制。初始配額為171.8萬噸,配額將逐步增至326.1萬噸,配額外關稅稅率降至20%。為私有貿易實體預留份額增加到配額制取消前的90%。從2006年起,取消大豆油的進口實行關稅稅率為74%,為私有貿易實體預留份額為50%;到2005年,配額將逐步增至326萬噸,配額外關稅稅率降低到20%。為私有貿易實體預留份額增加到配額制取消前的90%。從2006年起,取消大豆油關稅配制和準國家專營制,進口只征收9%的關稅。其次,對大豆不建立配額制,關稅稅率限定在目前3%(1998年大豆進口量超過300萬噸),同時把大豆粉的關稅限定在5%。再次,中國答應取消棉籽、向日葵籽、紅花籽、花生仁、玉米油的配額制,代之以10%的關稅稅率。同時,對這些菜籽和大豆油征收的關稅稅率不高于其它植物油。

7)對專業農作物進口實行單一的關稅管理制度,關逐步降低關稅。

8)中國將削減木材及木材制品的談判為其它國家提供更為優惠的關稅減讓方案,那么這一更優惠的方案同樣適用于美國。此外,《協議》農業部分還將就化肥進口達成一致。

2 關稅配額管理

中國特別承諾,將以經濟標準而非政治標準來管理關稅配額,確保關稅配額制度的透明度和連貫性,并將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配額的配額不受妨礙。同時,中國要充分利用配額原則。如果原進口配額持有者未能利用配額,則其配額重新分發給其它可能進口的貿易實體。如果國有貿易公司(如中國糧油進口出總公司和中國紡織品進出口總公司等)持有的配額在當年10月未簽約使用,這部分配額將重新分發給非國有貿易實體使用。

3 撤銷與WTO相背的非關稅措施。

中國承諾保持非關稅措施(如動植物檢疫措施、衛生標準、國內稅等)與WTO相關條款的一致性。確保措施的透明性和可預見性,使其建立在充分的科學依據之上,而非僅出自于政治保護主義的需要。《協議》中垂申了《中美農業合作協議》就柑橘、肉類、其它谷物等的衛生檢疫標準達成一致。

1)柑橘類。中方同意撤消對美國柑橘的的進口禁令。在頭兩個收獲季節內,中國允許亞利桑那州、德克薩斯州及佛羅里達州和加利福尼亞州兩州經批準的距果蠅發作區20公里以外的區域向中國出口柑橘。

2)小麥和其它谷物。中國撤銷對美國太平洋西北部7個州的小麥進口禁令,允許每50克樣本中包含3萬噸以下TCK孢子的小麥和其它谷物輸往中國各地,且不附加其它限制,如轉運要求。

3)肉類。中國允許取得美國農業部的食品安全衛生檢驗署衛生檢驗證明的肉類及家禽出口到中國。

(二)國內支持和出口補貼

中國承諾不再增加并減少扭曲貿易的國內補貼。具體減讓水平以日內瓦多邊談判協議和工作小組報告為依據,同時,提高國內支持措施的透明度和可預見性。在出口補貼方面,中國在加入WTO后對所有農產品均不給予出口補貼。

(三)貿易權和分銷

除特定產品清單中的商品(包括小麥、玉米、大米和棉花)外,中國承諾將分三年逐步授予所有貿易實體貿易公,實現所有的貿易實體均有把大多數商品進口到中國各地的權利。特定產品清單的商品將以國有貿易實體這一渠道進口為主。《協議》還規定,中國將逐步批準外國企業參與進口商品的分銷業務。并允許其提供與分銷相關的一系列服務,如維護、保管、倉儲、包裝、廣告、貨運、航運快遞,市場營銷,客戶支持等。

(四)反傾銷標準和特定產品保障條款

《協議》允許美國在中國加入WTO15年內對中國產品仍適用“非市場經濟國家”傾銷標準,在中國加入WTO12年內可以針對中國出口引起或可能引起市場混亂的特定產品實施保障措施。

(五)加強科學技術的合作與交流

中美同意加強兩國高科技領域的合作與交流,鼓勵研究機構和農業企業在高科技領域的研究、開發與合作。合作的主要領域有:牧場和園藝產品、生物工藝技術,肉類,家禽和家畜,水產業,自然資源和環境。

目前中國農產品的貿易保護措施具體有哪些?

中國農產品出口面對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程國強 2003-04-30

內容提要:中國農產品出口如何突破發達國家以質量、衛生和技術標準等為借口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是目前亟待解決的戰略問題。本文系統分析了中國農產品出口所面對的主要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WTO有關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規則,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影響的特征和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初步建議。

關鍵詞:技術性貿易壁壘(TBT)、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SPS)、世界貿易組織(WTO)、農產品貿易爭端

中國的肉類、蔬菜、水果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由于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曾經被業內人士預期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具有巨大的出口潛力,但今年以來這些產品卻頻頻遭遇技術壁壘,出口形勢嚴峻。如年初浙江舟山凍蝦仁因檢查出極微量的氯霉素被歐洲公司退貨索賠;歐盟獸醫委員會還宣布禁止從中國進口蝦、兔和家禽肉等動物源性食品;日本對從中國進口的蔬菜實行批批檢驗的苛刻檢驗措施;中國出口歐盟的蜂蜜又被以“抗生素超標”為由遭到“封殺”,隨后,日本、加拿大、美國等也加強了對中國蜂蜜的檢驗。如何突破發達國家以質量、衛生和技術標準等為借口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使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轉變成競爭優勢和出口現實,是目前亟待解決的戰略問題。

一、什么是“技術性貿易壁壘”?

所謂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簡稱TBT),是指進口國采取強制性和非強制性的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以及動植物產品檢驗檢疫措施、商品包裝標簽及標志和環境要求等,對其他國家的農產品進入該國市場形成貿易限制作用。

這些對農產品貿易產生限制作用的技術性措施,原本是為了保護國家經濟安全,保護人類、動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護環境,防止經濟欺詐行為。但長期以來,技術性貿易壁壘被一些實行農業貿易保護主義的國家所利用,使國際農產品貿易環境日趨惡化。發達國家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之所以在最近幾年越演越烈,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90年代中期以來,國際上發生了一系列震驚世界的食品污染事件,如肆虐歐洲的二惡英污染畜禽飼料、比利時可口可樂污染、法國的李斯特菌污染熟肉罐頭、日本“O-157”和雪印牛奶金葡萄菌污染、橫掃歐洲的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