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和合文化在海外的影響(寒山寺為什么與和合文化聯系在一起)

时间:2024-05-20 17:14:52 编辑: 来源:

什么是和文化

“ 和”文化也是和諧文化,是以和諧的內涵為理論基礎的文化體系,是中國乃至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思想文化,是創建和諧社會與創建和諧世界的前提條件。只有在和諧文化的引導下,才能創造出和諧的政治與和諧的經濟,只有用和諧文化培養出來的人,才能自覺地去創建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

擴展資料

一、簡介

中國要創建和諧世界,首先要創建、發展、提高與普及和諧文化。和諧的內涵是和諧文化與其它文化相區別的本質屬性。和諧文化中的全部思想理念,如:真理、價值、發展、審美、道德、理想等,都是以和諧為前提,建立在和諧內涵的基礎之上,和而不同,有容乃大,相融共生,取長補短。這蘊含了中國的普世價值觀“和”——平等共事,和諧共處,多樣共存,合作共贏。

中國歷來有和氣致祥、和衷共濟、和顏悅色、和藹可親、家和萬事興、國和百業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語。

中國要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用和諧文化培養人,是實現共建共享和諧社會的關鍵。胡錦濤同志說:“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一論述不僅涵蓋著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等各個領域的和諧,更在于指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這就是說,我們所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不斷發展基礎上實現的全面和諧,具有基礎性、普遍性、可持續性。從總體上說,這是一種廣義的文化和諧。建設和諧文化,需要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

二、含義

從哲學內涵看,所謂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所廣泛使用的“文化”概念,是指一個群體或社會所共同具有的價值觀和意義體系,是理想信念、價值觀念、生活習慣、行為方式之總和,同時包括這些價值觀和意義符號的物化狀態。文化的 基本存在形式有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體現著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文化水準、精神氣質和生活質量。和諧文化是以和諧為思想內涵、以文化為表現形式的一種文化系統。它融思想觀念、理想信仰、社會風尚、行為規范、價值取向為一體,包含著對和諧社會的總體認識和評價。

三、形成

和諧文化的形成,是一定的社會主體對歷史的、現實的和未來的社會生活的認同和向往。從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出發,社會主義和諧文化關注人與自我、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從表現形式上看,和諧文化既有思想觀念形態方面的內容,又有制度規范形態方面的內容。就思想觀念而言,和諧文化體現著人們對和諧社會的認知以及對社會和諧目標的追求;就制度規范而言,和諧文化體現著人們在和諧觀念引導下建立的一系列調整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的制度設計和機制規范。

四、途徑

根據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理論內涵的分析,建設和諧文化的途徑,既要與社會發展的現實要求相適應,也要不斷堅持科學創新;既離不開對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繼承和發揚,也離不開對世界優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鑒。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要立足社會生活實際。建設和諧文化,不能脫離社會現實,不能超越社會發展階段和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設和諧文化,既要有先進性,又要有廣泛性。沒有先進性,就沒有感召力、引導力,不可能引領整個社會和諧思想觀念的不斷提升;沒有廣泛性,就難以貼近生活、切合實際,沒有被社會大多數成員接受的可能性。先進性在廣泛性基礎上體現出來,廣泛性應當以先進性為指導。建設和諧文化,是移風易俗、改造社會的實踐活動,是廣大社會成員進行自我教育、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徑。

什么是"和合"文化?

和合,指和睦同心。

和睦同心。《墨子·尚同中》:“內之父子兄弟作怨_,皆有離散之心,不能相和合。”《史記·循吏列傳》:“施教導民,上下和合。”唐元稹《辨日旁瑞氣狀》:“臣下忠誠輔主,國中歡喜和合。”《紅樓夢》第二八回:“女兒樂,夫唱婦隨真和合。”調和;混合;匯合。《韓詩外傳》卷三:“天施地化,陰陽和合。”郭沫若《論節奏》:“如成長與衰弱,上升與下降,和合與分離,即是規定萬物之發展與分解的節奏。”猶撮合。

《周禮·地官·序官》“媒氏下士二人”唐賈公彥疏:“謂別姓三十之男,二十之女,和合使成婚姻云。”唐張_《游仙窟》:“五嫂如許大人,專擬和合此事。”順當;吉利。宋周去非《嶺外代答·茅卜》:“其卦甚吉,百事歡欣和合。”

寒山寺為什么與和合文化聯系在一起

其實,與寒山寺相關聯的人也好,物也好;古也好,今也好;經典也好,流行也好;國內也好,國外也好……它們能有著較強的生命力、影響力,歸根到底,是文化在起著交流、影響、凝聚、熏陶、傳承、服務的功能和作用

由此可見,寒山寺在人們心目中的魅力,是文化的魅力

和合文化是寒山寺基石和合文化有兩個基本要素,一是承認不同,比如陰陽、天人、男女、父子、上下等,相互不同;二是把不同的事物有機地結合為一體,如陰陽和合、天人合一、五教和合、五行和合等

中國古代先哲們通過對自然界、人類社會普遍存在和合現象的觀察和探索,提出了和合的概念

寒山寺大雄寶殿后壁嵌有寒山、和合寫意畫像的石刻,寒拾殿里還供奉寒山、拾得雕像,一直以來,寒山寺被人們認為是中華和合文化象征之地,寒山、拾得“和合二圣”、“和合二仙”的形象成為了中華和合文化的一對典型人物

中華民族的信仰是什么

中華民族的信仰包含著民族信仰、宗教信仰、文化信仰等。

1、文化首先是作為信仰而存在的。人從動物進化而來。從哪一時刻起,猿成為了人?答曰:“從有信仰那一時刻開始。”從那一個決定性的時刻開始,某一猿族成為了人類,而其他的猿族至今仍然是猿。黑猩猩、大猩猩、紅毛猩猩,至今仍然是猿。

2、人類最原始的信仰學術界稱之為:萬物有靈論、自然神論、泛神論。原始人相信神靈無處不在,萬物皆有神靈蘊藏其間。天神、地神、山神、水神、雷公電母、以及各種各樣的動物神、植物神,后來又出現了圖騰神和祖先神崇拜。

3、支撐中華民族的實際上是傳統文化,文化就是我們的信仰。文化信仰支撐著整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每一個炎黃子孫,若是喪失了自己的文化信仰,便同時喪失了精神靈魂。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永遠找不到精神的家園和靈魂的歸宿。

4、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中華民族的信仰是無神論的文化信仰,是儒家道家禪宗文化信仰。它們是我們的文化之根,也是民族和個人的精神寄托和靈魂歸宿。

5、儒道釋三教合流,都有內外兼修的兩面。儒家內則“誠意正心修身”,外則“齊家治國平天下”;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道家內則得道成圣,外則無為而治;圣人無為而無不為。內則“靜而圣”,外則“動而王”;至人“無為也而尊,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6、三教合流的中華文化就是我們民族數千年一以貫之的信仰。深蘊其間的家國天下情懷,凝聚和養育了我們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

擴展資料: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