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反映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對外貿易(如果要描述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現狀和特征請論述一下你將從哪些方面進行闡述)

时间:2024-06-03 08:41:49 编辑: 来源:

在描述國際貿易發展規模時我們常使用哪兩個術語?其中哪一個術語更能夠反映國際貿易發展的實際規模?

在描述國際貿易發展規模時,我們常使用國際貿易額和國際貿易量兩個指標。國際貿易量更能反映一個國家對外貿易實際規模。

國際貿易量以貨幣表示的對外貿易額經常受到價格變動的影響,因而不能確切地反映一國(地區)對外貿易的實際規模,不同時期的對外貿易額是不能直接比較的。

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采用對外(國際)貿易量來進行衡量。

擴展資料

貿易量計算公式:進(出)口貿易量=進(出)口額/進(出)口價格指數%

例如,以2004年為基期,某國該年的進出口價格指數均定為100。2005年該國進口貿易額為1170億美元,出口貿易額為1200億美元。2005年該國出口產品價格平均下跌5%,出口價格指數為95;2005年該國進口產品價格平均上漲3%,進口價格指數為103。

把這些數值代入上面的公式,便可得出該國2005年剔除了價格變動因素后的貿易額,即實際的進出口貿易量:

進口貿易量=1170÷103%=1135.9億美元

出口貿易量=1200÷95%=1263.15億美元

可見,該國2005年的進口貿易額雖然達到1170億美元,但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后的實際進口貿易量只有1135.9億美元;而該國2005年的出口貿易額雖然只有1200億美元,但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后的實際出口貿易量卻高達1263.15億美元。

如果要描述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現狀和特征?請論述一下你將從哪些方面進行闡述?

描述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現狀和特征可以從貿易規模和貿易伙伴、貿易結構和貿易方式、貿易依存度和貿易平衡等方面來闡述。

1、貿易規模和貿易伙伴:

對外貿易規模是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的直接體現,通常可以用進出口總額、出口額和進口額等指標來衡量。貿易伙伴則反映了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的主要對象和地區分布。了解一個國家的貿易規模和貿易伙伴,有助于判斷該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以及該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經貿關系。

2、貿易結構和貿易方式:

貿易結構是指一個國家對外貿易中各類商品的構成和比例關系,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和國際競爭力。貿易方式則是指一個國家對外貿易中采用的具體交易方式,如一般貿易、加工貿易、易貨貿易等。了解一個國家的貿易結構和貿易方式,有助于判斷該國的產業發展水平和國際貿易競爭力,以及該國在國際貿易中的角色和作用。

3、貿易依存度和貿易平衡:

貿易依存度是指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總額與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反映了一個國家對國際貿易的依賴程度。貿易平衡則是指一個國家的出口總額與進口總額之間的差額,反映了一個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收支狀況。了解一個國家的貿易依存度和貿易平衡,有助于判斷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以及該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利益和風險。

貿易平衡的分析指標:

1、貿易差額:

表示一定時期內的出口額與進口額之間的差額。貿易差額為正,即出口大于進口,稱為貿易順差;貿易差額為負,即進口大于出口,稱為貿易逆差。貿易差額為零,即出口等于進口,稱為貿易平衡。

2、貿易順差率:

指一定時期內貿易順差與進出口總額的比例,反映了一個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收益水平。貿易順差率越高,說明該國的出口競爭力越強,但也可能意味著該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合作和互利程度不夠。

3、貿易逆差率:

指一定時期內貿易逆差與進出口總額的比例,反映了一個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支出水平。貿易逆差率越高,說明該國的進口依賴度越高,但也可能意味著該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合作和互利程度較高。

貿易差額對一個國家而言到底是順差好還是逆差好?

貿易差額論的兩個階段�

1、早期的貿易差額論。早期的貿易差額論也被稱作“貨幣差額論”,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國的威廉·斯塔福(1554~1612年)和法國的安徒尼·德·蒙克列欽(1575~1622年)。其代表作有斯塔福的《對我國同胞某些控訴的評述》和蒙克列欽的《獻給國王和王后的政治經濟學概論》等。�

早期的貿易差額論者非常片面地解釋和實施“外貿順差”政策,極力主張通過國家嚴厲的行政手段來增加金銀財富。嚴格控制外國工業品和奢侈品的流入,即使外國產品價格大大低于本國也不準進口。金銀一旦流入國內就絕對不允許再流出,違者處以重罰。如當時的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都頒布了法令,制定了懲罰措施,禁止把金銀貨幣輸出國外;同時規定外國商人在出售貨物后必須購買當地商品,而本國商人在國外出售商品,必須直接換回金銀貨幣。早期貿易差額論的主要特點,是要求對外貿易中的每筆交易和對每個國家都保持順差,任何交易都不允許出現逆差,以此達到增加貨幣財富的目的。

2、晚期的貿易差額論。晚期貿易差額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國的托馬斯·曼(1571~1641年)和法國的讓·柯爾培爾(1619~1683年)。其代表作是托馬斯·曼的著作《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這本書曾被稱作“重商主義的圣經”。�

晚期貿易差額論者也認為應盡量爭取外貿順差,以防止貨幣外流和增加金銀財富。但他們與早期貿易差額論者的一個明顯區別是不反對把金銀貨幣輸出國外。認為在對外貿易中只要始終堅持多賣少買的方針,即付給外國的貨幣始終少于從外國收回的貨幣,那么金銀就會以外貿順差的形式流入國內,就能達到保持本國貨幣收入不斷增長的目的。衡量一國在國際貿易中是否盈虧,金銀是否流入國內,要視總的貿易收支狀況,不贊同早期貿易差額論的“每筆貿易都要求順差”的思想。17~18世紀,英、法、德等國都陸續采用了這種重商主義理論,使用關稅保護、獎出限入及轉口貿易等方法,對殖民地區進行賤買貴賣、少買多賣來維持貿易順差和積累金銀財富。

國際貿易與對外貿易的區別?

1、概念不同

國際貿易額,又稱國際貿易值,是用貨幣表示的反映一定時期內世界貿易規模的對外貿易總額,它能反映出某一時期內的貿易總金額,也稱國際貿易額。

對外貿易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出口額和進口額的總和。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對外貿易規模的重要指標之一。計算一國的對外貿易額,一般采用本國貨幣或國際上通用的貨幣。目前,聯合國和許多國家編制的對外貿易額以美元計算。

2、范圍不同

對外貿易是著眼于某個國家,即一個國家(地區)同其他國家( 地區 )之間的商品交換。國際貿易是著眼于世界范圍,即世界上所有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交換。對外貿易是從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角度來進行的貿易活動,而國際貿易是從世界的角度進行的。國際貿易可以說是各國或地區對外貿易的總和。

簡述國家的經貿類型和特點

1、按商品流向劃分:出口貿易、進口貿易、過境貿易、轉口貿易、復出口、復進口

出口貿易(Export Trade)出口貿易是指一國把自己生產的商品輸往國外市場銷售,又稱輸出貿易。如果商品不是因外銷而輸往國外,則不計入出口貿易的統計之中,如運往境外使館、駐外機構的物品,或者攜帶個人使用物品到境外等。

進口貿易(Import Trade) 進口貿易是指一國從國外市場購進用以生產或消費的商品,又稱輸入貿易。如果商品不是因購入而輸入國內,則不計入進口貿易。同樣,若不是因購買而輸入國內的商品,則不稱進口貿易,也不列入統計,如外國使、領館運進自用的貨物,以及旅客攜帶個人使用物品進入國內等。

過境貿易(Transit Trade) 某種商品從甲國經由乙國輸往丙國銷售,對乙國來說,這項買賣就是過境貿易。在過境貿易中,又可分為直接過境貿易和間接過境貿易。直接過境貿易是指A國的商品進入本國境內后不存放 海關 倉庫而直接運往B國;間接過境貿易是指A國的商品進入C國境內后存放倉庫,然后再運往B國。在過境貿易中,由于本國未通過買賣取得貨物的所有權,因此,過境商品一般不列入本國的進出口統計中。

轉口貿易(Entreport Trade)是指本國從A國進口商品后,再出口至B國的貿易,本國的貿易就稱為轉口貿易。轉口貿易中的貨物運輸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轉口運輸,即貨物從A國運入本國后,再運往B國;另一種方式是直接運輸,即貨物從A國直接運往B國,而不經過本國。

復出口(Re-export) 從國外輸入的商品,沒有在本國消費,又未經加工就再出口,稱作復出口或復輸出。如進口貨物的退貨、轉口貿易等。

復進口(Re-import)輸往國外的商品未經加工又輸入本國,則叫做復進口或再輸入。產生復進口的原因,或者是商品質量不合格,或者是商品銷售不對路,或者是國內本身就供不應求。從經濟效益考慮,一國應該盡量避免出現復進口的情況。

2、按商品形態劃分:有形貿易和無形貿易

有形貿易(Tangible Goods Trade)是指買賣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具有物質形態的商品(如糧食、機器等)的交換活動。為了便于統計和分析,聯合國秘書處于1950年公布了《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簡稱SITC)。1960年、1975年、1985年還分別對其作過三次修訂。在這個標準分類中,把有形商品分為10大類(Section)、67章(Division)、261組(Group)、1033個分組(Sub-group)和3118個項目(Item)。SITC幾乎包括了所有的有形貿易商品。每種商品都有一個五位數的目錄編號。第一位數表明類,前兩位數表示章,前三位數表示組,前四位數表示分組,五位數一起表示某個商品項目。例如,活山羊的標準分類編號為001.22。其中,0表示類,名稱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00表示章,名稱為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001表示組,名稱為主要供食用;001.2表示分組,名稱為活綿羊及山羊;001.22表示項目,名稱為活山羊。

無形貿易(Intangible Goods Trade)是指買賣一切不具備物質形態的商品的交換活動,例如運輸、保險、金融、文化娛樂、國際旅游、技術轉讓、買粉絲等方面的提供和接受。無形貿易可以分為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一般來說,服務貿易(Trade in Services)是指提供活勞動(非物化勞動)以滿足服務接受者的需要并獲取報酬的活動。為了便于統計,世界貿易組織的《服務貿易總協定》把服務貿易定義為四種方式:(1)過境交付,即從一國境內向另一國境內提供服務;(2)境外消費,即在一國境內向來自其他國家的消費者提供服務;(3)自然人流動,即一國的服務提供者以自然人的方式在其他國家境內提供服務;(4)商業存在,即一國的服務提供者在其他國家境內以各種形式的商業或專業機構提供服務。技術貿易(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de)是指技術供應方通過簽訂技術合同或協議,將技術有償轉讓給技術接受方使用。有形貿易與無形貿易有一個鮮明的區別,即有形貿易均需辦理 海關 手續,其貿易額總是列入 海關 的貿易統計,而無形貿易盡管也是一國國際收支的構成部分,但由于無須經過海關手續,一般不反映在海關資料上。但是,對形成國際收支來講,這兩種貿易是完全相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