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雙花文學買粉絲買粉絲(梅花為什么不是中國國花)

时间:2024-06-01 12:32:47 编辑: 来源:

梅花為什么不是中國國花

國花是一個國家的象征,體現民族的精神,反映國人的情感和寄托

近日我國62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近日聯合簽名發出倡議,呼吁盡快確定我國的國花,并提出將梅花、牡丹確定為“雙國花”的建議

(22日本報A10版)筆者不禁感到心悅,終于國花之事又一次提上議程

心悅的同時,筆者也有所疑惑,為何非要確定“雙國花”呢?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有關國花的各種主張紛紛呈現

主要有四種:一是單一國花,其中又分為擁梅花和擁牡丹的“兩派”;二是一國兩花,原先主張單一梅花的陳俊愉院士提出了“一國兩花”的構想,即由梅花、牡丹同任國花;三是一國四花,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司春夏秋冬四季;四是一國五花,以“一主四輔”五名花同為國花——牡丹為主國花,蘭(春)、荷(夏)、菊(秋)、梅(冬)為“中國四季名花”

國花未定的原因無非是中國人對中國文化的繼承發生了斷層下的兩難

但筆者認為一年四季沒有常開的花,先為人知的,有代表性的才是做好的,故還是一國一花為牡丹為好

俗話說的好:一山不容二虎,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名稱

牡丹做為我國的國花當之無愧

先看它的象征意義,歷史上早有國色天香之說,它的雍容華貴在許多文學藝術作品中都有充分的表達

升華一步可以喻意祖國的繁榮昌盛,較多地體現物質文明一面,是物質文明的象征;牡丹乃華中之王,是精神的象征意味著民族的團結,國家的興旺 是一種喜洋的氣氛

再說到品格,牡丹的品格不霸氣這與中國永遠不稱霸相一致,也是多元化的,更能體現未來中國的多元化

從歷史源源來看:牡丹繁于大唐盛世,是盛世之花,花大色美,乃眾花之王,此時就家喻戶曉

清朝時有一位親王到極樂寺觀賞牡丹,題匾曰:“國花寺”,可見遠在清朝,牡丹就己戴上國花的桂冠

中國民間歷來就以牡丹作為富貴吉祥的象征至今也是如此

牡丹無論從氣節、象征意義、歷史淵源還是從知曉程度做為我國國花當之無愧

梅花與牡丹同為國花實在不妥

梅花繁于南宋末世,為感傷失意之花,花小而性孤,猶如落魄弱女,并且花期比較短只能早春開放,而牡丹可以人工控制花期,四季皆可開放,適應性廣,各地均可栽植,并且知曉程度遠遠高于梅花

現在很多人不愿懸掛樹枝下垂的梅花畫,原因倒著的梅花有“倒霉”之說

在網上筆者看到很多網友在關于“雙國花”的言論,在一個很知名的網上調查顯示80%以上支持牡丹為國花

其中一些網友提到就在民國時,就把梅花定為國花,但未付表決,所以民國國花一說實在不成立,說直白了只不過是當時一寫領導的一相情愿罷了

再說起毛澤東(我國開國先驅、革命領袖、人民的救世主,不得不考慮他老人家的意見)喜歡梅花,當時他老人家喜歡梅花那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們國家當時正處在非常的事情,國民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梅花不屈不撓梅花不畏嚴寒的氣節在當時最能體現

但當時的梅花已經不能說明我們國家現在的情況,也有網友說:那種精神是要堅持的,一個國家沒有了精神就好比沒有了靈魂,但是牡丹也是有氣節的哦!想當年,傳說,武則天在冬天,下令百花其放,其他花都迫于氣勢開放了,有一種什么花來著???拒絕開放,最后被逐出長安

終為世人贊賞,雖是一個傳說,但足以說明牡丹的精神所在,氣節所在

古代有許多文人描寫梅花的詩文,但大多都是借喻世態炎涼,不適合作現在泱泱大國的國花

從歷史淵源來看從《詩經》牡丹進入詩歌,算起距今約3000年歷史,繁于大唐盛世,而梅花繁于南宋末

說至此筆者不得不再說明一下我的個人觀點:不是說其他國家兩個或多個國花不好,各有各的特點和國情,而對我國而言無論現在、還是將來確定國花非牡丹莫屬

唯在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國家富強、統一,民族繁榮、昌盛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