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代中國人建立的海外國家(古代中國人赴外國一覽表)

时间:2024-06-08 08:13:58 编辑: 来源:

古代有哪些中國人試圖在海外建國?最終結果怎么樣呢?

我國古代因為航海技術的限制,統治者就不是非常注重海外的疆域擴張。不過總有很多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航行到海外,甚至比較有才華的人還在海外建立政權。歷史上有很多為了謀生或者是逃離政府的通緝,就會渡海南下,并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國家。

第一;蘭芳共和國。

公元1772年,廣東梅州的一個客家人,名叫羅芳伯,參加科舉考試的他最終名落孫山。既然科舉考試沒有考中,他就決定南下下海經商。

之后,他登上了婆羅洲島,在那里經營一家公司,名叫蘭芳公司。這家公司不只有經濟收益,更重要的是它帶有政治色彩。

五年之后,公司壯大,改公司為共和國,自此“蘭芳大統制共和國”成立。羅芳伯本人從小飽讀詩書,懂得武術,是個人才,他又帶領民眾一起經營公司,懂得馭人之術。在他成立自己的政權之后,還向當時的大清朝表達自己的歸順決心,不過當時的皇帝并沒有接受他的好意。但是,羅芳伯并沒有放棄,他還告訴自己的后代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有歸順清王朝的決心。可是,在1886年的時候,遭遇荷蘭侵略,蘭芳共和國最終滅亡。羅芳伯是在海外建立政權的華人中唯一一個不稱王的人,可見他強烈的愛國心。

第二;戴燕王國。

戴燕國王吳元盛是廣東人,當時吳元盛在國內密謀起義,但是不幸事情敗落,之后為了躲避清王朝的追捕,南下逃亡,逃到了東南亞。在東南亞他又去了婆羅島做了羅芳伯的部下,后來被指派到戴燕王國附近駐守。

恰好當時的戴燕國王暴虐無道,深受百姓痛恨,吳元盛抓住機會殺了王國,取而代之。老百姓因此感激他,擁戴他。吳元盛死后,他的兒子繼承王位。到了十九世紀中葉,荷蘭殖民侵略,戴燕王國最終成為其殖民地。

第三;納土納島國王。

明朝末年,有個叫張杰緒的廣東人,因為不服滿清政府統治,帶領幾百個明朝殘兵南下來到了安波那島。安波那島納土納島當時就是一片荒地,無人開墾,張杰緒帶領眾人進行開拓,最終建立起自己的勢力范圍。不過,在張杰緒去世之后,內部發生爭斗,荷蘭人趁機將其侵占。

第四;馬來吳氏王國。

吳陽,今福建人,是馬來吳氏王國創建者。1760年,吳陽為了謀生南下到馬來半島。發現送卡這片荒地,之后帶領華人華僑一起開墾建設。

1769年,在暹邏鄭皇討伐叛軍的時候,他趁機幫助暹邏鄭皇,并向其稱臣。后來為了嘉獎吳陽,還封他為城主。吳陽因此獲得送卡及其他三個州的統治權,直到1784年去世。

華人在海外建國,不僅靠的是運氣和勇氣,還有他們自身的才華與智慧。盡管很多華人政權并沒有持續很長時間,但是還是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功績。

古代中國人赴外國一覽表

張騫

張騫(約公元前164~前114年)西漢時期外交家。漢中成固(今陜西城固)人。漢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為郎。元鼎二年(前115),張騫還。翌年卒 。他所遣副使后相繼引西域諸國使者來漢;烏孫后來終于與漢通婚,共擊破匈奴。漢能通西域,由張騫創立首功。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后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于諸國。張騫對開辟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班超

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的軍事家和外交家。班超是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居家常親事勤苦之役,不恥勞辱。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能夠權衡輕重,審察事理。班超兩次出使西域,憑借智勇,已先后使鄯善、于闐、疏勒三個王國恢復了與漢朝的友好關系。

甘英

西域都護班超于公元97年派遣部下甘英出使大秦(羅馬),甘英雖然沒能與羅馬進行直接接觸,但卻是中國人首次到達地中海東岸(現在的希臘附近),甘英雖然沒有達到原定的目的地,但他仍可以說是中國第一位走得最遠的使臣,是一位讓人崇敬的時代英雄。他親自走過了絲綢之路的大半段路程,還了解到從條支南出波斯灣,繞阿拉伯半島到羅馬帝國的航線。

而且還帶回了大量關于中亞、印度、西亞、羅馬等地的情報。以這些情報為基礎,通商也逐步走向繁榮。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的使者來到后漢拜訪,大秦王安敦是當時的羅馬皇帝。

蘇武

蘇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陜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新單于即位,漢武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并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蘇武終于回到了長安。昭帝死后,蘇武因為參與了擁立漢宣帝,被賜爵關內侯。

鑒真

鑒真(687~763)日文又稱鑒真(がんじん),中國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傳人,日本佛教律宗開山祖師,著名醫學家。 唐朝時,日本第九次“遣唐使”來到了中國,其中有兩個年輕的和尚,一個叫榮睿,一個叫普照。他們到中國除了學習佛教,還有一件頂重要的任務,就是邀請中國的高僧到日本去講學和授戒。受其邀請,鑒真歷經五次都未成功。公元752年,日本政府又一次派遣唐使團到了中國。遣唐大使聽說了鑒真五次東渡的經過,對鑒真極為敬佩,就在第二年十月回國的時候,繞路到揚州專程拜訪鑒真,并且邀請他一同前往日本。 第二年,日本遣唐使團要回國了,鑒真和隨行的徒弟、工匠三十八人,就隨著這個使團前往日本。經過一個多月的航行,終于到達了日本的秋妻屋浦(現在日本鹿兒島縣川邊郡坊津町字秋目村)。

鄭和

鄭和,本姓馬,小字三保,云南昆陽(今昆明市晉寧縣)人,回族。鄭和約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七下西洋,舉世皆知。

我國在唐朝時期時,外國人在干嘛?

唐朝年代為618年—907年

歐洲正是中世紀。

3.英國進入七國時代。從5世紀到9世紀,居住在英格蘭的盎格魯-撒克遜部落的非正式聯盟,由肯特、薩塞克斯(南撒克遜)、威塞克斯(西撒克遜)、埃塞克斯(東撒克遜)、諾森布里亞,東盎格利亞和麥西亞七個小王國組成。進入封建時期。

829年,威塞克斯王國吞并了其他6個王國,從此誕生了英格蘭(England)。

4.法蘭克王國:

751年,宮相矮子丕平篡奪王位,開始加洛林王朝的統治。丕平之子查理在位時大規模向外擴張,公元800年查理加冕稱帝,成為查理曼帝國。[2] 

843年根據《凡爾登合約》內部分裂為三部分,即西法蘭克王國(843年-987年)、中法蘭克王國(843年-855年)和東法蘭克王國(843年-911年)三國,經過870年《墨爾森條約》的調整成為后來法蘭西王國、意大利王國和德意志第一帝國三個國家的雛形。

5.保加利亞人于681年在多瑙河三角洲建立保加利亞第一帝國。

這時拜占廷帝國四分之三的領土已經喪失掉了:地中海東岸、埃及、利比亞和安納托利亞的大部已落入波斯人之手,色雷斯大部、希臘、意大利被斯拉夫人、阿瓦爾人和倫巴底人占據。

611年,波斯占領了卡帕多西亞,接著占領了拜占廷東部最富庶的敘利亞行省,以及帝國第三大城市安提阿,并且入侵了埃及和巴勒斯坦,將最神圣的基督教文物“真十字架”殘片擄掠而去。出身阿非利加的皇帝希拉克略后來重新奪回了這些東部省份.

6.日本處于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前期。

飛鳥時代,始于約公元600年,止于遷都平城京的710年。此期以政治中心,奈良縣的飛鳥地方(明日香村,即當時的藤原京)而得名,較為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

奈良時代,公元710年至公元794年,因以奈良(平城京)為都得名。此時是律令制社會的繁榮鼎盛時期,表現在政治經濟制度、階級關系、文化以及對外關系等多方面。但是,這個時期農民貧困、游民增加、由莊園擴大導致的公地公民制的實質上崩潰,矛盾開始暴露出來,貴族內部政治斗爭不斷發生。經長屋王之變,藤原氏四卿、橘諸兄、僧玄昉等爭權。又經藤原廣嗣之亂,藤原仲麻呂排斥皇族成為第一個非皇族的太政大臣,僧道鏡利用孝謙上皇復位,誅藤原仲麻呂,進升法王,企圖以禪讓方式覬覦皇位等一系列事件,使天皇專政的絕對權威受到削弱。光仁天皇及桓武天皇時期,朝廷力圖整頓混亂的政治形勢,縮減財政開支,改革兵制,向東北地區擴展疆域,謀求整形和重新加強律令制。

平安時代,前期為律令制松懈但繼續運用時期。

古時候有哪些中國人移民到了歐洲

甘英(生卒年不詳),字崇蘭,東漢人。曾于漢和帝永元九年(97年)奉西域都護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羅馬帝國)。他率領使團一行從龜茲(今新疆庫車)出發,經條支(今伊拉克境內)、安息(即波斯帕提亞王國,今伊朗境內)諸國,到達了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灣)沿岸。這次出使雖未到達大秦,但增進了中國人當時對中亞各國的了解。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經過:公元前138年,他帶著百余名隨從從長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他不忘使命,設法逃脫,輾轉到達大月氏。那時大月氏西遷已久,無意再與匈奴打仗。張騫返回長安,向漢武帝報告了西域的見聞,以及他們想和漢朝往來的愿望。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張騫率領使團,帶著上萬頭牛羊和大量絲綢,訪問西域的許多國家。西域各國也派使節回訪長安。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曰趨頻繁。

西域都護的設立: 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公元前60年,西漢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班超經營西域: 公元73年,東漢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幫助西域各國擺脫了匈奴的控制,被東漢任命為西域都護,他在西域經營30年,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系。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達波斯灣。166年,大秦使臣來到洛陽,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首次直接交往

公元399年,東晉的僧侶法顯,不顧年事已高,與四位同仁一道從長安出發了。橫穿塔克拉瑪干,翻越帕米爾高原,到達中印度,經過14年的旅程,最后從海上回到中國。法顯此行,抄寫了佛教《律藏》。

公元629年,唐代僧人玄奘再次從長安啟程,開始了真實的?#35199;游記?#12290;經涼州、過流沙河、哈密、穿越天山山脈,來到撒馬爾罕,再前行,與大雪山的冰雪搏斗,最后到達印度。

杜環 唐代旅行家。唐中葉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通典》作者杜佑的族子,生平不詳。唐玄宗天寶十載年(751),隨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出征西行至西域。與大食軍戰于但羅斯城(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城附近),唐軍大敗,被俘甚眾,杜環從軍在營,被俘往亞俱羅(今伊拉克巴格達南庫法)。他遠游中亞和西亞的許多地方,行蹤直至地中海,歷時11年之久。唐代宗寶應元年(762),杜環乘商船從阿拉伯半島經海道由波斯灣、阿曼灣、印度洋,過馬六甲海峽、南中國海回歸祖國。這是一條海上絲綢之路,也是當時中國海外交通貿易的最遠航路。杜環回國后,將自己這段不平凡的經歷以及在西域、西亞等地的見聞,撰寫成《經行記》一書。杜環的西域之行,走過了當時東西方陸路和海道兩條絲綢之路,全程約計八萬里。他的行蹤范圍之廣,游歷時間之長,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都是少有的。他是最早到達西亞和地中海的中國旅行家。它不僅向人們介紹了中亞、西亞和南亞地區的風土人情、地理概況,增進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而且還促進了東西方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及經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