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代外貿最發達是哪個朝代(中國歷史上最早搞對外開放的朝代)

时间:2024-05-20 03:20:40 编辑: 来源:

中國哪個朝代最發達?

宋朝最發達。

【理由】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 ,占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而1870年經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國人均GDP為3191美元。 后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宋代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促成經濟中心南移。

由于西夏阻隔了西北的絲綢之路,加上經濟中心的南移,從宋朝開始,東南沿海的港口成為新的貿易中心。唐朝時期全國僅廣州一地設有市舶司,負責外貿事務。 宋朝先后在廣州、臨安府(杭州)、泉州、密州板橋鎮、嘉興府(秀州)華亭縣(松江)、鎮江府、平江府(蘇州)、溫州、江陰軍(江陰)、慶元府(明州,寧波)、嘉興府(秀州)澉浦鎮(海鹽)和嘉興府(秀州)上海鎮(上海市區)等地設立市舶司專門管理海外貿易。泉州在南宋晚期更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宋代,在整個社會經濟、文化推動下,科學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兩宋的科技成就不僅成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個高峰,也在當時的世界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中國四大發明,在宋代得到改進并應用。提到兩宋科學技術時,人們還常常提到沈括及他的《夢溪筆談》。如李約瑟博士把沈括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而他的《夢溪筆談》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在其他方面也有頗多成就,如醫學方面,醫學從此前的三科分為九科,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著作《洗冤錄》。針炙有了很大發展。《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所收藥物比《唐本草》新增四百七十六種。

宋朝的城鎮商品經濟特別發達。北宋末期有四十六個十萬口以上的城市。包括開封、洛陽、臨安(杭州)、大名、應天(今商丘)、鎮江、平江(蘇州)、江陵(荊州)、廣州、成都、福州、潭州(今長沙)、泉州等。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人口達到百萬以上,店鋪多達六千四百余家。宋朝打破坊市分區的制度,商店可以任意開設,還出現夜市與曉市。南宋行在臨安府(浙江省杭州市)人口在1274年達到125萬,城內極其繁華,時人稱為東南第一州。就連南宋滅亡后,馬可·波羅依然稱杭州為“天城”。

古代商業最活躍的時期是哪個朝代

應該是明朝,海上和陸路貿易都很發達;內部貿易也很自由,雖然上層有宦官和士大夫階層的權利斗爭,276年里的明朝百姓生活,是歷朝歷代里受官員腐敗影響最小的。

可能有的人認為是宋朝,這是被文人史官的偏好所蒙蔽,南宋 北宋各一百多年,加起來近三百年的時間里,一直處在戰爭和動亂中,僅有的一點平靜的時間里,還有個王安石來變法并失敗,真是勞民傷財(站在老百姓角度看)。宋朝的外貿和晚清有點類似,是被外強打出來的,挨了揍,不僅賠人家錢,還被要求和人家互市做生意(這只是些戰爭間隙的邊境集市),所以說宋的外貿是不行的;宋的基層官場太黑暗,老百姓生活水深火熱,也就有基本的生活必須品交易,無所謂商業繁榮,就拿北宋來說短短的150年里,農民反叛運動不斷,山林田野盜賊橫行,先后有方臘 宋江 田虎等等割據一方,當官的走個貨都要重兵保護,何來的老百姓商業貿易。宋朝唯一頂盛的是已經變味僵化的儒學,同時也是把文人地位推到極致的一個朝,有人念念不忘,謄美幾句,是可以理解的。

漢、唐,光歷史的跨度,就和后世的商業繁榮拉開距離的,肯定是沒法比的。

按歷史的走向,最繁榮的應該是清,但清的統治者是從奴隸制過來的,頭腦不夠開化,閉關鎖國,明末僅有的資本注意萌芽,也被旗人的封建統治給抹殺了,在他們看來原始的封建制度已經是很先進的了。

中國歷史上最早搞對外開放的朝代

中國歷史上最早搞對外開放的朝代

自漢朝至明朝,我國一直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到了明末清初我國統治階級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我國古代對外關系的發展趨勢是由開放到閉關。

具體史實

開放:

⑴秦漢:對外交往的初始階段。張騫通西域之后,中國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商關系開始發展起來,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相繼開通。東漢時,班超經營西域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訪問洛陽,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首次直接交往。

⑵隋唐:對外交往活躍。日本13次派“遣唐使”來華學習唐朝文化,唐朝鑒真東渡傳播文化;新羅派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仿照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舉制。雙方貿易往來頻繁,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唐朝時中國同天竺交往頻繁,貞觀初年,玄奘西游天竺,著成《大唐西域記》

⑶宋元:對外交往進入頻繁時期,海外貿易發達。對外交往東達朝鮮、日本,西至 *** 半島和非洲東海岸一些國家,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元朝時大都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華居住十多年,著有《馬可•波羅游記》。

⑷明朝:對外交往由開放走向閉關。前期國力強盛,明成祖開始派遣鄭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地區。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由于我國封建制度日趨沒落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

中國古代對外關系史給我們的啟示:

⑴開放國興,閉關國衰。

⑵加強聯系,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是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凡是善于向外國學習,同時又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就可以取得本民族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

⑶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是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條件。

⑷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國人民同外國交往地主流。

一、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三個時期

在古代,我國同世界各國的交往是逐漸發展的。

先是從周圍的鄰國開始,如朝鮮、日本、東南亞,以后逐漸擴展到印度、波斯、 *** ,最后到歐洲、東非和北非。

我國封建社會對外經濟文化往來,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為秦漢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往來僅限于近鄰的朝鮮、日本、越南、泰國、柬埔寨、緬甸等一些國家。直到東漢晚期才和西亞、歐洲有了正式直接往來。由張騫開通的“絲綢之路”,是這一時期我國外交關系最光輝的表現,教材里對此有重點敘述。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時,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甘英到達了安息西境,因不明情況行至波斯灣而還。到166年,大秦國王安敦派使者正式來中國,這是中國和歐洲正式交往的開始。上述情況在教材里都有介紹。

我國對外交往的第二個時期為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更主要的是隋唐時期。這一時期,我國封建經濟處于繁榮上升階段,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也大大發展。這一時期的對外關系有三個特點:第一,我國已經逐步形成為東方的經濟文化中心。對一些近鄰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已經不僅限于一般的來往,而是作為培養人才的中心和經濟交流的中心。第二,此時期我國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空間范圍大大擴大,除東亞和東南亞外,中亞、西亞、歐洲甚至非洲都已經有比較頻繁的商業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往來。最顯著的如波斯、 *** 的使節的商人

1

大量來中國。唐朝時還有一批留居中國不回的波斯人。第三,此時期海運和陸運都很發達。

我國對外交往的第三個時期是宋元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這一時期的對外關系也有三個特點:第一,由于自北宋開始,封建社會中商品經濟發展,內外貿易繁榮,對外航運也突飛猛進,尤其是海上運輸,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時代,在南中國海和印度洋上中國船隊是最活躍的船隊。第二,宋元明時期,我國在對外經濟文化方面出現了一批富有遠航經驗的國際大游歷家。他們包括元朝的汪大淵、明朝的鄭和等人。同時從 *** 、波斯和歐洲來的大批商人中,也涌現一批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如元朝時來華的意大利人馬可波羅、摩洛哥人伊本白圖泰等等。當然,汪大淵和伊本白圖泰在教材上沒有提到。第三,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統治階段采取閉關政策,這些聯系便逐漸中斷了。

二、古代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四條渠道

在古代歷史上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主要是通過四條渠道進行的:

第一條渠道是貿易,這又包括官方貿易和民間貿易兩種形式。著名的絲綢之路以民間貿易為主。第二條渠道是官方派遣使節、留學生等。第三條渠道是通過佛教徒和傳教士來實現的。第四條渠道是戰爭,戰爭在客觀上也曾為中外交流創造了條件。當然,第四條渠道不是我們所提倡的。

在古代,中國與鄰國之間也曾經發生過政治糾紛和軍事沖突。例如,我國古代曾與日本發生過幾次戰爭。唐高宗龍朔三年(663年),

2

唐軍與新羅軍隊聯合打敗支援百濟的日本軍隊。元世祖曾兩次派軍隊進攻日本,但遭到了失敗。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日本倭寇騷擾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最后被戚繼光、俞大猷等率軍擊敗。明神宗時,中國派軍隊支援朝鮮共同打敗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等等。在歷史上,相鄰國家之間絕對沒有出現爭斗的局面,似乎是迄今尚未見到的歷史現象,這也是我們面對的實際情況。但應該認識到,各國統治階級挑起的戰爭,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只是短暫的一瞬,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交往,則是國際關系中的主流。

三、古代中國和外國間的影響是互相的。

在世界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創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經濟和文化。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在發展過程中,都或多或少要受到外來影響,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又對外界發生影響。

中國古代在整個奴隸社會以及封建社會的形成和上升時期,經濟文化發展一直走在世界各國的前列,中國的四大發明對全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藝術對亞洲各國,尤其是對朝鮮、日本等國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值得我們引以為自豪。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世界各國對中國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例如,中國種植的玉米、馬鈴薯、西紅柿、煙葉、向日葵,最早是由美洲印第安人培育出來的。另外,像中國的佛教文化和佛教藝術受印度影響的痕跡非常明顯,著名的云岡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等就有所反映。所以說,世界文明史,是在各國人民共同學習、互相促進中不斷演化、完善的。

3

四、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啟示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越是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時期,對外交流就越頻繁,而頻繁的對外交流,也促進了中國經濟文化的發達,這給我們以啟示:凡是善于向外國學習,同時又富于創新精神的民族,就可以取得本民族經濟和文化的飛速發展。

古代日本通過向中國學習,促進了日本的進步是一個十分鮮明的例子。在大化改新中,日本參照了中國唐朝時的政治、經濟、軍事制度,結合本國國情,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經濟、軍事制度。在醫學上,日本也吸收中國中醫學的醫療技術,逐漸發展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漢方醫學”。在文字上,日本利用中國漢字的簡化筆畫或是漢字的偏旁、冠蓋作為音符,創制了日本文字假名。日本人民這種善于學習又富于創新的精神,是值得贊揚的。這個事例給我們以有益的啟示:一個國寶如果落后,只要虛心地有選擇地向他人的長處學習,不斷地改革和創新,就能夠迅速地取得進步。

中國歷史上最為開放的朝代

唐朝

唐朝前期政治穩定,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