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國企海外項目的最高權力機構(華為是國企還是民企啊)

时间:2024-06-03 13:25:07 编辑: 来源:

在國有企業法定的治理結構中什么是企業最高權力機構

在國有企業法定的治理結構中什么是企業最高權力機構是股東大會

股東大會是公司最高的決策機構,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總經理是公司的最高執行機構,

股東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股東會由出資人或其代表的股東組成

股東會的職權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人事權、重大事項決策權、收益分配

國企和私企最大區別是什么?

二者最大區別是,國企是國家的,私企是個人的,國企是國有的,也就是說所有的廠房、機器等都是國家的,按照憲法,我國都是由工人領導,但目前是由黨派出的干部來領導,工人好像沒什么話語權,但是國企的工人是鐵飯碗,,而私企是資本家個人的,包括企業的所有資產都歸屬他所有,私企的員工是他雇傭的,想給你發多少錢就發多少,讓你走你就得走。

在用人方面,私企國企都需要人才,但是,兩者用人有很大的差別,私企的人才一定要做的事,會不會做人是其次。但在國企則不同,如果光會做事,不會做人的,也不得用,相反,會做人,不太會做事的,卻可能得用。在企業管理方面,私企講究實效,不太重視程序形式的東西,相反,國企業比較重視程序形式的東西。

責任心態不同,兩者主要的區別是企業領導階層或監督階層的主人翁精神的區別,以及由此帶來的不同影響,一般來說,私企領導或監督階層的主人翁精神比較強,私企規模越大,股份的分散程度就越大,管理階層就越復雜,私企領導或監督階層的平均主人翁精神就越小。

發展視野不同,在同等條件下,國企開拓國際市場比私企受到的阻力大一些,幾乎沒有國家歡迎外國政府控制的企業進入自己國家的各個領域;但是,各國對外國的私企一般是表示歡迎的;國企與私企在財富感覺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國企幾乎不能增加國民的財富感覺,而私企卻可以明顯增加國民自我感覺的財富擁有量,進而影響國民自我感覺的幸福水平,影響國民的消費能力或消費動力。

國企最耀眼的地方莫過于他的福利待遇了吧,在私企干過的都知道,私企除了五險一金外,基本沒有什么福利待遇可言。每天工作累得像狗一樣,追績效追考核,績效考核不通過,那點底薪根本養活不了全家。每天都活的心驚膽戰,謹小慎微。真是怕丟了這份工作,沒有一點安全感可言。

華為是國企還是民企啊

華為并不是央企

但是他所持有公司股份為2%,這就意味著這不是一個個人公司或者純粹的民營企業,但是國家在華為沒有股份,華為也不是一個國企

國企名企技術合作存在的問題

盡管近年來國有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已取得不菲成就,為提升中國綜合國力和創新型國家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但國有工業企業總體上尚未徹底擺脫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長模式,普遍面臨高能耗、產能過剩等共性問題。大多數國有企業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缺乏核心競爭力,在全球產業鏈中處于不利地位;對外技術依存度較高,一些領域的關鍵技術、大型成套設備、核心元器件、重要基礎件、關鍵新材料,包括很多涉及國計民生的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等仍大量依靠進口。與一些跨國公司和先進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在自主創新理念、意識和管理上存在較大差距,創新驅動的內涵成長模式尚未真正形成。新常態下,亟須加快提升國有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使其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保增長、調結構中發揮引領作用。

完善國有企業創新導向的經營者選拔任用與激勵考核機制

企業經營者對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國有企業自主創新的內在動力。為此,要改革和完善國有企業經營者的考核評價制度,加大自主創新激勵的力度,從而激發國有企業經營者的創新熱情。

盡管在現有體制和激勵機制下,一些國有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表現突出,但不具有普遍性。對于所有國有企業來說,能夠持久推動其自主創新的有效保障只能是一系列科學合理的激勵性制度安排,其中主要是國有企業經營者及主要創新人才的考核評價制度、薪酬制度。有關部門要把工業類國有企業科技創新投入和產出績效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其經營者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并把經營管理者和研發人員對企業、行業、國家的自主創新貢獻與其長遠利益和榮譽相掛鉤,建立獎優罰劣的長效機制。對國有企業自主創新的考核,可以通過建立一系列指標體系測算技術創新對企業的貢獻率來進行。考核機制有效性的關鍵在于用于測算的指標體系的科學構建。測評指標的設定應該是靈活的,宜針對不同類型的國有企業設定不同的測評指標。要把黨管干部原則和市場化選聘相結合,面向全社會公開招聘國有企業經營者,創新選人用人機制。建立“能上能下、競爭上崗”的動態用人機制,為打造出一只高素質的經營者隊伍提供制度保障。考慮到國有企業經營者任期有限,而創新投入周期長、見效慢、風險高,有必要將合理的科技研發投入在考核時視同利潤處理,讓企業經營者消除后顧之憂。

營造國有企業優勝劣汰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

公平而充分的市場競爭以及由自主創新所帶來的合理權益與超額利潤,是國有企業自主創新的外在動力。只要國有企業還存在權力尋租和資源壟斷,存在低成本獲得生產要素的特殊資格,大多數國有企業就不會去努力自主創新。因為創新從來都存在著巨大的潛在風險,一方面需要高投入,另一方面短期內不但不能獲得相應回報,還可能面臨失敗。尤其是在法制不健全,專利保護不當的情況下,創新者“良幣”往往被模仿者“劣幣”所淘汰。

在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下,企業自主創新的基本動力來源于企業對創新的渴求,這種渴求是自發的、強烈的,因為不創新企業將無法生存,更遑論發展,企業自主創新水平越高,就越能立于不敗之地,并獲得創新收益。

由此可見,提高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一方面要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要打破國有企業不合理、不必要的壟斷地位,引入競爭機制,讓國有企業和國有企業之間,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之間有機會展開充分的競爭,使自主創新成為國有企業的必然選擇。強化市場制度建設,強調市場競爭的作用,加強國有企業技術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實現消耗最小而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目標。

創新型國有企業應當憑借創新實力主動參與市場競爭,尤其是國際市場的競爭。國有企業由于占據我國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行業,其獨特的行業壟斷性決定了企業的壟斷利潤。作為創新型國有企業,只有主動在市場競爭中增強創新實力,才能形成持久的、不可摧毀的競爭優勢。

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并提高研發資金使用效率

進一步加大研發資金投入力度,提高研發資金使用效率,是提高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保障。長期以來,我國企業研發經費投入不足,研發經費人均支出僅為美國的1.2%、日本的1.1%。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其銷售收入的比例,多年來一直不到1%,而主要發達國家已達2.5%到4%。當前,國家科技政策鼓勵企業加大自主創新投入,國有企業在這方面應起帶頭作用。國有工業企業應積極建立研發專項資金制度和研發投入持續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確保企業研發創新投入水平隨企業發展不斷提高。國有企業應進一步拓寬研發投入資金來源渠道,除了自身資金積累外,要廣泛吸收來自政府補貼、資本市場、銀行和風險基金等多種渠道的科技研發扶持資金,為企業自主創新科研經費的籌集提供更為廣闊的資金渠道。同時,繼續推進與金融領域的合作,通過加強國際自主創新技術合作,企業可從國際合作中取得自主創新的資金,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形式、多層次的技術創新投入機制。

在加大資金數量上的投入時,不能忽視資金運用效率的提高。為此,國有企業一是要提高企業科研開發的軟實力,提高企業及時識別風險和發現市場機會的能力;二是要提高科技成果產業化率,加強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如加強科研與市場的結合、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高產業化管理能力等。

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促進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協同創新

自主創新并不等于閉門創新,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是國有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必要途徑。國有企業要順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和要求,推進平等互惠的國際科技合作交流,積極參與國際科學計劃,要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引進、消化和吸收先進的科技成果。

具體而言,國有企業可以采取參與國際合作研究、設立海外研發機構、并購國外科技企業、購買國外先進技術、聘請國外專家等多種方式整合、利用國際創新資源,彌補自身不足。國有企業要主動通過協同創新進行共性技術研發和重大攻關。協同創新可以在同一產業內的上下游企業之間進行,也可以在不同產業之間進行。可以通過建立企業技術創新聯盟、搭建企業技術創新研發平臺等各種方式,使創新資源能夠實現對接共享,為國有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有力支撐。例如,鞍鋼集團公司等大型生產企業以北京科技大學和東北大學為依托,聯合上海大學等高校,鋼鐵研究總院等研究院所,組建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致力于先進鋼材品種研發,開發國家急需的鋼材品種,就是一個較好的嘗試。

國有企業應積極通過各種機制、渠道加強與民營企業在研發創新上的合作。尤其在涉及國家重大攻關項目和行業整體利益、社會公共與公益事業時,國有企業更要主動與民營企業聯合,打破彼此間的隔閡和壁壘,一同朝著大目標、大方向去努力,攜手前行,協調運作,充分挖掘各自潛力、發揮各自優勢,使資源達到效用最大化。

當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為保增長、調結構和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保駕護航,國有企業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如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與生態環境、堅守制造業主業不放松等,但當務之急,是以全面深化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國有企業經營者的企業家精神。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