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國外經濟與貿易(國際貿易的經濟作用)

时间:2024-06-01 10:44:48 编辑: 来源:

經濟學專業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有什么不同

一、專業培養方向不一樣

經濟學專業培養具備比較扎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熟悉現代經濟學理論,比較熟練地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知識面較寬,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能熟悉國際貿易規則、法律與慣例,了解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貿易基本理論、基本知識,通曉最新的國際貿易業務運作方式與基本操作技能,能夠無障礙地進行英語交流,具有國際視野、創新和開拓精神的應用型國際經貿人才。

二、主要課程不一樣

經濟學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資本論》、西方經濟學、統計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學說史、發展經濟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線性代數、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概論、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貨幣銀行學、財政學、會計學、統計學、管理學原理、國際商法、中國對外貿易、外貿運輸與保險、國際貿易電子化實務、商務溝通與函電等。

擴展資料:

經濟學專業的就業方向

就業方向一:經濟預測、分析人員

職業概況:此職位分布在各行業中,但一般只有在比較大的公司和**中的經濟決策部門才會設置。主要負責各種市場數據的收集和分析。隨著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市場調查和分析的重要性也將越來越明顯。

就業方向二:對外貿易人員

職業概況:將“世界工廠”生產的產品,銷售給國外客戶;尋找國外貨源為國內客戶。

就業方向三:市場營銷人員

職業概況:只要有產品和服務在出售,就會有銷售的職位在招聘。對于以技術為背景的行業里面,例如電訊、軟件等,銷售的需求仍然會持續走高。即使在非技術領域,銷售職位也一直是市場需求最旺盛的職位類別之一。

就業方向四:管理類職位

職業概況:剛出校門的大學生首先謀得的管理職位大都是一線管理人員,例如生產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金融管理等等。

就業方向五:銀行從業人員

職業概況:經濟學專業的畢業生可以進入銀行業工作,比如開發行、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四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外資行分支機構等,也可以進入中國人民銀行或銀監局等監管機構。

貿易經濟好還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好

國際經濟好。

喜歡實用專業的小伙伴還是選擇會計會穩妥一些。而喜歡接觸面更廣的話,就選擇貿易經濟吧。

前者偏向經濟學、統計學以及經濟貿易相關知識,學習該專業對外語特別是口語的要求比較高,適合性格外放的學生。后者主要是學習會計審計的基本理論,適合耐心細心的學生就讀。

國際貿易專業——側重國內貿易流通。

1.國際貿易專業是經濟學大類下的一個方向,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很相似,一個是國際方向,一個是國內方向的。學習的課程相對廣泛,包括經濟學類基礎課,貿易政策、貿易函電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需要學生掌握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理論基礎和操作技能。

2.該專業對學生知識面的要求也是非常廣的,基礎要扎實,分析能力也要特別強的。要有積極的進取心、堅持不懈的態度、具備與他人良好溝通的技巧。

3.隨著中國與其他國家經貿往來日益頻繁,對貿易經濟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貿易經濟學就業選擇面非常廣,可以選擇外貿外資企業、跨國公司、海關和政府貿易管理部門的工作。

國際商務和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區別

國際商務和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區別如下:

2、次重點不同,國際商務主要是對熟悉黨的政策的培養,而國際貿易專業其實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主要是和法商相關的,國際商務主要活動在經濟學領域的。

3、學位證書不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后取的證書都是屬于經濟學學位,而國際商務所頒發的就是管理學學位。

4、從事活動不同,國際商務主要從事的是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過程中產生的跨國經營活動。而國際經濟與貿易主要從事的是進出口業務、外貿企業管理、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跨國經營等對外經濟和對外貿易活動的高級技術應用性。

國際商務主要是學習經濟學、金融學、國際貿易學及法學相關理論和知識,接受國際貿易實務操作的訓練。其目的是旨在培養精通經濟學原理,具有經濟分析能力,能解決經貿工作中復雜問題,熟悉各主要國家、地區貿易政策,了解國內外法律的復合型應用型經濟學人才。

國際經濟與貿易培養的是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寬厚的國際經濟、商務、法律、管理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寬廣的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進行跨國的文化交流,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責任意識,融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協調發展的有理想、有抱負、能從事國際商務經營、管理和研究工作的國際化、復合型高素質專門人才。

國際貿易與對外貿易的區別?

1、概念不同

國際貿易額,又稱國際貿易值,是用貨幣表示的反映一定時期內世界貿易規模的對外貿易總額,它能反映出某一時期內的貿易總金額,也稱國際貿易額。

對外貿易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出口額和進口額的總和。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對外貿易規模的重要指標之一。計算一國的對外貿易額,一般采用本國貨幣或國際上通用的貨幣。目前,聯合國和許多國家編制的對外貿易額以美元計算。

2、范圍不同

對外貿易是著眼于某個國家,即一個國家(地區)同其他國家( 地區 )之間的商品交換。國際貿易是著眼于世界范圍,即世界上所有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交換。對外貿易是從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角度來進行的貿易活動,而國際貿易是從世界的角度進行的。國際貿易可以說是各國或地區對外貿易的總和。

國際貿易的經濟作用

1、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

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互通有無始終是國際貿易的重要功能。世界各國由于受生產水平、科學技術和生產要素分布狀況等因素的影響,生產能力和市場供求狀況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各國國內既存在產品供不應求的狀況,又存在著各種形式的產品過剩狀況。而通過國際貿易不僅可以增加國內短缺產品的市場供給量,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且還為各國國內市場的過剩產品提供了新的出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供求的矛盾,從而調節了各國的市場供求關系。

2、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

在當今世界上,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等生產要素在各個國家的分布往往是不平衡的,有的國家勞動力富余而資本短缺,有的國家資本豐裕而土地不足,有的國家土地廣闊而耕作技術落后。如果沒有國際貿易,這些國家國內生產規模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都會受到其短缺的生產要素的制約,一部分生產要素將閑置或浪費,生產潛力得不到發揮。通過國際貿易,這些國家就可以采取國際勞務貿易、資本轉移、土地租賃、技術貿易等方式,將國內富余的生產要素與其他國家交換國內短缺的生產要素,從而使短缺生產要素的制約得以緩解或消除,富余生產要素得以充分利用,擴大生產規模,加速經濟發展。

3、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各國參與國際貿易的重要基礎是比較利益和比較優勢

利用比較利益和比較優勢進行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可以擴大優勢商品生產,縮小劣勢商品生產,并出口優勢產品從國外換回本國居于劣勢的商品,從而可在社會生產力不變的前提下提高生產要素的效能,提高生產效率,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4、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在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通過國際貿易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以提高國內的生產力水平,加快經濟發展。同時,通過國際貿易,使國內的產業結構逐步協調和完善,促使整個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5、增加財政收入,提高國民福利水平國際貿易的發展,可為一國政府開辟財政收入的來源

6、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在現代,世界各國廣泛開展國際貿易活動,這不僅把生產力發展水平較高的發達國家互相聯系起來,而且也把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卷入國際經濟生活之中。國際市場的競爭活動,也促使世界總體的生產力發展進一步加快。這不僅促進了發達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促進了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