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國家對外貿易的窗口是什么(事業單位政治知識: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是什么?)

时间:2024-05-19 11:33:42 编辑: 来源:

問一下 對外貿易中通常說的窗口是什么,具體的給解釋一下

是一個讓世界看到,我們看世界的說法。

拓展資料(對外貿易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1、發展對外貿易,可以互通有無,調劑余缺,調節資源的優化配置。

2、發展對外貿易,可以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3、發展對外貿易,可以吸收和引進當代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增強本國的經濟實力。

4、發展對外貿易,接受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和挑戰,可以促進國內企業不斷更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國際化水平。促進經濟發展,擴大機會,促使各國之間的和平合作;具有廣泛社會效益:富裕起來的國家更有可能將資源投入資源保護,而出口行業公認工資也會大大提高,對每個家庭意義重大;世界間的商品貿易也可以是各國通過重點從事本國擅長的服務和商品生產,并與他國交換優質低價的其他商品與服務,各國都可以從中得到好處;刺激競爭,促使企業創新,尋找新的生產工藝和技術為客戶服務;貿易創造財富,對于發展中國家國內市場改革有重大意義,在促進經濟發展和減少貧困方面潛力巨大。總結了幾個歷史上貿易比較出名的:

1、絲綢之路。

2、陶瓷之路。

3、馬可波羅傳教。

4、鄭和下西洋。

5,廣州通商口岸。

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絲綢之路。

1、古代絲綢之路開創性地打通東西方大通道,首次構建起世界交通線路大網絡。2、古代絲綢之路極大地促進了商品大流通,率先實現了東西方商貿互通和經濟往來。3、古代絲綢之路推動了科學技術的交互傳播,廣泛而又深刻地推動了沿線國家生產進步乃至社會變革。4、是東西方不同國家、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紐帶。可以從這個案例看出貿易的重要性。

事業單位政治知識: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是什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基本形成了一個由沿海到內地,由南向北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多以判斷和單選形式考查對外開放的基本格局是什么。)

此處,將圍繞我國對外開放的層次來梳理相關知識點。

(一)經濟特區(第一個層次)

1.概念

經濟特區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為了吸引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和擴大對外貿易而設置的在經濟上實行特殊政策和特殊管理體制的區域。(此處尤其注意判斷,經濟特區是實行“特殊政策和特殊管理體制”而不是“特殊的基本經濟制度”。)

2.作用

經濟特區的作用正如鄧小平指出的:“特區是窗口,是個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一般以多選的形式考查經濟特區的作用——“四個窗口”)

3.我國的經濟特區

1980年,全國人大五屆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批準國務院提出的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福建省的廈門市設置經濟特區。

1988年,將海南島改制為海南省,辦成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

2010年,將喀什、霍爾果斯兩座西北邊陲小城定為經濟特區。

(此處需識記我國的經濟特區有哪些,開放的年份)

以上三點是經濟特區這一塊需要準確把握的內容。一般兩種考查方式:以一道單選題形式出現,提問“以下關于經濟特區說法正確的是”,選項包含以上的三點內容;以單選或判段的形式,考查每一小點的細節內容,如“我國對外開放的第一大層次”“目前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等。

(二)沿海開放城市(第二個層次)

1984年,在吸收創辦特區的經驗基礎上,我國決定開放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云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等14個沿海城市和海南島。

此處,需掌握開放的層次、年份、開放城市的數量以及熟悉1984年開放的城市有哪些。一般以單選或判斷的形式考查。如:“以下哪個不屬于1984年開放的沿海開放城市”,多會用一些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來混淆,如南京、汕頭等;“我國對外開放的第二個層次是”;“1984年開放的沿海開放城市有幾個”或判斷題里面混淆開放的年份,把“1984年”換成其他年份。

(三)沿海經濟開放區(第三個層次)

1985年我國又決定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帶(即由廈門、泉州、漳州組成的三角地帶)辟為對外經濟開放地帶。1988年初,中央又決定將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全部對外開放,同已經開放的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等連成一片,形成環渤海開放區。

此處主要掌握開放的層次、年份和開放的地點,這三者的對應。多以單選或判斷的形式考查。

(四)沿邊、沿江和內陸中心城市的開放(第四個層次)

1992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開放長江沿岸的蕪湖、九江、岳陽、武漢和重慶5個城市。不久,黨中央、國務院又批準了合肥、南昌、長沙、成都、鄭州、太原、西安、蘭州、銀川、西寧、烏魯木齊、貴陽、昆明、南寧、哈爾濱、長春、呼和浩特共17個省會為內陸開放城市。同時,我國還逐步開放內陸邊境的沿邊城市,從東北、西北到西南地區,有黑河、綏芬河、琿春、滿洲里、二連浩特、伊寧、博樂、塔城、普蘭、樟木、瑞麗、畹町、河口、憑祥、東興等。

此處主要掌握開放的層次、年份和開放的地點,這三者的對應。多以單選或判斷的形式考查。

總體來說,主要掌握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格局是怎樣的,分為哪幾個層次,每一個層次對應的時間和地點等。

對外開放是指什么

什么是對外開放?

對外開放: 一方面是指國家積極主動地擴大對外經濟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寬政策,放開或者取消各種限制,不再采取封鎖國內市場和國內投資場所的保護政策,發展開放型經濟。

【基本含義】

大力發展和不斷加強對外經濟技術交流,積極參與國際交換和國際競爭,以生產和交換的國際化取代閉關自守和自給自足,促進經濟的變革,使我國經濟結構由封閉型經濟轉變為開放型經濟,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快速的發展

【基本內容】

※ 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特別是發展出口貿易

※ 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特別是有助于企業技術改造的適用的先進技術

※ 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特別是更加積極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興辦中外合資、中外合作與外商獨資企業

※ 積極開展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合作

※ 發展對外經濟技術援助與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

※ 設經濟特區和開放沿海城市,以帶動內地開放

【擴大對外開放】

一、實行和擴大對外開放是我們黨在研究經濟規律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基礎上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二、堅持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戰略

【對外開放具體形式】

1.利用國外的資金和技術是對外開放的重要形式。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物質基礎薄弱,建設資金匱乏。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必須籌集充足的資金,包括國內的資金和國外的資金。根據國際經濟學關于跨時比較優勢的觀點,任何社會都面臨著當前消費與未來消費之間的選擇。一般來說,發展中國家是偏好當前消費的,因而可以通過借貸來進行跨時貿易,用一定的未來消費換取當前的消費。我國是具有跨時比較優勢的國家,在經濟發展中有許多生產率很高的投資機會,所以要積極地、大膽地利用外資。但是,要重視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把利用外資與經濟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改組改造結合起來,鼓勵投向農業、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這里必須明確一個原則,就是利用外資的主動權一定要始終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這條原則包含兩層意思:第一,利用外資的目的是發揮我國市場、資源和勞動力的比較優勢,提高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我們要圍繞這樣的目的,選擇優勢產業,引導外資投向的結構及其調整;第二,利用外資要堅持“適度”的原則,科學地分析我們的發展潛力和償還能力,在總體上把握一個合理的額度,避免發生債務危機。而且,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和世貿組織的規則,形成規范的外商投資準入制度,對外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在利用外資的同時,還要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通過吸收和消化,加快技術進步,促進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升級換代,提高我國企業的素質,增強國際競爭力。

2.擴大商品和服務貿易是對外開放的基本形式。古典經濟學和現代經濟學告訴我們,通過國際貿易既可以獲得絕對優勢,調劑余缺;又可以獲得比較利益,節約社會勞動。出口將促使資本投向最有效的領域,為國際市場進行規模化、專業化的生產,從而取得規模經濟效益。同時,還能帶動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知識的引進。它通過“乘數”作用產生一輪又一輪的連鎖反應,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我們要努力擴大商品和服務貿易,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具體來講,要從如下方面來開展工作:要重視空間上的擴展,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既鞏固傳統市場,又開拓新興市場,增強抗風險能力。要重視質量上的提高,堅持以質取勝,提高出口商品與服務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加快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的建設,努力推進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擴大名牌機電產品的市場份額,使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從以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產品為主向以高新技術產品、高附加值產品為主轉變。還要優化進口結構,著重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要推動關系國家生存發展的重要戰略物資進口的多元化;要建立必要的戰略儲備制度。

3.興辦經濟特區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對外開放的特殊形式。特區是技術、管理、知識的窗口,是對外政策的窗口,是開放的基地。通過興辦經濟特區,探索改革開放的道路,取得有價值的經驗,可以帶動沿海地區乃至全國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經濟特區從誕生的時候起,其命運就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緊緊相連。可以說,如果沒有經濟特區對外開放的實踐,就不可能形成現在的全方位開放的格局。

【在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加入世貿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新的階段。這個新的階段,自然會有新的特征、新的任務,要實施新的戰略。從新的特征看,就是在加入世貿組織的條件下,中國進一步融入了經濟全球化的環境,國內市場的競爭與國際市場的競爭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新的任務看,就是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

【實行對外開放的原因】

為什么要實行對外開放?

1. 實行對外開放是總結國內外歷史經驗的必然結果

2. 實行對外開放是社會化大生產和經濟生活國際化的客觀要求

3. 實行對外開放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4. 實行對外開放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條件

【對外開放的格局】

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形成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步驟。

第二步是開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批轉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紀要》,決定全部開放中國沿海港口城市,從北到南包括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云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和北海共14個大中港口城市。1990年4月,在鄧小平提議下,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公布了開發開放浦東的重大決策,要把浦東建設成為世紀現代化上海的象征”,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貿易、經濟中心。沿海開放城市是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的結合部,是對外開展經濟貿易活動和對內進行經濟協作兩個輻射扇面的交點,它直接影響全國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

第三步是建立沿海經濟開放區。1985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了《長江、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

搜索关键词: